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器材,介质与音乐的感悟--加入大家坛2周年纪念帖 之 [PART 3 音乐/唱片/感悟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5 0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广州
第一篇和第二篇分别对器材和介质作了分享,最后这一篇,我想就个人对音乐的一些偏好和感受和大家作个简单的分享交流。

另外,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我想就前两天我发的帖子上涉及的一些问题简单地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一幕:<对唱片/音乐的一些体会>
记得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已经很喜欢听歌了,每年暑假闲暇的时间,都会回外婆家住上一两个星期。舅舅是一个比较喜欢录歌的人,或者是受到他的影响,我也渐渐对他那满柜子的磁带感兴趣了,依稀记得那时侯听的最多是谭咏伦,张国荣,梅艳芳,陈慧娴,张学友之类的当红香港歌手,我自己比较喜欢谭咏伦和张学友。还记得有几张专辑,我一直都很喜欢,到了后来上大学做了兼职后,自己去唱片铺掏了回来收藏。现在还一直保存着。像谭咏伦的:《爱的根源》,《爱情陷阱》,《暴风女神》,《墙上的肖像》,《爱念》等专辑,张学友的《遥远的她》,《相爱》,《太阳星辰》以及后期的《我与你》,《爱火花》等专辑。到现在,偶尔也会拿出来品尝一番。

以前听的磁带机,虽然只是普通民用机,但是每每想到那一盒盒在磁带录音店灌录的普通SONY CHF60 和EF60系列。即使是最普通的磁带,但是那份思忆至今仍难以忘怀。虽是平凡的东西,却也常令人回味。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时的CD都是类别都是AAD的,即使模拟录音,模拟混音,数字制碟的CD制作技术。声音有着相对浓厚的模拟味道,听感舒适自然,虽然解析力稍逊与现今的HDCD,但在人声的韵味方面,一点也不输给现今的CD。及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录音技术的改良,ADD的制作技术诞生了,所谓的ADD,就是模拟录音,数字混音,数字制碟的制作技术。它的特点是人声在保持原有的韵味的同时,提升了背景音乐的细节表现,相对于模拟混音,数字混音的声音精度要会更高,声音的解析力会更好。到了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商业唱片市场的火热升温,CD录制的技术必然要随着唱片业发展而提升。过去的模拟声那暖和饱满的特点,很难适合那些,数字化音频的步调了,而CD的发展也朝着高解析,高精度的方向前进,DDD的录音技术很快就取代了一度走红的 ADD录音技术。与之不同的是,DDD的数码味道比较浓厚,虽然声音的解析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听感上面未必可以征服玩开模拟声器材的大多数玩家。在一般商业唱片中,DDD的人声录音,往往会让人感觉偏硬,偏干,润色不够,也失去了之前AAD,ADD录音的那种人声的韵味。但喜欢高解析和喜欢数字音乐的朋友,往往接受DDD的成数会大些。

就个人感觉而言,后期见到的HDCD, DSD录音技术,无论在声音的解析力以及声场的宽度,深度等,都比以往的录音技术有了提升,但如果在播放人声的时候,依然很难找回以往那种温润饱满的感觉。

接下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一些市场上比较常见的CD以及一些录音技术。

dCS(data conversion systems):
dCS是把原录音母带采用dCS-954机经过24bit format特别处理,加上128倍超频取样,从而实现了最精密细致的音频讯号CD录音。为了保留原音母带的完美音色和最大传真度,该录音不经任何压缩程序,且一般每卷印模都只限量印制2000CD。
特点:讯噪比大为提升,动态更加突出,且不失原有的韵味。
个人感觉:在99年,环球唱片为了复刻一些过往的经典唱片,特别采用了这项录音技术,而被复刻的唱片里,大多数都是以前的AAD,ADD录音的唱片。dCS 录音除了唯一给我比较好的感觉是,它可以在声音素质提升的同时,保留了原有的人声味道,这个是其他新一代的数码录音所给不了的。

HDCD(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
HDCD源于美国REFENENC RECORDS公司,它采用了一种新的录音技术,在将母带上的模拟音频信号送到HDCD编码器的同时,以超过传统CD制式的44.1KHz,16bit的高解析力编成数码信号,此时,产生的信号将多于普通CD所能容纳的信号。
特点:高解析力,但人声数码味偏重。
个人感觉:比起传统的DDD,HDCD拥有更佳的解析力及更精准的细节还原。但人声的韵味上不见得比DDD好太多。

DSD + Direct SBM
下面介绍一下DSD + Direct SMB技术的诞生和原理:
现时市面上的CD是采用PCM的录音制式,将音乐信息以44.1KHz取样频率及16bit量化处理,虽然体增加取样频率和比特率能改善音质,但显著的分别还是不容易得到的。所以SONY特别发明了一种明显改善的CD,新的技术名称叫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是采用1bit A/D转换器及Sigma/Delta调谐器达成录音或编码。
DSD制式的取样频率为2.8224MHz,是传统CD取样频率的64倍。这个频率表示量化是以每秒2.8224百万次的速度处理,然后将1bit的数据录在唱片上,虽然比特数只有标准CD制式的1/16,但因为取样频率是标准制碟的64倍,结果DSD的数据处理能力较普通CD大了4倍。理论上,它可以将频率范围扩展到1.4MHz左右,结果是整体的音效得到提升。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将DSD的优点还原在16bit的CD上呢?
SONY最后采用了SBM Direct-Super Bit Mapping Direct(直接超比特对应技术)去将经过DSD处理过的信息尽量还原至16bit。具体操作如下:
母带 —〉SONY特制混音台[调教输入信号频率] —〉模拟/数码转换[信号处理] —〉SONY特制SONAMA处理器[DSD处理] --> SBM转换器[1bit普频16bit] --〉最后母带
特点:人声和乐器更加通透,声场的既深且宽。
个人感觉:声音尽量做到了通透自然,但是却缺少了以往传统录音中人声特有的那份磁性 。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比较喜欢的音乐。
从小就爱听流行乐的我,至今依然对流行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所听的流行乐里面,是以港台流行为主的。但是近几年来,虽说港台两地新人辈出,但是有功架的新人着实不多,除着唱片市场商业化越来越重,现今的歌手讲求包装比提升唱功更明显。几乎是样子长得不赖,而且有一定背景/关系的,想当上小名星不是难事。以前最看重的第一是唱功,第二是舞技,现在这些技术型走向的人,在乐坛上是买少见少。记得有一位朋友曾经气言:现在的歌手,只要不是哑巴,五官端正就可以出来混了。唱功根本就不行。听了这话我也颇有感触。

而我自己,听的大多数是八,九十年代的流行乐,或者当时的歌手的曲子。因为那时候的歌,无论是歌手的唱功还是曲子的素质,都比现在的要好多了。

有一些歌,到现在我依然偶尔拿出来听听。在这里挑三首和大家分享分享。
第一首是张学友的《遥远的她》,虽然那时候的张学友只是一个刚加入乐坛的新人,但凭着他那极具张力的声线,成为了新秀中突出的实力派。这首《遥远的她》堪称当时的经典,歌曲虽然流露出悲情感,就如第一句:“让晚风轻轻吹送了落霞,我已习惯每个傍晚去想她,在远方的她此刻可知道,这份情在我心始终记挂。”这句表达了对去世的人深切地怀念,虽然不会有相聚的机会,但是心里依然挂念。又如这一句:“遥远的她,不可以再归家,我在梦里却始终只她,遥远的她仿佛这风声跟我话,热情若无变,那管它沧桑变化。”体现了主角对逝去的爱侣深切怀念之情,即使爱侣已经离世,但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依然永垂不朽。而在这一曲中,无论是旋律,歌词还是演唱者的声音,一切都扣人心弦。听后使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是BEYOND乐队的《海阔天空》。除了旋律和配乐,最令我感动的是这首歌的歌词。这是一首励志的歌,其中“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一刹那恍惚若有所失的感觉,不知不觉已变淡心里爱(谁明白我)”体现了曲中人物为实现理想不怕面对任何艰难和苦楚。也借此鼓励年轻一代,无论在受到任何阻扰或逆境,都不应放弃心中的理想,哪怕是失去心中所爱。其实这首歌的歌词,每一句都写得很有意义,听了让人深深体会到作者那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惧任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反观现在的流行曲,大多都是情情爱爱的,有些歌词写了都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这首《海阔天空》值得年轻一代去品尝。尤其是那些在人生旅途中遇到挫折就轻易言败的人,应该好好去领会一下这首歌的每一句歌词。

第三首是王靖雯的《如风》。这是一首由台湾创作歌手张宇作曲,由已故(香港)填词人林振强作词的歌曲。这首歌还有国语版本,名为《猜心》。《如风》这曲子,同样带有伤感的味道,歌曲叙述了人与人之间相识,相交,相处,相离的这一过程。人生变幻,世事无偿,有很多事情是自己无法控制和改变的,人生旅途中,相识的短暂就如在梦中擦肩而过,一瞬即逝。而其中:“来又如风,离又如风,或世事通通不过是场梦,人在途中,人在时空,相识也许不过擦过梦中;来又如风,离又如风,或我亦不应再这般心痛,但我不过,是人非梦,总有些真笑亦有真痛。”这句,充分体现了这首歌所表达的思想。

而随着自己渐渐爱上了音乐,爱上了随身听系统,爱上了耳塞。我开始让自己慢慢去接受一些流行乐以外的别的其它类型音乐,如可以令人听着心情变的轻松的爵士乐,有时候也和喜欢爵士乐的那种悠扬轻快的旋律,温暖舒缓的乐感。听着听着,令人紧绷的神经亦松弛下来。当然少不了注重录音和细节的古典乐,不过古典里面,我比较喜欢圆舞曲/华尔兹,所以特别喜欢斯特劳施,其中voices of spring , emperor waltz , the blue Danube 都是我自己相当喜欢的曲子。圆舞曲同样给我轻快的感觉,但这感觉和爵士乐完全不同,圆舞曲很有节奏感,而爵士乐更加讲求随意性。演奏圆舞曲的乐器比较多,而且录音都是比较讲求场面和注重细节,动态也比爵士乐大,这就是两者在我心中最直观的相异之处。

关于唱片/音乐部分就分享到这里。希望遇到知音/同好会跟帖交流。

第二幕:<一些过去的文章归类>
鉴于前两天发的帖子,里面谈及论坛近期的气氛和风气。看了很多朋友的回帖,使我很有感触,我也知道单凭一两个人的力量是没法改变什么的。但可以看到一些烧友的心里话,我觉得我的努力没白费,我也相信这个属于我们的虚拟家园一定会变得更好,只要大家肯努力的话。沟通与接纳,分享与交流,永远都是论坛的发展,以及烧友之间结交知音的理想桥梁。接下来,我将会把一些个人想法和观点和大家探讨一下。

对于一位初烧的朋友,我的个人看法是,先从入门级耳塞入手,或者说先了解入门级耳塞。然后随着对随身听器材以及音乐的了解渐渐深入。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才去升级自己的随身听系统。在这里,我把着眼点放在耳塞上和大家讨论吧。

之前其实我也在文章里写过一些烧耳塞的经历,我也是从E838玩起的,到现在的ER4B,虽然我一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但是我没有一件器材是没玩透就换新的。我在这里向新来的朋友提个建议。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对手上一件器材的理解,应该先把它把玩透了才考虑升级与否的问题。了解一件器材,不光光能说出它的优点,还应该知道它的缺点,说白些就是,要熟知它的风格和取向之如,还得知到通过什么样的搭配,才可以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发挥潜能。但很多时候,某些朋友在升级的同时,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懂自己手上的器材是否应该更换。更甚者,好一部分人存在炫耀和攀比的心态。这样发展下去,对自身的音乐素养,其实根本没法提升。盲目的投入只会让自己走了不少弯路。

在这里,我想站在一位初烧者的角度上去思索以下几个问题,顺便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耳塞呢?
其实我觉得翻帖了解只是一个带有一定参考性的途径,关键还是自己找机会试听,毕竟用自己的耳朵检验器材才是最实际最保险的做法。那么如何试听呢?途径其实也有很多,在这里介绍一些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1] 去电器城或者卖耳塞的铺子逛逛,找找看有否提供视听服务,若是有,就找寻自己想求的耳塞试听,然后决定是否购买,当然了,在此之前可能要先上论坛,翻翻资料,顺便寻获一下试听的途径了,或者也可以向资深玩家请教一下,关于入门级耳塞的选择。[2] 参加一些烧友聚会,通过互相认识和学习,获得更多关于耳塞/器材方面的更多知识,结交更多知音,顺便蹭听更多器材,找寻适合自己的东西。[3] 在网上结识听音取向相近或者拥有自己意欲购买的器材的同城烧友,约定单独聚会,互相认识,学习,交流,顺便试听相应的器材。

以上这些,都是比较直接听到自己所求耳塞的最为直接的方法。也是可以结交更多同好知音的最好方法。当然了,在这之前,或多或少也离不开论坛,因为论坛带给我们的信息还是挺有帮助的。

在试听之后,就是要考虑购买的问题。现在的烧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人:[1]把价钱放在第一位的现实派;[2]把外观放在第一的爱美者;[3]无视外观与价钱的制约,只把声音风格摆在首位的音质追求者。这三种人,由于出发点不同,所以他们的目光所在的地方也不同了。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一种人,他的选择依据是,在耳塞外观结构相对结实的前提下,有着适合自己且相对不俗的声音,有着合理的价格。最后这种人,就是所谓的理性地为自己选择器材的人了。大家不妨看看自己是属于哪类。而一般在反复试听的过程中,除了加深对器材的认识和了解,还直接地为自己确定选择的方向与目标。所以说,亲身试听永远都比光看评论但又不切实际地自我意淫的行径要来的真确。

(二)如何煲耳塞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新朋友会问及。其实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同,也没有什么标准。对于一般情况,最为常见的是自然煲机。所谓的自然煲机:也就是说按照自己的听音习惯,用最平常的状态去听歌,不用很刻意去为所谓的煲塞做任何特定的举动,随意地自然地去使耳塞ROUND UP,并在这个过程里渐渐适应耳塞的声音。这就叫自然煲机了。自然煲机所讲求的就是随意性和自然性。

另外一种是特定煲机,当然了,这种方法是有针对性地去煲机,所讲求的则是特定的动作以及音乐。每一项选择都是带有个人的预设性。譬如选择以人声煲机,这样就可以把重点放在中频上。又譬如以大动态,大编制音乐去煲机,这样就是一种相对注重声场和动态的做法。其实有针对性地去用某种特定音乐去连续煲机,可以使到这个塞子的某一项指标能较快地度过ROUND UP阶段,达到一定的理想工作状态。

最后一种是用软件煲机,这个相信很多朋友也会用过,就是利用模拟出来的一定频率的声音信号(噪声),对耳塞进行ROUND UP。使耳塞很快进入状态。这是一个比较省时的方法,可惜就是不能见证耳塞慢慢成长的过程。

(三)怎样发掘耳塞的潜能
一副耳塞,要说得上把玩好,不止是要熟悉其优点,而且对其缺点也得明瞭。当我们看到自己耳塞好的一面的同时,大家有会否去承认它的不足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大家都以为E3C听感舒服,听流行不错的时候,大家有否会觉得,E3C的声场稍偏窄了,人声不够通透,音乐的细节和解析力未尽人意呢?一些E3C的老用户估计会注意到这点,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套子来使到它回放出来的声音得到适度改变,就如我们可以把三节套换上,又或者我们可以做个耳模,这样既简单又合身。虽然说更换这些配件,很难导致质变,但是在量的角度上,其实声音已经有了变化。而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发挥耳塞潜能的一部分。另外,针对自己惯听的音乐,我们可以尝试去配搭不同的随身听,直到找到真正需要的前端器材。但往往有不少初烧的朋友,未必就会做到以上的做法。一味只管买高价的耳塞,其实很大一部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潜力的总要性,只看价格或者所谓的素质。于是很多耳塞在买回来不久,就要遭受被出掉的命运。

后话: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听感,不要盲目跟风,听感文章是一种交流心得的工具,虽然有些评测和听感有很高的借鉴性,但我们只能把它看作一种参考的工具,没必要全信听感文章,关键是自己找机会试听,毕竟自己的耳朵才会告诉你需要的是什么声音,这个判断的结果,是由你自己的耳朵判断出来的,而不是别人说给你听的。有条件,有机会的话,大家应该用自己的耳朵去找答案,而不是由别人的听感或评测中找答案,站在一旁意淫的就更不应该了,如果是这样,耳朵还要来干嘛,不就等于废弃了吗?

下面附上自己的一些耳塞烧路的历程及文章的链接:
(达音科技)DN-S01: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4385&keyword=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20385&keyword=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31953&keyword=

(舒尔)E3C: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30838&keyword=

super.fi 5pro super.fi 5EB E5C UM2简评: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45712&keyword=

super.fi 5pro super.fi 5EB E5C UM2简单对比: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45989&keyword=

2005.08聚会后记-----super.fi5pro VS E5C // S01 VS S01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49144&keyword=

耳机与耳塞的邂逅---- L3000, KK, STAX,UM2 ,E5C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52123&keyword=

入耳的体会上.下集----美系四大民用入耳式民用耳塞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57560&keyword= [西石,舒尔]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58321&keyword= [UE, 音特美]

音乐无间道: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66433&keyword= [ER4P super.fi 5pro]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70918&keyword= [super.fi 5pro super.fi 5EB]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269777&keyword= [super.fi 5EB]

国产入门级耳塞达音科技DN-S01与OVC V30+ :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76774&keyword=

super.fi 5pro: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89293&keyword= [super.fi 5pro手记]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225837&keyword= [super.fi 5pro换线]

2006年5.1假期聚会后记: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232323&keyword=  [ER4B]

加入大家坛1周年纪念帖: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235514&keyword=

(2006.10.05 聚会后记)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288489&keyword=

美系动铁入耳式耳塞 个人原创特辑[1-4]: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292555&keyword= [SHURE (舒尔) 篇]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00695&keyword= [WESTONE篇]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32660&keyword= [UE篇 -- 国语标准版]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29423&keyword= [UE篇-- CANTONESE版]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34709&keyword= [音特美篇—前奏篇]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43098&keyword= [音特美篇]

ER4B个人听感系列: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45772&keyword= [第一集]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61904&keyword= [剧场版]

大家坛2周年纪念帖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64672&keyword= [PART 1器材篇]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66767&keyword= [PART 2介质篇]


本文仅在耳机大家坛发表,请勿转载。


                         刘嘉明
                        2007-05-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5 08: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