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觉记忆确实不靠谱,大家对这个怎么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12 0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
原文地址:https://www.guokr.com/article/438055/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觉记忆确实不靠谱!                                                                                                            球藻怪                                                                                                    发表于  2014-03-03 10:03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还记得今天早上在广播里听到的歌曲吗?你对象嘱咐你帮他/她带的东西呢?很有可能你都忘光了。
这周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中,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与我们看到或者摸到的东西相比,我们对听到的东西遗忘得更快。
研究第一作者、爱荷华大学研究生詹姆斯 毕格罗(James Bigelow)表示:“研究结果证实了中国的一句古话:‘闻之不若见之’。”
爱荷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同时也是该研究通讯作者的艾米·博朗巴(Amy Poremba)指出:“我们以前认为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区域是连在一起的。但是这项研究显示,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不同来源的信息时可能采取了不同的途径。另外,研究还发现大脑对声音信息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同于视觉或者触觉信息;而在人们试图提高记忆力时,可能还需要其他的方法——比如在脑海中反复这段记忆。”
超过100名爱荷华大学的本科生作为被试参与了研究。毕格罗和博朗巴在试验中发现,在分别给予被试不同的声音、图像和振动时,被试对声音的记忆最差。
在测试短期记忆的试验中,参与者被要求戴耳机听一段纯音、看不同明度的红色方块并感觉铝条上传来的低强度振动。每一组声音、方块和振动之间间隔1到32秒。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声音、图像和振动的记忆都会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但这其中对声音记忆的减弱最为明显。这种减弱甚至在听到纯音之后的4到8秒就开始了。
不过博朗巴认为这一试验结果可能是由于时间跨度太短,就像忘记一个没有顺手记下来的陌生电话号码。她表示:“如果某人给了你一个电话号码,然后你马上去打这个电话,一般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先去干了点儿别的事,那么十有八九你会把号码忘了。”
在第二个试验中,毕格罗和博朗巴使用了一些被试生活中会接触到的事物来测试记忆力。试验中学生会听一段狗叫声、观看静音的篮球比赛视频并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触摸一些常见的事物,比如咖啡杯。研究者发现在试验结束一个小时和一周后,学生对声音的记忆最差,而视觉和触觉记忆则几乎不受影响。
上述两个试验都表明,大脑对听觉记忆的处理和存储过程可能和其他记忆不同。这一发现可能对教育者、设计工程师和广告商具有一定启示。
博朗巴建议:“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学生能记住我们教给他们的所有东西。从试验结果来看,在授课时加入一些视觉元素或者动手环节,可能比干巴巴的讲课效果更好。”
先前的研究发现,人具有较好的视觉记忆。另外与单纯的声音相比,加入了单词朗读的声音更容易被记住。毕格罗和博朗巴的研究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了无论声音是否与单词有关,我们的听觉记忆都是比较差的。
同时,这一研究还首先发现我们的视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一样优秀。这一结论非常重要,因为之前在其它灵长目动物(比如猴子和黑猩猩)身上进行的试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作者相信人类大脑在听觉记忆上的劣势很可能是起源于猿类大脑,并在演化过程保留了下来。
文章来源:EurekaAlert!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果壳网相关小组
2
发表于 2018-3-12 12: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盲人的听觉能力超乎你的想象。
普通人只是没有去刻意训练。
我通过大量听器材,现在基本对线材已经比较熟悉,但还谈不上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1 06: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