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9-8 10:11 编辑
佩拉西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丨“27首钢琴协奏曲如同27首诗,贯穿他的一生。”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11/11/44303474_736080774.shtml
对我来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最初的起点,也是最后的归宿。
今天,我真的认为莫扎特是我绝对无法离开的,有莫扎特音乐陪伴的生活是一种境界。他不像巴赫那样令人敬佩和赞叹,也不像贝多芬那样发人深省。莫扎特代表着音乐最优美、最自然、最放松的本质。 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我最喜爱的就是他的钢琴协奏曲,27首作品如同27首诗,贯穿他的一生。
提起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人们自然会想起佩拉西亚(Murray Perahia,美国钢琴家。1947年4月19日出生)。这位美国钢琴家的名字一直和莫扎特紧密相连,他和英国室内乐团耗费10年光阴录制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唱片几乎成了他的名片。“演录俱佳”是对这套唱片普遍的定评,就我个人多年的聆听心得来说,也只能用“无懈可击”来形容。
在佩拉西亚之前,很多钢琴家演绎莫扎特的基本思路都是天真无羁,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布伦德尔。他突出的是莫扎特的快乐、热情、明媚和嬉戏喧闹。当然,这中间也会插入悲哀,但短暂的哀伤就像夏日暴雨来临前的天空,暗淡的云非但没有加深阴霾,反而更显天空的广阔和蔚蓝。至于这种风格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人各有论,瓦格纳用了不无讥讽的话:“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反思。”意思大概是听莫扎特的音乐带双耳朵就够了,无需用心用脑。而你去听佩拉西亚的莫扎特,就会发现莫扎特与前述风格的不同。佩拉西亚指下的莫扎特是敏感、软弱、羞涩而又无可奈何的,而这种不同恰恰是我最喜欢的那个莫扎特。 但无论如何变化,佩拉西亚演绎莫扎特都有一条基本主线,那就是平和。这是一种既无喜悦又不陷于悲伤,超越于人生的悲欢之上的升华状态。佩拉西亚不去追求表面的绚丽,所以色彩并不耀眼。他的整体风格偏于阴柔内敛,初听有时会有平淡之感,但细细琢磨,却又能发现他的内心世界不仅无比丰富,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内容,其在细腻微妙的感觉上更接近莫扎特的本质。乐曲惊人的自然流动,仿佛是莫扎特的精神在不受世事牵挂地自由徜徉。
这套唱片中的每一张都值得你细细聆听。同样是与英国室内乐团合作,佩拉西亚在对乐队的控制和引领方面要比巴伦博伊姆更含蓄,更不露痕迹。乐队与钢琴融为一体,是独奏声部的有机延伸,二者的对应比例精巧而又微妙。英国室内乐团拥有清新甜美的弦乐音质,与管乐和谐的协调令音乐流溢着无限美感。
佩拉西亚所展示的莫扎特,是一个既超脱于世事之上,而又满怀世间人情的境界。比如第十一号的充沛灵感、第十九号的轻盈喜悦和第二十四号的悲剧气氛都恰到好处。而第二十三号的演奏尤其精彩,特别是其中的慢板乐章,钢琴营造出的淡淡忧愁像湖面上的阴影,与光一起闪动,那是一种对悲伤的超然、一种存在的陶醉,无穷无尽,令人心碎。离世事而不离人情,这是比离世成仙更高远的人生境界。
我当然不能不重点提到第二十七号,这部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无意识吟唱出的最升华的精神和最美丽的情感。佩拉西亚在此呈现的莫扎特就像一个即将飞向天堂的乐神,于上升的飘飞之瞬,向人世间展现最后一个大慈大悲的回眸,纯净的目光中饱含着对人世的爱与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