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迪拜理查哥 于 2022-10-8 01:18 编辑
虽然这次起了一个无厘头的标题,但关于使用飞傲音频产品连接DITA耳机打游戏这一点,我是有做过认真体验的(别笑),本文(二楼)倒数第432段以“PS5”开头的三段文字,便是我的实验成果了。而关于Perpetua搭配飞傲BTR7在回放音乐时的表现,请跳阅本文第二部分中的相关内容。此文实则是我对于DITA Perpetua耳机在不同搭配和使用场景下的一些分享和愚见。 DITA Perpetua(以下简称PPT) Pros: 整体调音宽松耐听,不卑不亢; 声场有足够的宽度; 单动圈前提下,声音密度和解析力喜人; 低频很“箱”; DITA骨子里调音的精致感; 耳机空间音频方案的优质伴侣,在游戏和电影音频方面的表现力优秀; Awesome Plug可替换插头,不算新鲜,但的确很方便,很Awesome, 轻奢外观,越看越欢; 做工感人(褒义),佩戴舒适(因人而异); 搭配妥前端的前提下,久听不累(后文细说); 包装配件very DITA,叮~,B格拉满。 Cons: 高频/极高频的信息量和穿透力对于某些人来说偏弱; PPT的绝对解析力弱于部分同价位的多单元混合架构耳机; 糅杂了DITA精致范儿的中正音色,其动态稍显疲软; 稍有距离感的中频人声,not for everyone's taste; 线材颜值超高,但柔韧度一般,便携性减分; 吃煲机,这点对急性子和懒人都不大友好. 万字长文预警。本文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大家可选择阅读(中间穿插祖传手机拍摄渣图): 第一部分:碎碎念(闲聊向); 第二部分(严肃向):PPT和几台播放设备搭配下的听感分享,以及与一些单动圈和多单元混合耳塞的对比; 出场设备有:乾龙盛MC01se,飞傲BTR7,金砖2,钛菊,AK CA1000; 同台耳机有:DITA XLS, IE900,Softears-Twilight,Meze-Advar,ad astra-Skyline; 第三部分(PC严肃向,其余娱乐向): PPT在配合PC(空间音频),PS5(Tempest 3D音效),任天堂Switch,以及Steamdeck时,在影音娱乐方面的表现。
一.碎碎念 我每次和别人在社交软件上聊起DITA Perpetua,几乎有90%的概率会忘记Perpetua怎么拼写,总觉得要么是Perpater,要么是Perputar,正如码此篇文字,我这才刚落笔,就得先尴尬地打开百度,输入DITA Per,然后满意地收下搜索栏联想出来的结果。这对于在国外漂了11年,每天高强度使用英语的我来说,实在是很不值得摆的事儿。虽说Perpetua这个词汇像是触及了我的记忆盲区,但Perpetua的声音却在我第一次听到它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一个在随身Hi-Fi渗透率不高的城市(贵阳)运营一年而已的新店,要想第一时间拿到各品牌最炙手可热的产品资源,是较为不易的。所以,与其说我是个日理万机的Hi-Fi店主理人,不如说我是个日理万机的平常心发烧友罢了,前者的“机”指代事务和机会,后者的“机”则代表字面意义的设备和器材,况且,店里充其量就百来台“机”,“万机”实属是自嘲后的凡尔赛了。可我依然非常感谢一些品牌方和产品经理人,大佬们考虑到品牌和旗下产品的区域布局,以及对于我店的认可和支持,往往会将一些产品资源借用给我,藉此通过在当地吸引更多的烧友,通过线下试听来增加品牌和产品的曝光度。 其中,若是我认为声音水平“えeeeee,Emmmmm”的产品,那么最多就是在朋友圈和烧友交流群里,隔三岔五曝曝光,不痛不痒地美言几句;但如果是我个人非常钟意的产品,我便会抑制不住码字的欲望,略带“公益”性质地写个文剖析一下它,旨在将心中“邂逅佳音”的喜悦,分享给大家。 DITA,说实话,在没有投身高保真卖货行业之前,作为纯烧友的我,并不是这个品牌的粉丝。发烧的过程中,我充其量也只是购买过一根DITA的OSLO油浸线,来搭配Faudio的大神圈。往年试听DITA的塞子时,总会给我留下精致有余,气势不足,或者说声音偏科,不够全面的印象,说好听的,就是小家碧玉,窈窕高挑;不好听的,则是格局不大,玉软花柔。第一次听到PPT是在今年7月初的成都国际耳机展上,当时在钟sir的酒店房间里逮到汪总,遂立即表示第二天开展后要马上听一下PPT,没想到汪总眉头一挑,神秘兮兮地将他煲足300小时的PPT从小包里掏出来递到我手上,我也立马掏出了随身携带的LP6,撮合两者来了个激情碰撞。在此之前,我对PPT是抱有疑虑的,一来是以往对DITA品牌基于调音层面的先入为主,二来则是对单动圈耳机两万多元的身价持保留态度。而以下是我在听完PPT第二天的逛展微信朋友圈随笔中对其的评价: “这条塞子,在展会前近一个月里,于我的朋友圈内拥有相当高的曝光率,然而比较魔幻的是在它被钟sir卖掉了近30条之后,我才得以在这次展会上听到。当时Dita的汪总领略到了我望眼欲穿的眼神,直接将其煲了300个小时的私有PPT从包包里小心地取出,交到了我的手里。PPT是一条握在手里就能开足脑放的塞子,无论从外观设计,腔体做工,还是体积重量,都在宣誓其DITA当之无愧一哥(一姐?)的地位。PPT的佩戴出乎意料地友好,一耳朵听下去,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冲出头颅的横向声场,老实说,在塞子界,我还从未听过如此无边无际的单动圈声场,比之IE900,肯定是有过之(?)。且让我寒毛直立的,是在如此之大的声场里,作为单动圈的PPT,居然维持了在其两万元价位上下,与各路多单元怪物PK之下依然不虚的声音密度(?)。也许是我试听的PPT煲足了300小时的缘故,此前看到一些土豪开箱分享里提及的‘略微刺激’的中高频,也丝毫没有在这条塞子上出现(?)。我承认对DITA以往的塞子声音持有一些‘格局略小’的偏见,但这次实属是我被PPT piapia打脸,更要命的是,DITA声音的基因里,那种贯穿三频,无处不在撩骚着你的丝滑味儿,在PPT的声音里亦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承认,上段文字中所阐述的PPT听感,是在仓促中写下的,毕竟当时汪总还等着大伙儿一起下楼去吃饭踢毽子。然而如今仔细聆听PPT多日之后,却对其有了些新鲜的看法,所以我特意对上段中的三句红字打上问号,在后文中则会对此三处有更深入和辩证的分析。我之前在Dan Clark Stealth耳机的分享文中说过,对于我听过之后,仍频繁念想着再次一闻芳音的器材,就我来说它便一定是优秀的,至少是讨喜的,于是我在9月20日那天,收到了厚着脸皮再次借来试听的PPT。 开箱环节,呃,还是省略吧,我实在不擅长描述这个。总之,PPT的外包装,金属收纳盒,明信片,配件等等,不论从色彩选择还是美术设计,都透着一股精致成熟的小资范儿和DITA式的优雅。(这张图是借来的)
二.PPT与播放器材的搭配,以及和一些耳机的对比 乾龙盛MC01se是近期我颇为喜欢的一条小尾巴,较之其4.4/3.5双插孔版本,只有3.5单端的SE,声音具备更高的密度和更充沛的能量。PPT的横向声场,在耳塞中是比较宽的,如果将其搭配某些播放器材的4.4平衡口,尤其是平衡口的左右分离度做得特别开时,会感觉人声或是一些本处在音场中置的乐器,会稍有被人为分离至两端的不和谐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大赞成将PPT接驳传统的台式或桌面一体机聆听。店里有一两台这样的设备,在尝试搭配PPT时,中空的声场表现并不讨喜,反倒是搭配MC01se这条声场规整且中频能量感较聚集的小尾巴时,PPT的声场不会给人留下凹陷的印象。 比如在和DITA自家前辈XLS同样搭配MC01se,通过Apple Music播放摇滚乐团ヨルシカ的曲子《言って》时,相较于PPT从两端至前方整体呈一个平面弧形的声场,XLS的声场犹如一个V字形的竖面,也就是说两端伴奏声的位置有些吊起,而中置人声却稍落于下方。除开声场表现的不同,PPT的结像较之XLS会明显更肥硕一些,且PPT的低频,在信息量、下潜深度、和回弹韧劲方面,都要优越于XLS。若仅仅是拿这首轻摇滚来作为示例,无疑PPT能够较其前辈带给我更轻松愉悦的聆听体验。当然了,一定会有些朋友比较喜欢XLS回放ACG女声时更为纤细的人声结像和清薄的听感,基于这一特性,那么PPT输出的ACG,也许会缺一些二次元的毒味。 飞傲BTR7,是近期我使用非常频繁的蓝牙耳放类产品。我是飞傲的老用户,几年来玩过的飞傲产品也有十几台,BTR7是我从友商渠道购入把玩的,虽然毫无利益相关,却也不妨碍我将心中认可且喜爱的飞傲产品推荐给到店玩耍的烧友们。等今后有机会,我想与大家聊聊我和飞傲的缘分,分享一些BTR7的玩机心得,有机会的话,也想尽快听到新品Q7,想必把Q7与BTR7放在一起唠唠,一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说回搭配,那么在BTR7上,我则会将PPT与MEZE今年的单动圈耳塞新品Advar做一个聆听的比较。 《Speak Now》,来自电影《One Night in Maimi》,由音乐剧演员Leslie Odom, JR.演绎。这首歌曲的核心是Leslie Odom, JR.的人声,而在PPT和Advar上,演绎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PPT回放的Leslie歌声,厚重敦实,却又丝滑无比,在Advar上,则略显清瘦高挑,具有较强的颗粒感。结合观影过程中演员Leslie Odom, JR.的谈话和影片中“亮嗓子”的片段,以及他所饰演的Sam Cooke作为传奇黑人歌手令人唏嘘的生平,我会认为,PPT在回放《Speak Now》时所呈现的歌者音色,无疑是较之Advar更为“正确”的。 受制于苹果“非常不与时俱进的”AAC“有损”蓝牙编码,BTR7在以蓝牙连接我的苹果手机时,声音较之有线连接会明显“Hu-Fi”化,这对音色本身较为丝滑,边缘毛刺修饰较多的PPT来说,影响是大于Advar的,反倒Advar在这组搭配下的蓝牙模式中,经常会令我听到较有线模式下更具音乐性的表达。不过我还是想说,有线小尾巴模式下的BTR7,辅以有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小的THX AAA耳放身份的加持,将其连接PPT回放这首由百老汇知名爵士乐黑人歌手演绎的,奥斯卡最佳歌曲提名作品《Speak Now》,绝对是一种Absolute,沉浸感无比的聆听体验。 乐图钛菊。关于这台播放器本身,就不赘述了,只能说这台机器,直到现在,依然是我用来评价耳机偏离“中正均衡”这一指标多寡的标杆播放器之一。那么在这一组搭配中,我拿森海IE900来和PPT在演绎《Danse Diabolique》上做一个对比,挑选的是2002年小泽征尔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指挥的版本。熟悉这首管弦乐的朋友肯定知道,此曲中各种乐器此起彼伏,雷霆万钧,呈群魔乱舞之势,十分考验耳机对宏观的把控以及各种细节是否落实到位的能力。 声场方面,PPT的边际感较之IE900会稍弱一些,乐器在立体空间里的结像位置,也会有些粘滞,但不严重,只是IE900在表现这类复杂的大编制曲目时,空间错落感的表现力是异常优秀的,仿佛置身于一个穹顶型天花板之下的音乐厅内。两条耳机的细节揭示力对于单动圈结构来说,都是同样地出色,不同点在于,IE900对乐器高频区域的增益,以及沿袭自森海家传统,且如今略有突破的“棉被音”,使得乐器的声音总有着一种包裹着丝质外衣,时刻要跳脱却又被一种核心力紧紧拉住的秩序感。而PPT所表现的乐器音色是非常流畅且自然的,此时若参考高阶的立体声音箱系统或真实音乐厅内的聆听体验,会发现PPT在诠释《Danse Diabolique》时,反倒会有一种比IE900更严肃的错觉,这在我进行这组试听对比之前,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但总得来说,这首曲子,IE900听着更上头便是了。 那么往交响乐团里,丢一个人声主唱进来,比较两者又是怎样的光景呢?听听Lady Gaga在影片《from A Star Is Born》中的《I'll Never Love Again》便知。在演绎这首缅怀至爱的歌曲时,IE900回放的Lady Gaga有些过于...怎么说呢,薄刺了一些。Gaga的声音爆发力十足,但人声不同于乐器,强悍的穿透力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而PPT中正又不失DITA式优雅的调音,在人声方面的诠释有着“先天性”的优势,顺滑饱满的人声不会暗沉,录音原档里该出现的边缘音(齿音,气声等)也没有被显著的削弱,只是柔顺得不那么呛耳罢了。在此曲中,主唱与其身后司职的管弦乐团,在PPT的回放下,也没有明显的割裂感以及出现不必要的抢戏桥段,单动圈音色的和谐连贯性,在PPT这里表现得着实出色。 写到这里,PPT的声音特性,结合它的结构和工艺,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DITA品牌自创始以来一直在追求单动圈耳机的极致,如今它也走过了十个年头。官方宣称这次PPT是以电子管为灵感,汇集了过往十年DITA的调音技术结晶。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便是DITA在PPT的调音方向上,尽可能地在朝着传统概念电子管音色上靠拢,但却并未摒弃DITA的声音一路走来已成型的某些标志性的东西。若要实现调音风格的调整或者蜕变,这与DITA在研发的过程中,从迸发的灵感里汲取的点滴是分不开的。自主研发的全新大尺寸12mm动圈单元,99.99%纯银机内线,钛金属CNC金属外壳,这些作为不可或缺元素的新载体,鞠躬尽瘁地呈现着PPT中正饱满,精致细腻,且自然顺滑的音色。 索尼金砖二代。个人使用率很高且在店里属于是绝对明星机型的播放器。关于金2,相信对于常年涉水旗舰随身Hi-Fi圈儿的烧友来说,若不是已持有,便是早已聆听过,至少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也云过不少金2的评价,得知它的脾性了。作为索尼醇音在贵州省的授权代理,我手里的这台金2自然是国行的版本,也许如许多网友所说,国行金2与日版的调音存在可闻的区别,手头的金2,有时候,确是一台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机器。也许说“腐朽”对于很多耳机来说言重了,这里其实是指某些耳机在声音方面的“缺点”或者说“弱项”,在和金2搭配后,会得到不同程度的“修正”或“补足”。金2较之金砖一代,在背景黑度,动态范围,细节解析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且仍旧被赋予了传承自索尼醇音传统的独特音染。绵密饱满,存在感极强的中频;量感略多,箱位浓郁的低频;细腻华丽,丝滑无比的高频,金2的这些特性,在与大多数耳塞搭配时,都会起到非常正面的辅助作用。不过,偶尔也会遇到不合拍的状况。 例如,在回放DSD格式(采样率2.8MHz),由梁静茹演唱的《偶阵雨》时,PPT演绎下的乐器伴奏声,异常地晶莹剔透,有戛玉敲冰的质感,然而女歌者本身的演绎,却时不时让我觉得有些shouty,欠奉了耐听度。这也许和音源本身极高的信息量,录制的效果,或梁静茹的嗓音特质和演唱习惯有关,但若换上Softears Twilight回放同一首歌,梁静茹歌声中颇为刺激的边缘音则较为收敛,与背景伴奏的交融度,较之PPT也会更为自然一些。这种情况,和我在PPT发布初期收集到的,小部分用户对于它“略微刺激的中高频”评价,在特定场景的实际聆听下来说,也是颇为吻合的。只是Twilight演绎的《偶阵雨》,和PPT相比,少了些许“Bling Bling”的灵动,两者也许都算不上广义中的“女毒耳机”,但若非是聆听高码率的梁静茹,我依然非常乐意用PPT在金砖2上欣赏女声时,捕捉那股略带着仙气儿的味道。 然而PPT在呈现梁老师歌声时稍显shouty的音色,在诠释纯器乐时,反倒成了PPT搭配金2的亮点。例如聆听《梁祝》选段,用PPT回放下的小提琴音色是非常扎实饱满的,在人声边缘音上略微扎耳的刺激感,此刻却为小提琴的高音区提供了充沛的泛音延展和光泽,实际上很多耳机在做取舍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它们若偏科于着重刻画乐器高音区时用力较猛,那么人声边缘音往往会被放飞自我,比如IE900和更为严重的IER-Z1R。这种情况,在PPT和金2的搭配下,人声和器乐声的天平则没有如此夸张地倾斜,在我选择聆听的这版《梁祝》中,PPT的小提琴结象是非常厚实的,而在糅杂了金2妖魅般的高频音染之后,小提琴在高音区亦保留了充盈的泛音光泽,以及令人舒适的柔滑延展。相较之下,Softears Twilight的提琴声会更暗沉一些,填充进来的信息量也会少一点。所以,我认为Twilight相较PPT是更偏流行向的一条耳机,但作为曾经的Turii用户,我依然很喜欢Twilight宽松流畅的听感。 Astell&Kern CA1000。前文提到过,我个人并不喜欢将PPT接驳传统台机聆听,一来会容易使PPT的声场出现“中空”,二来在前文中所提及的DITA优雅味儿,也容易在台机澎湃的推力下收到冲击和破坏。CA1000则是介于随身便携与一体式台机之间的产品,它更偏向于随身的同时,亦有体积优势带来的红利,加上艾利和细腻的调音风格和出色的控制力,着实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台器材,在未来我也会填坑具体分享一下CA1000的把玩心得。这里就拿PPT和Ad Astra Skyline来播放George Thorogood的《Bad to The Bone》举例。对于这种Live风格的old school美式摇滚曲风的呈现,PPT与Skyline是有相似之处的。比如,在回放时,主唱George于声场中所处的位置,在两条耳机上,都未因入耳式的物理局限性产生明显的头中效应从而导致临场感的破坏,两者的低频收束均较快,不拖泥带水,由于Skyline的架构中是由一颗动圈来司职低频,所以和PPT一样,两者都能呈现较为明显的回弹鼓韵,完全没有过于机械化的低频表达。 不过,曲子背景中的电吉他,鼓,和键盘的位置,在PPT上则会被输出得更开一些,好似舞台会更大一点(除了吉他,因为在录制的时候,主吉他手应该就是George自己),所以在PPT上,更能勾勒出乐队成员在舞台上各司其职的错落感。不过以演绎摇滚乐见长的Skyline,在这首曲子上也完全没有落得下风,首先441的配置保证了其声音的密度和信息量是略高于PPT的,其次,虽然Skyline所呈现的舞台空间感没有PPT那么大,但是分离度依旧优秀,各个乐器的有机融合度很好,会给人感觉整个乐队配合得更为亲密。中段进入的萨克斯solo,得益于Skyline四颗静电单元的加持,在音色上有着更高的高频细节和穿透力。整体上的动态起伏,较之PPT也会更为狂野一些。 然而,PPT搭配CA1000,拥有一个优势。该组合在音色上将DITA式的优雅,和AK式的精致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时常迸发出令听者(我)欢愉的化学效应。这种化学效应,在之后我对CA1000的单独分享文中,会拿另一些曲子来做举例。至于在回放《Bad to the Bone》时,两者配合之下,似乎让George Thorogood满口子的脏味儿收敛了一点,变得没有那么反如今的ZZZQ了;爽度似乎弱了一些,但增填了许多戏谑的趣味。如果让我再回看一遍从小到大已经复看了三十多遍的《终结者2》,看着T800抢完酒吧里一屋子的装备之后,潇洒地在哈雷摩托上骑行而去时,若耳边带着PPT回放此情此首《Bad to the Bone》,也许会更有nei味儿一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