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NS-2和索尼XBA-A3的对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8 2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香港
本帖最后由 ridedonkey 于 2018-1-18 22:30 编辑


戒懒,申请了押金NS-2试听,并督促自己写一篇感受。


  在写听感之前,我特意去新手区翻看了基础知识,以下是我摘录的认为在比较中会用到的部分:
A.声场定位与器材特性相关的主要是两个参数:
  a、通道分离度:指标越高声场越宽,越能还原出乐队应有的阵势。
  b、高频解析和细节还原:这两个指标越高乐器定位感越强,人耳对低频的方位感不敏感,所以会有那些2.1音箱出来。


B.空间感、厅堂感涉及的却是中低频的问题,主要是低频部分。低频控制不好容易形成一些类似残响的效果:一个信号结束还带着余音的尾巴,显得有些拖拉,同时会添加一些虚假的空间感/厅堂感。
  有些人会说:能营造出厅堂感效果不是很好吗?但是实际上录音的时候,只要是现场录音(大多数古典乐),已经把当时音乐厅里的残响堂音之类的同步录下来了,而音响器材只要做到直接还原就能体现出现场的真实空间感。低频控制力不好实际是一种失真,夸大了空间的感觉。



C.关于解析力和声场
  最常见的误区是把刺耳=高解析,音乐性=糊。这牵涉到主观的听感,没有绝对化的标准,而参照高端的音频器材也可以做一个相对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远离干、硬、刺的数码味。
  什么是真正的优秀的解析力?简单的概括起来,好的解析力=丰富的细节+不刺耳,长时间聆听而不会烦躁。不少人听惯了数码味重的ipod等产品习惯把刺激生硬的高频当作高解析力,其实这是地道的失真。
  什么是优秀的音乐性?既不是涂抹细节的掩盖细节的软、蒙,也不是生硬刺激的假“细节”。中频是人耳最敏感的频段,人声则是鉴别器材音乐性最好的方式,好的音乐性应该是亲切自然、细节丰富,人声与器乐拉开明显距离。不少中低端器材因为技术成本等限制无法达到真正的高保真,所以采取刻意抹掉一些细节使声音听着更柔和的方式,这种方式减少了冷硬的数码味,还是比较讨好大众的,但这种调音方式和真正的高保真还有明显差距,最主要是人声还原欠缺了情感和亲切感。


  以上知识的原帖请见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extra=page%3D1
  后面写的感受都是我一家之言,限于自身水平有限,请各位予以指正,并给出相关知识点的来源或链接,谢谢。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22: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西运城
本帖最后由 ridedonkey 于 2018-1-18 22:34 编辑

1月13日联系了店家,于16日下午4点拿到黑色的NS-2。
非常贴心的3层缓冲材料包裹,剥开后显露古朴色的木盒,迫不及待地开盒取塞。(把里面的填充材料拿走,这个木盒很适合做收纳盒。)
店家给我的是已经使用70小时的,至今天18日晚,我有在Iphone 8p上2格电量煲了有10小时,在电脑上以更高的音量煲了12个小时,外加零碎的听歌时间,估计有100小时了吧。
用来比较的是我自己购于17年3月的Sony Xba-a3,自然使用已10月。
设备是Iphone 8p + Lightning转USB 3.0转接头 + Audioquest Dragonfly r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6 00: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