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样年华 于 2025-9-9 12:35 编辑
![]()
最近收到了HIFIMAN新品,入门款平板耳机,型号Edition XV。 想起前些天参加北京知名耳机经销商的新品线下发布活动,现场好多熟悉的玩家和媒体朋友,当时并非HIFIMAN的活动主场,但发现大家几乎都是对HIFIMAN的新品们,搭配试听的不亦乐乎; 一会老板过来,看我们都在玩HIFIMAN,随口说了一句话,蛮有意思,他说平板耳机现在竞争蛮激烈,各家都想办法在平板耳机市场分得一杯羹,全新推出的,推陈出新的你追我赶,HIFIMAN一点也不着急,就在旁边淡淡的看着,看时候差不多了,就拿出些新东西发布出来;好么,HIFIMAN新品一发,别家费半天劲搞的新东西,就又显得不是那么灵光了。 ![]()
对Edition系列不太了解,不像我很熟的Arya系列,一直都有考虑提供给录音师作为监听工具的产品定位,很容易讲清楚是不是某一代发生了声音风格突变什么的。当然,这次的开放式新品中,Arya Unveiled突飞猛进,我对Arya Unveiled喜爱,头一次大过了HEK系列; ![]()
Edition系列看价格相对入门级,新款Edition XV定价2499元的样子。 上次HIFIMAN的新品发布,进行了腔体相关大迭代,发布了开放式平板耳机系列,带Unveiled的都是; 这次的一系列新品,以次时代头带为主题,主打头梁的换代更新,Edition XV作为最新一代产品,显而易见用了新一代的头梁; 而同时集齐近两次发布会的新元素的耳机,貌似只有一款,是Ananda Unveiled; ![]()
稍微看了下相关介绍,我感觉可以以一个新的视角,看待Edition XV,和之前哪哪都不太一样了。 Edition XV没有使用Unveiled全开放式平板单元的设计语言,也不是以前的格栅+网罩,我看来是介于二者之间,一种尽可能开放式腔体的设计,一整块铝合金切削面板,上面遍布蜂窝形状的格子,而且越往中间开孔越大;细看工艺很精致,可能成本还是比以往要高些;当然,腔体开放度越高,音质越容易通透自然,是个核心理论; ![]()
![]()
再看看HIFIMAN比较为之骄傲的新头梁设计,细看是4种材料组成的,框架是铝合金,两侧组件应该是塑料材质,中间有一部分亲肤橡胶做衔接,贴合头部的部分,是面积挺大的,带孔洞的皮革材质; 也就是头梁从最早的,那种有点“稀里哗啦”且十分灵活感的架子,到一部分耳机用厚皮革包裹,看着有点呆萌的头梁,再到现在的,次时代头带; ![]()
![]()
很容易看出来的是,这代头梁更规整,使用时候也不会稀里哗啦的乱转,观感上更好看更流畅是真的,实际佩戴体验的话,我自己戴了蛮久,发现新头梁应该是有更好的减重考量,长时间佩戴没有压脖子; ![]()
![]()
Edition XV的振膜,和以前也不一样,这次的叫超纳米振膜Gen2,最新的第二代超纳米振膜;官方有说,厚度是一代的60%; 关于振膜厚度,也稍微更新下观点: 通常意义上而言,振膜越薄,动态响应越迅速,失真度越低,声音细腻度越高,也大概率可以降低对前端的驱动力要求; 但也并非厚些的振膜,音质就一定不如更薄的振膜,如果前端素质够好,驱动力够大,控制力够强,振膜厚些的平板耳机,可以拥有同样声音细腻度的同时,甚至大概率有着更为强势的低频能量表现; ![]()
嗯,还是根据具体情况,听实际效果; 还有一点,新一代Edition XV的磁铁,和以前不一样,新一代用的是增强磁体技术,磁柱不含稀土成分,具体有啥区别,暂且看起来是,新一代磁体的表面,明显更光亮,印象中以前的磁柱相对暗色,可没这么晃眼; ![]()
![]()
音质相关,到手先接上了手边的西班牙Heritage i73 Pro声卡,因为想到了之前Arya Unveiled就是这么随手怼了个专业小放大器,当时好听到摘不下来就一气儿写完了,不用怎么测就知道是顶顶好的东西; 但Edition XV怼上这声卡吧,感觉好像比Arya难推些的样子,声音倒是能体现出平板耳机显而易见的优势,平衡、细腻;但总觉得不够精致,有些小地方略显生硬,有些音符像是“有毛边”,嗯,有力气有能量,不粗不糊,但还不够流畅; ![]()
![]()
相比声底素质,音色反而更容易识别,和专业设备非常搭调,有非常中性的监听感,看来当干活的工具没问题,也没有监听工具那些非常直接的,刺挠的干涩味儿,没有把声音搞的很扁平化,Edition XV是饱满立体的,中性带些润度,紧致扎实也带点松弛,只是气态感不是很强,很有监听+声音欣赏结合体的调调,其实这么做还是蛮难拿捏调音,也难怪前两天看北京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换了这个,她说非常喜欢Edition XV确实是有道理的; 又随手接了下山灵的EC Zero T,这是个便携CD机,R2R解码,可开启电子管模式,个人近期很喜欢的一款新品;虽然但是,感觉还是推不好,和声卡相比,这组搭配少了些监听感,更靠近HiFi听感,但依旧觉得声音轮廓的边缘地带不够精致和顺滑,这会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开始鸡蛋里挑骨头的偏执起来了; ![]()
然后想到这CD机的电子管模式,开启后声音竟然真的舒服不少,音符边缘轮廓、精致感,顺滑感都好了很多,电子管的松润糯甜感,都出来了,对比不开电子管蛮明显,由此可见Edition XV对前端的揭示力和还原度,还真挺OK; 这里还有察觉,其实Edition XV依旧不同于我印象中的大多数HIFIMAN平板耳机的风格,我印象中的HIFIMAN平板,是随便接都容易得到“准确又好听的声音”,而Edition XV随便接上,更多是准确和中性,挺直接的声音,没显得抓耳朵; ![]()
依旧考虑小设备推力没跟上,Edition XV还有潜力,同时考虑优先胆机驱动的思路,换到了全台机上,歌诗德最新的R30旗舰R2R架构解码器,加个Kingform KA-100胆机驱动; 这套组合下的Edition XV,我感觉到了完全体状态,声音完全展开了,边缘也是顺滑、精致的,全频细腻,雅致有润度,是个内在饱满,两端舒展顺滑,有张力、有质感,有气态自然感的声音,声场不大不小的;嗯,总算没啥可挑剔了。 ![]()
总结一下的话,Edition XV,平板耳机对比动圈耳机,先天的声音细腻度优势,确实没有办法被替代;而且Edition XV潜力蛮大,随身设备我看只能推个7788,台机搞好了,音质表现不能说媲美自家顶级耳机,但跟同价位竞品比的话,优势还真挺明确的; 也确实应了开头老板说的,HIFIMAN喜欢默默看大家搞平板耳机,差不多时候就更新一下,就够各位同仁们消化一阵了。 甚至连同事前两天都说,HIFIMAN一出新品,不光竞品们坐不住,可能连二手市场都坐不住了吧哈哈。 啊对,建议换线,换4.4mm平衡线。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