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309|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必要单独发个帖子:正确看待音响器材的测试数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6 16: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有些人玩测试数据有走火入魔的迹象。特别写个帖子,说说测试数据在音响器材评价中意义和地位。
一、首先要明确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客观、科学测试数据: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行业通用的测试器材和测试方法:
1、通常测试器材是AP音频分析仪(也有用DS3以及其他音频分析仪的)。
2、加负载:从8欧到600欧不等,通常是32欧的多。
3、测试文件通常是16bit/48khz(或者24bit/48khz)

误区一:有一些网站和一些玩家,用声卡、不加负载测的RMAA数据,拿来当“客观数据”,这类测试数据和行业标准测试方式结果有些误差极大,比如不加负载的通道分离度会比加负载高出很多。这类错误数据误导了很多的人。更有奇葩的测试方式:加上一个耳机当负载去测放大器,拜托!耳机的失真比放大器多几个数量级好不好!这样测的既不是耳机的数据也不是放大器的数据,完全不伦不类。
误区二:国外部分器材标称的测试数据极高,和芯片的数据都差不多,也是用音频分析仪测的,这类“超级数据”是怎么来的?其实也很简单,一是不加负载,二是用高码率测试文件(24bit/48khz等),这类器材用通行的测试方法马上露出原型。
误区三:输出功率不写明失真范围:正确的做法应该THD+N<1%情况下测得的最大输出功率才是有效数据。部分厂商有虚标的问题。
误区四:现在有些个人通过故意设定不正确的测试条件针对某些产品故意测出较差的数据,以此作为自我炒作和对相关厂商的胁迫手段,性质恶劣。比如是通过调整输出功率,故意得出失真大的数据等等。对于外行极具欺骗性。


二、音响器材的测试数据的意义:
1、测试数据能直接反应器材的部分特性,最直接的一些数据(这里主要涉及放大器模拟测试数据):
A.通道分离度,听感上体现了声场的宽度。
B.底噪值:能大致体现器材噪声水平(信噪比的数据要加上器材的放大数据算出来的,所以反而不是很直观)。
C.输出功率:这个测试数据比直接听音量大小靠谱多了。某些“大声”器材比如D100录音笔就是在测试仪器下露出原型。
D.输出内阻:输出内阻如果比较大会对低阻耳机的听感有一定影响(相当于给串了一个电阻)

2、只能体现部分器材特性的数据:
THD/IMD等。THD指标高的未必声音就比指标低一些的更好。比较典型的是一些老器材,包括电子管放大器,早期的DAC芯片做的解码/播放器等,模拟味十足,听感好但THD数据都比较低。说THD指标能部分体现器材特性,是指如果声音风格上偏向高解析、高保真类型的,THD指标应当会比较高,如果这类风格的器材THD数据确很差,那可能就有点问题。还是前面录音笔的例子:D1/D100数据指标都很差,对应声音上失真问题也比较明显。(有些人喜欢把刺激或者完全丢失歌曲情感的乏味风格叫做“高保真”)

至于其它花样繁多的数据和器材声音的关联就更不明显这里就不提了。

三、测试数据不能代替听感,对于影响器材的评价听感对比是最重要的环节
    决定器材最重要听感特征的一些因素:冷/暖、厚/薄、音乐味/数码味、干/润,低频下潜和控制力等等,这些是测试仪器完全无法体现出来的。所以整天玩数据去评定器材水平的实在是走火入魔了。该醒醒了!
   有些人说了,听感是完全主观的,完全没标准,岂不是可以信口开河?对于某些不靠谱的人或者“目的明确”的人来说确实可以云山雾罩瞎扯谈,所以前面的那些测试数据,就是要给这些信口开合的人加一个紧箍咒,让他们在某些器材特性上不能瞎扯谈。比如输出功率和声场大小等。
    而主观听感还是可以做到相对客观的,那就是通过不同器材的对比,以一个器材为标准,那么另外一个器材相对的声音特性就可以相对客观的描述出来。这样的主观听感也就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结就是一句话:音响器材的评价应当是严谨的测试数据与主观听感(器材对比)的结合,缺一不可!

---------------------------------------------------------------
早期曾经用“耳机大家坛音频工作室”的名义发过几个评测。后续会开启新的主页系统,会把前面的一些评测汇总到“耳机大家坛音频工作室”的名义之下,单独设置一个栏目。
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减少那些误导性的数据和唯数据论的错误观点继续误导大众。



耳机大家坛音频工作室拥有的两台专业音频分析仪:APX515、DS3




音乐手机测试数据,大家可以去对照一下某些网站不加负载的RMAA数据:

2
发表于 2021-11-24 0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这个贴咋没回复?明明是非常好的基础知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1-12-9 18: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可以说,绿坛在反对“参数至上”的歪风方面,还是三观很正的,我非常赞成封某教授,把一些涉世未深的烧友都搞魔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2-1-28 18: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偶回论坛,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2-18 04: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美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2-25 23: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是你不懂参数啊,所有的音乐都是不同频率组合而成的,看一下失真-频率曲线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2-25 23: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简直是个外行,什么音色不能提现,所有器材固有的的音色都是失真,都是对音乐的污染,理想的音色就是没有音色,乐队直接在你面前演出,你说是什么音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2-25 23: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只要不是幻听出来的音色,通过分析失真成份和比例,还有另外一些参数,各种音色都是可以量化标记的。
开脑放的测试声音就没办法了,需要做核磁共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4-18 11: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拨乱反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4-23 10: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这个就像做菜,好的原料不一定能做出好菜。要看设计者的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5-18 21: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其实呢,可以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5-25 10: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测试是为了守住底限,是对已知声音影响因素的量化。
诚然,有限的指标不是声音的全部,但如果有限指标都做不到平均水平的厂商,很难相信他在其他电声特性方面可以做的很优秀。


影响声音表达的变量有很多,包含已知和未知的,仅由已知的有限指标的测量结果,并不能完整描述对声音的表达。
因此,唯指标论也是不客观的,指标相近的机器声音会趋近,但依然有可闻差别是客观事实。


测量数据是客观的,但解读数据的人是否客观,决定了对数据解读的结果。
只有专业、客观、利益不相关的测试才有参考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6-7 18: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南昌
acura0 发表于 2022-5-25 10:49
测试是为了守住底限,是对已知声音影响因素的量化。
诚然,有限的指标不是声音的全部,但如果有限指标都做 ...

Ni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7-16 07: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acura0 发表于 2022-5-25 10:49
测试是为了守住底限,是对已知声音影响因素的量化。
诚然,有限的指标不是声音的全部,但如果有限指标都做 ...

Ni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7-31 21: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dbwdbw 发表于 2022-2-25 23:55
只要不是幻听出来的音色,通过分析失真成份和比例,还有另外一些参数,各种音色都是可以量化标记的。
开脑 ...

没有具体的参数对比,还谈什么评测?难道听感不是由各种不同的音源,器材的各参数构成最终体现到听感?难道评测开脑放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10-2 15: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个人觉得,不管是播放器,解码器,还是耳放,说到底都是电子产品。那么多所谓热门产品参数虚标,左右声道不平衡,输出功率比宣传差了一大截,你告诉我耳朵收货?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10-2 15: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既然怕别人测参数,又说测试数据不能代替听感,发布新品的时候,说那些参数干啥子?为啥要标出参数?只是为了忽悠人吗?大谈特谈听感不就完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10-11 09: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丹东
网友还是改不了二极管的性子,要么认纯听感要么认纯参数。我觉得理想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描述听感常用的词汇进行一个量化。比如听感上常说的解析,对应到参数上可能是由失真、分离这些客观可测的数据决定(瞎说的,举个例子),也就是我们通过控制变量调整失真、分离,可以对解析产生直观的影响,类似于:解析f(x)=f(a失真,b分离....)。现在讨论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无法将听感完全与某些参数直接关联,研究出严格的因果关系。当我们的认识和理解足够深入的时候,理想情况下产出一个结论:解析“完全”是由失真+分离共同影响的,如果大家都认同这一点,那么这个就可以成为一个标准化的共识。在标准共识之外,我们就可以分离出其余审美上比较“主观”的讨论(某些人喜欢解析强的,某些喜欢解析弱的等等)

其实我觉得大家都认可“听感不完全取决于参数,但是参数会影响听感”这一点的,但是就有些人会把问题极端化,非得说什么“因为现在参数不能完全决定听感,所以参数一点用都没有”,还有“听感因人而异,所以他就是纯玄学,所以我就信参数”,纯纯的二极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10-18 23: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好帖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10-22 22: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翻贴再看看,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2 07: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