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45|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抛砖引玉,讲讲空间结像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6-24 22: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最近尝试了一些耳机,发现我对三频的敏感度有所下降,只要不是某个频段过于残缺刺激的感觉都还行,反倒是对空间结像特别关注。

空间方面个人比较习惯类似箱子的现场声,假如声场是一个球体,那么中心点应该在我面前一定距离,并且头不会超出球体的边缘。这样从球的另一边到脑后一点点的位置都会存在结像的位置。这样比较还原演唱会或者音乐会的现场。
与之相对的主要就是以人头为中心的人头声,前后主要是后面有一段很大的距离会有声音,然后主要的乐团或者人声部分位于头的附近甚至中间,这样听一些混录为主的acg,或者asmr很爽。

另外就是结像,我想把结像分为4类,点,线,面,块。而这四者应该是合理分布而非着重强调某一种,这样才能够还原实际录音的成分,比如三角铁或者擦的叮当声属于点状结像,如果少了点状结像会显得死气沉沉,高频天空一片昏暗不鲜活,像是susvara属于点状结像很丰富,高频华丽闪耀(但显然这并不太客观,有一定加料)
小提琴和部分女声属于线状结像,如果少了线状结像会显得沉闷不通透,但过多又容易刺激刮耳(he6,hd800属于线条非常优秀的,但对前端的耐听度也有很高要求)
比较低频段,扩散感强的打击乐或者管乐属于片状结像,而更有形体的部分属于块状结像,如果片状太多块状较少就会失去立体感变得单薄平面,而块状太多片状太少又会感觉声音过于密实肌肉缺乏宽松感。
以上四种结像形态和谐共存并且自然转化,演绎乐章时能够产生类似流淌的感觉,此起彼伏却又各安其职而不是让人眼花缭乱主次不分,我觉得这就是系统调教完成的表现了。
43
发表于 2025-6-26 1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6-26 19:31 编辑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6-26 16:12
不同频段的消散时间是播放设备,扬声器和房间耦合的结果。每个人听音环境都不一样,听到的声音是跟房间模 ...

你说的和我的不是一回事。房间肯定有很大因素。
但你也不会否认混音里加了料,让音乐有个空间感吧。
如果录音环境好,就会录现场空间环境回响,不增加额外效果器。
如果是录音环境不好,后期混音都会加效果器,力求有个空间感。
不加效果器,声音是很干很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6-26 19: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banshee 发表于 2025-6-25 19:37
玩过摄影的话比较好理解,结项就是对焦准了,但影像是平面的 音响是立体的,耳机在空间感的营造可就是千差 ...

影像也可以是有纵深,就是纵深虚化细腻度,玩过莱卡镜头应该会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5-6-26 16: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丰台
xiaotan02 发表于 2025-6-26 15:39
其实混响录音里有没有不重要,关键系统先能不能准确还原各频段按准确时机在空间消逝过程,这是一种能力,有 ...

不同频段的消散时间是播放设备,扬声器和房间耦合的结果。每个人听音环境都不一样,听到的声音是跟房间模态耦合后的结果,什么系统都没法判断你家的听音环境。

你的当务之急是读一下理论声学这本书,有点对声学的基础认识,不要自己意淫,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6-26 15: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其实混响录音里有没有不重要,关键系统先能不能准确还原各频段按准确时机在空间消逝过程,这是一种能力,有这种能力可以还原好有回响的音乐,没有这个能力那就是失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6-26 15: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6-26 14:43
现场的录音有反射和混响,录音室唱片没有反射,乐器都是用有源超近场的mic来录,不带位置信息也没有什么 ...

录音可能没有,混音会加一些效果器的,最终大部分还是有从发声点散开到空间的环境音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6-26 14: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丰台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25-6-25 12:44
点声源和点状结像并不是一样的东西,点状结像更类似于占比细小的面而并不是真正的点,点状结像占比并不多 ...

现场的录音有反射和混响,录音室唱片没有反射,乐器都是用有源超近场的mic来录,不带位置信息也没有什么反射声。

所谓的结相,就是双声道特有的现象,是立体声+梳状滤波效应的结果,更好的结相是怎么来的,是串扰小,左声道声音全进左耳,右声道全进右耳,这种情况下结相最好。最理想的点状结相就是单声道中心点发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6-26 13: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jayera 发表于 2025-6-24 23:42
请问除了混音以外是不是耳机本身对结像的影响最大?解码的不同会改变结像吗?具体是位置还是形状大小?耳放 ...

本质就是混响以及三频的音量衰减的一个综合表现。混音时就是靠  混响以及三频的音量衰减,还有在两个声道的音量占比 来实现调整声像位置,甚至还有动态。
hifi里大家喜欢说的结像, 应该也就是“凝结声像的能力”  。
所以对应的,也就是考察前端回放设备对于“混响表现,三频的音量衰减,左右声道里的衰减,动态”等这几项参数的处理和表现能力。

当然,这个描述看着简单客观又抽象,其实里面需要调试的东西多了去了。除了技术,更多需要思考和审美。
就好比 我可以把画油画抽象一下,可以描述成“用一些不同性质的粉末混合油以后,在上油的布上进行堆叠,堆叠的方式主要是刮和涂”。但你要真画起来,怎么能“堆叠得好看”,除了技术更需要的是审美。

再回到hifi设备来举例:比如混响表现弱一些的设别 往往对【纵深】表现一般。  对于三频衰减和动态的处理拿捏不到位的,可能会【感受到声音有距离,但不通透,像隔层纱】。诸如此类。


另外再举个不那么相关的例子: B站有位混音老师up说 古早设备录音很难做出“舔耳感” 就是因为以前录音设备动态不如现在的。能舔到你耳朵边而不是在脑仁里响,其实也是一种纵深的表现能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6-26 11: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mildik 发表于 2025-6-25 14:08
能推荐这几个牌子里比较有性价比的箱子型号嘛?

那就丹拿c1了,一代2-3w,
轮廓1.4 1万多也可以
atc20应该也可以,但高音还是丹拿好
可以轮廓1.4吧,然后再加超高,
超高对空间定位非常有作用的,也会对中频、低频有影响。
推荐townshend超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6-25 21: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我的一个经验是深厚的耳罩立体感与结像普遍好于薄耳罩,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大部分旗舰原装耳罩都很薄,印象中就1266的耳罩很厚,空间立体感结像明强于其他耳机,sus原装就很薄,所以人声怼脸,结像散,换个类似1266的耳罩立马强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6-25 20: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自己玩下来的经验是离头感除了设备本身外周边影响也很大,谁也离不开谁,光靠耳机和大件来营造出真实的声音结象往往事倍功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6-25 19: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闸北区
玩过摄影的话比较好理解,结项就是对焦准了,但影像是平面的 音响是立体的,耳机在空间感的营造可就是千差万别了——和耳机有关,和耳罩有关,甚至和头型和佩戴都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6-25 19: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totun 发表于 2025-6-25 18:01
一部分说头中效应 一部分说声场无边无际 哈哈哈哈

全球最强的Orpheus HE1系统  也必须配备CROSSFEED功能 就是因为森海的工程师也不喜欢头中效应 认为大奥也摆脱不了头中 所以用模拟电路实现CROSSFEED功能打造一个虚拟声场  让大奥声音听起来更自然


强如HE1尚且如此 就不要说其他耳机了  至于那些用两三万耳机就听出无边无际的听感  只能说太能忽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6-25 19: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逐流 发表于 2025-6-25 18:52
结像其实跟频响也有关系,比如文中举例的小提琴这种线性声像,有的频段负责线条感,有的频段负责泛音。如果 ...

我也发现跟频响有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6-25 18: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结像其实跟频响也有关系,比如文中举例的小提琴这种线性声像,有的频段负责线条感,有的频段负责泛音。如果线条感部分偏多,泛音又不足,就会显得线条过于锐利甚至刺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6-25 18: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一部分说头中效应 一部分说声场无边无际 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6-25 15: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耳机就老老实实接受头中吧,物理定律,改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6-25 15: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只要是耳机 不借助科技就摆脱不了头中效应  大奥也是一样  头中效应就已经固定你的声场就这么大点儿地方  脑袋一圈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6-25 15: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我是更看重声音质感(音色)和结象,自然又有趣是最高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6-25 14: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最重要的是结象真实感,构成真实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密度和重量感,在耳机中形体的重要性稍逊,因为和声场一样,实录乐器的体积表现都是模拟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6 21: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