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aomeikuangke 于 2024-9-5 03:10 编辑
上一篇文章介绍音频系统构成的时候,提到了一个相对冷门的说法——音源中的数字源和模拟源,可惜篇幅有限,没有细谈。
其实这类产品很多人都用过,CD转盘、网播转盘、USB界面,都属于数字源一类的产品,不过玩家对它们仨的看法有所不同。 CD转盘没争议,高阶音源必备组件嘛,不管是三件套还是四件套,肯定有一个是CD转盘。网播转盘近些年也很流行,流媒体是大势所趋,甭管音质上限够不够高,方便就是王道。USB界面有一点尴尬,多少有点争议吧,比如“有没有必要单独配一个USB界面?”“高阶USB界面强在什么地方?”
这问题咋说呢,废话就免了,哪怕我能给出技术解释,很多人还是不信,咱们来点直接的,上一个云试听,大家自己体验一下。
怎么样,感觉有区别吗? 有?那就对了,我搭配的解码器USB界面是最新方案之一——XMOS XU316,如果是老款解码器,声音差异会更明显,原因也很简单——科技进步了。 毕竟,基于USB接口的PCHIFI是新时代产物,老玩家可能还记得——十多年前,PC用户想外接解码器,那可费老劲了,1394火线、板载光纤输出,二选一挑一个吧。后来倒是陆续有了USB界面和解码器,但早期方案实在不太行,比如TE7022L,驱动都玩不明白,声音就更不用说了,也难怪有些玩家看不上PCHIFI。
今天的USB音频已经非常成熟了,并且不局限于PCHIFI用户,很多网播玩家也会选配一个。而不同的USB界面方案是有区别的,侧重点、技术特色都不一样,既有相对简单的芯片方案(大机器主流XMOS,小尾巴主流CT7601),也有独创性较高的复杂方案(HIBIKI UINTERFACE大概是最复杂的那种设计)。
但是吧,它不像解码器涉及核心的数字模拟转换,哪怕什么都不懂,也可以对比失真数0玩,虽然也可以测试,但就从朴素的直觉上说,很多人不理解一个数字音频接口能有多大区别?这问题我觉得已经给出答案了,虽说云试听就是乐呵乐呵,但还是体现出一些东西了,接下来就是——从技术上说,USB界面如何影响声音的?
这就得先了解一下——USB界面是怎么做的,信号处理流程是怎么回事。 最基础的独立USB界面,信号流程是两步: 1.使用USB界面芯片接收信号,这颗芯片实际上是——带有USB接口的MCU(microcontroller,微处理器),比如XU316,Amanero则使用Atmel SAM3U2C。它们将信号处理转制成I2S信号发送出去。 2.DIT芯片(比如TI的DIT4192)接收I2S信号,以S/PDIF或AES格式发送出去,通过外部线材连接到解码器数字输入。
很简单,对吧? 如果解码器自带USB接口,那就一步完事,I2S信号直接喂给解码芯片。但是这里面就有问题了,比如经常讨论的“数字时钟”,USB音频有三种模式,最基础的——同步模式,一边接收数据一边合成时钟信号,传输速率变化会影响时钟信号,结果就是——时钟频率不准了,也就是我们说的——时钟抖动/时基误差/jitter。
解决办法当然也有,发展了这么多年,软硬件上都有应对办法。硬件的是——1.配一根靠谱的屏蔽好的USB线,2.USB界面独立供电,3.舍得花点钱的,给USB界面配上独立晶振。软件则是——写一个专属驱动+异步传输,在异步传输模式下,USB界面使用本地时钟信号(可以用高品质时钟),并以此控制数据流传输和音频数据合成,也因为这一点,windows系统接异步USB界面要装驱动。 但HIFI嘛,还想更极致一些,行不行? 没问题,先说最好理解的供电,独立供电只是开始,内部加上多级LDO稳压,噪音能控制在μV级别。数字隔离整形,这招在高级解码中很常见。然后时钟的玩法就更多了,高性能晶振、PLL锁相环,甚至可以允许你外接一个参考主时钟(Master Clock)。这些都是能看见的,硬件设备嘛,还有看不见的呢,比如“软件算法”,INT204巴掌大的机器凭什么卖1W?除了进口货、品牌加持外,它那套DSD转PCM算法确实有点东西。
然后看看我今天讨论的HIBIKI UINTERFACE,上述这些它都有,我特意和HIBIKI大佬沟通了一下,可以拍拆机照片,那就直接打开给大家看看。因为我本身不擅长数字电路,只能说一些我能看懂的。
1.接收部分:USB信号接收由MCU负责,后面接了一颗CPLD负责第一级FIFO和数据重整(网上销售的USB界面卡,通常到这一步就直接输出了)。 2.处理部分:I2S信号经过数字隔离(PCB上的开槽是物理层面的隔离),送入FPGA芯片进行第二级大容量FIFO和数字算法处理,比如DSD2PCM转换算法、FIR滤波器等等。 3.输出部分:FPGA芯片以平衡推挽方式输出给驱动芯片,通过数字变压器隔离输出(AP同款,Coilcraft数字牛,参数性能极佳),同轴、AES都支持。I2S输出通过HDMI接口引出,底部拨码开关可以调节线序定义。 4.时钟部分:时钟信号由机内装配的高性能SC切恒温晶振(90-100dB@1Hz)提供,其性能优于常见的CCHD-957和AS338,外部包裹金属屏蔽罩,并通过机箱分区进一步隔离。(还觉得不过瘾,可以外接10M频率主时钟,预留了接口) 5.电源部分:电源是外置的,原厂标配明纬电源适配器,这就丰俭由人了,考虑到HIFI的信仰,我也不反对选配一个线性电源。
说了这些,图片也看了,我们再问一遍——高性能USB界面有没有意义? 答案很简单,这么一套信号流程走下来,要说没用,是不可能的。用处是啥?追求极致,而不是解决功能性问题,所以它就有争议了嘛。 再加上很多时候看不懂机器内部构造,数字设备嘛,大量的芯片,没有那种直观的电阻、电容、晶体管,这钱感觉花亏了。然后简单解释几句吧,也没戏,我以前有个看法——高级数字设备必备的三样东西:FPGA、CPLD、DSP,但这些芯片里面有什么,咱们不知道。HIBIKI UINTERFACE也一样,我就很好奇,这么大一颗FPGA呢,干啥用的?
问完之后明白了,里面有数字算法,是一种“看不见的堆料”。讲技术的话,HIBIKI UINTERFACE的数字算法具有“超低带内纹波、高于150dB的带外衰减、70bit累加器”等特性。 这话也有点抽象,说一个常见且容易理解的吧——DSD2PCM算法,这个功能干什么用的呢,简单来说——它是让解码器尽可能发挥性能的。因为解码器其实有两种设计风格,擅长PCM的和擅长DSD的不是一回事,我们用的大多是擅长PCM的DAC,但现在又很流行DSD音频文件。为了不再只是“格式上支持”,提高解码品质,就需要这么一套转换算法。也是很多解码厂商的卖点之一,除了刚才提到的WEISS,dCS的DSD/DXD升频算法也是类似的东西,而且影响很明显,我之前测试过——失真和频谱都有差异。
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人不信这个,不全是价格问题。就觉得听个响嘛,PCHIFI是一种妥协,都妥协了,不必太在意,然后试听的机会比较少,商家也很难单独展示界面的效果,像我写的这些,很大一部分偏重于科普,我也觉得声音感受很难描述,有提升、有区别,但要说像耳机耳塞那种洋洋洒洒几千字,我说不出来(所以准备了云试听)。 在我看来,高性能USB界面和纯粹的网播转盘、独立的Roon Core机器比较像,有没有廉价替代品或解决方案?肯定有,但声音品质也有差异,看你追求到哪一步了。
比如我玩HIFI的实际经历——几年前用过一阵子Lavry DA-N5,为了能接PC,配了一个INT204。9K一个界面,有点夸张吧?那台Lavry解码5W,这瞬间就合理了嘛。音频设备玩到后期,就不要谈性价比了,也就是玩家常说的——“一分钱一分货,两毛钱两分货,三块钱三分货”。而且,相较于折腾电脑电源、USB子卡什么的,我觉得USB界面是可以给你明确的音质提升的。人家HIBIKI厂商也很自信,有试听样机,与其在这“看图猜谜”,为什么不直接试一试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