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7-7-4 09: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本帖最后由 yeti_han 于 2017-7-4 10:27 编辑
试听参考WAV文件,选自hifidiy论坛杭州线下交流活动试音曲目,由J版整理。
1,RR的Dafos自发行之日起,一直是发烧友人手一张的低音测试碟。选用了其最为著名的第七首(文件名:Mickey Hart, Airto, Flora Purim - DAFOS [7]),紧绷鼓面的敲击质感,敲击后鼓声的弹性和残响,以及感受到鼓棒每一下敲击的力度和暂态,都是对低音回放质量的极大考验。需要系统同时具备充沛的动态范围,低频下潜能力和低频瞬态。小喇叭很容易出现缺乏弹性的现象,而大口径低音则容易出现敲击鼓面质感不足,鼓面不够紧绷之感的缺憾。除此之外,该录音也具备深邃并宽阔的音场和漂亮的空间残响。需要留意2分07秒的超低频冲击,下潜不够或者失真较大的系统都不能体会到既透明又有冲击力的极低频享受。
2,来自失落世界的电影原声大碟。曾经入选TAS主编HP最珍爱的最佳13张,足见其录音之优秀。选用了其中的火山选段(文件名:Michael Stearns - The Lost World [7])。录音师Micheal Sterns的优秀混音带来了一个极其庞大且透明的音场。片段中无处不在的低频极具权威感,在低频分析力良好的系统上,应该可以轻松听到火山熔岩的翻滚和沸腾声。
3,花腔女高音格鲁贝洛娃的25周年纪念专辑。选择了专辑中的第二首(文件名:Edita Gruberova, Tokyo Phil, Haider - The Anniversary Concert [2])。欣赏时,应该可以感受到格鲁贝洛娃夜莺般歌声的美妙感。她的声线圆润细腻,同时极富光泽感;应该能感受到音乐厅带来的混响如同光韵般的环绕在她的声音周围,伴奏乐团的声音绵密流畅。
4,来自Chesky的民谣男声,所选片段为专辑中的第一首(文件名:Ink - Isn't she lovely [1])。 Livingston Taylor的歌声没有哥哥James Taylor那么醇厚,相反,多了几分通透和律动。重播时,开场的那段口哨是否足够凝聚?口哨的气息声是否像真并且没有毛刺?男声的口型是否能在音高和音量变化时保持稳定不变?民谣吉他的金属琴弦质感是否真实?过于柔和的系统很容易让金属琴弦的光泽感和余韵缺失。
5,曾经也是TAS榜黄金13张中的一张,而在今天看来,显然受限于当年的录音设备,中高频失真显得偏大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专辑第九段中大号的迷人表现(文件名:Bill Berry and Earl Hines - For Duke and Fatha [9])。大号的基频和主要谐波主要覆盖了50-250Hz之间的频率响应,对中低音衔接或者低音上段的分析力提出了一定的考验和要求。回放时,大号的每个音符是否清晰并且从容和宽松?质感是否能在不同音高上保持一致?音尾伴随的气流声是否可闻?否则除了检查系统之外,也请留意房间声学处理和音箱摆位。
6,从Janis Ian的这张打破寂静同时上榜发烧天书的拼死以求天碟榜单和TAS 1999年榜单就不难看出,这张唱片应有的重播效果了。选择了第四首(文件名:Janis Ian - Breaking Silence [4])。乐曲中的低频声音是由脚鼓和贝司一起发出的,优秀的系统应该可以分辨出每下低频中音头脚鼓的硬质感和音尾贝司带来深沉的弹性。这种低频是即有迅速,又饱满的。同时,人声听起来纤细清甜,并且具有鲜活感,声线虽细柔,但又不缺乏密度和凝聚力。
7,被称为“红魔鬼”的著名发烧唱片,大值英次和明尼苏达管弦乐团合作演出的管弦乐名作。RR公司采用的是他们独创开发的HDCD(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鲜明度相容数码处理法)录音系统。与之相媲美的还在于它的音乐,整张唱片选录的全部是表现鬼神的古典音乐,像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圆舞曲》等等都使得这张唱片无论是音响还是音乐,都无愧于发烧的水准。选用了其中第八段(文件名:Eiji Oue - Mephisto & Co. [8])圣桑的骷髅之舞。
8,来自瑞典蚊型公司OPUS3的当铺爵士,听过爵士现场的人就会发现,这张碟比著名的宝碟版当铺爵士更传神,更真实。一共选用了其中的两个片段(文件名:Benny Waters - Live at the Pawnshop [4] 和 Benny Waters - Live at the Pawnshop [8])。想要将家里变成爵士酒吧,在家里感受到爵士现场的魅力,请播此碟。OPUS3公式坚持少加人工干预,并收录录音场地自然混响的理念在本碟显露无遗。所有的乐器都极具真实质感,自然从容。人声亦毫无话筒感,宛如面对面一般,醇厚又鲜活。更值得一提的是其音场和每件乐器正确的录制比例,应当在回放时充分体现,才是一套优秀系统应有的水准。
9,这是一张非常冷门的专辑,同样由OPUS3公司带来。演唱者Cyndee Peters是一位曾经为教皇保罗献唱,并受瑞典皇室喜爱并多次受邀演出的女艺术家,其独特的嗓音和发声技法,对音响系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选择了House of the rising sun这个选段(文件名:Opus 3 - Test CD 4.1 [16])。开场的三角铁和铙钹的敲击声是否清脆,明亮,余韵悠长?Cyndee Peters的喉音颤抖是否能清楚听到?背景中的打击乐和铜管乐配器是否形体比例恰当,雄浑有力,充满整个音场空间。House of the rising sun描述的是主人公出生平民窟,想要离开却又无力挣脱命运枷锁的呐喊,因此高潮部分的女声和背景配乐应当极具爆发力和瞬态,但同时又不生硬和刺耳。
10,All for the feeling [8]-US 和 All for the feeling [8]-JP, 都来自于这张Clair Marlo的Let it go专辑。这是一个唱片同期发行的两个压片版本。我提供这两个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从唱片的源头开始,你我所描述的最终系统声音,可能就大相径庭。
11,爵士名碟,查理来了,文件名:Fitzgerald Ella - Clap hands, here comes Charlie! [2]。Ella的歌声有多美,播放此碟便知。如果您的系统不能体会到凝聚,磁性,且具有光泽感的人声,那么系统一定是病入膏肓了。
12,Hans Theessink - Call Me , 柏林之声2,3中的男声都选自此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