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近科学2022】最新观点,人类不需要耳放与功放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6-17 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1.录音过程是adc,将自然界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保存。
2.发烧友买入dac,将保存的数字信号转为模拟信号接入放大系统。
3.dac的标准2V电平信号经放大器增益放大后驱动扬声器单元运动发出声波。【此处引入部分电声转换设备的失真与放大器的失真】
4.扬声器震动的声波进入耳膜,进行声电转换,因耳朵灵敏度及阻抗原因,转换效率不高。【不符合碳中和节能大计】 同时,耳膜作为声电转换装置,thd+n指标较差,再次引入失真。
5.耳膜接收到的电流信号经过神经系统传输到大脑,然而传输过程需要递质,这就引入了【传输线jitter】,需要大脑接收端做PLL处理压低相位噪声,增加了功耗。【再次不符合碳中和节能大计】

综上所示,3,4,5过程都是无用功,徒增失真。

2022年作为科学hifi元年,正确的科学hifi应该是:

建议厂商降低dac输出电平,尽量提高低电平时的thd+n性能,或者使用高性能电平衰减器,将dac输出电平衰减到与大脑电信号一个数量级,然后联系国家注册电击师杨永信购买相关设备,将dac输出信号【直通】到大脑。

这样不仅避免引入中间的放大失真,也避免了传输线jitter,失真度指数级降低。同时大幅降低了能耗,整套系统从原来的5级能耗直接降低成1级能耗,符合国家【碳中和节能大计】。

2
发表于 2022-6-17 11: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那你要不要测一下周围环境的失真和数据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7 09: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