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标题有点迷惑感,作为一个退烧的老人,谈谈运放的看法,本非专业人士,只谈听感,不谈仪器测试指标,绝对不卖产品也不推荐任何店铺,所说的诸位只当看热闹,不必当真。
运放话题确实比较尴尬,运放只是一个中间载体,之前有一个供给源,包括需要运放的前面电路及音源,包括PC声卡,CD,解码器,前级等等,运放负责把声音放大后给后面一个接收源,例如耳机,前级,后级,喇叭等等。影响对运放评价的有三大部分,供给源,接收源,听觉心理。其中在供给源,接收源假设一致的情况下,那么听觉心理占了对运放评价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影响。
本来世界上所有歌曲通过录音,后期EQ和编轨修饰等操作做成作品,以黑胶唱片,磁带,CD ,SACD,媒体流等方式,可谓之前现在之后有无穷歌曲,那么选哪一个共同认可的曲子作为测试,那么答案肯定没有,也就是没有任何一首歌可以作为运放评测的依据,例如有的喜欢动态大的,有的喜欢口水歌,有的喜欢电音。所以网上所有的听感评价,都是因为作者本人喜爱而选的曲子。
那么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曲子呢?真心话没有任何推荐,唯一可以参考的是音准,对于音准确实也是很难推荐任何一首曲子,每个音乐编辑师傅的喜好不同,有的把配乐做得很混乱,自以为很庞大雄厚丰富,实则杂乱无章,有的把人声调得很有磁性和细节丰富,画面感仿佛看到口水四处飞溅的样子。诸如此类,没有曲子可以作为音准的参考。哪怕是钢琴曲,因为拾音距离的远近,录音设备的优劣,演奏环境的空间混响,后期编辑的错误等等,也没有哪个录音曲子可以真实完全还原乐器或者人声的音准。
听觉是一个比视觉复杂很多的神经传递和大脑计算过程,你能记起某个现场或者视频或者电影的一刻定格,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很难记得某段声音的一段及其细节。大脑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自己的体会,每个人的感知区别性是非常大的。所以要承认自己的听音心理会存在很大的缺陷,这个是正视对比运放好的开始。
所以网上所有运放的听音评测,网文枪文,只是代表非常非常个性化的听音反馈,不必当真,参考的意义也没有,必须自己去对比听过,对比必须建立在供给源,接收源能达到分辨运放差异的前提下,包括很多器材的参数,例如信噪比,失真度,动态范围几个刚性指标,看看是否接近运放的各个指标,例如你用低档音响或者手机赠送的耳机,就没有去折腾运放了。再次强调,看所有文字没有任何参考意义,不是个人感受就是广告推广,你用一万字形容你吃的苹果,有那么一点梨味,任何人只能想象你品尝到可能是这样,实际跟你咬一口的感觉是完全不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