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周年征文-发烧生活】【7】岁月留声机---入坛7周年纪念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7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广州
前言:
从2005年4月3日注册成为大家坛的会员到现在,已经整整7个年头了。这七年里,听过一些器材,也写过一些分享。承蒙论坛厚爱,很幸运地在注册不久,因为super.fi 5pro及super.fi 5EB的听感分享,得到大家的支持,并被授予贵宾头衔,将近7年。在这7个年头里,没有触犯论坛的规则。算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度过了7个春夏秋冬。而今年在迎来自己7周年的纪念之后,也适逢论坛成立10周年。在这里,衷心祝愿论坛能够越办越好,并持续发展,得到更多烧友及爱好者的认同。

正文部分这次是按照年份来划分的,共7个部分,最后一个部分是听感分享全系列文章的链接和聚会活动帖的全部链接。仅以此文纪念论坛10周年志庆。也顺便缅怀一下自己在这个热爱的空间里走过的7个年头的点点滴滴……

正文:
【2005年】 <我的开始在这里>  
早在2004年,我就上大家坛浏览过,因为那时候才刚注册了另一个专业性论坛,所以就没注册大家坛,但感觉这边的人气挺旺的,比起我注册的那个论坛,相对要热闹一些。上面讨论的器材不外乎是随身听和耳塞一类。在那个年代,耳塞里面能玩到舒尔的E2C已经不错了。讨论较多的反而是SONY的MDR-E888,铁三角的CM5,CM7等产品。那时候,入耳式耳塞仍没有现在那么受宠。因为有一样东西,大家还是需要时间去习惯的。那就是带入耳式的那种局促感和听诊器效应如何克服。而且那时候,高端的产品并不多,铁三角的CM7,EC7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产品了。毕竟定制耳塞那时候仍不好弄。烧到舒尔E5C已经基本到头了。于是,UM2,ER4P,E3C,UM1这些名字,已经是代表了当时的中高端产品了。而这里,UM2,ER4P明显是仅次于E5C的次顶级产品,E3C,UM1则属于另一个档次的耳塞了。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入坛初期,经历了几个有趣的“第一次”。

【第一次回帖】
早在2004年就以游客的身份上大家坛阅览帖子,在论坛潜水了大概4个月,终于在2005年4月3日注册成为大家坛的会员。因为当时已经入手了达音科技的DN-S01,看到当时有好些帖子在讨论,一时兴起,就回了一帖,就这样,在耳机大家坛发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回帖。成就了登陆大家坛后的“第一次”回帖。


【第一次参加大型烧友聚会】
不久,我在一张帖子里面看到有一个森海塞尔总代理-锦艺国际组办的一场发烧友聚会。于是我就报名参加了。还记得那次聚会真的很热闹,去了很多人,很多广州本地烧友。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类型的聚会。

有点不习惯。本来性格就不太外向的我,只能和一位论坛好友坐在一起,聊自己玩的器材和心得。后来还参加了抽奖,当时拿了21号票,结果20,22号票都中奖了,就是我这张票没被抽中。不过这场聚会,让我看了不少眼界,听到了期待已久的ER4P,这条当时号称接近神的耳塞。也听到了此前已经蹭听过一耳朵的E5C。见到了让不少烧友都膜拜的AKG顶级耳机K1000,等着听一首歌需要排队半个小时。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公众场合第一次见到耳机界名人堂的大人物----冰冷的水(水哥),还见到了当时号称随身听及耳机界的五位神级的人物之一----野有蔓草(蔓草兄)。这些大哥级人物,早在论坛建坛的时候已经是成名人物,当日得见,倍感荣幸。因为这场活动是以森海塞尔的产品为主题,所以在场的朋友,除了一部分是森海的粉丝,也有不少是玩随身听的。恰巧碰到几个用S01的,于是就打开了彼此的话题。其时,我还是一名论坛的新手,和当时很多论坛烧友交流起来,真的有点显得自己孤陋寡闻。加上经验和阅历尚浅,我只好向到场认识的一些老烧求教。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聚会完了,留下了几个新认识的朋友的联系方式。还好都是大家坛的。于是,后续我们还偶尔有联系,交流心得。这就是我进入论坛后参加的第一次烧友活动。

第一次见证活动后颁奖,看!获奖的朋友们笑得多么灿烂啊。

【第一次发表听感分享】
而注册大家坛之后,我第一张发表的帖子,是当时分享自己购入的国产耳塞DN-S01的个人听感。这就是“第一次”在大家坛发表听感的链接: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4385#1438222


【第一次和朋友做耳模并展开讨论】
这是第一次和朋友在讨论耳模的感受: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 ... ;toread=&page=1

其实当时对于定制耳模,没有现在那么狂热。而且在美国购买定制产品,难度远较现在高。铭记于心,这位在耳机大家坛认识的第一位烧友,也是我的挚友。可惜现在大家因为已经渐渐淡出而少相聚了。

【第一款入手的动铁耳塞】
E3C 第一款入手的动铁耳塞

我的E3C是2004年11月份入手的当时售价是港行1530元,其实我觉得有点偏贵了,存了3个月的钱才省出一副E3C,入手后爱不惜手。而新出的铁三角挂耳式耳塞EC7则买1150。也是虚高。但那个年代,玩到过千的耳塞,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奢侈了,毕竟那时候定制的产品比较罕见,在那个还停留在A8,CM7的年代,论坛的中因为不同意见的争论,其实火药味远不如现在。即使有观点不同,大家都是相对和平的争辩,冷嘲热讽其实有时候也会有的,但很快就被和谐了。用马甲对骂的只要被版主发现,立即会被查封。论坛的氛围相对还是比较和谐的。

在未进入论坛之前,其实一直在用SONY MDR-E888,但在户外听歌实在不太理想,后来改用SONY MDR-EX70,EX71虽然隔音比MDR-E888好,但仍未达到自己的需求。直到有一天在某香港电玩杂志上看到有舒尔这个名字。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继而看到了提及ER4,E5C等等的介绍。考虑到价格承受范围,所以选择了在舒尔三款入耳中的中间一款---E3C。

刚入手的时候,其实有点不习惯,因为声音完全没有之前听的MDR-E888那种细腻的感觉,刺激感也不如MDR-EX71。记得当时我的感受就是这样。这就是1500的东西?无语了。早知道当时就不用纠结,买下那个铁三角的EC7算了。仍在那里,真的不想怎么细听。但人嘛,总是有着一种很纠结很矫情的心态,就是买了之后,虽然不喜欢,却碍于花了不少钱,心总有些不甘的,于是就带着那像女人每个月例假时的心情,还是插上音源去听吧。中午下了班,闲着无聊就去拿出MDR-EX71去比较一下。呵……..仔细比对之后,发现比MDR-EX71强啊。声音很有密度,人声听起来很舒服,当时的感觉是说不出的舒服。如果现在用自己的话再形容一次,那就是密度高,质感强,凝聚而结像清晰的人声。当然了,这个是和MDR-EX71比较的结果啦。而且隔音效果超好,戴上了基本在公交上不受影响。但也有弊端的一面,那就是在路上行走时,戴着它就得特别小心,因为隔音好,后面有车经过也不知道。另外值得高兴的是,特别好推,这个得益于它的高灵敏度(113.5dB),阻抗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才29欧姆,直推基本可以。渐渐地,E3C便取代了MDR-EX71,成为我在户外使用的主打耳塞。也因为这样,慢慢地,我也就习惯了它的声音和风格。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认为:虽然它不算是一款素质优秀的入耳产品,但E3C给人的那种感觉,是每一个喜欢这款耳塞的朋友都无法忘记的。那种朴实且密度出众的中频,量感适中且富有弹性的低频。以及那延伸一般但毛刺感低的高频,整体细节不算很丰富,但却是听流行乐的一副利器。这就是E3C。据说后期的E3C质量有所下降,我的那副是墨西哥旧版的,感觉质量还是可以的。挺结实耐用。直到2005年的8月,我的E3C才渐渐退居二线。

【第一款入手的国产耳塞】
DN-S01
说到DN-S01,真的值得缅怀一下。虽然只是200元的产品,但这款耳塞性价比还是不错的。至少拥有CM7的75%-80%的实力,但价格却不到CM7的1/3。声音风格和CM7有几分相似。但素质却稍稍逊色。毕竟价格差距摆在那里。我的DN-S01已经于2005年8月份的时候,在一次烧友聚会中遗失了。

声音方面,DN-S01绝对算得上当时的一款国产精品。良好的全频解析力,细致的高频,量感适中的低频,稍带甜雅的中频。宽松的声场。使得DN-S01在推出不久便成为了初烧朋友选择入门产品的其中之一。但市场竞争就是这样,只要有人捧,自然就有人扁。论坛上为了DN-S01起纷争的帖子还真不少。其时我才刚加入论坛不久,顶着新手上路的头衔,和一些朋友讨论着,争论着。也许是性子比较随和,我每次面对一些针锋相对的言语时,总是提不起吵架的劲头,大概因为这样,所以我从来没和别人认真吵过,也不存在有违规现象,所以还好,没被投诉过。当时的论坛,其实对于国产品牌的讨论,也有一些朋友是有备而来的,但那时候的版主对这方面管理得很到位。魂之利刃版主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是一位不错的版主。

然而,有时候看到一些明摆着是枪手,商家在抹黑产品的言论,只能一笑置之。



对于DN-S01,我的认知是:它是一款性价比不错的耳塞,即使有些老烧会说,音响世界里面没有性价比可言。其金属的外壳,相对合理的价格,以及贴近CM7的声音水平,可以说是初烧者的不错选择。在通俗流行乐及一般人声作品中都有不错的表现。当然,这个要和同等价位的产品比较了。不然,比了也没什么意义。DN-S01,可以算是穷学生入门的不错选择。

直到同年的8月,一次聚会中,不慎遗失。而DN-S01的入手,也成为了我自己平时在家使用的主打耳塞。上街我还是坚持使用隔音更好的E3C。

【第一次组织烧友聚会】
在加入论坛之后,自参加了第一次烧友聚会以后,我便觉得,其实一些类似的聚会,是有利于增进烧友之间的认识交流,也有助于增长自己的见识。于是,我便计划组织烧友聚会了。这时候,认识铭记于心已经有两个月了。铭记于心兄弟是一位广州本地烧友。也许因为大家都是广州人,聊起器材心得时特别起劲。而我和铭记也在同年4月去为自己的耳塞定做了耳模。所以,借着入手DN-S01,以及定制了耳模这两波冲击。我计划组办属于烧友自己的活动。经过与铭记兄的商讨,我们计划组织第一次烧友自发性聚会---《广州5.1假期同好聚会》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20369&keyword=
发帖子的时候,我注册论坛还没满一个月呢。呵呵,想起来也有点想笑,唉!兄弟们真的很给力,虽然那天到场的兄弟不多,环境也不适合聚会,但有这份交流的心意,我已经很感激了。

【第一次购买二手器材】

因为迷上MD的缘故,所以当时一直使用MD随身听作为主力音源。只可惜当时手上只有一台夏普的ST770。在2005年初,我也跟着一些烧龄较长的玩家去逛二手市场,淘随身听二手产品。一次在二手市场,看到一台夏普的ST531,这台机器,虽在聚会上看到过,却一直没有机会去蹭听。而这次邂逅,不得不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惊喜。其实那时候,ST531在二手市场随处可见,只是价格相对坚挺而已。既然一些老烧推介是好机,于是我也毫不客气地坐下来蹭听了一下。细节和动态都比我的ST770好,而且老机那声音的模拟味道更突出一点。外观上,厚度虽然比我的ST770厚一点,但设计很简洁,是我喜欢的风格。特别是面盖上的“BEYOND 2000”,相当醒目。没考虑过多,买了。这就是我第一台入手的二手器材。而且成色还是95%新以上。价格虽然有点贵,花了200大元,但是喜欢就好。机器性能正常。直到2005年的11月,一次逛街的时候放在背包侧面被盗。

……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大概是六月份,铭记兄告诉我,美国著名定制品牌UE准备推出民用双单元产品。按照单元的结构,和当时顶级耳塞E5C,UM2是一样的架构。其时,我的E3C已经用了半年多了。或者接触中高端器材时间较短,也是第一次用到上千的耳塞。心态总是有点不平稳。见到有新产品推出,总有些欲望。后来得知价格比铭记兄的UM2还便宜一点。要知道那时候UM2也是接近3000大元的售价。好吧,存点钱,考虑出手了。既然铭记兄已经有UM2了,于是我便打算入手UE两款双单元产品其中一款。便于大家互相交流。看了一下网上的资讯,原来一款是双动铁,一款是动圈动铁。起初是想入手super.fi 5EB的,但后来仔细考虑,经过和铭记兄讨论,决定还是入手super.fi 5pro。后来正巧有为兄弟也想入手,因为资金有限,他就选了super.fi 5EB,这样,我们就一次性购买了两款新出品的双单元产品了。因为要等super.fi 5EB发售后才能购买并寄回,所以我的super.fi 5pro也迟了一个月寄回。八月份的一个晚上,两款UE新品终于登陆了。这时候中国甚至香港,还未发售呢,可以说,这两款是论坛以及中国,香港,甚至亚洲的第一副UE民用产品。

【super.fi 5pro】
这款耳塞在过去的听感分享中已经详细介绍过,这里就不一一细评了。简单谈谈我自己对super.fi 5pro的感觉。super.fi 5pro是一款很不错的双单元产品。拥有极高的声音密度,下潜深且弹性极佳的低频,当然了,至少在当时和另外两款动铁双单元产品比较的结果是这样。高频相对细节方面会比其它两款稍弱,但整体听感良好。声场宽度较UM2好,但不及驱动好的E5C,价格确实三款动铁产品中最合理的。如果要挑刺,我觉得UE这款产品,线材方面用料明显不如UM2和E5C,长度也较前面两者短,结实度不够。唯一可以称道的是线材是可替换设计。这样方便更换及升级。佩戴舒适度不及另外的两款双单元动铁。直插式有点拉风了。其他就没什么好说了。优点却是我觉得挺实在的。比如灵敏度,能达到119dB这个不错的数值,仅此于E5C,电阻却只有21欧姆,但这些参数带来另一个弊端就是对设备的本底噪声甚为敏感。一点点底噪都可以清晰可现,有底噪扫描器之称。

音乐风格方面,UE的这款产品很适合通俗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中低频的能量充足,低频弹性好且下潜深,在播放一些对低频要求较高的乐曲时,有良好的效果。低阻高敏的设计很适合随身听直推使用,所以也是随身直推党的不错选择。

【super.fi 5EB】
第二个出场的是有低频扬声器“美誉”的美国“田螺”---super.fi 5EB。这只耳塞我第一耳朵的时候,心里的感觉是:好彩我没买它。但随着时间的转变。我慢慢认可了它的素质。

super.fi 5EB不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耳塞,估计能接受并理解它的人不会很多。的确,它的低频有点变态,这个和它的单元结构有关系。super.fi 5EB和super.fi 5pro区别在于,前者是动圈+动铁,而后者是双动铁。有朋友听后会说,super.fi 5EB的中频很弱,被低频掩盖了。其实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super.fi 5EB的动圈单元是负责中频和低频的输出,而动铁单元只是独立负责高频。所以super.fi 5EB的高频细节甚至比super.fi 5pro还要精确。只可惜这只田螺的低频实在太多了。super.fi 5pro则不一样,它的低音单元是独立负责低频输出的。而高音单元则负责中频和高频输出。直推时,super.fi 5pro的低频特别出色。量感不算多,但弹性,质感,下潜都不错。要改善super.fi 5EB低频输出过量的问题,只能通过器材搭配及EQ调节来解决。但声场,空间感,及一些固有素质,super.fi 5EB还是达到双单元耳塞的基准了。只是听感不太适合大众。

音乐风格方面,这款美国田螺比较适合对低频有着极其BT要求的音乐类型,比如重金属乐之类。听起来会让人很HIGH,但是HIGH完之后,耳朵会很累。

【第一次获评精华】
在这个2005年,其实对于我来说,是游历丰富的。认识了不少论坛上的伙伴,也接触了一些中高端的非定制器材。组织过几场聚会。也借着super.fi 5EB和super.fi 5pro的旋风,我撰写了《入耳的体会》上下集,这也是我第一次获得精华帖的评定通过,<入耳的体会>(上篇)是我在加入论坛后第一篇被评定为精华的帖子。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57560&keyword=
以前写听感篇幅都不会很长,再次翻阅,感觉自己年纪大了,话少了,写得去多了。

2005年,对我而言是值得纪念的一个年份,入手了一些新器材,组织了好几次活动。也是因为这两篇入耳耳塞分享的文章,及一连串的组织活动,在2005年9月份,让我幸运地被授予贵宾头衔,这里感谢论坛,感谢陪伴着我,一起成长但已远去了大伙伴们,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谢谢你们!


【2006年】 <从骑士到蝙蝠侠演变>
也许是因为写文章写上瘾了,承接2005年的那波super.fi5系列的热度,我继续自己的听感分享,继续深入探究super.fi5系列的两款耳塞的声音特性。当然了,音源也很重要,这里分享一下自己在2006年,论坛生活的一些经历及感悟。

关于器材部分,简单谈谈几款自己曾经把玩过的器材。

【SX510】

2006年其实也入手了一些二手器材,而且入手的东西比2005年多。这款松下SX510 CD随身听就其中之一。这台随身听让我想起了在华南理工大学的纪念大学生活。早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已经入手过一次。这次重新入手,心里另有一番滋味。重新听回这台随身听。那种清晰透明的感觉依旧。只是现在的耳塞比之前所用的MDR-E838好多了。SX510入手价不贵,才120元,成色当然没有以前遗失的那台那么好了。我以前那台是蓝色的。这次买了一台银色。激光头读碟超好。松下的激光头出了名是耐磨的。SX510是当年的高端机型,自然激光头不赖了。估计手上这台二手机是重新换过激光头的,读碟超顺畅。再花的唱片都可以读。盗版也没问题。这样一来,去年底入手的D335可以暂时搁置了。SX510的LINE OUT也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可以外接便携耳扩。而且此机还有光纤输出。可以外接光纤解码用。

声音风格方面,SX510属于中性的声音,低频不算厚重,但扎实有力,这一点和后面推出的以人声见长的旗舰产品CT570很不同。相比之下,CT570中频比SX510温润。但低频的力度感和速度感都不如SX510。中频不是SX510的强项,略略偏干,但比较直白。高频虽然细腻度稍稍欠缺,但有一定的延伸。声场及空间感不错。声音整体比较干净,速度感较佳。SX510算是松下CD WALKMAN中生代里面不错的机器了。听古典音乐不错。使用7号AAA电池,并配备一只双5号AA电池盒。但那个年代的设备,耗电量还是较现在的随身听大。入手时一定要记得向商家索取外置电池盒。

【D335】

严格上来说,我是忘记了这台机是2005年年底入手呢?还是2006年年初才入手。但肯定在SX510之前入手的。这台1994年出品的SONY DISMAN,其实不能算得上经典好机。就二手市场的价格,其实只是一台普通机型而已。但D335低频相当突出,量感十足,弹性尚可,唯独声音却有点儿偏软。音效中的增强低频,我自己是不敢去使用的。因为开了之后,低频增益过了,量特别多,不能用厚来形容,可以说是相当肥厚。而此机的中频部分,声音的厚润度是不错的,但是染色有点偏重。高频略显粗糙。细腻度不够。但是用来做音源输出LINE OUT,还是可以凑合着用。找个好一点的外接耳扩,还是可以有一份乐趣。

【MT831】

在2006年,我入手的MD里面,自己最喜欢的一台MD就是夏普的MT831。这台机推力不错,虽然对比MT821的推力而言,是有所下降的。但比起后期的机型。MT831可以说是一个成熟且出色的产品。MD随身听中24比特ATRAC解码技术得到最全面的应用。声音精细且大气,动态好,整体解析力方面也属于当时MD随身听的顶级水平。可以说,MT831是夏普的一款24比特ATRAC解码技术MD时代的经典之作,能与秉承前一代MT821声音的优良传统,并且在体积上进一步压缩。达到了外形结构及音质最佳的平衡点。也是MD发烧友/爱好者必玩的机型。非常幸运地,我入手的时候,碰到一台成色有90%新的。是香槟色的。于是当时就入手了,作为主力MD播放用。

【SS321】

在2006年的夏天,一次在陶街闲逛的时候发现了这台SS321,属于比“ST”系列更早一代的“SS”系列。这个时期的随身听有MS721/MS722,而这个时期的夏普MD,体积都比较大,结实且厚重。MD碟仓采用插入式设计。就如台式MD播放机那般。我的SS321是银色的,新净程度只有90%左右。还好当时买的时候找到电池盒。但这台机器相当耗电,没几个小时电池就被吸干。虽然吃电超强,但推力却异常惊人。建议一定要配个电池盒,不然续航时间真的不长。声音方面,绝对是大气兼力度强的那种,早期的24比特ATRAC技术,声音的细腻度其实不甚出色,但模拟味道十足。低频力度强且弹性好,中频密度高,高频略显粗糙,但毛刺感极低。用来配ER4P或ER6这类耳塞,感觉不错。SS321属于夏普早期24比特ATRAC技术单放机型的代表之作,也是SS系列中最成熟的机型。如果喜欢模拟味足的24比特技术老MD随身听,SS321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DR7】

2006年里面,不断入手的二手机里面,这一台MD真的可以算是我比较喜爱的随身听之一了。每次看到它那充满金属质感及线条硬朗的拉丝面板。不自觉会让人联想到它那充满刚阳气质的声音风格。这就是DR7,夏普第一台搭载1比特数字放大技术的录放式MD随身听,也是夏普MD全面转型的一个里程碑。可惜这个也导致了后来夏普的声音素质渐渐与听感脱离的转折点。DR7的声音风格明显较前一代MT770冷。如果说MT831是一个经典,那么夏普在走过MT831那个日本制造的巅峰时期后。产线转移到东南亚的马来西亚之,在经历MT77到MT770到后来的NET MD 899,夏普在马来西亚生产的录放及单放MD基本不算什么出色之作。或许有人会觉得其实技术已经革新了,但其实音质上,还比不上本土末代之作的MT831。而这台DR7,貌似是夏普技术的又一次革新。但论听感,DR7同样略逊色于MT831,DR7的声音有点偏硬,干,虽然1BIT的数字放大技术在能耗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声音却因为这个技术而变得过于硬朗。SHARP由MT831演变到DR7这个过程,给我的感觉是:由原来细腻且高精度模拟声变成了硬朗且略偏干涩的数码声。不过后来找机会听了一下DR80,DS77之类的,觉得越往后发展,夏普越是坚持这种高精度的数码声为原则,去开发自家的MD,实际上这种声音并不耐听,是好还是不好,只有自己听了才知道。但平心而论,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更多的时候,只是适不适合自己的口味而已。

耳塞部分在2006年我没有入手什么新的耳塞,一直在弄自己的super.fi 5pro,记得在年中的时候,曾经借了朋友的super.fi 5EB回去听了好几个月,为了研究它的声音特点,还专门去找FCZ3兄制作了镀银线去改善其低频。其时,定制耳塞已经渐渐进入中国市场。所以传统双单元民用耳塞已经走向普及,这样一来,高端产品的定义已经慢慢地随着定制产品的导入而提高。

而在论坛,因为继续自己的写作和分享。也继续组织烧友活动,所以曝光率也逐渐攀升。而我自己,也渐渐地为烧友们熟悉并信赖。随着在论坛发表的文章的累积,我的会员等级也在提升,幸运地从骑士升到蝙蝠侠。让我感慨的是,在组办聚会的同时,我认识了更多的坛友。交流的人脉圈子也在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在我入坛的时候就以在论坛活跃的朋友却渐渐走向退烧。


【2007】<重新审视随身听的意义>
踏入2007年,其实论坛的变化已经较为明显了。随着不断的有新人加入,论坛比早两年热闹很多,而且耳塞区的每日帖子发布数都在稳步上升。但以往一起探讨器材的朋友,有好一部分,却渐渐隐退了。看着05年注册的到论坛一起享受器材分享及升级的伙伴们,渐渐把自己的重心转移,突然自己也萌生了引退的念头。他们都平静了,有的去烧音乐唱片了,有的去烧摄影了,有的结婚后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家庭里去了,而剩下来继续奋战论坛,享受器材升级带来的快乐的朋友,在同期注册的人里面已经不多了。每次聚会看到的面孔都不一样。除了几个真的很深交的好友,其他基本都是新面孔。好大一部分都是刚注册到大家坛不久,然后刚踏足随身听,耳机耳塞这个领域的。不能称得上发烧友,但对这方面的确有着独有的兴趣。看着这些新来的朋友,我真的很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们,尽量让他们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而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自己对器材及音乐的理解,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也有了新的认识。过去对器材的那份渴求,到了2007年,已消减了许多。但至今为止,仍有一些器材,在我心里的某一个角落中,依旧保存着那份特有的记忆……

【ER4P】

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听过ER4P了,但为了撰写完成2006年自己制作的一个连载式文章集合,所以又重新去寻找机会试听ER4P。作为音特美的一款定位在高端的随身听产品。ER4P曾经也是一款受到众多发烧友好评的产品。看到它,让我想起了一位论坛的前辈----念苍僧,而这位前辈在我加入论坛的时候,已经渐渐隐退了。翻阅他写过的文章,主要是关于ER4系列的,的确可以学到不少东西。而他对ER4的钟爱,及那份执着,让我敬佩不已。ER4P的开发理念是为了让随身听用户也能在不加耳机放大器的情况下,体现ER4系列的高音质。所以在推出ER4S之后,又根据随身听市场需求开发了ER4P。ER4P的风格与当时其他几款动铁耳塞比较,确属别树一格的。UM2人声部分比较突出。中频细节好,低频厚实,高频延伸一般。但声音偏厚。E5C同样属于暖声,低频量足,下潜深。但高频偏暗。唯独ER4P的中高频端比较平衡。但低频量感不及前两者,中频也相对UM2,E5C薄。声场较UM2好,但不及E5C。依稀记得,在2004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听说有ER4P这款耳塞时,就看到文摘里面对其评价很高。亲耳所听,果然如此。但因为自己当时使用的是E3C,习惯舒尔的风格,初听才不怎么能接受小4,虽说这样,但我亦被ER4P的素质所感动。

【ER4S】

因为在2006年年中,曾经借过一位兄弟的ER4B去听,结果在黑胶唱片机上找到了感动自己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平衡,很细腻。有着淡淡的模拟味,那份感觉,就如儿时窝在音响前面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那般。但当我再想借ER4B的时候,他的耳塞去遗失了。而在2006年,四大品牌动铁耳塞的连载文集,曾经考虑入手ER4S。碰巧在智通有 ER4S试听。只可惜那里没有ER4B听过对比。其实也得感谢黄先生的慷慨。他当时已经答应如果我买了ER4B,可以借ER4S供我写听感对比。可惜最后ER4S不幸被盗。但ER4S给我的印象,依旧是良好的。ER4S比起ER4P,声音更理性,更冷静,背景更漆黑安静。在听小编制室内乐的时候,两款耳塞的高下立即可见。当然了,前提是ER4S能够被驱动好。上了耳扩之后,声场,空间感,高频延伸,低频下潜及力度等等硬指标,都得到更好的体现。高阻的ER4S在推力足,素质优秀的前端驱动下 ,声音素质的上升空间明显比低阻的ER4P大。如选择ER4S,一定要给它配一个小耳扩,至少你要把它喂饱,这样声音的力度感和速度感才可以体现出来。否则,用PO口直推,一般出来的声音都是缺乏力度和刚性。记得用ER4S在台机台放下听《ROUND UP》里面的音乐,那种大场面和宏壮的气势都不亚于双单元耳塞。而且声场的宽广度很出色。我就是那个时候被小毒了一下,差点买了ER4S。但后来经过反复考虑,还是没有下手。自黄先生的ER4S被盗后,后来听ER4S只能在聚会上才可以听到了。

【ER4B】


在黄先生店里蹭听了两天,左右着我迟迟不能下手购入ER4S的,就是这款耳塞。曾经在2005年被我痛扁的一款音特美高阻耳塞---ER4B。这款定位在监听级别的产品,据说也是音特美ER4系列里面最早的一款产品。而且ER4S,ER4P都是以它作为雏形的。这样的一款耳塞,素质可想而知。关于ER4B,我想我就不用在这里过多地用听感去分析了。ER4B到目前为止,依旧是我最喜欢的三款耳塞之一。并且保持着最长的使用时间。没有可以去统计,但我的ER4B到今天,已经使用了5年多了。每天平均2小时算,也已经几千小时了。经历过左边导管开裂,到右边导管开裂,最后到中间线档位置(分频电路)的线材接触不良。现在已经经过耳机医生修好了。但我的ER4B仍在服役,我也觉得难得,这个“难得”不是形容我自己,而是我的ER4B。难得它依旧陪伴在我的身边。

声音方面,我就不详细说明了,但我不推荐新入门的朋友上ER4B,也不推荐第一次入手ER4的朋友上ER4B,原因有两个:其一,ER4B很难侍候,我自己现有的系统,只能说凑合,但如果心态不够平和的朋友,当听到这样凑合的声音,或者会觉得当时为何被水了上ER4B,所以我觉得,在没有平和从容的个人心态,没有声音风格互补且有一定素质的器材的情况下,不建议上ER4B。其二,ER4B不仅对器材挑剔,对音乐文件也是很讲究,如果听一般的MP3,或者是一些录音不太讲究的音乐,比如现在很多崇尚快餐文化及商业味特浓的流行音乐,如以这类音乐为听音音源文件,我个人觉得不适合选择ER4B。可以总结我的感受就是:人的心态,器材组合,音乐文件等三者是影响否适合选择ER4B的因素。有些朋友可能会问,和心态挂钩吗?难道其它器材和心态就没关系?其实,烧器材也好,烧唱片也好,都和心态有关系。但ER4B所需要使用者的所保持的那种平和的心态,却更加讲究。很多朋友,可能玩一阵子就会觉得ER4B不适合自己,ER4B不行,就出掉。呵呵,试问你们玩透了没有。没错,ER4B不是什么牛塞。它有很多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通过搭配去弥补的,怎样弥补,我想两下子就出ER4B入定制的朋友是不会明白的。何为心态?就是能够有那种坚持,有那种经得起折腾的精神。 当你能够经得起折腾,有耐性去研究ER4B在不同设备下所表现出来的奇妙变化。那你的心态就慢慢地改变了。简单地说说我自己对ER4B声音的感觉:ER4B就是一款不好侍候的耳塞,一般随身听PO直推,高频毛刺感重,低频力度感不足,量少,甚至比ER4S还少,中频薄且干,冷。除了那个大而略带点空洞的声场,其实PO直出,声音真的不怎么样。当然了,如果你只是用来做户外隔音,顺便打发路上无聊时间所带来的副作用,以上这些不足是可以充分地忽略的。比如我,我有时候就是用MZ-R50的PO直出。只要有声音就好了,毕竟在车上还可以隔音睡觉。但如果你是要细听,要有点要求,要输出较好的声音。那么还是上个耳扩吧,至少可以增强驱动力,就像小时候老爸喂饭那般,不一定可以把你喂好,但至少要把你喂饱。所以保证推力足够是充分条件。而有充分条件还是不够的,必要条件是不能缺少的,那就寻求有一定素质且风格可以与ER4B搭配的耳扩去驱动ER4B。最后,不难总结出,充要条件:选择推力足够,有良好素质且风格能与ER4B匹配的耳扩去驱动它。但听过的耳扩中,我比较青睐SM4,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另外,旅行者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至于LISA3,那个就不提了,不便携。再好也只能浮云在家了。

对于器材,这个2007年,我主要还是沉迷在MD方面。音乐方面,我已经开始尝试去听古典音乐了。2005年底认识师父,开始在他铺子里学习如何听音。到2007年,开始慢慢从流行乐转听古典音乐。给我的感觉是古典音乐其实对器材的要求更高。而且古典音乐中因为录音的乐器均为真乐器,所以音乐的营养价值也更高。而唯一让我不解的是为何一张偶像明星的商业专辑。个别甚至不知其所唱的是什么歌,居然可以,卖到过百,销量还不错呢。里面的乐器?呵呵,电脑合成或者经过大量的人工处理。结果呢,却成为某些初烧朋友们用来测试高端器材的首选。而那些60年代的古典录音,ADD技术最成熟最黄金时期的映射物,却只能在叔叔那辈人的口中传颂着。被很多年轻人不屑一顾。这个年代啊,注定是往浮躁的方向发展。这一点我却未完全参透。但受到师父的影响,我也开始渐渐接受古典音乐。圆舞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小编制室内乐,芭蕾舞曲,交响乐,弦乐四重奏……什么《红衫仔》,什么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什么《四季》,从远古的巴洛克时期开始,一直到近代一点的古典音乐,在师父店里都可以看到。而我只是一个入门者,所以就选择了较为容易接受的《圆舞曲》。师父也很耐心,不断在更换电容,以便调整功放及解码设备,一边在播放不同录音风格的唱片让我去听。引导我提升自己的听音水平。回想起来,这些年来真的多亏他老人家的教导。

2007年,在论坛的BBS生活也渐渐平静,写作的热情似乎退减了一点。但在入坛2周年的月份,我还是撰写了三篇连载文章。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最喜欢的第二篇,却找不到很多朋友去探讨交流……


【2008】<新的生活,新的开始>
经朋友介绍,来到深圳工作。一晃就是4年了。深圳的烧友和广州的有些区别,很多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有在深圳务工的,有创业的,有求学的……总体而言,交流的气氛稍稍不及广州热烈。我自己在深圳期间组织过四次活动,参加过一次深圳较大型的烧友聚会,而且是包房的那种。那天是四业组织的。当时我还是初到深圳不久。摸不清方向。深圳的神人很多,聚会的时候让我膜拜不已。

而在加入论坛这三年间,入手过的器材里面,有几件器材其实让我挺满意的。虽然只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最后因为一些硬伤而被迫闲置一旁或最终无法使用。但这些日子里面,它们一直陪伴着我,无论户外还是在家里,它都是我的主力随身听设备。这里借着这篇文字,好好悼念一下已经逝去的它们。

【CT820】

这台随身听,到现在为止,我仍是觉得它是新一代随身听之中,性价比的代表。说到性价比,有人可能会跳出来回驳,在音响器材领域,没有或者说比应该有性价比一说。但CT820却让你看到了,什么叫做低投资高回报。一台售价约为对手旗舰产品的1/2的产品,却能在多向指标中取得更佳的效果的机器。2005年650元入手,当时朋友入手的NE20还要1380元,而且还是欧行的。两台机器比较了一下,我的CT820综合素质一点也不处于下风。反而低频下潜,高频细节及声场方面还稍微占优呢。当时入手CT820,是因为主力音源D335太耗电了,而且抗震能力很让人纠结。CT820当时是一手入货的。装备齐全。入手之后,CT820成为了我的最新主力音源。也因为长时间使用,基本每天数小时地播放,所以寿命不长。CT820在当时的CD随身听已经渐渐走下坡的时世,能够有这样的素质和人气,已经算是松下的成功了。声音方面,CT820属于平衡且耐听的一款CD随身听。D-SOUND的搭载使得CT820在续航能力及声音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大大提升。在继续完善第一代数字放大器的同时,CT820在外观方面也作出了一些修改。和前一代D-SOUND旗舰CT810比较,外观更简洁。而松下的D-SOUND,在我看来,是在几个日系品牌里面,最理想的技术了。耐听,素质高且数码感相对较低。能在听感和素质这两个不同方向上找到很好的平衡点。D-SOUND后期的松下作品,有好几款都是值得大家一听的。

【MZ-R30】


讲到器材,其实真的要写,可能连续写三天三夜也写不完。直到2012年的今天,在储物箱里面,已经宣布死亡而等待更换零件的随身听里面,还有这样一台MD,曾经和我相伴好一段时间。虽然它不是什么机皇,绝世经典之类。虽然它在二手市场上的身价不到250元,虽然它的外观体积不怎么迷人,甚至有人嫌它笨重。虽然它不是很多炒家瞧得起的设备……虽然它有那么多“虽然”,但它的声音却是那么有分量和代表性。MZ-R30,显然比起MZ-R50,MZ-R1,之类的二手神器而言,它不算什么。可能就连后期的MZ-R900,MZ-N10都比它好卖。这台属于衔接初期和中期的一个看似普通实际却有一定内涵的型号。其实有它背后的一段故事。在那个年代,SONY开始朝着体积革新的方向前进,所以MZ-R30,MZ-R50都是一次次革新得来的结晶。对比MZ-R50,MZ-R30更敦厚。那个年代的产品,所选用的金属材料都很有一定厚度,结实耐用。电路的集成度不高,所以能耗方面与后期的香口胶时代的MD还是有差距。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点是,MZ-R30那个年代的机器,LINE OUT都是与PHONE OUT分开的。这样可以同时监听LINE OUT外接耳扩的效果与PHONE OUT直推的效果。声音方面,MZ-R30的PHONE OUT属于中性略微偏冷的风格,推力很出色。一般的低阻耳塞,可以轻易推动。三频平衡,衔接良好,低频量感不多,但有较佳的下潜和弹性。中频没有后来的机器那般毒,多了一分直白却少了一分染色,高频虽然不能算是细节丰富精细那种,但听感比较柔顺,模拟味不错。用来直推或者接耳扩听都是不错选择。

【MZ-E75】


同样的感动,是来自另一台SONY的MD,这台MD的寿命太短了。只是短短4个月,就停止服役了。SONY中生代的一部经典单放---MZ-E75。这台MD其实当时也算是一台名声不错的作品。拥有独特的双耳机输出,可以同时供两个人听歌。而且MZ-E75是一款很时尚的设计品,有变色龙之称的它,机身面板是用特殊的加工工艺处理,在不同角度看,随着光线不同的反射方向改变颜色。常见的有银色(不变色),绿色(绿变蓝)和橙红色(橙红变橙黄)的版本。而我有幸收到本土版蓝色(蓝变紫)。可惜我的MZ-E75后来因为光头老化而挂掉。比起MZ-R30,MZ-E75似乎采用的材料没有那么厚实,但同样比现在的MD结实很多。使用与MZ-E44一样的圆筒形电池盒。相对于MZ-R30,MZ-R50这些采用锂电池的MD随身听,用香口胶供电的MZ-E75能耗不算高。声音方面,MZ-E75声音属于中性偏微暖的风格。三频同样相当平衡。和自己的MZ-E44比对了一下,虽然MZ-E75推出时间相对较后,但声音素质却在MZ-E44之上。MZ-E44声音颗粒感较明显,数码味相对较重。MZ-E75则在高解析的同时,能做到声音细腻,自然。就像高素质的模拟录音一样。人声部分比较之中,发觉MZ-E75比MZ-E44耐听。声场的宽广度也较MZ-E44佳。唯一不如MZ-E44的则是,机身的结实程度稍有不及。

器材谈到这里,要歇一歇,谈谈几位烧友吧。在上一章节里面,没有加插到几位挚友,写到这里,觉得有点不妥。而这几位烧友,我想我一定要在这里,借着这篇文字简单地道谢。在致谢以下兄弟中,排名不分先后。

【铭记于心】

铭记兄是我初入论坛的好友,他比我早注册几年。也算是比我早入魔道几年吧。回首往事,才发觉:一入魔道深似海,但盼回头已极难。唉,铭记兄现下已经不上论坛了。除了每年音响展,我们还会碰个面联系一下。自来深圳以后,已经很少和铭记兄把酒论塞了。挺怀念以前一起比对E5C,UM2,E3C的时光,一起为了改善音质,定制耳模的日子。以及拿着在西门子定制的E5C和刚入手的SF5系列,去S先生家作客听K1000,L3000。呵呵,时间一去不复返。这里只能怀念及感激铭记兄曾经给予我的帮助。只能说,认识您这位好兄弟,是我来大家坛不可多得的一份收获。

【liulangdeyu】

浪鱼兄是早期刚上论坛就认识的一位朋友,和他曾在帖子里交流过关于E3C,UM1之类入耳式耳塞,虽然大家在对E3C及UM1的听感方面有一点不同意见,但早些年,我们在论坛讨论时,即使有不同见解,也不会发生争吵及骂战。彼此交流探讨的氛围还是很和谐的。近年已经很少见到浪鱼兄上耳塞版块了。他也是一位值得怀念的朋友。

【DUYU】

渡宇兄弟是一位喜欢ER4,E5C的朋友,曾经也是把玩ER4有独到的心得。记得在05年刚进论坛不久,因为E3C,ER4P的争论中,和渡宇兄在帖子里交流过。或者是因为各有各的喜爱之物,所以大家都各持己见。而我当时也是比较抗拒ER4P,因为在那个年代,已经有所谓的小4党的存在,而且小4党人数众多,一旦小4受到挑战,他们个别走极端的FANS就会出来维护小4。虽然渡宇兄不至于到这个地步,但是每次小3,小4同场“竞技”的时候,总会有我和他。但时至今天,已经极少见到他的身影了。

【妖言惑众】

也记不起是2007年还是2006年的时候就认识了妖言兄了,虽然现在大家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都各有各忙,很少能在聚会上碰头,但和妖言兄认识并交流的这段日子里。还是有不少值得怀念的地方。也曾记得借过妖言兄两次耳塞。后来的OK1不慎在聚会上被盗。所以一直也有点愧对妖言兄的。虽然我自己的听音习惯和妖言兄有点不同,但我俩的交流还是可以达到求同存异的,气氛都是和谐友好的。

【业业业业】

四业是我在广州活动上认识的一位来自深圳的兄弟。比我年轻很多,但对音乐及器材的理解及追求,有自己的一个很正确的方向。也曾担任新手区的版主。在我认识四业的时候,他还是一名大学生。而我们也曾经一起去过牙仔家作客,听手工产品。一起讨论ER4系列产品。一起交流定制产品的声音特点。也是因为彼此的爱好相同,所以我们之间几乎感受不到年龄带来的代沟。后来四业转烧摄影了,彼此在活动上相聚的机会也不多了。

【PKSHAN】

PK兄是和我年纪相约的一位广州烧友,给我的感觉是低调内敛,对器材及音乐的那份执着都不是一般烧友能比拟的。尤其是对ER4B的那种专注研究。我也在他的很多观点中找到了一些听音的感觉和灵感。在我入手ER4B,把玩ER4B,去不断用ER4B与其他器材比对,换不同的音源去试听等等,都得到了PK兄提点与帮助。加上多次作客到PK兄府上试听他的器材,曾在他家听到过让我感动的ER4B。他给我的帮助实在很大,这里不得不说声谢谢。

【WU吧吧】

想起兄弟我就想起那条红蓝版的ER4B。那条5位数编号的耳塞,曾经在聚会中让多少人吃了一惊,曾经在牙仔的黑胶唱机上狠狠地毒了我一把。也是我踏足论坛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毒到听了后有购买的冲动的耳塞。就在一次陶街历险记当中消失了。而WU吧吧兄表现出来的淡定,从容,不迫,大方的姿态。让我不禁为那条ER4B感到惋惜。希望兄弟不要介意,说实在,你的淡定真的让我吃了一惊,如果是我丢了ER4B,我想我可淡定不住了。怎样也好,向WU吧吧兄借过好几次器材,感谢他的慷慨大方。也感谢他的热情交流。

【摸发虱痒】

这位兄弟可能大家都不会陌生,虽然注册时间比我晚一点,但我觉得他在论坛成长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在短短几年里面已经可以成为对论坛及烧友都极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且对音乐及器材的理解很有见地,有自己独到的听音感觉,和客观的分析。受到不少烧友的欢迎。和他交流,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还依稀记得一个很有趣的签名。“传说中的镰刀头”。现在也许只能在水区才可以找到这位兄弟了。

【markm】(青蛙)

青蛙兄弟是一位佛山烧友,记得在07,08年间,好几次烧友聚会都可以看到青蛙兄弟大到来。这里特别地感谢青蛙兄弟及一众从顺德,佛山,南海地区赶来的兄弟,因为有你们到场支持,聚会才更有气氛,更添色彩。

【sharpness】(西门)

西门兄弟也是在聚会上认识的,曾经把自己的ER4P拿去改成耳模。我们一起去老朋友家作客听器材到凌晨,一起宵夜交流器材聆听感受,当时还有青蛙和四业。而好几次聚会,都可以看到西门兄和阿成一起过来交流。自从水区改版后,加上耳塞区的老烧友走的走,逃的逃,闪的闪有的烧别的去了,有的退烧了……西门兄也随之而淡出了。

每年的聚会有几个身影一定会出现,以下几位朋友,可以说是每次我聚会都基本回到的。除非是俗务烦身不能到来。所以,这里也一定要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牙仔】

虽然因为违规被封了ID,但这里希望版主能给与理解。这位朋友,和我相识相交已经有9个年头了。认识他可以说是一种缘分,也是他,带我走进BBS耳机论坛的。所以说是我的挚友也好,说是我的兄弟也好,说是我的启蒙导师也好,总之,在论坛我就是和他以一句淡淡的老朋友想称。听过了他手工制作的所以手工艺品,因为大家的听音感觉比较相近,所以每次有新的手工作品开发出来,我都基本是第一个试听。然后大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修正声音方面他认为不足之处。完善自己的作品。谢谢您,让我听到属于清新风格的声音。谢谢您对我的听音感觉的信任和支持。我的老朋友。谢谢您。

【reddarkman】(斌仔)

上面的ID或许很多兄弟都会陌生,其实他就是我口中经常提起的斌仔。一个地地道道的广州烧友,因为在海印买器材而认识。后来彼此留下联系方式,有空就出来交流心得,最后成为挚友,我觉得我们这份感情很难得。2006年,认识了师父之后,一起去师父铺里蹭听音乐,学习听音。深受师父赏识并栽培的一位兄弟。虽然很少在论坛上发表帖子,但每次我的最会,斌仔和牙仔都会出席,并以实际行动支持我这个兄弟。我觉得,这里我最能把心里的话用最简单直接的两个字表达出来“多谢”。

【FZC3】

三哥是我认识多年的好友了,不过自我离开广州到深圳工作之后,大家见面少了。除了聚会才可以碰个面。而三哥也仿佛淡出了论坛,现在已经是潜水为主,很少在论坛上看到他的身影。对上一次见到他是在2011年聚会上。三哥不仅是我建立的耳塞随身听爱好者群组---红花会(广州分舵)里面的当家之一,而且还是我们最早一起交流的那个组织里面其中一员,可惜现在我们的那个组织已经解散了。写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了以前在广东工业大学校内教室闲聚的日子。有铭记兄,CYP,好闷兄,三哥,小白……在中大读研究生的杨兄弟也来过一次。还有我自己,我们那群人好玩得很,聚会完了就去广工校外的一家小食店吃牛腩煲,点小炒,边吃,边听,边聊,边喝酒……这就是我们组织的非法集合。剩下的只有记忆的片段。而促成这后续的非法活动,除了多得CYP同学的积极参与,当然少不了第一次的广工之旅给我的信心。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64794&keyword=
怀念,可惜已经回不去了……


【2009】<音乐/摄影/耳塞/休闲>
踏入2009年,随身听对于我而言,已经渐渐淡化了。没有以往的那份激情。自己的视线开始渐渐从随身听转移到音乐方面。期间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有流行音乐,也有古典音乐。加上之前入手的圆舞曲类的唱片,我的古典音乐储备已在稳步上涨。而听音的范围也渐渐扩大,从以前只听圆舞曲,到慢慢地接受小提琴协奏曲及芭蕾舞曲,还买了一张发烧友都几乎必备的《1812序曲》。但毕竟对古典音乐的研究还是有限,对版本不太了解,结果买了一个不算名版的版本,其实1812的版本真的太多了,多得让人头晕。借着后面还没了几张交响类及弦乐四重奏的室内乐类。但古典碟里面,仍是以圆舞曲和芭蕾舞曲居多。还有一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零零散散的。但足以自娱自乐了。下面分享一下自己比较喜欢的几张古典音乐碟。

【音乐分享】
1.《1812》
这是老柴很出名的一部作品。描绘了战争中军队撤退的场景。乐曲给我的感觉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而且节奏变换以及气势强弱起伏等落差都比较大。时而低缓,时而激昂。整首曲目分了好几个阶段,有急速有缓慢。初听者有如坐疯狂过山车一般。但<1812>的版本较多,而且每一家唱片公司都可能存在着好几个版本。常见的有TELARC的真炮版,DG的铜炮版本,还有享负盛名的水星真炮版。最后我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自己喜欢的DG公司推出的,由巴伦博伊姆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版本,另外一个是飞利浦的水星版。两个版本的录音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节奏感DG的那个版本比较强烈,但音乐细节感方面,水星版本会稍占优。DG版本是1982年的录音,所以声场和空间感都做得不错。只是后面结尾高潮部分,钟声的质感不如水星版,这个是比较明显的差距。水星版的声场略偏窄,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录音,声场及空间感不如DG的那个版本。两个版本可以说各有所长,所以平时我都是换着听。如果二选其一,我会选DG的版本。

2.《鳟鱼》
属于舒伯特的一部作品,我想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都不会陌生,也是有N个版本的一部作品了。我手上只有一个版本,就是飞利浦的银线版,由著名的组合---美艺三重奏演奏。鳟鱼这部作品,我自己最喜欢的是第四乐章。这部以钢琴与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和倍大提琴所演奏的作品共有五个乐章,以第四乐章最为闻名。在乐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述了清澈溪流中欢快自由的鳟鱼那可爱形象。其后,鳟鱼被捕获,让人深感惋惜。乐曲采用分章节的叙事方式去表达出作者对鳟鱼命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同时也映射出歌曲所蕴含那深刻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最终都会被被伪善与邪恶所害。
美艺三重奏其实经过了多次重组,手上这张版本是1975年录音的,属于ADD的录制模式。乐团成员为:Menahem Pressler(钢琴家),Isidore Cohen(小提琴家),Bernard Greenhouse(大提琴家)。这三位老人家,演奏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让我每次听这张碟的时候都很陶醉。飞利浦的录音,这类小编制室内乐,本来就是飞利浦的强项。声音细节丰富,丝丝入扣。加上美艺三位老人家的精湛技艺。这张银线版几乎没什么好挑剔的。而让我最满意的,是ADD录制模式。这是我最喜欢的。

3.《天鹅湖》
这张属于DECCA出版的<天鹅湖>可以说是录音比较出色的作品之一,而且曲目相当完整。给我的感觉,DECCA出版的这些芭蕾舞音乐,在录音和声场方面都很出色。DECCA在大编制音乐时,激情澎湃方面略逊于DG,音乐的细节和线条感方面不及PHILIPS,但整体方面比较平均,声场平坦宽广,透明度高。而且染色少,录音真实不夸张。这个也是我比较喜欢DECCA的原因。
这张CD属于全集,歌曲是最齐全的。而且在唱片推介里面评价也很高,所以如果有意入手天鹅湖的朋友,不妨考虑一下这张DH版本。另外还有个小双张版本DF,由博尼格指挥的版本。也有不错的评价,而且价格只有这张高价版的一半,很划算。

4.《ROUND UP》
这个场合,怎么可以少了这张碟啊。里面特别收录了两首很容易被乐迷接受且高素质的音乐。第二首威廉退尔序曲的节选,第三首<七侠荡寇志>也就是著名品牌香烟万宝路的广告曲。而这张唱片,也是TELARC唱片中比较有名气的作品之一。相信喜欢TELARC的作品的乐迷们,应该也不会错过这张专辑。我手上存有的有两个版本,一张是86年的旧版,另一张是后期推出的SACD头版。如果只是比较CD层,当然是旧版更顺耳,SACD版本,在读取CD层时,听感虽然细节良好,但高频的延伸以及声音的锐度稍逊于86年旧版。上SACD机就有变化了,但当时我是先入手SACD版本的,在音展上试音SACD版本,感觉高频明显比CD层次感要更立体化,细节丰富,高频延伸到位。只可惜我当时没有原版的86年版本。无法比较SACD层与旧版的区别。

更多古典音乐的分享,都记录在下面的链接里面。

谈完音乐,我想接着谈谈2009年我的另一个重心,那就是摄影,自从2009年5月份入手EOS40D之后,我一直慢慢地让自己的爱好更多元化,慢慢爱上了摄影。所以聚会的时候也不忙把相机带去拍拍照。只可惜我的水平实在有限至极,所以怎样也拍不出什么让烧友满意的好片来。而不幸的事情在我购机后不久就发生了。我的EOS 40D出现放光板弹起后不会自动复位的故障,后来只能送回佳能返修。幸好有行货有保修。不然我就真的惨了。

买了相机之后,渐渐去休闲版块和摄影版块交流。虽然拍得很烂,但兄弟们还是不吝赐教。在那段时间也从别人的经验里面吸收到一些知识。而自己的爱好,也从随身听渐渐转移到相机上了。

当然了,爱好这东西真的很微妙的。当我还以为我会渐渐爱上摄影的时候,我还是割舍不了随身听的那份感动。

但2009年,写过的文章不算多,如果要分享,我想参加耳机大家坛和SONY合办的试听活动,是值得回味的。对于SONY,我有着个人情结。所以当时听闻有SONY产品试听,我就立即报名。论坛也算是很给力了,让我顺利获得试听机会。

【PFR-V1】
收到PFR-V1后,试听了近一周的时间。这款耳机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这款定位在低阻抗随身用的HIFI耳机,素质值得一赞。声音风格较容易让人接受。而且在设计方面,这款耳机有自己的特点所在。开放式的设计,使得播放音乐时,听感更宽松,所获得的声场效应也相对更为宽广。但这个设计也有它的不足。隔音不好,在户外使用或者佩戴位置不正确的时候,低频容易损失过多。而就这款产品的外观设计而言,我个人是十分欣赏的。比较拉风。带出去回头率特高。记得当时上班路上,戴着它听歌,回到公司,部门的同事都在笑,还问我,这个是什么东西呢?无语。而在声音方面,当时也和ER4B比较了一下,也写了一篇关于PFR-V1的听感分享。和ER4B属于两种不同的声音风格。SONY的声音更容易被一般烧友所接受。讨好耳朵。但这款产品,其实在声音染色方面不算重,有别于以往SONY的产品,中频甜润讨好耳朵的那种风格。三频的听感还是比较平衡大气,而且听感方面算是比较清新自然。我个人比较喜欢它的设计风格,结合耳机和音响。让你带着它有一种模拟音响效果的感觉,虽然都知道是假的,但人嘛总有点意淫虚荣之心。听着舒服,不压抑,又不会让我觉得在家也带着听诊器的那种“伪医生”的感觉。在室内使用,这款产品真的很不错。比起自己习惯的入耳式,实在有好大的区别。当然了,如果要比密度,比结像清晰度,PFR-V1仍逊色于ER4B。另外,SONY为PFR-V1配备的那个微型耳放,对听感提升很有帮助。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再外接一个高素质大推力的耳放。这样一来,PFR-V1发挥就更加出色了。其实接触随身听论坛一来,参过过大大小小的试听活动多次,也为好几个品牌写过听感分享或测评。到现在,热情已经退减了,没有太多心思去折腾,也对其他什么动铁定制的都基本麻木了,唯独儿时一直最爱的SONY,我依然会为其高端产品作测评及听感分享。呵呵,如果日后有机会,真的想入手一款PFR-V1,留在家里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论坛的一片净土----- www.shui.erji.hk

人嘛,有时候就是需要慰藉一下失落的心灵。或许有人说,应该是空虚不是失落。而对于我,我不空虚,因为在论坛,我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那份执着和感觉,我有我的梦想,有我的追求。所以我不空虚,但偶尔也会情绪低落。这个时候,我就会到水区去歇息一下。因为在休闲区,我可以见到很多熟悉的身影,可以见到昔日的伙伴,可以畅所欲言。因为他们懂得我所说的。
大家坛的休闲区就是我心中的一篇乐土。回到水区,有种游子归家的温暖。每次感到压抑的时候,我都会上去水区透透气。而我又割舍不了对随身听区的那份特别的感情。记得水区是后来才和耳塞区分开的。水区我上得不多,因为自己知道没有什么幽默细胞,也没有灌水的潜质,所以跟多地选择在水区潜水。而水区几位比较活跃的兄弟,他们的帖子,水准挺高的。以下这些兄弟,是曾经在水区经常可以插肩的,也属于活跃分子吧,至少在我心中,他们总是为水区带来欢笑与快乐。以下排名不分先后:琵琶琴瑟,my12121,西门呕血,方丈,xday,三峡水电站,寂寞的梧桐树,yao_qin,城管月,llbllq,伽菲珈而,网络巡查,爱乐爱乐,伍小然,北冥天,youfr,凹凸,xxy0,无限,im9527,诸葛灯泡……

这就是我在水区的水底下潜水良久而迈开的第一步:

http://shui.erji.hk/read.php?tid=414287
而转眼间5年已经过去了。感谢水区仝仁这些年来对小弟的支持和关爱。不论在我感到失落回到水区喘息的时候,或是在主区被喷子马甲攻击的时候,再有在我分享听感及发表文章的时候。水区兄弟给我的支持,都是实在而真挚的。让我感到温暖和舒心。



















           
谢谢你们,因为有你们,我的帖子才更添色彩。


【2010】<走向归隐>
2010年,论坛的氛围已经和几年前有了较明显的变化。毕竟时移世易,器材的不断更新升级。更多的高端产品已经渐渐走入了中国的发烧市场。很多初烧的朋友,经济条件也比当年我辈好多了,所以你会见到很多新来的朋友,一发帖就问某某定制JH16声音怎么样?某某UE18好吗?那个动圈定制什么EM的,是否适合听流行曲周杰伦之类的?这些专业品牌的顶尖产品,大概在一般人的思维角度只会出现在舞台表演才用到。想不到听周杰伦,梁静茹等流行音乐已经排上用场了。搞不好,梁大姐,周哥哥在表演时用的监听耳塞,还不如咱们新烧友用的UE18呢。呵呵,至于这些定制产品是否真的是最合适的,那只有使用的人才知道。

而我自己,依然坚持着自己的ER4B,另外,为了满足自己喜欢听动圈的情结,我还特别地请老朋友手工做了一副为自己听音偏向及音乐偏向的耳塞MG-LJ05ES。而一直在我身边陪伴着我走了5个年头的ER4B,直到今天,虽然已经换了N次耳塞套,虽然换了数次滤网,经历了左右耳塞导管断裂及分线档位置断线等致命伤。但仍旧坚强地活下来。直到现在,我还是边写敲着键盘写文章,变感受DP_I + AMP-10 + ER4B播放的音乐带来的乐趣。回想一下,其实早在数年前听UE10的时候,我就明白到定制耳塞对比小4的优势在哪里了。声音的确顺滑自然很多。而且多单元的优势在于声场的立体感更鲜明,这点,是一单元动铁无法比拟的,即使像小4这么优秀的一单元动铁。能做到这样的音质,基本已经到头了。至于什么加强前端后得出的一些有神论:“小4绝对堪比万元级别的大耳机……”,“小4在手天下我有……”,“出恶声是因为音源太过垃圾……”等诸多对ER4因无限热爱而意淫透顶那些一厢情愿的自我催眠,我在这里奉劝想入手ER4任何一个系列的朋友。不要过分相信。ER4是一款特点鲜明,优缺点都很明显的耳塞。耳听为实才是最真确的。ER4没有那些神论描述得这么强大。比起一些高阻的大耳机,即使在台机系统下,那种低频烘托出来的音乐氛围,仍是逊色于高阻的大耳机的。这个希望新来的朋友不要上当。

在这个2010年,我入手了自己最后一台全新MD,为何说最后一台呢,因为我想,即使数年后我还有闲钱去买全新MD,估计买到的可能性已经不高了。如果再买,我问想我要入手的几台机,早已停产多年了。剩下的只有回忆和历史。

【MZ-RH1】

MZ-RH1是SONY最后一台MD随身听,声音的素质众说纷纭。有人说它声音相当好,甚至比起当年第一台HIMD MZ-NH1也丝毫不弱。有人说它声音不怎么样,比起之前的HIMD,素质明显下降了。数码味重,三频染色过多。但当我入手了之后,我才发现,其实网络上很多说RH1怎样怎样的人。其实自己也未必细听过MZ-RH1。唉,人云亦云的人还真不少呢。入手MZ-RH1之后,感觉MZ-RH1的声音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细节不错,声场比起老机而言真的有了明显提升。低频的力度感及感染力都加强了。人声润色不错。高频纤细不粗糙。可以说也是SONY后期作品里面的一款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而且值得庆幸的是,我是2010年3月份入手的。那个时候的MZ-RH1早已经很难找了。可能只有个别商家有货。最早的时候我是经过华强北的深圳卓越时看到的。进去了解了一下价格。要2K多,感觉有点偏高了,于是我就问店员,可否拿出来看看,并且问实际价格是多少。店员看了我一眼,大概是觉得我不懂这些。看我背着单放和脚架。于是爱理不理地说。这就是实价,不买就别看了。不用想,没得试听的。于是我只能掉头走人。回到广州,我逛了一下,价格大概是在1750-1800之间。也是不能讲价的了。转了一圈,果断出手了。感觉还是比较实在的价格。考虑到MD迟早会被淘汰并停产,所以有机会收一台全新的,当收藏也好,使用也好,都可以留着纪念和回忆。而SONY的产品一直为自己喜欢,更重要的是,它有LINE OUT输出。这样,外接耳放也是一个不错的玩法。

在2010年,我也组织过数次聚会,但以深圳活动为多,共三次。2010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组织了自己加入大家坛以来的第一次巡回烧友交流会。实行分站式的举行。站点分别是广州(第一站),深圳(第二站),番禺(第三站)。其实因为时间和场地不熟悉,本计划多设几个站点,最后还是被逼取消。而及后希望在自己美丽的家乡---肇庆市举行最后一站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而谈到2010年里面接触的器材,还有几件是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的。

【MINIBOX-E/E+】

在年初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ER4B能够驱动更好,也为了不用在到处找人借耳放用。我终于入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耳扩。MINIBOX-E去取代一直在用的BL-V7+。MINIBOX-E是一台有一定素质但价格却十分公道的耳扩,很适合搭配ER4S/ER4B。MINIBOX-E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提点,所以选择作为便携耳扩很适合。而这款耳扩仿佛就是为那些平民ER4玩家而设的。比起SM4当然是有一段距离,但价格差距也是一段明显距离。所以选SM4还是选MINIBOX-E?看自己的消费能力了。这款耳扩,也是我玩了这些年里面,碰上的推ER4最轻薄耳扩。当然了,体积是否比SM3、SM4小,那就难说了。

我自己的MINIBOX-E是改进版,型号是MINIBOX-E+。局三石师傅介绍,改进了的地方主要是开关按键,其他声音方面没有变化。运放是8610。不过后来我自己把它更好了。换成了中频更加突出的op.5534(81年塑封版本)。这里也特别鸣谢PKSHAN兄友情赠送op.5534。
让我可以改良MINIBOX-E+。更换了运放后,中频变得相对厚润些,这样一来。ER4B的在播放流行音乐时,听感会有一定提升。

【STB3-Pro-V3】

僵尸的STB3-Pro耳扩的改进版,声音素质有进一步提升,但其实这款耳放,据设计者本人所述,也是经过了多次试验并改良才得到最终版本。在STB3-Pro演变过来,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3月份,聚会上听到了STB3-Pro-V3的工程版。当时僵尸同学带了两台样机过来。一台是金色的,一台是灰黑色的。声音也是两种风格,金色的声音相对刺激一点,声音风格比较适合流行音乐,灰黑色的相对平衡一点。声场更加平坦。但僵尸介绍,这两款耳扩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程样板,还没有定型下来。有些地方还需要再次进行调整。直到10月份,我才收到最终的版本。也就是销售版。声音怎么说呢,比起之前的那两台耳扩,更加平衡大气了。STB3-Pro-V3推ER4B其实听感上,反而稍逊之前老版的STB3-Pro,据僵尸同学介绍,这是因为STB3-Pro-V3的高频及其他素质都有更大的提升。ER4B本来高频就相对明亮,所以接上STB3-Pro-V3后,高频会更凌厉。反观STB3-Pro,高频收得比较圆滑,虽然延伸及细节不及STB3-Pro-V3,但和ER4B配搭时反而听感更舒服一点。STB3-Pro-V3在当时,也算得上国内的便携耳放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代表。直到今天,STB3-Pro-V3仍是我自己的主力耳放之一。

在这个2010年,我觉得我已经很少再为器材升级或者追求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但反而聚会活动却没有减少,在深圳组织了三次发烧友聚会。但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深圳的烧友在某些程度上,和广州的烧友有较明显的区别。交流得不多,各玩各的。而且积极性不如广州烧友。但有一点挺好的,就是聚会人虽然不多,但要听的东西大家基本都能听完。只是在5月份的聚会中,发生了耳塞遗失OK1事件,让我感到十分遗憾。但后来经过呼吁也没看到有误拿OK1的朋友回应,而这一事件,无法不让人感觉到,不是单纯的“拿错了”那么简单。于是,我想以后聚会,大家都只能各自看管好自己的器材。不要让“有心人”有机可寻。而在聚会上遗失物品的事件其实时有发生。很多好心的烧友都会安慰说,“可能是烧友在收拾东西的时候拿错了……”但我只想说,如果拿错了,一般是敢于把耳塞交还到聚会组织者手上,让聚会组织者去联系遗失耳塞的朋友。或者用论坛短信息的功能,去PM找耳塞的人,询问遗失耳塞的特征,并与自己拿错的耳塞进行核对,确认属实后,归还失主。而不是据为己有。这个我觉得是作为烧友最基本的道德所在。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就别烧了。这里特别鄙视某些有心人,广州深圳的聚会都有发生过类似事件。包括智通聚会上遗失的SE315试听样机,以及早前智通店里遗失的ER4S样机。这些人也很懂得下手,牵走定制耳塞没意思,自己带不了,错了,估计牵了也就把它卖掉。定制的不好卖,再说上面有编号,只要失主在论坛上发布一下自己的编号,估计或多或少也会有点点影响。那么牵个贵的,顶级的民用耳塞,不好下手,那么牵个1000--1500左右的吧,这样应该应该引起别人注意程度相对低一点,而且得手之后再卖掉也不难。呵呵,有心人啊,你们什么时候才可以不那么渣滓呢?什么时候才能把你们那肮脏的手和丑恶的灵魂拿开,不去玷污属于我们的,那本已小众的交流空间。

在2010年,最令我感到激动的是在论坛8周年征文比赛中,获奖。很感谢论坛对我个人创作的接纳与肯定。也感谢烧友们的支持。在论坛中浮浮沉沉这些年,得到了这个奖项,也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种鼓励。在帖子的一些回复看到了,其实属于自己的年代已经早已远去了。因为,说句心底话,能与我交流音乐及器材使用心得的朋友又有几个呢?或许是彼此接触的器材不同,彼此对器材的解读不同,彼此对器材的追求不同,彼此的心态不同,对音乐与器材的认识与侧重尺度不同……所以换来更多的只是“好帖帮顶……”不过不要紧了,其实本来也不该苛求什么,正如有位前辈说过,你只要把自己的心得分享出来就好了,别人怎么理解,怎么回应,回不回应,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文章有时候不是为谁而写的。所以,到了后面,我的心态也改变了,只是为自己的努力感到惋惜的是,洋洋洒洒这上万字,花了自己几个晚上写出来的听感,或许真的不适应这个潮流了。如果我的听感是毒图+UE18+5K的MP3神器,或者有几个人会过来和你交流。这个大概也是和我一起成长的伙伴们远去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MZ-R50】

同样的感动,是在这年的夏末初秋,大概是8,9月份的时候,我终于入手了一台成色不错的MZ-R50,这台SONY曾经的经典,顶着SONY成立50周年纪念产物的头衔,曾经在香港卖得风风火火的。到了2010年,只能让那些还在玩MD或者还在炒卖MD的人才会停下脚步看看。因为,这个年代,已经不属于它们的了。2010年,当然是PCM-D50才是红人。同样是50,彼此的身价,受关注程度,受欢迎程度就是不一样。这台曾经也辉煌过的MD随身听。是那些玩MP3作为自己的烧路历程的第一站的90后少年们所不懂的。注意:是那些,这里是特指,所以看帖的朋友不必要去纠我的字眼。没意义的。而在高中的时候,MZ-R50却是我可遇不可求的有钱人玩物。在那时候,广州的MD市场其实并不火爆,因为售价都很高,所以一般学生烧友是消费不起的。去到电器城,也只是流着口水看看,而不敢问价。试想一下,2700元是什么概念?对于一个月只有40元零花钱的我,要存多少个月才可以买到?那时候我才高二,每周只有10元钱的零花钱。后来过年的时候,看到弟弟拿着MZ-R50回来,那是1998年的新年。噢,原来这个就是MD,MD是什么玩意?和CD不同吧?一张这么少的磁碟,可以听74分钟?打死不相信。我当时就是这个反应,当听到弟弟说是我叔叔送的圣诞礼物,买2500元港币,我傻眼了。而我那时,还在玩磁带随身听。

……思绪又回到了收到MZ-R50的那个上午。MZ-R50,现在二手价格才320元左右。成色好点的,大概也就380元不到。用以前1/7左右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以前梦寐以求的经典。我除了用“激动”来形容自己的兴趣,实在想不到另外两个字了(后来想想,也可以用“兴奋”来形容吧)。那个上午,办公室的同事们看着傻了眼的我,都不忍心去打扰,我抱着MZ-R50在发呆,也忘了旁边还站在个寄快递的。那人已经有点不耐烦了,“先生,您的快递费还没付啊……”我才不还意思地找钱包掏钱给他。最后才发现了自己的钱包掉地上了。晕,我很抱歉地对同事及快递员回应了一个礼貌的微笑。表示歉意,因为自己有点失仪了。

MZ-R50,作为一代经典,其实声音没有网上一些炒家或者家电论坛上的某些老烧说得那般神,但是声音还是有一定素质的。入手以来,我一直是用LINE OUT居多的。后来和自己的MZ-RH1对比了一下,感觉MZ-R50的LINE OUT更平直,虽然输出感觉声音的力度感及听感上当刺激程度稍逊色于MZ-RH1,并且人声部分略略偏干,但听古典音乐很对味。老机的听感都很舒服,虽然声场和音乐细节未必会比MZ-RH1之类的新一代MD有优势。但毕竟音乐味方面是做得不错的。这里说明一点,很多吹嘘老机如何如何强,比新机种的声音素质高出一大截,什么声场比新机宽,细节比新机好,解析力比新机高……诸多硬素质都明显强于新机种的说法,大家最好是听听罢了,我还是那句耳听为实。新机种在解码芯片的技术上已经是领先的,别的我就不多说了,亲爱的烧友们,自己去消化就好了。当然了,不是说老机就不行。老机里面总有经典。只是有没有某些朋友说得那般神。那就等大家洗耳恭听了。

【SJ-MJ100】

在这个2010年的年底,我又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在2007年入手的松下MD随身听,SJ-MJ100,使用半年后,因一次意外,从一米高处摔下,导致突然死亡。这三年里,我一直断断续续地找寻着如何重新入手的途径。结果等到2010年的12月,我终于如愿了。第一次入手的那台SJ-MJ100是蓝色的。而这次入手的是罕有的橙色。这台SJ-MJ100其实是松下的末代旗舰单放MD SJ-MJ500的低端机型。SJ-MJ500,是一台拥有高素质声音回放的随身听MD设备,在播放传统MD的时候,素质足以打败我听过的任何一款MD。注意,是素质,但除了SONY的单放MD MZ-E730。这台SJ-MJ100素质虽不及SJ-MJ500,但也是一台厉害角色。而松下的这个系列,里面都搭载了最新且声音素质较高,性能较为稳定的D-SOUND放大器。使得MD能回放出高音质的同时,确保续航时间能够在一个比较满意的范围内。说白了就是“声音好又省电”。SJ-MJ100的音效有三种分类,第一是EQ音效,分为:XBS-1,XBS-2,TRAIN;第二是3D音效:3D-1,3D-2,3D-3;最后是RM设置,只有ON和OFF选择。和搭载D-SOUND的CD随身听比较,MD随身听多了一个RM音效,而且它的默认设置是“ON”。SJ-MJ100的RM音效开启和关闭,对声音的听感方面影响很大,开启RM音效后,声音细节更鲜明,声音的活生感更明显。关闭此音效,声音略偏干。但这种状况,在高端机型MD SJ-MJ500上则刚好相反。MD SJ-MJ500开了RM因为细节过多而让人无法接受。不开RM声音听起来更加自然些。

2010年给我的感动,其实也不少,只是心态已经渐渐转变,没有以前刚进论坛那种见到新器材,好器材就像好好去听听,如果感觉不错,就有购买的冲动。心态变得平和平稳之后,集中力都在音乐上面。这个2010年,论坛生活算是在悠闲中度过了。从器材追逐到音乐欣赏的转变还是比较有序的。这也是我感到安慰的地方……


【2011】<退隐之后的感动>
经历了5年的论坛生活,对器材的追求趋于平淡。反而对音乐的渴求却越来越深。数年前开始在师父店里学习,接触古典音乐之后,渐渐迷上了CD唱片,特别是那些旧的录音,旧唱片,比如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一些头版CD,下面简单地分享一下这些头版CD的一些年份特征。

就以Polydor集团所推出的唱片为例,大致可以分为一下阶段
阶段一:1985年以前,唱片的内圈为满银圈,内圈上无印字;碟片的最外层处有一圈镜面般的银圈。我们称之为西德银圈无字版/大银圈版,在1985年录制的唱片,这版本就是所谓的头版。

阶段二:1985~1989年底,唱片的内圈为满银圈,印有made in W.Germany by PDO;我们称之为西德PDO银圈版。这种唱片一般没有最外层的镜面银圈。如果母盘录制是在1985年之前,那么这张唱片就不是真正的头版。

阶段三:1989年底~1990年中,唱片的内圈为满银圈,印有made in Germany by PDO;(此时两德已统一,而生产工厂PDO未解散)所以我们仍然称之为德国PDO银圈版。

阶段四:1990年中~1991,唱片的内圈为满银圈,印有made in Germany;此时PDO工厂已经已经开始在转移产线了。我们称之为德国银圈版。

阶段五:1991~1992,唱片的内圈为半银圈,印有made in Germany;我们称之为德国银戒指版或半银圈版。

(阶段四和五是生产线从PDO改到PMDC之间的过渡时期,而从满银圈到半银圈,则是缘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因为以前的满银圈比较容易从内外边缘处开始产生铝膜脱落、氧化、腐蚀等不良现象)

阶段六:1992~1998,唱片的内圈为半银圈,印有made in Germany by PMDC;我们 称之为德国PMDC版。

阶段七:1998~1999,唱片的内圈为半银圈,印有made in Germany;我们称之为德国半银圈条码版。

(阶段七是PMDC到M&L之间的过渡时期,有朋友会问,阶段七和阶段五一样的印刷,该如何区分,其实很简单,看银圈的边缘上有没有条码即可区分,阶段五是没有条码的,而阶段七则是有条码的)

阶段八:1999~2002,唱片的内圈为半银圈,印有made in Germany by Universal M&L;在环球唱片收购了宝丽金唱片之后,唱片也随之改变,变成了环球德国ML版。

阶段九:2002~2005,唱片的内圈为胶圈,印有made in Germany by Universal M&L;环球的第二代唱片,开始把原有的银圈涂成的面积进一步减少,由原来的2/3半径厚度改为了1/2半径厚度。声音较前一代的略有下降,真是厚度也打折扣声音也打折扣,真的不厚道。

阶段十:2005之后就是胶圈的德国EDC和最新的欧盟EDC,后来ML版渐渐变成了现今流行最广泛的EDC版。

而以下关于宝丽金(德国)唱片公司和其CD制造厂的一些历史,以及最后被环球(德国)收购后的一些情况,简单与大家分享一下。而以下内容转载于"买碟的"淘宝网站某段原文。
唱片版本小知识: 最早发行的唱片碟面是Made in West Germany byPolyGram(即西德无字银圈版),后来Polygram把他们在西德Hanover厂卖给了PDO (Philips and DuPontOptical,是Philips and DuPont共同持权的公司).以后生产的盘片改成了. Made in West Germany byPDO(即西德pdo银圈), 然后PDO在美国加州,法国,英国都有建厂,所以就有了Made in UK by PDO, Made in Usaby PDO.Made in France byPDO。PDO还提供技术给韩国的CD生产厂(韩版银圈由此得来,多见于港台cd)。后来PDO在90年代初解散了,生产厂就还给了Polygram.东西德统一后开始发行德版全银圈(内圈made in germany)当时的全称是Polygram Music Distribution Co..那时发行的cd内圈出现了Made in Germany byPMDC,后来Universal买下了Polygram,再后来PMDC德国部分,和美国部分卖给了EDC集团. PDO UK卖给了DeluxeUK PDO France现在变成了Cinram France.PDO在德国,美国,韩国,法国生产的盘片,银圈涂层都是涂到片芯的.一般片芯是塑料的都是PMDC, UNI或者UML的.无字银圈一般就是1985年前开始生产的.1985—1988年开始出现 PDO。之后开始出现made in germany的满银圈版再后来出现半银圈的made in germany,之后pmdc开始出现,环球收购后M&L新版开始出现就是现在的市面所见版本。

上述文字仅供参考。

在这个2011年,器材带给我的感动不多,但是,在这过去的一年里,仍能找到让我感动的东西。

【MDR-EX1000】

这个名字注定了它成为了一款不平凡的器材。而全镁合金的外壳也打造了MDR-EX1000成为耳塞发烧界中,奢华代表的产物。回想SONY在活动后寄耳塞给我单独试听。回想MDR-EX1000的声音,在这里简单概括一下我的感觉,MDR-EX1000其实是一款声音素质相当出色的耳塞,三频平衡细腻,声场平和大气,宽而不空,深而不浊。说它没有特点嘛,它其实各项指标都很平均,而且都达到旗舰耳塞的水平。但MDR-EX1000不太适合那些喜欢人声贴耳的朋友。因为MDR-EX1000的人声,相对理性且有较好的距离感,但包围感不足。所以,对于人声作品或者口水歌,MDR-EX1000不太适合。记得当时试听之后,特别地写了一篇关于MDR-EX1000的听感分享: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11186

【小不点DP_I】

来自另一个感动,就是听到了自己喜欢的MP3。它的名字叫小不点DP_I。这台国产MP3虽然外观设计不及洋品牌那么俊俏,操作也不及什么苹果,木头之类。声音嘛,不好说,我自己挺喜欢,但聚会上有人却相当不喜欢。我相信自己的听感,所以我继续坚持使用。小不点DP_I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或者耳机配搭不同而更换耳放卡。耳放卡有新卡和老卡之分,两者的声音设计上也略有不同。新卡的中频相对和润,略带甜味,但注意,这个“甜”只是一点点而已。染色不高,听感很舒服。特别适合听流行类,人声类作品。外界传言说新卡素质平平,声场不怎样,细节又远不如老卡。但在我听来,新卡也是保持着相当的素质。只是开发的方向不同而已。老卡则更注重音乐的平衡性。推力好,动态大。推大耳机也毫不示弱。可惜配搭我的ER4B后,中频略略偏冷偏干,素质是有的,但听感却不及新卡好当然了,我是指用ER4B在老卡下直推的情况。别的就另当别论。

2011年过去了,在这年里面,也为了自己的心愿,制作了一个年度特辑,名为《烧路历程》,特辑共有三篇连载式的文章如下:

烧路历程 之 尘封记忆 (音乐载体篇)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084703

烧路历程(II) 久违了的期盼 之 MDR-EX1000零距离接触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11186

烧路历程(III)寻找声音的故事 之 浅谈小不点DP_I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37508

这个特辑也是花了近半年时间去筹备和整理的,所以也是我在2011年的收获。

【2012】<继续自己的路>
来了这些年,一直有两个未完成的心愿,一个是撰写一篇关于ER4B的个人听感分享完整版,其实已经计划了好几年,但一直没时间静下来去写。另外就是能够在自己的家乡肇庆,举行一次随身听爱好者聚会。我想,总有一天,我能达成心愿的。

路还是自己选择怎么去走。2012,对于我来讲是新生活的开始。对于器材的发烧,我早已淡化了。即使偶尔见到好的器材,忍不住还是会看一眼,但我明白,我不会买,也不能再买了。音乐……我还是听着自己习惯的。在深圳,要像以前那样,周六日就跑到师父店里听音乐,很难。一个月回来广州一次,走走二手市场,淘下二手唱片,再去探望一下师父,基本回来的时间就是这样度过。但有时间,有机会,我仍然会参加论坛的活动和组织烧友聚会。让更多的新朋友通过分享及交流,加入到这个本来属于小众的圈子……

文章最后的这个部分,是分享一下自己入坛以来写过的文章及组织过的活动的相关链接,也算是见证了自己这些年来的足迹。

【1】《DN-S01的听感(上)》 撰于:2005-04-03
http://erji.net/read.php?tid=114385

【2】《 DN-S01的听感(中1)》 撰于:2005-04-26
http://erji.net/read.php?tid=120385

【3】《DN-S01听感[中2]》  撰于:2005-06-13
http://erji.net/read.php?tid=131953&
以上是三篇文章是在2005年夏天的撰写的听感,属于达音科技耳塞DN-S01的个人听感,上篇参照物为MDR-E888,MDR-E868。中篇的参照物为CM7Ti。


【4】《 谈谈对E3C的感受(杂谈篇) 》 撰于:2005-06-09
http://erji.net/read.php?tid=130838
这是E3C的一篇带着对比性的个人听感,当中选了E2C,UM1,ER6,ER4P,UM2,E5C等六款耳塞作为比较。并且记录了灰胶套,透明套,海面套/COMPLY,三节套,耳模等耳塞耳套配件之间的声音差别。


【5】《浅谈四大民用双单元耳塞,UM2,E5C,super.fi 5 Pro/EB》 撰于:2005-08-06
http://erji.net/read.php?tid=145712
这是一篇当年四大双单元民用动铁耳塞和动铁+动圈耳塞的对比性听感,文中阐述了自己当时的个人观点和听音感觉。


【6】《UE民用耳塞—super.fi 5 Pro / super.fi 5 EB (简介与初感)》 撰于:2005-08-07
http://erji.net/read.php?tid=145989
这是一篇以super.fi 5 Pro 和super.fi 5 EB为中心的对比听感。选用的参照物有UM2,E5C这两款当时代表各自品牌非定制产品的顶级耳塞。


【7】《super.fi5pro VS E5C // S01 VS S01---于8.14的听感》 撰于:2005-08-18
http://erji.net/read.php?tid=149144
这是一篇聚会后记,当时聚会听到的耳塞都很多,特意选来了两组耳塞进行对比,并记录下当时的感觉。


【8】《惜逢 L3000, KK, STAX》 撰于:2005-08-28
http://erji.net/read.php?tid=152123
这是一篇关于L3000,K1000,STAX 007的听感文章,当时还在耳扩上蹭听对比了UM2,SF5,E5C,ER4P等几款动铁耳塞。感谢提供器材试听及


【9】《“入耳”的体会 (上篇) 》 撰于:2005-09-15
http://erji.net/read.php?tid=157560

【10】《“入耳”的体会 (下篇) 》 撰于:2005-09-18
http://erji.net/read.php?tid=158321
这是两篇连载听感,是关于当时美国四大动铁耳塞厂商的主流产品的简介及听感。也是我第一次写这类的连载式文章。篇幅不算长,只是一个简单的介绍而已。


【11】《音乐无间道(1) 之 ER4P对撼super.fi5 pro”再生版”》  撰于:2005-10-17
http://erji.net/read.php?tid=166433

【12】 《音乐无间道2----当BASS HEAD 遇上 E—BASS HEAD》  撰于:2005-11-01
http://erji.net/read.php?tid=170918

【13】《音乐无间道【3】 之 E-Bass Earphone // super.fi 5EB》  撰于:2006-08-17
http://erji.net/read.php?tid=269777

这三篇连载式听感,属于《音乐无间道》这个系列,第一篇是阐述了SF5pro和ER4P对比的听感,第二篇为SF5pro和SF5EB的对比听感,最后一篇是属于SF5EB的综合性介绍文章,最后一篇也是我自己觉得写得最好的一篇,涵括的点也是最多。这个连载也是我第二次写连载式的听感分享。


【14】《 我的super.fi 5pro手记》 撰于:2006-01-02  
http://erji.net/read.php?tid=189293

【15】《 super.fi 5pro的重生》  撰于:2006-04-20
http://erji.net/read.php?tid=225837

以上是关于SF5pro 的两篇文章,第一篇是作了综合性介绍的文章,第二篇是换镀银线后的听感比较。算是属于super.fi 5pro的连载系列。


【16】《能否为ER4B再一次感动 {之} 番禺自由行》 撰于:2006-05-09
http://erji.net/read.php?tid=232323
这是一篇半游记性记叙文,里面谈到的耳塞有ER4B,SF5P,以及朋友的铜管耳塞。


【17】《汝我同行 【之】 烧钱大家谈*畅谈篇》 撰于:2006-05-18
http://erji.net/read.php?tid=235514
这是加入大家坛一周年的纪念帖。介绍了自己的发烧路的历程。以及分享了进入耳机大家坛一周年的感受。


【18】《 美系动铁入耳式耳塞 个人原创特辑『一』 之 SHURE (舒尔) 篇》 撰于:2006-10-19
http://erji.net/read.php?tid=292555

【19】《美系动铁入耳式耳塞个人原创特辑 (二) 之 WESTONE篇》 撰于:2006-11-09
http://erji.net/read.php?tid=300695

【20】《美系動鐵入耳式耳塞個人原創特輯<三>之UE篇『CANTONESE版』》广东话版本    撰于:2007-01-16
http://erji.net/read.php?tid=329423

【21】《美系动铁入耳式耳塞个人原创特辑<三>之UE篇 【国语标准版】》 撰于:2007-01-23
http://erji.net/read.php?tid=332660

【22】《美系入耳式耳塞个人原创特辑『四』音特美篇 之《前奏篇〉》 撰于:2007-01-29
http://erji.net/read.php?tid=334709

【23】《美系动铁入耳式耳塞 个人原创特辑『四』 之 《音特美篇》》 撰于:2007-02-16
http://erji.net/read.php?tid=342124

【24】《美系动铁人耳式耳塞 个入原创特辑【四】 之 《音特美篇》完整版》 撰于:2007-02-19
http://erji.net/read.php?tid=343098

这几篇都是连载性的文章,关于四大动铁的介绍和分析,比起之前的《入耳的体会》系列详尽很多,涉及的型号有舒尔:E1C,E2C,E3C,E4C,E5C,E500 WESTONE :UM1 ,UM2 。UE:SF3 ,SF5 系列,音特美:ER6系列,ER4系列。亦是得到很多烧友支持关注成为最多精华文章的连载系列。也是一部跨年度的连载短篇作品集。


【25】 《ER4B个人听感集 《前传》 之 二度邂逅的小喇叭 [图文完整版]》 撰于:2007-01-30
http://erji.net/read.php?tid=335108
这是ER4B的个人听感特辑的前奏篇,选来了ER4S作为参照物。


【26】《ER4B个人听感篇--<上集>----『番禺自由行2ND 之 新年音乐会》 撰于:2007-02-26
http://erji.net/read.php?tid=345772
这是第一篇关于ER4B的个人听感,也是这个系列的第二篇正式听感文章。

【27】《ER4B个人听感篇(剧场版)--与神的对话》 撰于:2007-03-29
这是第三篇关于ER4B的个人听感,对比的耳塞是UE10,PK1 。
http://erji.net/read.php?tid=361904

【28】《 ER4B个人原创听感第二辑 --- 当它们再一次相遇》 撰于:2007-06-23
这是第四篇关于ER4B的个人听感,对比的耳塞依然是ER4S。但此时的ER4B已经完全煲开了。
http://erji.net/read.php?tid=403478

以上四篇是属于ER4B个人听感特辑里面的作品,这个特辑延至现在,还欠结局篇未写。但一直因为工作及其他外因,未能完成,也算是我一个未了结的心愿。在完成这部个人特辑后,我也会正式地淡出论坛。


【29】《器材,介质与音乐的感悟――加入大家坛2周年纪念帖 之 【PART 1器材篇】》
撰于:2007-04-03
http://erji.net/read.php?tid=364672
这是加入大家坛两周年的纪念特辑,也是一辑连载性的文章,第一辑是关于器材方面的分享,包括耳塞,音源等,里面提及的器材,都是当时我自己拥有或者曾经拥有过的器材。

【30】《 器材,介质与音乐的感悟---加入大家坛2周年纪念帖 之 【PART 2 介质篇】》
撰于:2007-04-06
http://erji.net/read.php?tid=366767

这是一篇关于录音介质的介绍文,也是加入大家坛两周年纪念特辑连载系列的第二篇文章。主要涉及的介质有磁带,MD,CD-R

【31】《器材,介质与音乐的感悟--加入大家坛2周年纪念帖 之 [PART 3 音乐/唱片/感悟篇]》
撰于:2007-05-05
http://erji.net/read.php?tid=379908
这是一篇关于音乐和唱片的分享文章,也是连载的最后一篇。后半段还有一些选购耳塞的个人心得。
这部出自2007年的周年纪念集,算是我加入论坛第二年的一个连载式文章,文章结合了一些自己的经历去写。其中第二篇的篇幅较长,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毕竟文中很多磁带,MD,都是一直陪伴着我成长的。


【32】浅谈国产首副动铁式民用耳塞Itube 3c  撰于:2007-05-10
http://erji.net/read.php?tid=382103

【33】再述国产首副动铁入耳式耳塞Itube3C   撰于:2007-05-28
这是两篇关于I3C的文章。
http://erji.net/read.php?tid=390601
另外还有最后一篇听感的三个版本
【34】
http://erji.net/read.php?tid=419822 标准版 撰于:2007-7-30
【35】
http://erji.net/read.php?tid=423349 加长版 撰于:2007-08-07
【36】
http://erji.net/read.php?tid=423351 香港特别版 撰于:2007-08-07
以上三篇都是关于国产耳塞I3C的连载听感。I3C这款动铁耳塞,也是国产动铁的一个里程碑。打开了国产动铁的史册。


【37】期待已久的第一次邂逅 6.2三人小聚后记  撰于:2007-06-09
http://erji.net/read.php?tid=396700
这也是一篇有点杂谈式的听感文章。里面谈到的耳塞有ER4S,ER4B,和经典耳机HD540,特别鸣谢:PKSHAN兄提供器材试听交流。


【38】经过手工摸机后SX510 (头文字+变种版)  撰于:2007-07-10
http://erji.net/read.php?tid=411677
这是改机篇的听感,经过改装的CD随身听是大家都颇为熟悉的,松下经典之作之一 SX510


【39】随身听同好会活动后的第一波 之 不可小窥的信号线  撰于:2007-08-03
http://erji.net/read.php?tid=421717
这是一篇关于信号线的文章,线材是由梁少锋先生提供进行测试。


【40】忘不了的音乐时空 之 流淌的歌声  撰于:2007-08-17
http://erji.net/read.php?tid=428251
这是我自己第一篇纯粹关于音乐的文章,当中写到的是一些流行曲的个人乐感。此文选来了11首港台老歌作为听感品评。


【41】由零开始的耳塞发烧路 (动圈耳塞分享篇)  撰于:2007-09-02
http://erji.net/read.php?tid=436837

【42】由零开始的耳塞发烧路 (动铁耳塞分享篇)  撰于:2007-10-01
http://erji.net/read.php?tid=449011
这是第一次在新手入门板块发表的连载文章,分为动铁和动圈两个系列。里面提及到的都是一些发烧入门的耳塞,价格不高且适合初烧朋友选择。


【43】《依然E3C》@ 当岁月的足迹再一次印在E3C的台阶上 ---2007年度个人创作特辑撰于:2007-12-13
http://erji.net/read.php?tid=474812
E3C的回顾性文章。帮助新来的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舒尔中端产品E3C


【44】木头小耳扩个人听感 (1) --- 流行人声篇  撰于:2008-02-09
http://erji.net/read.php?tid=495416
这是第一篇关于耳扩听感分享的文章。因未找到更好的思路,所以没有写续集。


【45】为初烧的朋友尽最后的一分绵力 (离别篇)  撰于:2008.02.09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495519 (发表于耳塞随身听区)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495525 (发表于新手入门区)
这是一篇汇总式结构的文章,也是当时转到深圳发展后,因工作问题无法腾出时间继续在论坛上发表听感而计划隐退,且带有总结性的文章。同时也是此前文章的一个总汇。


【46】记HD540G的二次试听感受  撰于:2008.09.17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83636
这是一篇杂记性的文章,主要是记叙了第二次试听HD540G的感觉。特别鸣谢PKSHAN提供试听器材和心得交流。


【47】期待已久的邂逅------小评UE民用三单元动铁耳塞Triple.fi 10Pro  撰于:2008.11.10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06026
这篇文章主角是UE三单元动铁耳塞Triple.fi 10Pro,算是一篇Triple.fi 10Pro的对比听感分享。


【48】[古典/流行] <走过2008> 音乐唱片交流  撰于:2008.11.24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11968
这是首次在音乐区发表的音乐交流文章。主要交流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唱片。有古典音乐,也有流行音乐。


【49】SONY 便携式耳机PRF-V1个人听感分享(完整版)  撰于:2009.03.09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61753 (发表于耳塞随身听区)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62284 (发表于耳机论坛区)
这是论坛举办的SONY便携耳机PRF-V1试听活动的听感文章。也是第一次为便携耳机写个人听感分享。


【50】VSONIC R07 个人听感分享  撰于:2009.07.24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25730
这是一篇关于国产动圈耳塞VSONIC R07的听感分享。


【51】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小评Cyclone PR1-Pro 【听感分享-完成版】  撰于:2009.11.11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78499 (发表于耳塞随身听区)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79044 (发表于新手入门区)
这篇是关于国产动圈耳塞Cyclone PR1-Pro的一篇听感分享。


【52】<小身材,大卡司>简评“异乎寻常”的国产动圈 宇音OK1  撰于:2010.03.17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39653
这是一篇关于国产高端耳塞--宇音OK1的听感文章,主要分享OK1与ER4B对比听感,以及阐述了一些个人观点。

【53】5周年纪念帖前奏--小评国产精品OK1(完成版){ 特别收录STB-3Pro-V3工程版对比听感}撰于:2010.04.01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47690
2010年的愚人节推出的这篇五周年纪念帖前奏篇其实是上一篇关于OK1听感的完成版。纯粹是器材的听感分享。也掀开了即将推出的五周年纪念帖及周年文集的序幕。

【54】【5】  《新的开始,新的感觉》----五周年纪念帖(随身听设备篇)
http://erji.net/read.php?tid=865384&keyword=
5周年纪念帖系列连载文集的第一篇章,阐述了在今年入手及把玩到的一些耳塞及随身听器材,包括音源和耳扩的听感分享。

【55】【5】  《时光剪影划过岁月的痕迹》---五周年纪念帖(个人经历分享篇)
http://erji.net/read.php?tid=865434&keyword=
5周年纪念帖系列连载文集的第二篇章,简要地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分享加入论坛以来撰写过的文章及组织过的聚会。

【56】【5】  《走进我的音乐世界》---五周年纪念帖(音乐分享篇)
http://erji.net/read.php?tid=872217
5周年纪念帖系列连载文集的第三篇章,分享了一些常留在身边的古典音乐。

以上是我进入论坛以来写的听感文章,这里再一次和大家重温一下。希望对新来的朋友带来一点点微薄的帮助。但我必须再一次强调,文章只能当作参考性的文字看看而已,更多时候,需要自己亲耳感受。所以聚会交流和器材蹭听是非常重要的。


【57】 【5】进化永无极限 之 手工耳塞历史回顾 + MG-LJ1X手记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73677
这是一篇关于手工耳塞进化历程的回顾文章。


【58】 【6】烧路历程 之 尘封记忆 (音乐载体篇)---加入耳机大家坛6周年纪念帖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084703
关于过去的一些经历的回忆,主要是磁带及MD方面。

【59】 【6】烧路历程(II) 久违了的期盼 之 MDR-EX1000零距离接触(大家坛9周年特别版)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11186
关于SONY MDR-EX1000的对比听感,也是6周年纪念系列

【60】 【6】烧录历程(III)寻找声音的故事 之 浅谈小不点DP_I(12.20完成版)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37508
关于DP_I的个人听感分享,但只是完整版的一部分

以上三篇文字,属于加入大家坛后撰写的篇幅最长的连载文章。也是加入论坛6周年的纪念帖文集。其中第二篇MDR-EX1000的听感分享,是纪念论坛成立9周年的特别加长版。


【61】 【7】奇妙音乐旅程 之 小不点DP_I个人听感及流行音乐分享篇<完整版>
这是我自己加入论坛7周年的纪念帖,也是2012年大家坛征文比赛的一篇参赛文章,主要是撰写小不点DP_I的个人听感和音乐分享感受等。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组织过的聚会。在这里也为一些老朋友回忆一下我们的交流。

【1】广州的朋友看过来--2005.5.1假期同好聚会。
http://erji.net/read.php?tid=120369


【2】2005.08.14广州耳塞/耳机同好聚会 / 8.14轻松愉快的一天
http://erji.net/read.php?tid=146295
http://erji.net/read.php?tid=148227


【3】2005.09.10 E4C广州塞迷同乐会
http://erji.net/read.php?tid=155421


【4】当低音再一次在你耳边响起(10.10于广工)
http://erji.net/read.php?tid=164794


【5】新年的小喇叭爱好者聚会
http://erji.net/read.php?tid=189208


【6】2006.05.02广州耳机/耳塞/随身听爱好者聚会
http://erji.net/read.php?tid=229742
http://erji.net/read.php?tid=230255


【7】广州耳塞(耳机)随身听发烧友7.23暑假聚会
http://erji.net/read.php?tid=257933
http://erji.net/read.php?tid=259591


【8】2006-10.5广州烧友聚会
http://erji.net/read.php?tid=286715
http://erji.net/read.php?tid=287141
后记杂文,也是第一次萌生了退出的念头
http://erji.net/read.php?tid=288489


【9】访问香港亦轩俱乐部2007-3-11
http://erji.net/read.php?tid=288489


【10】耳塞同好会的前一次聚会,并宣布,如果没有新器材,将不再组织聚会了。2007-6-10
http://erji.net/read.php?tid=394211
http://erji.net/read.php?tid=397670


【11】第一次耳塞随身听/DIY爱好者同好会聚会 2007-06-24
http://erji.net/read.php?tid=403483
http://erji.net/read.php?tid=404887


【12】2007-12.2广州烧友会
http://erji.net/read.php?tid=466850
http://erji.net/read.php?tid=470948


【13】2008.03.23广深两地耳塞/耳机/随身听发烧友交流会(广州站)聚会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11301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14602 (后记)


【14】2009.03.07耳机大家坛 SONY PFR-V1 GZ烧友试听聚会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56198


【15】2009.07.11广州耳塞随身听聚会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17850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20719


【16】2009.07.25深圳烧友聚会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26450


【17】2009.10.04国庆广州烧友聚会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57277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59340


【18】2010.03.21深圳 耳机 / 耳塞 / 随身听 爱好者春季交流会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39130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42070


【19】2010.05.23“初夏之交流”耳机/耳塞/随身听爱好者聚会 第1站(广州站)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72292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75012 (后记)

【20】2010.05.30“初夏之交流” 耳机/耳塞/随身听 爱好者聚会 第二站(深圳)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76030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78135 (后记)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79044
其实这个“初夏之交流”是一个巡回性质的聚会,但很遗憾在第二站举行过程中,遗失了一条OK1的耳塞,但最后还是找不到,误拿的朋友最后还是没有出现……

【21】“初夏之交流”2010.06.20耳机/耳塞/随身听爱好者聚会 第三站(番禺站)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85066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87144 (后记)

以上三次聚会属于分站式巡回活动。


【22】2011.11.14深圳音乐/随身听爱好者聚会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948577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950368 (后记)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951321 (<寻找另一份感动> 深圳活动后记分享)


【23】2011.09.11年广州耳塞随身听爱好者911聚会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05282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07734 (后记)


【24】2011.12.10广州耳塞(耳机)随身听/音乐爱好者冬季聚会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55070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57729 (后记)


【25】2012.04.30劳动节广州随身听爱好者交流会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55070


以上是我组织过的25次聚会。
每次聚会都看到很多新面孔,然后这些新面孔渐渐变得熟悉,但不知道哪一天又会离开我们。感慨大家的爱好仍未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有一天,这份爱好只能埋藏在心底里。


后话:
终于完成这篇文章,从4月27日第一次发稿到现在,也就是十几天的时间,但要整理的图片和文字实在有一点量,工作的重新调整令我今后可能更忙碌,幸好能赶完这篇文章。感激。感谢帮助过我的每一位朋友,感谢聚会上与我交流过的每一位朋友,感谢与我分享心得及经验的每一位朋友,感谢水区的兄弟们。水区永远是我的家。最后感谢论坛这些年来对我的支持与肯定。我将继续自己的路,有时间有精力还会继续和各位交流并发表心得,谢谢大家!


                           耳机大家坛 刘嘉明


1.jpg (32 KB, 下载次数: 58)

1.jpg

2.jpg (35 KB, 下载次数: 65)

2.jpg

2_38203.jpg (68 KB, 下载次数: 64)

2_38203.jpg

3.jpg (88 KB, 下载次数: 65)

3.jpg

4.jpg (35 KB, 下载次数: 75)

4.jpg

5.jpg (32 KB, 下载次数: 61)

5.jpg

6.jpg (56 KB, 下载次数: 62)

6.jpg

23_38561.gif (81 KB, 下载次数: 65)

23_38561.gif

23_72650.jpg (74 KB, 下载次数: 65)

23_72650.jpg

23_73262.jpg (68 KB, 下载次数: 73)

23_73262.jpg

23_83202.jpg (72 KB, 下载次数: 67)

23_83202.jpg

23_83201.jpg (62 KB, 下载次数: 55)

23_83201.jpg

SX510.jpg (85 KB, 下载次数: 84)

SX510.jpg

D335-1.jpg (32 KB, 下载次数: 70)

D335-1.jpg

MT831GL.jpg (76 KB, 下载次数: 50)

MT831GL.jpg

SS321.jpg (6 KB, 下载次数: 82)

SS321.jpg

DR7.jpg (67 KB, 下载次数: 63)

DR7.jpg

23_38559.jpg (19 KB, 下载次数: 53)

23_38559.jpg

ST531.jpg (66 KB, 下载次数: 65)

ST531.jpg

ER4P.jpg (17 KB, 下载次数: 68)

ER4P.jpg

ER4S.jpg (77 KB, 下载次数: 63)

ER4S.jpg

20110908105704318.jpg (63 KB, 下载次数: 58)

20110908105704318.jpg

ER4B-0.jpg (92 KB, 下载次数: 57)

ER4B-0.jpg

CT820.jpg (60 KB, 下载次数: 82)

CT820.jpg

MZ-R30.jpg (72 KB, 下载次数: 72)

MZ-R30.jpg

MZ-R30-1.jpg (70 KB, 下载次数: 58)

MZ-R30-1.jpg

MZ-E75 (1).jpg (50 KB, 下载次数: 73)

MZ-E75 (1).jpg

MZ-E75 (2).jpg (59 KB, 下载次数: 65)

MZ-E75 (2).jpg

铭记于心.jpg (13 KB, 下载次数: 69)

铭记于心.jpg

流浪的鱼.jpg (17 KB, 下载次数: 55)

流浪的鱼.jpg

duyu.jpg (14 KB, 下载次数: 58)

duyu.jpg

妖言惑眾.jpg (20 KB, 下载次数: 90)

妖言惑眾.jpg

四頁.jpg (20 KB, 下载次数: 60)

四頁.jpg

PKSHAN.jpg (16 KB, 下载次数: 67)

PKSHAN.jpg

WU吧吧.jpg (18 KB, 下载次数: 52)

WU吧吧.jpg

蝨子.jpg (20 KB, 下载次数: 66)

蝨子.jpg

青蛙.jpg (19 KB, 下载次数: 56)

青蛙.jpg

西門.jpg (20 KB, 下载次数: 62)

西門.jpg

牙仔.jpg (14 KB, 下载次数: 68)

牙仔.jpg

斌仔.jpg (12 KB, 下载次数: 48)

斌仔.jpg

FZC3.jpg (21 KB, 下载次数: 62)

FZC3.jpg

琵琶琴瑟.jpg (25 KB, 下载次数: 54)

琵琶琴瑟.jpg

my12121.jpg (33 KB, 下载次数: 58)

my12121.jpg

西门呕血.jpg (21 KB, 下载次数: 64)

西门呕血.jpg

方丈.jpg (18 KB, 下载次数: 76)

方丈.jpg

xday.jpg (21 KB, 下载次数: 77)

xday.jpg

三峡水电站.jpg (23 KB, 下载次数: 65)

三峡水电站.jpg

寂寞梧桐树.jpg (26 KB, 下载次数: 67)

寂寞梧桐树.jpg

yao_qin.jpg (21 KB, 下载次数: 65)

yao_qin.jpg

城管月.jpg (28 KB, 下载次数: 65)

城管月.jpg

水壶.jpg (29 KB, 下载次数: 55)

水壶.jpg

伽菲珈而.jpg (24 KB, 下载次数: 59)

伽菲珈而.jpg

网络巡查.jpg (29 KB, 下载次数: 62)

网络巡查.jpg

爱乐爱乐.jpg (28 KB, 下载次数: 55)

爱乐爱乐.jpg

伍小然.jpg (30 KB, 下载次数: 63)

伍小然.jpg

北冥天.jpg (25 KB, 下载次数: 56)

北冥天.jpg

youfr.jpg (26 KB, 下载次数: 59)

youfr.jpg

凹凸.jpg (21 KB, 下载次数: 53)

凹凸.jpg

小绵羊.jpg (20 KB, 下载次数: 79)

小绵羊.jpg

无限.jpg (34 KB, 下载次数: 60)

无限.jpg

iam9527.jpg (28 KB, 下载次数: 57)

iam9527.jpg

诸葛灯泡.jpg (27 KB, 下载次数: 64)

诸葛灯泡.jpg

水区图标.jpg (16 KB, 下载次数: 80)

水区图标.jpg

第一帖.jpg (54 KB, 下载次数: 57)

第一帖.jpg

STB3.JPG (47 KB, 下载次数: 72)

STB3.JPG

MINBOX-E.jpg (39 KB, 下载次数: 59)

MINBOX-E.jpg

MJ100.JPG (50 KB, 下载次数: 53)

MJ100.JPG

RH1.JPG (47 KB, 下载次数: 80)

RH1.JPG

R50.JPG (49 KB, 下载次数: 50)

R50.JPG

DP_I.JPG (45 KB, 下载次数: 51)

DP_I.JPG

MDR-EX1000.jpg (30 KB, 下载次数: 64)

MDR-EX100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6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