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45|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静电或许是这个味儿?——IN2UIT I502B试听(技术让我感到困惑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25 21: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海淀
本帖最后由 lzhzhzh 于 2017-7-25 21:55 编辑

静电或许是这个味儿?——IN2UIT I502B试听(技术让我感到困惑篇)


      先前要说:这款耳机是静电和动圈混合型产品,但是有部分朋友说是驻极体设计,我也不太懂,所以想请教各位,希望可以普及下,我就分享个听感好了。

      前言絮语:



       这款耳机是笔者听到的第一款静电和动圈技术混合的头戴式大耳,名叫IN2UIT,于2012年创立于台北。其实这个品牌吸引笔者的不光是外形,I500B的方形耳罩造型(这个在头戴式耳机中确实是属于独树一帜),I502B的金属拉丝工艺logo和木质结合外观(金属拉丝工艺logo和木质结合在一款耳机上的很少)都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在黑科技上是让我非常好奇的,笔者之前接触过耳机放大器集中在大耳腔体中,但静电和动圈结合在一起还是头回接触。
外观描述:


        耳机给笔者一大印象就是轻,打一个比方吧,只有两个苹果那么重(这个比方是最直接的比喻),而在耳机佩戴舒适度上和HD800非常类似(当然和单元直径也有关系),相信佩戴过HD800的同学应该有所体会。首先重量是关键因素,我在官方网站上找了半天重量木有标注,所以就只能和HD800比较了,重量感觉差不多,加上宽大的耳机单元振膜40mm,因此在佩戴上丝毫没有压迫感同时比较舒服。



      其实佩戴这点体现在头梁和耳罩上。头梁为黑色皮革外观设计,在耳罩和头梁处有伸缩调节拉杆,可以轻松调节耳机高度,适应不同脸型,在可“拉伸”程度上就不得不提到这款耳机的横向拉伸,不管你脑袋有多大,都可以适应!耳罩部分佩戴较为舒服,个人没有感觉到闷热。可惜的是线材不能够更换。

      好了,该说这款耳机的外观,顶部头梁采用黑色硬海绵设计,并有“ELECTROSTATZ TECHNOLOGY”金色字体,一看就是时尚耳机品类设计,耳罩连接上下处均为银色仿金属设计,同时在耳罩面采用金属拉丝设计,logo凸起,不管是手感还是视觉都很有质感。




      再来说说技术,大家都知道目前头戴式耳机多数以动圈为主,而静电耳机因为驱动力要求高,技术要求高,产量低,声音优异等因素,一直霸占着顶级耳机顶部位置,这其中以森海塞尔大奥系列和HiFiMAN 香格里拉两个品牌为主。当然这两套产品是系统对整个搭配提出了相当高水平,不过IN2UIT这款耳机并不会像纯静电耳机那样要求奇高,为什么?

技术解析:

      这还得从技术说起,静电耳机通常是以塑胶质的膜片加上铝等电感性材料真空汽化处理,两个膜片面对面摆放,在振膜端加入高压,从而让正负电荷有聚集,再将外来的音频信号,经过反向器后,分别输入到两侧的固定电极上,借着电荷之间的相斥或相吸,来让振膜振动。但是静电单体由于质量轻且振动分散小,所以很容易得到清澈透明的中高音,不过对于低频来讲就支持不如动圈好(相同条件下)。

图片引自官方网站


         IN2UIT I502则采用整合式静电耳机单体模块 ,使用该技术的立体耳机的左右耳罩内各容置一整合式静电耳机单体模块。该整合式静电耳机单体模块由传统动圈式耳机单体及驻极耳机单体组成整体模组,用以分别负责中低频与中高频的声音,再由分频电容与驱动变压器所组成的分频器的分频,将完整的讯号分成中高音、中低音两组频响段,分别交给高、低音扬声器输出。同时在阻抗上仅有32欧姆,非常利于驱动。


图片引自官方网站



      其实从上边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在保留传统静电耳机结构上增加动圈模块,而动圈部分可以“弥补”静电低频上不足,但是看两者进行搭配都有中音频响段,说明在中频部分是没有大问题的,不过这款耳机声音到底怎么样还得通过实际试听。


图片引自官方网站

      听感评测:

      因此这回笔者就实际以听感为准,在歌曲选择上女声比较多(官方介绍为女毒):《何日君再来》、《女声合唱——送别》、《Groove Coverage-God Is a Girl》、《Sarah Brightman—Hijo de la Luna》。前端这回笔者选择HIFIMAN 901U。首先给我的听感一个字:通透!

    《何日君再来》邓丽君名曲,在901U和IN2UIT I502上,温暖,自然,IN2UIT I502人声和其他“中频毒物”还不太一样,人声完全是歌手站在舞台上给你一个人歌唱,中频距离感略微靠近,但是低频和高频又有明显“分离”,这点不是衔接问题,而是结像的突出与明晰,尤其在中频表现上,线条感属于清晰不狭窄,丝毫没有局限性,《Groove Coverage-God Is a Girl》可以说明,人声略带沙哑,但是相当真实,细节较为出众。




        中频和高频确实有一种静电的味儿,按照我的话说就是结像清晰,略微突出,声音厚度刚好。中频人声泛音和高频延伸都有一种充沛之感(901U放在高增益),整体风格是趋于饱和而不腻,恰到好处的声场让声音空间感表现较好。尤其是《Sarah Brightman—Hijo de la Luna》一开始的沙锤声音,清脆,定位精准,层次感明晰。



       静电一大特点就是动态和瞬态表现,这里不做过多解读,因为有动圈部分加成,所以在动态表现上还算有张力,就是让人可以听起来很爽,瞬态表现干净、利索是一大特点。这两点就足足可以说明动圈和静电结合在一起特点:富有动圈张力表现,又有静电干净利落的瞬态表现,但是这需要前端有大推力,同时尽量选择暖声设备(这个后边做推荐)

      那大家可能就比较好奇了,推这样设备前端用什么比较好?首先笔者认为。暖一点前端很好,例如乐图PAW-GOLD(俗称金菊花)、HIFIMAN 901S/U、老人家DP100都可以,这三款播放器是我听过的,所以推荐给大家,推力也可以有保障。



最后的话:

      这款耳机好像价格比较跳跃,一会儿1399,一会儿999元。。不过这个价格作为一款动圈和静电相结合的耳机确实有很大优势。有几点需要明确,首先是头梁设计最好有自己特点,其次耳机金属拉丝logo处做工有待提高,最后声音方面尤其中频确实是亮点,反正千元左右和播放器搭配的耳机这款可以推荐!但是记住一定尽量搭配暖声前端。

      看完百度介绍的驻极体,我表示更难理解了



2
发表于 2017-7-25 22: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玉林
他们如果把那个画曲线图的家伙换一个,或许没那么像潮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2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这个耳机声音是不错,但是技术让我很困惑,有朋友说不是静电,天,感觉好复杂。外观其实很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7-25 22: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玉林
lzhzhzh 发表于 2017-7-25 22:21
这个耳机声音是不错,但是技术让我很困惑,有朋友说不是静电,天,感觉好复杂。外观其实很潮

没什么复杂的,其实结构差不得太多。都是用几个极板代替音圈的东西。不同之处就是静电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有高压供给到极板上,所以静电扬声器要么用特殊的高压功放,要么会自带一个升压装置(当然是要供电的)。驻极体就是一种很特殊的物体,在外加强电场后,可以长久保持极化,自然就不需要通电了。

所以你那个耳机如果是与动圈混合,自然不可能用高压功放,于是除非这个耳机要插电,否则基本可以确定是驻极体。至于驻极体好不好?也可以有好的,工作方式也确实与静电差不多。不过驻极体一般用于低端产品,就像话题里面,静电话题往往比驻极体话题处于高端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7-25 22: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看俺签名,中间的那个也是动圈静电组合单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7-26 09: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河西区
这个牌子我关注很久了
这两个价格的区别是,999的是蓝色亮漆,1399的是樱桃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7-26 0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lzhzhzh 发表于 2017-7-25 22:21
这个耳机声音是不错,但是技术让我很困惑,有朋友说不是静电,天,感觉好复杂。外观其实很潮

驻极体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7-26 11: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lsd中毒 于 2017-7-26 11:58 编辑

是驻极体嘛。和静电原理基本一致,优点是可以把振膜做很薄,并且克服分割震动,即高频响应准确顺滑,缺点是冲程短,并且不好做成锥盆,即难以驱动大量空气。
振膜是一样,不同的是其极板是驻极体,不需要保持输入偏压,这一点和静电的优劣真不好说。
同是驻极体+动圈的d1000貌似口碑还不错,粗略的听过一次觉得速度很快,铜管乐和打击乐都有不错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7-26 12: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连云港
达摩的那个驻极体耳机挺不错的,声音像Lambda,国砖就能直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7-26 13: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什么单元根本不重要,驻极体也不一定就比静电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7-26 13: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随手淘宝搜了下in2uit这牌子,个人比较反感型号杂乱,产品线不清晰的品牌,虽然看来技术是有突破,不过声音还是不成熟,难以逃脱潮牌的标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7-26 1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静电耳机分成:驻极体,静电。
前者代表作:akg K340,后者009。

两者差距非常的大,一般静电指的是后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7-26 14: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衡水
用什么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7-26 14: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外观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7-26 20: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驻极体的寿命问题解决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7-27 10: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永川区
不理解这技术是怎么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7-27 1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能一战k340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7-27 10: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本帖最后由 tfk17 于 2017-7-27 10:20 编辑

古董钴磁耳机才是最好的
比静电还细腻顺滑自然通透,还有静电没有的高密度,力度,强乐感

70年代末优秀的开发者退休了,
钴磁那时成本上升很多,厂家才开始用其他替代方案,粉磁、静电、平板都是那时出来,
声音退步不少,变得僵硬,冷空像现代一些旗舰的声,乐感差不少(仍比现在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7-27 12: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tts43 于 2017-7-27 12:06 编辑
mzz0701 发表于 2017-7-27 10:08
不理解这技术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技术存在很久了,很多话筒用的都是这种技术。当然国内的厂家也有用。比如得胜的话筒。而且得胜也有静电话筒。

至于驻极体的小话筒,非常多的手机也有使用。我们每天拿来煲电话粥的就是这种技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18: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tts43 发表于 2017-7-25 22:37
没什么复杂的,其实结构差不得太多。都是用几个极板代替音圈的东西。不同之处就是静电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有 ...

哈哈,谢谢啦,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2 09: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