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次接触ifi的设备是从官方群里收来一台micro idsd,那大概是一年半以前了,资金有限,看中了它的功能强大推力足。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它推动着Sony z7,陪伴我渡过了在长途车上的几次往返,我觉得这个搭配还不错,应该算是风格互补吧。但是当时心里有一点点纠结,一是这东西偏冷门,二是很多大佬说它数码声。冷门这一点应该交给ifi的营销部门去考虑,数码声却让我头疼了很久。 什么是数码声?什么又是模拟味?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一些随身设备包括alo v3和国产小胆放,甚至Sony、先锋的台式和随身dat设备也在手里进进出出,只是想解决自己的好奇——到底啥是模拟味...... 正文 手里这台银色原版midsd已是第二台了,申请试听黑标版,是心中一份莫名的执念----银色版确实有些冷,有时候有些毛躁,希望黑标版有所改善。申请试听也只是探寻这个答案的一次尝试。 另外不敢说是评测,因为不懂电路图,没有专业的测试设备和金耳朵,只是个人听感对比。听感这个东西是很主观的,难免有不同意见,而且本人拍照和发帖更是不专业,也请各位包涵。本文里的一些形容和描述,都是基于两者对比而言的。 说一句与声音无关的,我收到的这一台BL待机上有个bug,即关机状态下也会莫名的耗电,直至一滴不剩,经与ifi沟通应该是个例。 开箱和外观功能介绍略过,直接说听感。以下,银色原版简称原版,黑标强化版简称黑标。使用08mp或者10future同轴输出至两台机器,试听一些塞子和大耳,曲目是一些自己常听的。 一、人声部分 总体而言,原版偏向直白平面化,有时候稍稍带有一点毛边,有时候有些飘,黑标的人声要更圆润丰满,更稳健。女声的表现两者很接近,并没有出现年龄差距——所谓的变年轻或是更沧桑;男声黑标则更加醇厚,这个提升还是很明显的。 二、器乐部分 对比试听了一些钢琴曲、指弹吉他曲。 原版,乐器的高音部分有些散,甚至有些时候有些刺激; 黑标,乐器的高频更加凝实,克制、内敛、沉着、冷静,但是仍然上得去下得来,温润但是不暗淡。 低频部分,原版的鼓点感觉形体更大,但是密度不够,黑标则形体稍小,但是更加凝聚,像是拳头攥的紧。 有趣的是,在听一些金属乐的时候,BL的乐器分离度更好,镲片和地鼓更清晰,解析更好;另外纵向声场拉的更高一些,原版则是中间稍凸,上下压缩。这个现象在聆听其他曲子的时候不明显。因为我不怎么听大编制,但是金属乐对器材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这个黑标的提升就凸显出来了。 三、一些搭配 1、说micro idsd能把T1推的多好听,这有些不好相信。原版并不能把T1掌控的服服帖帖,低频也差点意思。黑标要强一些,这个推力和控制力的提升是很明显的。如果说原版推T1在及格线上徘徊,那么黑标就能打到75/100分了。 2、黑标推一推TH900还是不错的。TH900不难推,但是很难搭配,黑标+TH900搭配起来还是不错的,高频压的住,低频锤胸口,中频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凹。这一套应该可以出街了——所以将来不如再出个红标版吧,红色亮骚! 3、K812其实类似于TH900,这玩意应该插在调音台上用,在黑标的表现上也很不错,感觉比TH900要温润一些,素质上的差距不如风格上的差距来的明显。
4、黑标以及原版,对付各种塞子还是绰绰有余的。iEMatch(根据灵敏度调节输出)这个开关好顶赞。 四、黑标对比原版总结: 1,推力上有少量提升。 2,控制力提升明显。 3,纵向声场提升明显。 4,分离度提升明显。 5,还是中正无染的,但是风格更圆润醇厚了,对耳朵更友好了。 对比过程是极其痛苦的,收到黑标的喜悦早已被冲淡了,但是最终能得到这样的结论还是很欣喜的,毕竟在音频这一块,一点点的提升都困难的,更没有性价比可言。ifi在模拟部分的巨大投入是有回报的。 最后提一点建议吧,加大宣传力度,多和烧友搞搞活动,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目前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打响知名度还是很重要的。或者调(xia)整(tiao)一下价格,来几波换购什么的。黑标让我相信ifi手里的牌已经足够好了,就看怎么打了。 把耳机从原版拔出插入黑标,旋律徐徐,犹如和风拂面,此时的窗外,隆冬已过,春已渐暖...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