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85|回复: 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机要想HIFI 首先要解决的是头中效应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6-11 14: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ackylzf 于 2024-6-11 14:33 编辑

只要头中效应存在  只要听起来声音像从耳机里出来的  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有那种身临现场的震撼感  就好像平面的电视就算发展到200寸 也无法给人带来真正身临其境的感觉
即使你去电影院看电影 震撼程度也比不上VR所带来的冲击  这就是一个本质的区别

现在已经有很多有技术能力的厂商在深耕pHRTF赛道 但还是处在刚起步的阶段 还原也做不到太好  而且音质上还要受影响 将来能不能做到无损音质 然后还能还原上百个发声位置 匹配每个人的数据 这是个课题必须要靠这个 才能解决耳机的头中效应

那些说什么好耳机好设备就没有头中的  你可以跟音箱的回放去对比一下哪里有啥可比性  声音当然还是从耳机里发出来的  非常的明显  只要能够感受到声音不是来自于自然发声位 而是耳机发声位  
那就永远谈不到现场的聆听感  你去现场听音乐会 乐队也不可能在你脑仁附近演奏吧   总还是距离你几十米的舞台上演奏吧。

总之现在纯论音质方面  2000年以后的设备和录音都已经很强了  音质已经很不错了  2024年的技术  即使无线  音质也要比80,90年代的磁带/唱片清晰度高太多了  所以单纯的音质这块未来发展空间很小
除非你能突破模拟信号的局限 否则就算再怎么提升芯片 再怎么提升电  再怎么折腾所谓的升频,能够再提升音频质量空间非常有限了  反而是声场定位方面  现在可以说耳机方面  才刚刚起步而已。

2
发表于 2024-6-11 14: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潍坊市
声音构成的图像焦点是否处于眼睛正前方,应该作为耳机系统搭配是否正确的评判标准之一。头中效应入耳耳机经常遇到,头戴耳机经常遇到焦点在额头以上位置,这两类问题可能是推力不足或者控制力不够造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4-6-11 15: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我听单声道就感觉临场感强,听立体声录音就觉得是戴着耳机,不知道是啥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6-11 15: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hiya~ 于 2024-6-11 15:19 编辑



下面摘抄一些关于“头中效应”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耳机的“头中效应”是指当使用耳机听音乐时,由于耳机单元距离耳朵非常接近,导致声场不自然,给人一种声音似乎是在头部中央产生的感觉。
这种效应通常在入耳式耳机中更为常见。具体来说,它会使听者感觉乐器的声音仿佛是在脑中而非在空间中演奏
好的音场应该能营造出良好的临场感,让听者感觉自己被周围的音乐声包围,仿佛置身于音乐厅中心。
而头中效应则破坏了这种临场感,使得音乐听起来像是在头部内部播放,而不是来自外部空间。
解决头中效应的方法包括使用开放式耳机或者寻找具有更好音场表现的耳机,这样可以减少或消除这种不自然的声场感觉。
此外,一些耳机可能会采用特殊的技术来模拟更自然的音场效果。

减轻头中效应的耳机通常采用特殊的设计和技术来模拟更自然的声场,从而提供更加真实和宽广的听觉体验。以下是一些可能帮助减轻头中效应的耳机特性:
  • 开放式设计:开放式耳机允许声音从耳机外部进入,这可以帮助创造一个更自然的声场,减少头中效应。
  • 人头录音技术:使用人头录音(binaural recording)技术制作的音频可以在录制时就考虑到头部和耳朵的形状,从而在播放时提供更自然的声场。
  • Crossfeed技术:一些耳机会使用Crossfeed技术,通过模拟两个耳朵之间的声音传播,来减少头中效应。
  • DSP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可以用来模拟更宽广的声场,有些耳机内置了这种技术来改善头中效应。
  • 耳罩上的特殊设计:一些耳机在耳罩上采用特殊的设计,比如开孔,来改善声场的自然感。


虽然市场上有不少耳机声称可以减轻头中效应,但具体效果可能因人而异。建议在购买前尝试听听看,找到最适合您的那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6-11 15: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上面讲到开放式耳机可以减轻“头中效应”,难怪我在HD800S和HD660S2上对“头中效应”感觉不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6-11 15: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完全消除耳机的“头中效应”,它仍然是耳机听音中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6-11 15: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如果你是从玩家庭影院或HiFi过来玩耳机的,一开始你一定会对耳机的“声场”非常不适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6-11 15: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hiya~ 于 2024-6-11 15:54 编辑

家庭影院和HiFi系统发出的声音主要来自前方,而耳机完全是从两耳边上,“声场”与“实际”差太远。所以,买了HD800S后,我就决定(玩)耳机到此为止。对于家庭影院和HiFi双修的我,耳机继续搞下去意义已经不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6-11 16: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painters 发表于 2024-6-11 15:02
我听单声道就感觉临场感强,听立体声录音就觉得是戴着耳机,不知道是啥道理。

楼主说的啥新技术都是扯淡的。
而你的感觉是对的。单声道才有可能还原静态声场的可能。
设想一下,一个房间里,你面前数米出有人在敲一面鼓。怎么还原,最好最简单的办法是在鼓面的位置放一个喇叭,最好和鼓面差不多大。
单声道最HiFi。
怎么会有人想设置几百个声源去模拟它?
或者是他们想把单点声源扩展到三维空间,在四面八方包围聆听者?那人岂不是成了火炉中的老鼠?
为什么不把聆听者从三维空间移出来,放在旁听者的位置,这样你一样能观察那个世界。而那个世界,依旧是一个发声的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6-11 16: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CameLF 发表于 2024-6-11 16:05
楼主说的啥新技术都是扯淡的。
而你的感觉是对的。单声道才有可能还原静态声场的可能。
设想一下,一个房 ...

这位仁兄,单声道和立体声好像不是你说的那么回事哟!单声道和立体声的最大区别是单声道无法给声源“定位”,而立体声可以。单声道无法营造声音的空间感,而立体声可以!也就是说大家声场不一样,立体声的声场更接近“现场或现实”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声道和立体声哪个更“HiFi”还用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6-11 16: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手头上有Meier Corda的耳放,开crossfeed之后压迫感会少很多。
大部分古典,JAZZ,LIVE的音乐也有受益。

不过如果是一开头就玩耳机的人并没玩过音箱,可能不会意识到头中效应是个问题,因为大脑早已习惯这种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6-11 16: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你说的很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6-11 16: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lpcken 发表于 2024-6-11 16:25
手头上有Meier Corda的耳放,开crossfeed之后压迫感会少很多。
大部分古典,JAZZ,LIVE的音乐也有受益。
...

你说的很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6-11 16: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潍坊市
以播放流行歌曲为例,歌唱者应该处在眼睛正前方。歌唱者跑到前额上方,或者处于头部中间,都需要对耳机系统的前端组合进行调整,焦点漂移或无法聚焦,跟耳机类型和素质没啥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6-11 16: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我用不HiFi的玩法减轻头中效应。也是绿坛网友推荐过的 创新 GC7 外置声卡,可以模拟5.1声道,用HD650听效果显著,尤其听蓝光音源,很爽。但是,确实不HiFi。
AB时两点非常明显:
1、GC7临场感非常明显,基本没有头中效应;
2、GC7的音色、音质明显要差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6-11 16: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潍坊市
声音在眼前形成焦平面是HIFI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追求画面纵深和音色表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6: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CameLF 发表于 2024-6-11 16:05
楼主说的啥新技术都是扯淡的。
而你的感觉是对的。单声道才有可能还原静态声场的可能。
设想一下,一个房 ...

典型的自娱自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7: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lpcken 发表于 2024-6-11 16:25
手头上有Meier Corda的耳放,开crossfeed之后压迫感会少很多。
大部分古典,JAZZ,LIVE的音乐也有受益。
...

即使没听过音箱 也会理解头中效应  除非他这辈子的声音都是从耳机里出来的

自然界的声音不存在头中问题  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哪里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6-11 17: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江门市
那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理论,我真是服了这一届烧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7: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蓝色号角 发表于 2024-6-11 14:49
声音构成的图像焦点是否处于眼睛正前方,应该作为耳机系统搭配是否正确的评判标准之一。头中效应入耳耳机经 ...

耳机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技术力的加持下  声音是无法摆脱头中的  如果可以的话  HRTF技术就不会研究好几十年了  没意义了。

大耳可能说头中稍微轻一些  但是听感来说和音箱是本质的差别  同样一段音乐  都不用谈什么现场  能做到音箱的听感  至少才算没有头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29 19: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