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端耳塞横听:Zen Xtra下的ER4B,ER4P,5PRO,SF3,E500,PK1,PK3,MX90,OMX9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7 2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香港
大家久等了。第一次写,水平不高。我随便写写,大伙儿随便看看,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伙儿指出。好了,现在开始。(如欲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中端耳塞横听暨第一次亦轩之行:
Zen Xtra下的ER4B/P, SF5PRO, SF3Studio, E500, PK1/3, MX/OMX90,IE


昨天带着Zen Xtra (ZX. 括号中为下文将采用的简称,下同。) + ER4B (4B)去亦轩听了一堆东西,主要是耳塞,还有几个耳放。虽说第一次到亦轩,但环境实在是让人放松惬意!在此赞一下!听的主要是耳塞,还有几个耳放。耳塞有SF5PRO (5pro), SF3Studio (sf3), E500, PK1,PK3, ER4P (4P), MX/OMX90, Bose In-Ear (IE);耳放有C&C XO (XO),STB4和ST4+;线是那边随手拿的,写着Music Angle,标价150以下,具体多少没注意,对这个没研究,不知道是什么,在此交代一下。

此行的目的,说来惭愧,本来是去找个入耳的耳塞(IEM),来取代现有的ER4B。因为一来ZX没有line out;二来4B对于一些快节奏的乐曲(比如徐若瑄的《最爱是V》中的一些舞曲)的演绎过于解析和冷静,缺乏应有的激情;三来我戴三节套无法全入,晚上睡觉时没办法戴着睡,而且睡前听4B很累(相比老版的mx500,只能说真的很累),根本就起不到放松的作用。基于这几个原因,一时就想把4B出了,然后入个能直推的IEM, 彻底地随身。当时目标基本锁定在5pro和UM2。但是这趟最终没有听到UM2,以及一直很想听的e5c,下次找机会一定要听听。上面所列那些东西,听来听去,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结果最后事与愿违,越发感觉到4B的好,也就不出了,在此也对想买我的ER4B的朋友们说声对不起啦!

听音的环境我先交代下。在去之前的几天,我都没有听4B,一直听的老mx500 ,那种放松的感觉是4B所不及的。昨天在去的路上,一直用ZX听伽菲珈而的《云儿》,听得那个舒服啊~ 4B演绎这类舒缓的女声确实很好听。基本上,用4B听得比较多的是《云儿》,《民歌蔡琴》,王菲的《Faye Wong》,以及许茹芸和梁静茹的一些歌。张学友和波切利都有段时间没听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个人最近听的不算太杂,而且以女声为主,因此在下面的比较中,主要用的也是《云儿》《民歌蔡琴》《Faye Wong》以及现场版加州旅馆和张学友的《活出生命Live演唱会》(后两张主要想听听声场和营造的气氛)。鉴于主要以女声为主,下面的听感可能不是很全面,大伙儿将就着看。亦轩不大,但是东西还算比较全;环境不算太安静,人不少,但是很放松。在这种环境下,开始了第一次的大规模听音。在此我再强调一遍,本来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合适的耳塞,绝非去对比、PK之类,故对耳塞的评判难免带有较强烈的主观色彩。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发表。音源就是ZX,音效全关。ZX的声音特点,个人感觉是:声场大,解析好;高频延伸好,低频量少而下潜不足;三频过渡自然,听感很舒适;底噪基本没有。正如XDAY的说法,ZX的声音走向和er4相似。下面对听过的器材,尽量逐项列出,很简短,都是主观听感。


SF5Pro:
昨天到店里之后听的第一个塞子,试听的时间比较长,因为本来就是目标耳塞之一。套子似乎是剪短的comply套(没见过,从坛子里看到的图片猜测),带起来不像4B的黑儿棉那么涨耳朵,很舒服。

一开声感觉确实声场比较大,在听演唱会的曲目时表现得比较明显。高频延伸不是很好;低频量不算很多(当然,要比4B多不少),但是个人感觉下潜和弹性并不是很好,这与常见的意见不大一样;低频弹性比4B差;解析和定位没有4B好,在《云儿》的第三首《一把小雨伞》的开头,有一段雷声和雨声;用4B听时,雨声的远近是真实可闻的,这也是我从A8刚换到4B时给我的一个很深刻的印象,5pro对雨点的位置交代没有4B清楚;而雷声的表现,没给我什么太大的感觉,低频量比4B多自不必说,但是低频的解析一般,气势也一般。这段雷声给我震撼的是MX90和PK1,下面会提到。正如很多坛友说的,听惯了4B,再听5pro很可能会不适应。因为低频比较多,再加上高频延伸不是很好,并且解析又赶不上4B,故5pro给我的整体感觉比较蒙(相比4B而言)。至此我打消了出4B入5pro的想法,4B的清晰度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对了,补充一点,5pro的反戴法,我是戴不了的。如果有不喜欢5pro正戴法,又想入个5pro用反戴法的朋友,强烈建议先亲自试试。


SF3Studio:
放下了5pro,我接着听sf3。和5pro一样的套子。sf3声场似乎比5pro小点;声音密度也较小;低频和5pro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下潜和量上:sf3的低频比5pro少,下潜比5pro差,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浅” 。但是,可能是低频少的缘故,给人的整体听感比较清晰,比5pro能好点,不像5pro,低频总是在那,导致整体感觉有点“蒙” 。


MX/OMX90:
MX90给了我昨天第一个震撼。昨天听音一共两个震撼,一个是MX90,另一个是PK1。两个的震撼类似,都是来自《一把小雨伞》的雷声。MX90是戴了套的,其低频很有气势,下潜弹性都不错,把那段雷声演绎得是气势十足,有点dt231的意思。当时我就震了一下,那种气势,在mx500和A8上我都没听到过,4B就别提了,没推好的4B低频确实惨了点,弹性极好,下潜也不算太差,但是量太少了。再搭上ZX,只能说,4B的那阵雷声绝对是不合格。我听了那么多次这首歌,从来不会去注意到那阵雷声就是一个侧面的印证。

OMX90的价钱比MX90贵将近60%。但是昨天OMX90没给我什么印象,主要原因是佩戴。虽然我戴惯了A8,但是摆弄了半天还是没把OMX90戴好,听感也就无从谈起。这里说说OMX90的做工。客观地说,OMX90的做工和A8没法比。A8的那个拉杆,用过的人都会说那是有如液压传动般的手感,十分十分平稳,有点紧,但是绝对不会有阻碍的感觉。反观OMX90,拉杆的给人的感觉一般,上下短距离抽动时,有点松动的感觉,就像丝杠转换方向时的延迟一般;拉杆的质感也没有A8好,有点亮,不是那种拉丝的感觉。当然,这些都是和A8比,单独看OMX90的做工,算是比较细致了,对得起森海这个大厂的脸面。只能说,B&O的产品,其做工确实一流。说句题外话,很多朋友对A8的一再涨价十分不满。其实B&O这个品牌的定位,奢侈品的意味大于发烧器材。其理念是“艺术”“品位”,而不是“素质”“发烧”。当然,作为有艺术感的奢侈品(B&O对自己产品的定位向来如此),其素质不会低,但是其产品和森海、拜亚这种“发烧”器材生产商的产品比较而言,传递出的文化和感觉是绝对不同的,不能以单纯的发烧器材眼光来看待B&O的产品,进而得出“B&O不厚道”的结论。像Form2,卖了20年了,不可能20年一直是一个价格吧。所以抛开单纯的发烧的角度来说,A8如今1600的价格,对于B&O这个品牌来说,没什么大不妥。1600入B&O的门,也不能说就是不厚道。就算如有些烧友所说的,A8的声音素质顶多值500,那么,原来800的价格,对于一件奢侈品来说,真的是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低了。想想看,若只论“素质”,那些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奢侈服装,其布料就那么贵?奢侈品么,就是这样。

有点跑题了,说回正文。


Bose In-Ear (IE):
这个塞子昨天也听了一耳朵,仅仅是一耳朵,原因在于所配的套子太大,塞不进耳朵里……就这一耳朵,就觉得IE的低频的量真是巨大。一般来说,入耳的耳塞,如果没戴好,低频量都很少。在没戴好的情况下,IE的低频的量就如此巨大,委实吓我一条。不过看有些帖子说,推不好的IE,低频就是十分肥大。我戴都戴不好,也就不做评价了。

E500:
本来想试SE530,但是没有试听的,只有E500 。据资料,两者是一样的,SE530就是少了那个PTH而已。据网友所言,那个PTH对音质的损害比较大,而且体积也太大了,因此试听时我没有接那个PTH,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烧友的用法。但是E500的线太短了,因此试听时接了一个UE的线,看样子似乎是银线,不知道是什么来头。

E500的佩戴不错,但是线比较硬,采用绕到耳后又回到胸前的戴法,比较“粘”脸颊的皮肤,不是很舒服。听之前,其音场是我一直比较关注的,但是戴上之后,说实话,确实没有什么压迫感,但是也没有“震撼”。解析不错,高频延伸到位,低频弹性不错,也有量,但是整体听感绝对不“蒙”,这是5pro所不及的;声场大,头中效应小(直推的4B,我也不觉得有多严重的“头中效应”)。我试了试徐若瑄的《最爱是V》中的《SOSO》。为什么试这首呢?这是首快节奏的舞曲,而4B的演绎实在是太冷静了,所有声音全都剥离了,舞曲的动感几乎丧失殆尽,也就是从这首歌开始,我才对4B的演绎提出了质疑,也对cctu的er4p“染色多”、“细节人为化”的观点有所认识。舞曲给人的感觉本不应如此冷静、剥离,4B的演绎,是否真是“细节人为化”呢?欢迎大家讨论。E500下的这首歌,解析不比4B差,但是不会剥离得那般厉害,给人的感觉算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也没有给我多“动感”的感觉,不知道e5c的演绎怎么样,一定要找机会试试。


PK1,PK3,顺带着C&C XO:
先试的PK3 。 PK3和PK1的外型是一样的。见过一个帖子,PK系列的腔体应该学的是Sony某型号配机耳塞,比想象中小巧,佩戴时完全没有不适感,比mx500要好(mx500的腔体其实算比较大的了)。听感方面,只能说,在这次这些耳塞面前,PK3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而PK1,给了我昨天的第二次震撼。

PK1是戴了实心套子的。拿给我的时候,售货员小姐还特意叮嘱说要用耳放。我先试了试ZX直推。PK1确实很难出声。4B我听音一般用18/25,而PK1一上来我就开到了22。直推下的PK1,声音密度已然很高,和IEM相比也不遑多让,这是让我比较惊奇的。其演绎下的《一把小雨伞》的雷声,更是让我对这个耳塞刮目相看!那下潜和弹性都十分到位,量也刚刚好,那阵雷声真的是“滚滚”而来,一阵接一阵。雷声本就该如此!密度大,气势足。至此我对4B的低频,只能摇头叹气了。4B的低频,弹性非常好,下潜一般,但是量实在是太少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4B的低频也能做到这样,那价钱恐怕就得完全不同了。

ZX直推下的PK1,已经表现出它不一般的气势,但是细听之下,高频延伸不到位,中频的密度也不足,声音放不开;解析和4B还是有段差距。于是我试了试C&C XO 。 XO的个头,对于随身来讲,只能说太大了,真的和一个随身酒壶一般大小,体积上竟然完全没缩水……线就是上面说的Music Angle的线。XO后四个按钮,我分别打到High/High/Off/Off。因为ZX是没有Line out的,所以接上XO之后,并没给我多大的震撼。声音放开了点,但是其他方面没给我很深的印象,所以在此不做评价。PK1是确实需要耳放的。ZX+4B接STB4和ST4+的变化,似乎还没ZX+PK1接XO的变化来得大。冲着PK1的佩戴,以后很有可能会入一个,到时候就请大家多多指教了。这里作个义务的广告,见过一个烧友,听的是UM2接S706,他还特地问我听过PK1没,我说没有,他说,PK1,“很好”。


ER4P:
这是昨天听的最后一个陌生的塞子。其实说来惭愧,入4B之前,P/S/B我都没听过。见了嘉明的帖子,他说“人声上B比S来得更有味道”。就是这句话毒到了我。又见大部分对比过的烧友都说,S/B的素质比P来得好。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就入了现在这条老版的ER4B。

4P是新版的,拿到手时是套的海绵套,我把套子换成了附带的灰色的三节套。那个灰色三节套的大小、柔软度和我的ER4B的三节套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原配的。有的烧友说新版er4的三节套比较小,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个问题,不知道新版er4的导管外径是不是比较小?我的ER4B换海绵和三节套时都很难换,套子很紧,为此我还发过帖子。但是昨天那条4P换的时候就很轻松,一点问题没有,不知道是不是经常换的缘故。

接上ZX,开声。4P比4B容易出声多了,音量打到14/25 左右(具体多少记不清了)就差不多了(参考:4B为18/25,mx500为12/25)。不得不说,P和B的差距是一耳朵的,就算P是为了随身听而在B的基础上调音的,在ZX直推的情况下,P仍然输给B。一开声,首先引起注意的就是声场。P的声场明显比B小了一圈,凭印象,应该也比A8小,有一定的“头中效应”,这是我没有料到的。声音固然清晰,但是和B比起来,只能说还是不及。我特别注意了下P的低频,这是P和S/B调音上的一个较明显的差异。可惜,P的低频并没有使我满意。量是多了少少,但是弹性似乎没有B好(B的低频弹性真的是很好!);下潜一般。听到这里,我没有多听,摘下了4P。我对耳塞的要求,声场要过得去,至少不能有明显的“头中效应”,而4P多多少少给了我一点“头中效应”的感觉(对比的塞子的声场都算不差),导致我在第一印象上就对4P打分不高。其相比S/B的两大“优势”:好推,和较高的低频响应,在ZX直推的情况下,至少对我个人来说,并没有表现出期待中的优势。如果有想入er4,而又没有机会试听的烧友,恰好手边又有大推力的机子,我的个人意见是,入S/B后悔的几率,相比P,可能会小一点。当然,听感是很主观的东西,有机会还是要个人亲自试试。

(未完,楼下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6 01: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