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就我而言,我是经历过传统音箱发烧的,就是那种中远场听音,让音箱在整个空间内隐形,整个房间都填充着音乐,这和目前流行的近场监听不同。
原来我一直追求的耳机声音,是箱子出来的那种宽松感和脱箱感,也一直追求的是大编制下大框架的整体融合性,顺畅感。所以哪怕听人声,比方艺术歌曲,歌剧等,我也要听出音乐厅空间感,真实感来。
而耳机玩家其实大多数是没有经历过大空间大箱子下鸣放经历的。或许他们追求的所谓素质,信息量,以我听感下可能就是刺耳挂耳以及平面化,零碎化。
那么,不客气的说,在耳机论坛大多数的听音感受于我并不契合,原本我一直搞不明白明明在我眼里很糟糕的声音为什么有人趋之若鹜。那应该是起点就不同,分叉了。这并无高下之分,真的只是个人经历造就了不同听音喜好而已。
所以我现在也理解了我为什么会觉得原道还行,也理解了为什么几万块耳塞那种声音会有人喜欢。也理解了HD800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争论起来无非就是我被称为hufi,我称尔为刺耳等。
至于有无可能有高度统一的权威性hiend声音。我觉得很难,我们观察到就算魔域,落魄,威信,jbl等旗舰箱子,也都有拥趸和厌恶者的对立。
虽然我是个案,但我相信任何耳机初烧的第一听感都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听音喜好和成长经历。所以我并不相信那种靠几十人测出来的科学曲线可以代表全人类的听音喜好,那只能是均贫曲线而已。
所以我的论点是,听感分享,其实作用有限。完全不用非此即彼,往往汝之砒霜,吾之蜜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