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oolbaobao 于 2020-9-14 11:10 编辑
最近坛子里关于电源线的话题突然多起来,各种牛头不对马嘴的水管论水流论,以及拿电源线比输电线路的逻辑论……真是没完没了。
有时忍不住回复几句,但基本上没人看,大家仍然各说各的,不着边际的争个没完。
实在看不下去,还是单独发个贴科普一下吧。
引用两篇文章供参考:
https://www.audioholics.com/audio-video-cables/power-cables
这篇文章主要是从供电的角度来分析,结论是电源线只要够粗就好。
过细的电源线不能满足瞬间大电流的需求,可能会影响重低音,仅此而已。
https://www.gcaudio.com/tips-tricks/why-power-cables-make-a-difference/
这篇文章观点更全面一些,谈到了电磁干扰。其中有几段谈到对电源线的常见误解,很有代表性,试摘译如下:
误解#1:交流电源就像水从一个大的电源箱里出来,通过10英尺长的电源软管流入器材。这意味着器材位于系统的末尾。
回答:“实际上,器材位于两根电源导线之间:火线和零线。交流电源以50-60赫兹的频率来回振荡(交替)。所以能量根本不是注入到器材中。器材的电源位于由线材和接插件组成的复杂网络中。所有导线和接插件都会影响器材电源的性能。”
误解#2:交流电源可能会受到污染,就像水管里的水一样。这意味着,一旦水在上游的某个点被污染,必须在它到达音频器材之前进行清洗。
回答:“如#1所述,器材不是处在能量管道的末端。它处在两个能量管道之间,电流来回摆动。此外,电流根本不像水。电子不能被污染。电能传输有两个方面:电磁波和电流。电流本身不能被污染,但电磁波可以被其他频率调制。我们通常把这些频率称为噪声或电磁干扰(EMI)。在电源电路的各个部分中,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其他部分所不存在的电磁干扰。电磁能可以被转换或重新定向以减轻其影响。
一些电源线使用电容器、电感器或铁氧体来控制器材周围的电磁场。这种方法的成功完全取决于电源线连接器材的具体设计和电源电抗。”
误解3:墙上有100英尺长的电线,所以最后6英尺长的电源线不可能有任何区别。
回答:“电源线不是最后6英尺,它是从器材角度看的前6英尺。如#1所述,局部电流和电磁效应直接影响器材的声学性能。”
个人解读:
电流不是水流,不是从发电厂流到你的器材,电源接通的一瞬间(光速)这个过程就完结了,其后器材只是在一个由电能连接起来的系统中协同工作。
交流电没有固定的方向性,与其理解成水管和水流,不如比作一根杆子,你手里举着杆子不停地来回运动,带动远处的一个轮子转动,杆子的作用是把你和轮子接连起来,而不是把你的能量沿着杆子像水流一样流过去。
但电源线除了供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直接连接器材,可以视作器材的一部分,它本身的电磁特性会影响到器材。一根好的电源线应当能屏蔽外界干扰,同时把器材内部的干扰杂讯尽快地引出来。(第二篇文章后面有提到)
这解释了一个常见的问题:
从发电厂到器材有几十公里的转输路径,纠结一条一米多长的电源线有什么意义?
答:意义在于这一米多长的电源线直接连接器材,影响着器材周边的电磁环境。
所以电源线和电处是两码事,请不要混为一谈。
拉专线、隔离牛、再生电源、滤波……这些是解决供电质量的问题。假设一台好的电处输出完美的交流电,那么这台电处之前的那些线路根本不要去管它,更不要拿来和电源线比较。
一米多长的电源线主要是解决电磁干扰的问题,从供电的角度来看它不要拖后腿(太细)就行。
靠这一米多来提升供电质量是胡扯,拿这一米多来跟输电线路比也是胡扯。
以上
说的不对的,欢迎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