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拜雅、香榭丽舍 我的耳机音响系统听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25 19: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宋明原 于 2020-7-25 19:57 编辑

    开篇:

    本篇文章如标题一般,主要围绕着“古典音乐”展开。因为本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尤其喜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所以在选择器材、理解器材、分享器材方面,自然也最关注(甚至是“只关注”)其古典音乐的还原能力。

    本来计划写系列文章,把我这初烧半年来所接触的器材,老欧的香榭丽舍、激光鼠的电源和数播、JHD Audio的线材等都讲一遍。但奈何仅在解码/耳放方面有点“折腾”或听音经历。对于我同样觉得很不错的激光鼠先生的作品,以及JHD Audio的产品,想分享但也不知从何下手。故就先写这篇有关香榭丽舍的文章吧。其他设备,以后若有机会、有心思、有经历了,再继续补充。

    系统配置:
    音源:激光鼠鼠梅派PI4数播(音频)、开博尔Q10 plus二代(影视)。
    解码/耳放:香榭丽舍AK4499解码AN版。
    耳机:拜雅DT990 pro。
    功放:天逸AD-3。
    音响:燕飞利仕micro-II+燕飞利仕配套低音炮。
    线材:激光鼠新U鼠、激光鼠平衡线、JHD Audio范登美德标电源线。
    电源处理:ABL德标86型镀铑墙插、JHD Audio自研发烧德标排插PS3000、两套激光鼠线电(一套给蓝光机,一套给移动硬盘)。
    注:电源线和处理设备今年6月中才升级。文章前四板块提及的听感均为公牛排插+机线。第五板块会专门谈电源升级后的表现。

    上图:
   
   
   
    线材就不拍了。音响没摆过位,也就不献丑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1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宋明原 于 2020-7-25 20:00 编辑

    一、我的发烧观

    个人认为,进入发烧行列的人,需要有一套清晰的自己理想中的声音,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子,追求是什么。科技产品的迭代十分迅速,即便在HIFI界,也不是十分能“怀旧”。尤其是作为不想多花钱的小烧,一次买不了超级装备,只能买平价商品,其收藏、纪念、调音价值自然也就低了不少。
    作为今年刚入门,预算也不多的初烧,入烧之路无人指路。我就曾陷入盲目追新、不断被种草的境地,想要的总是很多,但又总是得不到。在有了一套初级的设备之后才比较彻底的入坑,但又不敢随意升级,总是瞻前顾后,担心自己一升级就被时代超越,又陷入不断追新的境地。迟迟不敢下手,但又放不下想升级设备的愿望。面对淘宝上种种商家的宣传、论坛上许多老烧/达人们写的文章,草只得越种越厚、越积越多。这种感觉实在是,相当难受。

    直到有一天,突然明了,自己想要的无非就是一种“理想的声音”。但若这“理想的声音”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在商家或别人的手里,那么就只能作为一只“被宰”的羔羊,陷入无止境的追索当中。而若把这“理想的声音”掌握在自己手里,则万事俱备。只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选择设备,搭配系统,达到自己理想的声音条件后,便可停下脚步,回过头来,慢慢的品味自己走过的路,理性的消费,专注的享受。
    当然,若对专业的发烧人士、HIFI行业的从业者,或许一味地追求完美也是正确的。我的立场仅代表有一定音乐的爱好或品味,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第二/第三休息或业余活动的普通音乐爱好者。也是我本人。
    下面,我就大概说说我的听音观、我理想中的声音是什么样子。这不可能描述完全,但仍希望分享出来,与广大音乐爱好者交流。

    1、音乐的画面感、场景、意境。
    好的音频系统一定要能还原出这点。具体而言:我听的音乐主要是西方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尤其是巴洛克时代的音乐,都具有很强的画面、场景感。最典型的结合在于建筑。聆听巴洛克的音乐,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西方的哥特式教堂之中、置身于西方的老城,或幽静无闻、金色的乡村之上。我认为巴洛克音乐是一种传达意境的很好的音乐,作曲家通过特殊的和声、对位等编排方式,把他们心中的理想或情感,他们的“意”通过一种具有逻辑性、韵律感、和声、对位、可追溯性的方式传达出来。聆听巴洛克音乐,若不能还原出这个“意”,比如对我来说就是还原出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景,一种具有画面感的意,那么这个音响系统就是失败的。
    举个例子:
   
    这张由HarmoniaMundi出版的Pachelbel作品的专辑,包含Pachelbel著名的D大调卡农。纯正的巴洛克本真演绎风格,质朴的小提琴、鲁特、清脆明亮的大键琴。这是我找到的一张唱片封面和音乐结合的比较好的一张专辑。听这D大调卡农,要能够还原出这张图片里的意境,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欧洲黄昏的天空、乡下的风景和高耸精致的哥特式建筑,以及那惬意的空气。

    2、良好的动态、均衡的效果(可理解为三频)、优质的细节表现。
    这点偏于技术领域,其存在的价值/目的就是营造一种“百听不累”、“久听不腻”的感觉。可想,若没有到位的动态表现,声音听上去软塌塌的,如何调起人的激情和情绪感受?若没有均衡的效果,偏重高频或低频,怎能让人在长久的聆听后仍然能够欣赏到其中的美?若没有优质的细节,如何营造一种宜人的、到位的场景描述,如何打造一个准确到位的意?这三点偏于技术,但都是不可或缺的。补足的还有,良好的声场和定位感、乐器的分离感、擦弦感、空气感等。可以理解为素质方面。而第一点是以素质为基础,要传达出的意向与感觉。可能属调音方面。是音乐之美的一个表现,也是我欣赏音乐之美的一个主要因素。

    3、传达出良好的声音的振动。
    简称音振,特指低频振动。虽说是低频振动,但与音量的高低、音色的尖润并无关系。振动(音振),即是一种感觉。高频的振动会使人紧张、疲惫,而若低频的振动,则能使人身上的烦躁分解、使人僵硬的躯体变弱放松、使人宁静与安详。这种“音振”的理解,可以理解为歌唱家发声的部位。一个普通的歌唱家用躯干的上半部位发声,既胸部,再差的甚至只用喉咙。这样的声音可以打造的比较甜美,但久听一定腻,一定使人浮躁,一定使人不能放松。而优秀的歌唱家其发声的部位可以下至背部、肚脐,甚至整个躯干、整个躯体。最佳的发声是全身的细胞一切振动,一起发声(这样的歌唱家我还没见过。不过有些灵性的唱诵倒是追求这种境界的)。当然,更佳的振动是在自己的躯体内无声的振动。超出文章范围,不谈。一个器材的好坏也可以从这上面体现。不体现在其低频的浑厚,而是体现在它重放歌唱家歌唱时,其声音的振动能还原到几成、还原器乐,如小提琴时,小提琴的音振能下到哪里。差劲的播放设备哪怕有看起来很丰厚的低频,但若没有这“振动”,给人的感觉就只能在胸部以上,给人的共鸣只能在胸部以上。这样的器材久听必累、必浮躁。而优秀的器材则可以尽量的还原出这“原始的振动”。播放优秀的歌唱家或者器乐作品,能使人全身或至少背部感到滋润与协调,仿佛全身所有的细胞都在与音乐和谐、共振,得到滋养。

    以上,就是我的听音观,我认为优秀的器材。能够完整还原出歌唱家、器乐的音振的设备我认为没有,也不可能有。因为这种声音似乎是只有大自然,或者说只有上帝能“还原”(制造)出来的。认真感受过阴天雷声滚滚的人想必都有体会。不知道各位感受如何,但反正我感觉这种“声音”真的是人类的科技所无法企及的。能企及的时候,估计是人类已经造出了飞碟、穿越了时空的时候吧(手动笑脸)。
    所以任何的设备,只要是人类的、电子的,在还原声音时都会削弱振动。这不可避免。所以不能报以太大的追求。追求完美,还是去大自然中感受吧。甚至现代交响乐、音乐界主流的乐器都别听了。
    前两点能达到的设备应该是有的,而第三点,恐怕需要妥协一点。不过应该也无所谓。抱以妥协的态度选择设备、搭建系统、听音,也未见得不好,是吧。
    再者,本人不愿为设备花出太多的钱,所以就在前两点也做一点妥协。基础靠设备,其他靠脑放。毕竟HIFI不是第一要务,只作为某些时候的休闲活动或者静心陶冶情操什么的活动,再妥协一点也无所谓。这就是本人的心态。本人以这样的心态进入发烧行列,开始自己的发烧历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3 07: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