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氓才子 于 2019-12-23 12:44 编辑
既然有强大的前级功能,就把耳机放一放,先用有源音箱开声吧,前端是D300做数字源,同轴线输出给DAC-10H SE之后用XLR直连唐韹A7pro有源音箱。播放一张EMI唱片于1988年发行的,单簧管女王梅耶领衔施耐德、维也纳六重奏乐团带来的莫扎特单簧管五重奏。这是自己多年来非常喜爱,甚至是偏爱的一张唱片,不仅仅演绎团队一流,曲目本身可听性也很强,而且录音质量很高,可以很敏感地反映出前端的声底。DAC-10H SE给听者描绘出一个很宽敞的横向声场,两只音箱之间的距离大概一米五,在这个小空间中,五重奏的乐器结像完全可以用手指一一点出来,和普通版稍有冷峻的音色稍有不同,DAC-10H SE的音色向着温暖的方向稍微拉近了一点,但整体来说,依旧是中性微微偏冷的。我觉得DAC-10H SE的中频、低频表现是最有新派品牌特性的:整体不厚,中频密度高,结像小,低频下潜深,但不强调量感。这种风格在演绎古典和原声类音乐上颇有优势,同时因为结像比较凝聚,不会给人太近场的感觉。我拿来和平时自用的SAGRA DAC相比,两者在中频上的解析力是一个级别的,但是DAC-10H SE的乐器明显会显得更远一点,音色也更冷一点。如果说SAGRA的温暖音色更讨好听者的耳朵,那么DAC-10HSE在齐奏片段的动态和凌厉则是强于前者的存在。从这张唱片的表现来看,DAC-10H SE给我的初步印象就是,这是一台走中性风的一体机,音色上虽然比普通版温情一点,但依旧高冷,演绎器乐类音乐很是对路。那么,它的人声表现会怎样呢?
挑一张不算太老的爵士人声作品,来自当代最炙手可热的加拿大爵士女伶Diana Krall于1998年在Verve唱片公司发行的第五张个人专辑《When ILook in Your Eyes》。这是一张在评论界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专辑,也是最能代表Diana Krall个人风格的专辑,从1998年到1999年这张专辑连续52周驻扎在Billboard爵士专辑榜的冠军位置上,销量更是破了白金。这次我关掉了音箱,换用铁三角W3000anv和歌德RS1这两个耳机去和DAC-10H SE搭配,这张唱片的配器很简单,BASS,钢琴,人声,所以重播出来对于声场没啥挑战性,主要是考验对人声和钢琴质感,以及BASS低频弹性的表现。DAC-10H SE驱动这两个耳机非常轻松,耳放增益开关选到低就已经足够控制力了,两厢对照,不难发现DAC-10H SE的低频依旧延续了古典曲目试听时的表现,有一定的宽松感,但是相对还是量比较保守,速度很快,爵士BASS听起来,没有那种带着混响的“牛筋味”。而人声就很优秀了,两个耳机在DAC-10H SE之下,都是小口型高密度的走向,人声充满磁性,演唱爵士充满感召力,而游走在中频和高频的钢琴,也是粒粒珠玑,瞬态表现带着一种饱满的凌厉。和同价位的纯解码SAGRA相比的话,DAC-10H SE的高频线条更漂亮明晰,更容易一耳朵抓住人,sagra的高频泛音更多一点,只是不那么亮,而两者的人声表现,则是不分伯仲。而当我换上铁三角ADX5000的时候,最大的感触是,更多的信息量扑面而来,不得不说,前面用万元以下的W3000和RS1其实是委屈了DAC-10H SE,没有体现出它的全部实力,起码在细节方面,DAC-10H SE还有很多值得玩家去挖掘的地方。
不难看出,DAC-10H SE的耳机口和前级/解码输出,都显出同样的声音走向,中性凌厉但丝毫不冲,高密度,大动态,小结像,以及下潜优秀但量感点到为止的低频。展会上和普通版的DAC-10H相比,黄金版声音的线条会丰满圆润一些。因此与它搭配的耳机或者音箱的路子也比较广,无论是中性的还是厚实亦或韵味型的都可以,哪怕HUFI一点如HD650这样的都可以,因为DAC-10H SE充足的信息量恰恰是这类后端的救星,但是如果要搭配的耳机或者音箱本身声底过于冷峻的话,记得一定要在线材上注意搭配。我在试听过程中,有一次比较失败的搭配,就是用没做隔离优化的电脑,和一根不太讲究的USB线,直连DAC-10H SE后驱动真力的G1,结果这个直白的音箱立刻把前端的单薄反映出来了,实时切换到数字转盘输入,声音立刻就OK了,说明问题在最前端,随后慢慢排查了一下,换了一根声底厚实的USB线,给电脑加了一个简单的USB隔离,声音便宽松自然起来。个人建议PC HIFI玩家可以暂时不做USB净化,但不要在DAC-10H SE身上吝惜USB线的投入,一根厚声的USB线对于DAC-10H SE的发挥就如同五小强换装黄金圣衣一样,只要秉性相投,自然事半功倍。别看DAC-10H SE的颜色很土豪,但是想要把它玩好,其实并不需要想象的那么多投入。
文末,照例是资源分享时刻:梅耶、施耐德、维也纳六重奏乐团-莫扎特单簧管八重奏(EMI瑞士满银头版) 提取码:az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