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耳放动不动就几瓦的输出功率,甚至有的几十瓦,乍一看还以为是个小功放。
以前我们调侃耳放“推力”的单位是RMB,大伙笑笑,其实从某种角度上也反映出一些现象,那就是一些hifi领域的概念很难在理论领域找到对应的东西,只好用价位来衡量,这叫“以价论声”。
“推力”是什么?发烧友都能形容,一个耳机在手机上声音有气无力软绵绵,换到耳放上声音变得生龙活虎铿锵有力,我们叫它“推力”大了。
那么手机和耳放到底什么物理特性不一样,导致“推力”区别呢?有人说是电压有人说是电流还有人说阻尼系数,其实都有一定道理,但都很难讲说全面了。
功率是个很好的理由,直觉上人们觉得功率越大“推力”越大,确实在一定范围这是有道理的。但,作为一个多年进行耳放DIY的老司机,我必须告诉大家这不是说“推力”就完全取决于功率。相当于木桶原理,功率只是木桶的一块木板,系统有其他短板的话,功率再大也没神马卵用。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耳放功率搞得那么大,甚至远超过可能使用到的范围?我大胆猜测,这其实也是为了迎合那些不明真相发烧友的观点,因为这些发烧友们天真地以为功率越大推力越强,而把放大器功率做大其实也很简单而且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于是乎相应的产品出现在市场。
今天我是作为一个老烧,跟你们谈一点发烧的经验。用发烧圈子的话来说就是,推力不要只看功率,功率到一定程度后再大也没用(因为正常听音根本用不到更大的功率),关键在于这个功率是不是无失真地送给了耳机,所以声音好坏关键还要看耳放本身素质和控制力。之前有人提出以“最大不失真功率”来判断,这是一种进步的观点,但还不够进步,因为所谓的“不失真”一般是指THD+N到达1%的时候,这时的失真已经很大了。我个人认为,应该从正常听音范围的最大功率为参考,这时耳放的失真有多大,尤其是瞬态失真有多大,从这个角度来衡量“推力”更可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