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烧路历程 之 尘封记忆 (音乐载体篇)---加入耳机大家坛6周年纪念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8 1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前言:
首先在这里再一次感谢各位知音的关爱与支持。感谢论坛这些年来对刘某听感文章创作的肯定。也因为这样,才让我有理由继续走下去。谢谢你们!

其实这篇文章和此前征文比赛的一篇文章是相对应的,描绘的内容也有相近之处。故题目也有点对应。另外,让我感慨的,其实是当时听张学友的<爱与交响乐>演唱会的一段独白。张学友讲到,其实当晚所选的歌曲,好多都是他自己很喜欢,但又没有流行的曲目,或者是因为某些因素,而令到它不能流行的歌曲。这里借着和香港管弦乐团合作的机会,使得这些歌能获得另一次生命。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何尝不是这样,有许多时候,欠缺的,等待的,只是一次机会而已。有些人很有能力,但未被赏识,及重视。有些则靠着运气平步青云,合理么,这就是命运?有些作品,即使优秀,即使谱出作者的心得,但最后却被遗忘,被冷落,反而一些无聊,无蹊,浮躁的主题,却被人关注,被不断地讨论。这些,论坛上比比皆是,难道这也是合理吗?

世上本无合理的事情,或者说,没有绝对合理公平。公理只掌握在有权势的人手上。这个或者就是所谓的真理。也是现实生活的体现。

这篇文章,其实是和大家分享一些已经被遗忘的录音介质,以及借着这样的分享,来抒发儿时的一直追求但又未能与别人一起分享的那份感慨。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一些同龄爱好者的共鸣。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自己进入论坛6周年而作。特别把此文分享给每一位喜欢模拟音源设备,喜欢磁带,MD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正文:
[磁带篇]
文章的第一部分,和大家分享的是磁带部分,这也是年轻时候接触最多,最难忘的部分。给我的启示,模拟声才是我一直以来不变的追求。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之前接触过或收藏过的磁带。以及一些磁带的声音特点,顺便也分享我把玩磁带的经历。

回想起来,我是小学时代就开始接触磁带了。这个也是因为受到舅舅的影响。那时候的磁带,盒子都是方方正正的,还依稀记得当时的型号是SONY的CHF60,EF60,万胜(MAXELL)的UR60,还有TDK的D60,舅舅说,60分钟的磁带带基的厚度比90分钟好,这样寿命会长一些。当时也不知道为何,直到后来发现,因为90分钟的带芯宽度仅仅比60分钟厚一点点。大概就是2-3mm之间。故60分钟的带基会比90分钟厚,且更耐磨。而也因为这样,60分钟的磁带是他的首选。其实,后来明白到,60分钟的磁带,才是最标准。而后来,SONY以EF取代了CHF作为普通民用磁带的主打产品。但由于民用的需求量较大,高素质低价格的产品是市场竞争的条件。HF无疑是SONY争抢低端市场的代表作。而TDK,我自己接触最多的还是D系列。
以下是三大品牌常见的标准磁带(TYPE I NORMAL POSITION)民用系列的高低分级:
SONY: EF--->HF--->HF-X-->HF-ES--->HF-Pro
TDK: B--->D--->AD--->AR--->AR-X
MAXELL: UR--->UD-I--->XL-I--->XL I-S

在铬带(高级磁带)(TYPE II HIGH<CrO2> POSITION)的市场,三大品牌仍有对应的代表产物。其型号分别为:
SONY: UX--->UX-S--->UX-Pro
TDK: SA--->SA-X--->SA-XG
MAXELL: UD-II--->XL-II--->XL II-S

对于富士的产品,我个人认知不多。这里不详细提及了。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上述个别磁带类别的划分及一些特点。

【SONY】
首先,我们可以从最常见的SONY磁带去了解SONY的磁带级别区分。

CHF
这是我本人接触SONY磁带的最早了解到的型号,后来翻查了数据,原来CHF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盛行。第一次看到CHF60标准磁带,是在舅舅家。当时的那盘磁带,灌录了谭咏麟《爱的根源》专辑。至今仍让我难忘。CHF虽然属于SONY的最普通,最普及的标准磁带,但素质一点也不俗。中频非常优秀。灌录黑胶唱片,效果良好。而同期的TDK D60,属于声音精度较佳,听感平衡且定价比高的标准磁带。喜欢TDK的朋友,在选择入门级的磁带时,值得考虑。CHF以其经典的红黑白三色,深入民心。很多灌录黑胶唱片的店铺,都选用CHF作为其录音介质。不仅是因为其价格合理,也是因为其性价比良好。对于钟爱SONY的朋友,CHF应该也是你们接触SONY低端系列的入门。


EF
EF属于SONY里面最低端最普及的磁带了,自从CHF系列在市场上消退之后,EF系列就充当了CHF低端市场有力竞争者的角色地位。当然,同期还有MUSIC CLASS和ZF两个系列,同属于最低端最普及的产品,也是占据民用市场份额最大的型号。EF声音比较朴实,整体分析力不及TDK的D系列。声音整体素质也略逊一筹,但售价相对便宜一点。而且比较耐用。所以很多专售磁带录音的铺子,所使用的空白磁带,都是以EF系列作为他们的专用产品。但也有个别选TDK D系列。EF系列也曾经更变了好几代,每次更新,外观都会作适当改变。老的EF,声音很纯,尤其是中频部分。但EF的缺点在于声音的整体细节一般,高频延伸一般。高频的分析力稍逊于TDK D系列。而EF系列,也是存活时间相当长的系列。由上世纪80年代至今,依然充当SONY标准磁带,低端市场的中流砥柱。


HF及HF系列
HF属于比EF稍高出一筹的民用系列,在EF售价还是6元人民币(1994年)的时候,HF售价为10元,比起TDK D的7元,还要高,但比MAXELL的UR系列还便宜1块。声音方面,HF明显较EF系列胜一筹。细节感质感良好,声音平衡,EF略为强调中频。HF则算是三频较平衡的类型。而且HF采用的外壳是磨砂半透明的设计,这个和EF有别。HF备有常见的三款HF60,HF90以及很少被选用的HF120,三种时间长度的磁带。老的HF我已经在2001年搬家时丢失了,现在也找不到了。身边收藏的只有90年代的版本。是一盒120分钟的HF。
而在前年逛陶街的时候,无意中在一文件卖二手磁带的文件口中发现了有日本版的旧磁带,虽然都是被录音的,但为了重温一下儿时的梦。我还是买了几盒放作留念。比较幸运的是在掏旧货的过程中,居然发现有HF系列的高端产品,HF-ES和HF-Pro。特别是HF-Pro。这款代表HF系列的最高端产品,也是SONY标准磁带(TYPE I NORMAL POSITION)中的王者,当然,后期所出品的ES-I,Xs-I等等,都是标准磁带的经典。其中HF-Pro带壳的设计与UXPro的带壳设计类似。不同的是,前者是标准磁带(TYPE I NORMAL POSITION),后者是铬带(TYPE II HIGH POSITION)而已。可惜的是,我已经无法通过台机录音去欣赏这款标准磁带王者的魅力了。

以上为传统系列,装录音带的盒子都是标准厚度的带盒。
接下来介绍几款相对高档且使用薄装带盒封装的磁带,同样也是一个系列,它们分别是:
CDiX--->X--->Xs
CDix系列(CDixI,CDixII)
这是For CD录音的常见系列,拥有标准磁带和铬带两个级别的产品,主要是针对CD录音开发。记得当时第一次买的CDix系列磁带是一盒70分钟的铬带,才16元,标准时长(60分钟/片面30分钟)的,价格在18元左右,价格和当时的SONY主流标准铬带UX一般(UX 60售价为18元),CDix算是一款性价比很好的型号。CDixI我其实没有用过,当时我用的是CDixII。依稀记得,CDixII的外包装很卡通,而且磁带外壳上印有一个人像,拿着大喇叭吹。很滑稽。在声音的素质上,我觉得CDix的铬带的声音特性更介乎于高端磁带及标准铬带之间。儿时听一位专营CD灌录的铺子的老板说过,同一个品牌中,铬带的带片表面颜色越深(越接近黑色),级别越高,素质越好。而后来好奇地去比对了一下,发现手上的SONY铬带,只有CDixII的颜色最浅,而且带片比SONY主流铬带UX还相对浅色一点。价格也算是最便宜的铬带之一了。

X系列(XI,XII)
这个是后期才推出的系列,应该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产品,我的第一盒XI是在初中时后买的。那时候要十几块钱一盒。还挺贵的。依稀记得,当时的型号级别标注中,XI处于CDix系列的上一个等级,再上一个型号是Xs系列。同样地,Xs系列同样具有标准磁带和铬带两个档次。X系列的特点是声音中低频表现力较佳,而且声音的细腻度比起CDix系列更优秀。早期的X系列是透明外壳的,而到了95年后,X系列开始转为灰色雾面外壳,而且只剩下带芯转动轮及带片的标度位置为透明,外壳其余部位都是不透明。感觉更显高档。我也算比较幸运,同时拥有过X系列的标准磁带XI(TYPE I NORMAL POSITION)和高级磁带XII(TYPE II HIGH POSITION)。X系列整体上比CDix系列高了一个级别,声音更加细腻,细节感更丰富,而有点仍是在中频段。价格方面,当时的XI已经可以接近CDixII 的价格了,标准时长(60分钟/片面30分钟)的XI价格为22元。XII则需要23元。声音特点,XI声音平衡温和模拟味较明显,适合一般流行音乐的录音,整体分析力略逊于XII。XII声音的清晰度较佳,声音分析力好,但中频相对于XI薄。适合乐器及纯音乐录音。但也可以录制一些对音乐细节要求较为严苛,乐器清晰度要求较高的音乐。算是SONY高级带(铬带)中档水平的产品。

Xs系列(Xs I,Xs II)
Xs系列是属于这个系列里面最高端的产品,售价基本类同于以上,这个级别的标准磁带售价与低一个级别的铬带相约,这个级别的铬带则比上级别的铬带高出接近5-6元。当然,仍是按照60分钟标准为例。Xs I售价为28元,Xs II为30元。这个级别的标准磁带已经可以做到比CDix系列的铬带清晰度更佳的水平了,到了这么高端的级别,我其实更喜欢标准磁带(TYPE I NORMAL POSITION)。因为,到了这个级别,其实标准磁带和铬带素质都已经相当接近了,只是声音风格的些许差异而已。同样地Xs I的人声更温润一些,Xs II对乐器的响应会更佳。这个也是铬带于标准磁带声音特质的差异之处。但高端的铬带,不仅仅是清晰度高,分离度好。应该是全频段都做到平衡大气。无论乐器,人声都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算是素质相当,但风格略有不同。而对于Xs II,其实对录音器材的要求更高。器材的优劣对其影响更为明显。在外观上,Xs系列采用了深透明黑作外壳,型号标识的字体Xs I采用带闪亮效果的浅紫色,Xs II则采用闪亮的淡金色作为字体颜色。外包装颜色主调,Xs I为蓝色,Xs II为黄褐色。这也是区分两者的最明显特征。

连续介绍了两个派系。HF系列,X系列,接下来,和大家分享的是SONY传统铬带主打系列,角色类似于标准磁带里面的HF系列那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UX系列。也因为属于传统的铬带系列,所以带盒和HF类似,采用的是厚装带盒,不同的是,HF系列最低端型号带盒是透明,UX的最低端型号的带盒为透明黑。

UX系列
此系列一共有三个级别的型号。它们分别为:
UX--->UX-S--->UX-Pro

UX
UX有日本版和意大利版两个版本。价格相差仅仅2元,不同的是,意大利版带壳是用超声波直接铆合,日本版是在带壳的A面,以五颗螺丝钉锁紧闭合。日版外壳可以拆卸。印刷上也略有区别。但颜色主调都为蓝色。我比较幸运,同时拥有日本版和意大利版。而市场上,流通较多的是意大利版。价格约16元一盒(60分钟)。日本版为18元。UX虽为SONY品牌中,最入门级的铬带,但声音素质也达到相当水平。个人感觉,比早期的CDixII好。但包装方面则较为沉稳,不如CDixII那般新潮花巧。UX也是代表SONY铬带系列的旗帜。与TDK的SA系列,MAXELL的UD系列,并称为三大磁带品牌旗下,各品牌中铬带的代表产物。当时也好奇地对比了一下UX(日版)与CDixII之间带片表面颜色差异,发觉,UX的带片表面颜色更深一些,为深啡褐色。两者比较之下,声音的整体分析力,UX更优秀。声音更像铬带。


UX-S
这是我98年去香港玩,最大的收获之一,UX-S当时未曾在广州的一些卖空白磁带的店铺中见到,或者是比较罕有吧,所以价格也比较硬朗。但后来,还是在海印电器城后面的广东新书出版社进口磁带/进口CD区发现了UX-S的身影,数量不多。价格为24元(60分钟)日本版。UX-S是UX的高端型号,整体素质比UX高。主要体现在声音的清晰度和分离度更好。音乐感更加平衡。UX-S的售价也是明显和UX拉开了差距。同样地,UX-S也有日版和意大利版之分。价格差异在2元之内。UX-S所体现的优势在于它的低频较UX更优秀。克服了铬带低频量感偏少的弊端。UX金属感较强烈,但UX-S的声音则较UX更加细致平衡。金属感虽不算重,但整体分析力及细节较UX有一定提升。


UX-Pro
这是UX系列的最高端型号,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代UX系列,在UX-S与UX-Pro之间,还有一个型号叫UX-ES。但这个型号我未曾拥有过,所以这里不作评论。UX-Pro是SONY铬带的代表产物。拥有极高的素质,与TDK的SA-XG,MAXELL的XL II-S以及SONY的传奇系列---ES系列的铬带ES-II齐名。UX-Pro也是市面上鲜有的几盒售价超过30元的铬带之一。一般售价为32元(60分钟)日本版。我在广州及香港,仍未见过有意大利版的UX-Pro.声音方面,其实和XsII有一点相似,都是平衡大气的声音。而且声音的细节感很强。铬带到了最高端。不仅仅是清晰度高,而且不会像低端铬带那样,金属质感过于强烈,声音厚润度低,但前提一定要拿一台高端的卡座去录音。否则,其优势是很难发挥出来。UX-Pro声音整体素质较前面两个级别的铬带都强。声音的平衡感在高端器材的录制下能得到充分体现。售价大概比XsII稍微贵1至2元。而市面上能够买到UX-Pro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磁带型号代表HF-Pro的地方着实不多。同样地,薄装的代表作XsI与XsII也不容易找到。毕竟这些,售价在30左右的磁带,不会有多少玩家愿意接受。主要是售价不菲。

最后出场的是SONY的传奇型号ES,其实对于钟爱SONY的朋友们,ES是代表SONY最优秀的产品。比喻CD机中的桌面计算机555,它的型号中也带有“ES”标识。很多民用高端台机,都带有ES标记。由此不难看出,SONY也习惯地,把ES当作品牌的一个代表性的代名词了。

ES系列
ES系列和SONY其他系列有点差别,它涵括了除(TYPE III Fe-Cr POSITION)外的最常见三种TYPE,它们分别为标准磁带ES I (TYPE I NORMAL POSITION),ES II (TYPE II HIGH POSITION),METAL ES (TYPE IV METAL POSITION)。
以下是ES系列的型号对照表:
ES I--->ES II--->METAL ES
ES系列
ES I
这是我未曾拥有过的磁带,当时在香港购入ES II , METAL ES时,没有入手。在广州,ES I仅在海印的广东新书出版社见过,价格和Xs I相约。作为SONY的标志性系列。ES I代表着SONY最高素质的标准磁带。当然了,自HF-Pro渐渐淡出以后,Xs I和ES I已经成为了SONY里面标准磁带最高级的标志了。而外包装也很漂亮。ES系列,除了METAL ES是以绿色作为基调,其他两个型号,都是以金色为底色基调。磁带外壳,ES I , ES II是采用深灰蓝色外壳。记得当时98年入手的ES II,磁带还标称新改良设计,在播放运转中更加节能。

ES II
这是我至今为止最满意的SONY磁带之一。外观很别致,仅仅露出带芯刻度栏那么一小块面积是透明的,磁带外壳的其余部分,都是全封闭且不透明。在灯光下看,磁带的带基颜色很黑。可以看得出它是很高端的产品。录音效果也非常优秀。遗憾的是当时我的机器不是什么高档录音设备。所以有点浪费了这盒ES。声音素质和UX-Pro以及Xs II是同级的。很细腻的声音,细节丰富,分析力高。ES系列的中频都很出色,所以很适合录制人声。而且新的设计使得ES II在运转中更加节能。磁带转动时阻尼更低。和Xs II的通透,UX-Pro的大气比起来,ES II声音较为中性柔和。但三者都代表着SONY高级磁带/铬带之中最高的水平。

METAL ES
这个系列的终端型号,也是SONY金属带的中级型号,只在香港看见过有开卖。广州我是没机会看到的。METAL ES是相当出色的金属带。仅次于SONY的顶级限量版金属带SUPER METAL MASTER。具体金属带排列METAL XR--->METAL ES--->SUPER METAL MASTER作为SONY金属带的次顶级型号,METAL ES有着较为昂贵的身价及相当的素质。我手上的METAL ES是70分钟的,不算是标准长度。而记忆中,METAL ES只有46,54,60,70,74几个时间长度。而且一般商铺不易买到。声音方面,比起之前用过的METAL XR更加平衡,中频细节度更好。只可惜当时我的录音设备太差劲,所以没法好好利用这盒我觉得相当难买到的高端录音带。


SUPER METAL MASTER
这是SONY自己金属带的最顶级型号,也是SONY录音带里面最高端的产品。据说是限量发售的,而且录音带的外壳是镁合金设计,每一盒录音带都具有唯一的编号,相当高贵,所以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焉。我是没有机会拥有了。这里不作评价。

BONUS:
最后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一款我曾经听过,但早已在市场上及二手交易市场上也绝迹的产品。

SONY DUAD(TYPE III Fe-Cr POSITION)也是我们极少看到的三类录音带---铁铬带。有幸在2005年在朋友那里蹭听到,据朋友介绍他也是从日本掏二手回来的。价格当时也不算贵,只是折合20元RMB而已。但我觉得是值得了。毕竟铁铬带极为罕有。只是存活了很短时间。记得当时试听的是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人声很温纯,听感细腻,而且整体细节及分析力优秀。就像极高素质的一类磁带。再看看类别,写着从未见过的TYPE III,才知道只是传说中的铁铬带。只在电台录音中使用过,民间几乎没有出现过。从磁带的两种元素看,这类录音带的带基磁粉兼顾了金属铁和金属铬两种金属元素,所以声音的清晰度很好,而且因为一类带的磁粉中本来就含有铁的成分,所以这类磁带,可以算是兼具一类带和二类带的优点。具有声音细腻,清晰,音乐感明快,通透等特点。唯一可惜的是,市场流通极少。所以把玩过这类磁带的人估计不多。

SONY我所接触及认识的磁带就分享到这里。
紧接着和大家分享的是TDK系列

【TDK】
在我自己使用过及接触过的TDK磁带中,同样按上面的三类进行分享。
TYPE I的磁带,我较深印象的是一下几个型号
D
D这个型号,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型号,从SONY的CHF年代,一直到EF年代,D这个型号都担任着与SONY抗衡民用低端市场的角色。而且D型号以其优异的声音素质,合理的价格,一直成为很多专营CD录音的磁带文件口的首选空白磁带。记得在初一的时候,刚开始有自己的零花钱去买录音带。就是买了很多磁带录音文件口的直录磁带。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磁带仍然是主流音频产品。而当时D空白磁带的售价大概是7元一盒,EF大概就是6.5元一盒。加上录音费用,大概就11元一盒。与EF不一样的是,D的人声相对没有EF那么温厚,但全频分析力会略强于EF。大概,这个也是很多档口用它作为第一选择的原因了。

B
B这个型号算是比较少见,只有一些专营空白录音带销售的档口才会有卖。B系列,声音的细节不亚于D,不过声音的刺激性不及D好,所以,对于一般的流行音乐录音,B不及D的效果。也因为B的销售量少,所以B在人们心中的知名度不及D。而论整体素质,B是属于和D同一等级的产品。

AD1
AD1是D的高一级的型号同样属于TYPE I标准磁带的AD1拥有较D更加高的素质。当然了售价也较D高,AD1的售价可以达到15元一盒。AD1的模拟味相当不错,人声较D有质感,难得的是,整体分析力较D有了明显提升。而因为价格相对较高,所以AD1一般也不是卡带录音档口的选择。一般使用这种较高级别的标准磁带,都是对录音有一定追求的磁带烧友。AD系列在大陆发售也不算多。不过作为TDK的一些个性化型号,AD其实并不算高端之作。比起DJ系列,CDimg系列,BEAM系列,之中的TYPE I类磁带,AD1其实不算什么。

对于TDK的磁带,其实我自己拥有的TYPE I的磁带并不多,相反,我自己拥有过的TYPE II的磁带却较多些。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拥有过的TYPE II磁带

BEAM2
BEAM2是一款相当不错的TYPE II型的磁带。在TDK的高档磁带中,没有出现过CrO2这个标记。而它们都是以HIGH POSITION的标记出现。CrO2 POSITION只有在SONY及MAXELL的磁带中才会出现。BEAM2是一盒拥有夜光设计的磁带。磁带转动轮及导带轮都有夜光效果。而且附送的贴纸同样具有夜光效果。BEAM2的低频相当出色。弹性和质感都相当好。但高频略略偏暗。而且价格略微偏高。对于一般发烧友而言,未必会接受这样的售价。60分钟时长的售价为26元。整体素质与SA相仿,但较SA贵。

DJ2
DJ2是我自己在香港购入的一盒TDK空白高级磁带。其实这些系列都是比较花哨的系列,外包装很吸引眼球,声音素质同样是与SA同级,售价较BEAM2略便宜2元。声音属于比较中性的一款,没有什么独特的亮点。还记得当时入手的DJ2,是一盒深绿色磨砂半透明外壳的录音带。带基的颜色较BEAM2浅,但较SONY的X系列的颜色略深。

SA
这是TDK的代表性型号,和SONY的UX系列一样,有着很深远的意义。SA也是TDK二类带的代表。素质较包装磁带SR高。外包装采用蓝色为基调。带盒采用的新型的标准带盒。厚度较薄装带盒略厚。SA声音素质相当优秀,丝毫不亚于上面的两个型号。作为传统的二类带,SA的声音在同级别的TDK产品中,算是最平衡的。高频较SR系列出色。听感十分平衡。与UX相比,SA的人声部分略为逊色,但整体平衡性却更佳。而售价上,SA也比较合理,60分钟的售价仅20元,但却拥有较BEAM2 , DJ2 , AD2更佳的性价比。比起UX的18元,SA虽然贵了,但素质上却略略占先一点。

SA-X
这是TDK二类磁带中的高级型号与SONY的UX-S同级,素质相当优秀。细节感很强的一款二类带,也是TDK二类磁带的代表。SA-X的售价不菲,达到26元一盒,价格较同级的UX-S及XL都高。在高三毕业后,有幸在香港旅游时购入一盒SA-X。可惜我自己的录音设备较差,所以感觉还是有点浪费了这盒SA-X。声音方面,SA-X高频比SA更纤细。细节更丰富,声音清晰度更高。而对比同级的UX-S,则在中频质感方面略为逊色。但整体听感更平衡。

Super CDing II
这是TDK二类带的顶级型号,属于高端的产品,声音细节感相当优秀,比起SA-X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价格也相当昂贵,达到金属带的水平。机缘之下,我也曾经拥有过一盒60分钟的Super CDing II,可惜最后在搬家时遗失了。Super CDing II是一款不易购得的高级带。一般的商铺未必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其平衡大气的声音表现力,很适合大编制音乐的录制,可惜我当年只是用来录流行乐。而且没有很好的设备去录音,所以,这盘磁带也就白白地浪费了。对比起CDing II,Super CDing II声音更加细腻平衡。而且高频延伸更到位。全频的分析力更优秀。当然,从磁带的包装看来,也可以看到两者间的差异。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TDK的金属带,在我把玩磁带的岁月里,只把玩过三款TDK的金属带。他们分别是标准金属带:TDK MA 90,以及MA的上一级型号,中端金属带,MA-X 90。和TDK 薄装高档金属带系列Super CDing IV 64。


MA
MA是我第一款拥有的TDK金属带,声音较SONY 同级金属带METAL XR较为平衡,但是由于我的设备不具备灌录金属带的威力。所以在我的设备上录音,高频毛刺感很明显。声音细腻度稍稍不及METAL XR,但难得的是,价格存在较明显的优势,一盒MA 90在中国售价只是36元,售价比METAL XR(日版)的50元足足低了14元。而且声音素质属于同一级别。SONY METAL XR优势在于中频,细腻且密度高,MA则在中低频方面更优秀。声音全频段较为平衡。不一样的是,TDK MA系列的带基是深灰蓝色的,而SONY METAL XR的带基则是深蓝黑色。薄装及外壳,SONY似乎更优胜一点。当然,法国版的METAL XR则较TDK MA更便宜。90分钟的售价仅为28元。总体来说,  MA给我感觉性价比相当不错。所以这也是我为何入手3盒的缘故。


MA-X
MA-X 90这是我拥有最贵的金属带之一,售价为45元。但比起日版的METAL XR 90,这盒MA-X 90已经是物超所值了。声音素质当然较售价50的METAL XR高,毕竟MA-X属于中级的金属带。同级的有METAL ES,比较METAL ES,MA-X的价格就相当具性价比了,而且声音的精度不亚于SONY 的经典 METAL ES。MA-X比起标准型号MA,声音的细节更丰富,而且声音柔顺度更佳。同级的另一个型号Super CDing IV也是相当不错的系列,而且从磁带的时间长度分类看来,有些类似SONY METAL ES系列。但Super CDing IV在香港和广州都比较罕见。不容易购入。对比Super CDing IV,MA-X声音会更为平衡大气,但乐器的音乐感个人感觉Super CDing IV会稍稍强些。

Super CDing IV
带出要分享的最后一款TDK磁带,Super CDing IV,价格较为昂贵的金属带,属于中级别的产品,同级的有SONY METAL ES以及TDK MA-X,Super CDing IV是TDK薄装的中端金属带,带盒的结构和MA-X相似,声音的精度和素质相当出色,比较适合灌录乐器。人声略较MA-X薄。声音的金属感较MA-X强。Super CDing IV是一款较难购入的产品,因为市场上流通量不大,而且时长都是比较罕有的时间,比如54,64,70等最为标准的是60分钟,但价格也是最高的。一盒Super CDing IV 60的售价比MA-X 60还要高。所以,Super CDing IV也算得上较难找寻的中端金属磁带了。

TDK的磁带部分就分享到这里,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接触过的MAXELL磁带。MAXELL也是三大品牌里面价格相对偏高的品牌。同级别的磁带,往往售价会比SONY和TDK略偏高。

【MAXELL】
UR
第一款要介绍的,是MAXELL旗下的最最普通的标准磁带,属于I类磁带,在灌录CD时拥有较佳的模拟声音味道,也是市场流通量较大的一款MAXELL产品,因为价格相对合理,所以对于MAXELL德入门级别产品来说,UR可以算是代表了。记得在我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大概就是88-91年这几年间,UR的售价明显比SONY和TDK的入门级别磁带要贵。所以,一般的CD灌录商铺,基于成本,都不会采用UR。除非客人指定。但到了后期,大概是1996年后,磁带渐渐淡出,被CD,MD取代。UR的售价开始渐渐平民化,相应地,SONY的HF系列也作出降价动作。而很多灌录CD的档口,也渐渐看到了这两款产品的身影。就声音素质而言,其实UR的水平会略微低于SONY的HF。但录一般的通俗音乐,效果较EF和D系列都优胜。

UD I
MAXELL的UD I是一款较UR系列高级的标准型磁带。属于MAXELL入门级铬带系列UD II的普通磁带。售价与UD II相当。声音的精细度较UR高,高频的细节也较UR好,因为这样售价也与UR系列有明显差距,标准60分钟售价大概为14元。整体录音略偏暖,适合人声及流行乐的灌录。低频较UD II厚实,但高频不及UD II明亮通透。这个是标准磁带盒铬带的区别。而在众多MAXELL中高档标准磁带中,UD I属于相对低廉的一款,比起更高一级的XL I以及顶级的XL I-S这款UD I只能算廉价的玩物。当然了,对于一般消费者,其实UD I已经是很不错的选择了。整体音色属于厚实且注重质感的类型,所以UD I可谓是一款性价比相当良好的入门级中级产品。

XL I
XL I是MAXELL的中高端标准磁带。标准型号60分钟售价大概在23元左右,XL I比较容易购得,而且XL这个标志,也成了MAXELL的代表,在其品牌产品的地位,类似于TDK SA系列,SONY UX系列等。但档次要比UX及SA稍高一檔。XL I录音效果比UD I明显优胜,声音的细节更加丰富。除了保持着良好的模拟味道之外,声音表现力更加精细平衡。XL I的市场定位也是较为特别,这个价位其实已经可以买到中端偏上的铬带了,但XL I以其出色的录音,依旧赢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US I
这是一款薄装的中级别标准磁带,磁带的外壳是深红黑色的透明硬质外壳,因为是亮面,所以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刮花。带基的颜色算是MAXELL中端带里面较浅的一款。US I其实我只帮朋友购入过,但自己未亲身体会,所以这里对其音质就暂不评价了。就包装设计而言,MAXELL的这款US I算是一款挺炫眼的产品了。

XL I-S
这是MAXELL最高端的标准磁带型号,我自己只拥有一盒,所以一直不舍得使用,XL I-S是XL I的高一级别型号,所以声音表现力会较XL I-S更加全面。细节度更加丰富。可以算是一类磁带中的极品,和SONY HF-Pro,TDK Super CDing I都是同级别的产品,各自代表了自己品牌的标杆。当然了,标杆肯定是有昂贵的身价的,我手上的一盒XL I-S售价就是31元。售价比TDK Super CDing I还高2元。

标准磁带介绍完了,接下来分享一下MAXELL的铬带
UDII
首先和大家介绍的是MAXELL的入门级铬带UD II,UDII属于MAXELL中最低级别的铬带。但性价比不错,市场售价大概是16元左右,和SONY的UX系列,TDK的SA系列都属于品牌的代表,但价格较后两者低。UDII声音的精度和整体细节感属于三者中相对较弱的一员。但胜在价格合理,而且声音表现平衡,所以仍能够赢得多数磁带爱好者的青睐。对于铬带,UDII其实亮点不多。我自己也是在95年的时候入手过一次,之后再也没有碰这个型号了。

USII
这是一个带有迷彩感觉的型号,记得当时第一眼看到它的外包装,就被那设计吸引住了。更特别的是,USII采用的亮面深黑透明外壳,很有神秘感。但和传统MAXELL铬带比较,USII的磁带带基颜色较浅,也是我见过这么多款MAXELL铬带中,颜色最浅的一款。呈深啡黑色。其他MAXELL铬带带基颜色基本都是深黑色。USII声音属于较为真实自然的风格,高频毛刺感控制得相当好。价格介乎于中高级铬带XLII和入门级铬带UDII之间。这款产品的缺点在于带壳,因为是亮面的设计,所以容易刮花。


XL II
中高级铬带的代表,也是MAXELL品牌的代表型号。素质相当出色的一款铬带,和SONY的Xs系列同级,拥有很高的声音精度,一如MAXELL的风格,中高频素质相当出色,纤细但不毛躁。很适合灌录大场面大动态的音乐。新版的XL II外壳设计很潮,灰色亮面设计,坚固结实。较同级产品而言,MAXELL的声音素质及耐用度都比较突出。是一款相当出色的中高级别的铬带。作为MAXELL的代表产物,XL II是一面旗帜。价格方面,XL II标准60分钟一般售价在26元左右。比起XsII相对便宜,声音整体素质不比XsII逊色多少。但比起SONY的UX-S及TDKD的SA-X都略微占优。


XL II-S
最后和大家分享的是MAXELL铬带当中,最出色的一款,型号是XL II-S,号称最好的铬带。价格和SONY的ES,UX-Pro,TDK的Super CDingII相当,素质上,以上这几款都是同一水平级别的。但我自己而言,这款XL II-S也是拥有量相对最多的,前后买了3盒。对它的喜爱,超越了任何一款我自己使用过的磁带。包括金属带。喜欢它不仅仅是它那厚重的外壳给人结实坚固的信心,也不仅仅因为是它拥有不透光且深黑色的带基,更不仅仅是磁带封面介绍的那个The Best High Position Type,最好的高级(CrO2)磁带。而是实实在在的音质。录音精度高,声音还原度高,真实自然。中高频细腻通透的感觉。深灰色的带壳,磨砂手感,做工真的看得出这是MAXELL最好的磁带。和它拥有同样外壳的结构市场上MAXELL就只有两款产品,一款是普通磁带中的最高型号,XL I-S,一款是金属带型号MX-S。但这两款产品,我都没有实际使用过。对比起声音同样追求自然真实风格的ES,以及录音素质相当出色的Super CDingII,及UX-Pro,XL II-S的市场地位丝毫不落下风。价格方面,四款产品价格几乎在同一线上,标准60分钟售价都在32--33元左右。不过XL II-S相对而言会更容易在市场上购买。



由于MAXELL的金属带我未曾拥有,所以关于MAXELL金属带部分,这里就不作分享了,MAXELL金属带市场上一般出现的型号有UD IV,MX,MX-S等。UD-IV和MX都是较常见的型号。而且容易购得。UD IV档次相对低些,售价大概在33元左右,MX大概就是40元左右,MX-S我没有见过。所以售价方面也不太清楚。在三款产品中,MX-S应该是最高型号了。

结语1:
对于磁带,我个人有着深厚的情结。大概是因为从小就接触吧。依稀记得当时自己只是小学一年级,家里面听的只有SONY 的CHF系列。而且更不懂得磁带的分类和型号等区别。不过因为从小就接触,天天都听,所以不自觉地就产生了个人感情。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我没想过会有多少同好进来阅览并分享交流,我只觉得,有些记忆,对于一个人来讲,可能到老去的一天,也不会磨灭。有些回忆,是很值得和同龄的知音去分享。但这些文字,或许不会引起现今的爱好者或烧友的关注,但它却承载着我们这些70后的爱好者儿时的梦,承载着我们的童年回忆。希望,我的分享,能让和我拥有相同爱好的朋友进来交流,谢谢大家!

【MD篇】
磁带部分分享到这里,接下来的这一段文字,就是在2007年在加入论坛的周年纪念帖中收录的一部分。关于MD的分享。这里特别地分享给喜欢MD录音的朋友。
正如先前提到学友的那段演唱会独白。这里,我仅希望借助论坛的平台,再一次让这些我觉得很想分享,但又未必会被多数人所提及和关注的文字,获得第二次生命。接下来要分享的这段文字,承托着我个人对MD的感情,希望喜欢MD的朋友们,可以进来互相交流,谢谢!

MD盘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档次,档次处于最低的,是标准录音MD,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标准碟或者彩碟,属于这一类碟的型号比较多,为人熟悉的有SONY的COLOR COLLECTION系列,NEIGE系列等;TDK的FINE系列,MUSIC JACK系列,BIT CLUB系列等;MAXELL的COLOR CLUB系列,“MD”系列,TWINKLE系列,COULER系列等;AXIA的J’Z系列;im系列等;以及DENON的LAPISIA系列等等……

标准录音MD碟,通常售价会在7-10元不等,一般面向普通消费者,特点是价格公道,录音素质有自我特色,包装设计较贴近潮流,颜色及花样选择较多,容易购买等。如果拥有一套比较发烧的录音系统,但对盘片的追求也不算痴迷的朋友,其实可以考虑这个档次的MD盘片。

中档录音MD碟(防磁MD),也就是音质和耐用性比先前提到的标准录音MD那些高一个级别的,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有SONY的ES系列,LUMINA系列,TDK的XA系列,AXIA的PS系列等。这类MD碟,录音整体素质会较标准MD高,声音精度会更好,而且一般更为耐用。比如SONY的ES系列,是标称有防磁设计的。而TDK的XA系列,是属于镀金盘片,声音的细节感更丰富。这个系列的MD碟,市场流通量及产品的型号均较标准录音MD少。售价约为标准录音MD的两倍。但寿命更长,对于经常重复刷数据写的朋友来说,选择这个档次的MD,是有必要的。

最后是专业录音MD碟,一般是用在电台及录音棚进行专业录音用。型号相对较少,分别有SONY的MD2000,TDK的XA-PRO,MAXELL的XL-II-Pro,AXIA的MD-Pro等四款。当然了被烧友称为Pro-Black的SONY专业录音MD,型号: PRMD74,也可以列入这个级别了,它也算是比较稀有的东西,一般只有从日本购得,我有幸在二手市场见过并入手了一回。因为仅供电台录音专用,所以极少流出市面,曾经在网上被炒的沸沸扬扬的,PMD74的身价矜贵度几乎仅次于MD2000。但外壳却是和ES一样。这个级别的MD,在一般消费市场上不易见到,而且价格一般都在50以上,只是后期MD没落,有一段时间才看到TDK XA-Pro降价发售,正常状态下,这个级别的MD一般都应该买到50元。售价是中档MD的2.5-3倍。对于普通MD玩家,这个级别的录音MD无疑是奢耗品。但对于MD发烧友,这个档次的产品,绝对是收藏品了。

下面就我刚才提及的个别型号的MD碟,这里简单地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


首先是标准录音MD碟部分,也有朋友说这普通录音MD,其实也是一样的,只是称呼不同而已,指代的事物是一样的。
SONY:
【1】COLOR COLLECTION系列:
一共有红,橙,黑,蓝,绿等,好几个颜色,也就是我们说的彩碟,也是市场上最为常见的SONY MD碟。价格略微比其它几个牌子的彩碟贵,声音素质尚可,SONY的这款MD碟,中频的质感方面,在普通碟里面算是出众的了,尤其是应用在人声的录音方面。整体的解析力和声场都在众品牌普通碟当中,位居中上水平。而且碟质较好,不容易出现坏碟和光头纠错频繁,搜索时间过长等不良问题。除了价格略偏贵之外,这款盘片可算是MD迷不错的选择。

【2】NEIGE系列:
只有一个颜色的NEIGE系列,外观比COLOR COLLECTION系列更加具透明感,全透明的外壳没有加以任何颜色去渲染。直接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盘片,可惜上层外壳没有磨砂,容易刮花。下层外壳则采用了一贯的磨砂设计,比较耐磨。至于声音方面,NEIGE和COLOR COLLECTION系列是同级的,只是数码味较COLOR COLLECTION系列稍重,人声的颗粒感更明显,高频略带毛刺感,其他方面基本和COLOR COLLECTION相仿,售价较COLOR COLLECTION便宜一元。

【3】PREMIUM系列:
这个所谓的金碟,其实打开MD右面的保护片一看,就可以清楚发现,盘片并不是金碟。只是普通的银碟,外壳则采用透明金色的设计,感觉上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是金碟。其实一切皆因那正面的透明金黄色外壳所引起。同样的,上层外壳是全透明设计,不防刮不耐磨,下层是磨砂的。比起SONY的普通录音MD的主打系列: COLOR COLLECTION系列来说,PREMIUM的低频更富弹性,低频的量感会稍多,声音更加醇厚温润。密度感和质感也稍有提升。但大陆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仿佛只有74分钟。值得一提的是,老版本的PREMIUM系列声音数码味会更低一点,听感更为舒服自然。


TDK:
【1】FINE系列:
FINE系列,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整体素质真的不错。三频段平衡,解析力也让人满意,声音柔和自然,数码感并不强烈,而且后期出的FINE比较人性化,MD碟的上层外壳可以直接用油性笔在上面写字。同样是彩碟系列,所以FINE备有粉红,粉蓝,粉绿,粉黄,灰黑五款颜色,而灰黑是特别版,外壳是黑色的,数量也较前面四款少。FINE从我开始接触MD到现在,已经更变了好几个版本,但每次更变,只是把颜色和外壳作适度改变,声音风格基本保持一致,这也是我比较喜欢FINE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直到现在,我依然首推FINE为性价比最好的标准录音MD碟。作为TDK旗下的主打标准MD,FINE的特点是声音平衡耐听,没有什么极为突出也没有致命缺陷。所以一般的通俗类音乐用FINE去录音是挺适合的。平顺自然则是它的声音特点。

【2】 MUSIC JACK系列:
MUSIC JACK又称为MJ,是TDK比较老的一个系列了,MUSIC JACK也是唯一的一款老版MD有金碟的,老版的MUSIC JACK声音相当好,人声细腻,细节丰富,三频平衡,质感一流,综合素质超过了旧版的FINE,算是普通碟里面最好声的产品之一,而且MUSIC JACK的盘片,声音的解析力相当好,数码味非常轻,声音自然度高。比起FINE,人声更加纤细,解析力也略胜于FINE,MUSIC JACK总共出了四版,第一版是全透明外壳的,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就是透明。第二,三版都是彩碟,一共有红,蓝,橙,黄,绿五种颜色。前三版都是金碟,声音的细节和质感都很好,后期的版本大概为了节缩成本,从原有的金碟改为了普通银碟,音质上有所下降,解析力和层次感都不如前面三代好,而且后期的产品,为了迎合现代录音的刺激感,数码味有所增加,听感上不及FINE。作为引领TDK标准录音MD的代表,自从更变为银碟之后,除了外壳感官变得有些神秘感之外,真的不知道这第四代MJ出来之后,是进步还是退步?
   
【3】BIT CLUB:
比起前面两款,BIT CLUB更加适合现代音乐录音,尤其是HIT-HOP,R&B和一些电子流行乐之类,BIT CLUB给我的最明显的感觉是数码味较明显,声音的刺激感强。不适合弦乐及古典音乐录音。BIT CLUB的亮点在于低频,其低频相当有力度,低频的烘托是三个系列里最多的一个,如果用来录一些较为严肃的音乐,BIT CLUB的低频似乎渲染得有点过头了。另外需提到的是,BIT CLUB的数码味较浓,在音乐的耐听度方面不如前面两个系列。BIT CLUB录音所带来的声音颗粒感较明显,三频不如MJ和FINE细腻顺滑,但BIT CLUB去灌录一些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效果却意想惊人。电子乐之类的音乐录音,三者中BIT CLUB绝对是首选。而BIT CLUB的第一代上壳是透明的,下壳是磨砂的,之后出的就全是不透明设计。

MAXELL:
【1】“MD”系列:
大家可别误会了,这个系列的名字就是MD,然后按照盘片的时间长短来命名为MD74,MD80等等……早起的”MD”系列是日本本土生产的,我手上有一张MAXELL最早的MD,就是MD60日版,旧版的MD60声音模拟味很强,人声录音感觉极佳。而且整体分析力比现在的”MD”系列高。后期的”MD”系列,已经转移到英格兰制造了,声音的解析力和透明度都很一般,根本不如TDK和SONY的彩碟,而且声音偏厚,偏朦,不够通透。听感是属于温暖厚实的风格,但是温厚之余解析力却欠缺,声音之感不强,所以市场指导价一般都比前面介绍的两个品牌的几款同级系列产品低。而且MAXELL非常聪明,很会节约成本,”MD”系列转移生产基地后,其产品的MD保护滑片,均采用塑料材料制作。所以在重量方面,比其他牌子轻。该系列除了早起日版是单一的深蓝色以外,自转到英格兰生产后,”MD”系列已经彩碟,共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虽然已经改变了容貌,但外观变化上,实在没有什么吸引的地方。太普通了。

【2】 COLOR CLUB系列/TWINKLE系列:
这两个系列都是日本制造的盘片,解析力比前面的MD系列好,声音也没有那么混厚,尤其是人声部分。值得一提的是,COLOR CLUB系列/TWINKLE系列的外观都很有意思,虽然都是彩碟,但是不同的是,COLOR CLUB系列的外壳是颜色不同,而TWINKLE系列则是盘片的颜色不同,TWINKLE系列是普通碟模拟较罕有的彩碟系列,这个彩碟不是壳子的颜色出彩,而是盘片的颜色变幻。红的,绿的,蓝的,橙的……好几个颜色。而且每一代的设计都可以说别出心裁。从录音素质来说,COLOR CLUB系列声音较为平衡,高频毛刺感低,数码味轻。颗粒感不明显。相反TWINKLE则整体分析力较佳,细节感较强,数码味较COLOR CLUB系列稍重,但声音较薄。两个系列在外壳及外观的设计上都花了不少心思,所以外观都很吸引。而且COLOR CLUB曾经一度被商家把价格炒起来。一张COLOR CLUB的彩碟售价甚至比XA-Pro还贵。或许是因为在大陆市场较为罕见,所以COLOR CLUB的高价也曾被一些奢豪的玩家所接受。也有把其当作收藏品入手。值不值得,真的要看个人的消费心理了。

AXIA:
J’Z:
这个牌子其实就是富士旗下的一个产品品牌。它的MD种类其实也不少,但是很少在大陆市场上开卖,所以我们接触到的都较为有限,而且来到这里都被商家炒得很贵。我手上只有这个系列,标准版本和一张被炒起来的动物图案三色特别版。动物三色版由于数量很少,所以挺有收藏价值,我手上这只一直留着没拿来用,这个系列只有三款颜色,只有两款图案。就只有蓝,黑,绿三色,只有蝙蝠和蜥蜴两种图案,图案是印在MD保护滑片上的,挺COOL的印刷。可惜没有使用,所以无法评价它的声音。而普通版本,外壳采用不透明设计,让你无法直接看到盘片。普通版本备有红,蓝,绿,白,黄等几款颜色。声音素质平平,数码味较明显,高频略为粗糙。声音整体素质和SONY的彩碟及TDK FINE都有明显区别。令我颇有微词的是它的听感,数码味较重,细节感有些刻意,声音不够顺滑自然。这里不推荐大家选用。但售价方面却算是几个品牌中最合理的一款,二字记之曰:”便宜“!

im
im系列是AXIA标准录音MD中最常见的系列,声音的数码感较J’Z轻,但录音效果仍不及其余三大品牌的同级产品。外壳的花色却是相当不错。设计方面,AXIA算是几个品牌里面最舍得花心思进去的品牌。只可惜声音方面却未尽人意。im系列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推出5片装的套碟,套碟附送一个便携式MD盒,可以一次装载5片MD,方便出行携带。而且5片装的im碟壳的图案设计相当好看,很卡通,很有新意。除了声音平平,其实im系列算是一款不错的选择。听音之余也喜欢外壳漂亮的朋友,这里可以考虑5片装的im彩碟套装。

标准录音MD就分享到这里,对于一般的MD迷,如果不太苛求盘片对音质所带来的变化,其实标准录音MD也可以玩出乐趣。而且,在MD消亡的今天,标准录音MD较易求得。价格上也相对合理。所以,一般的MD迷不妨考虑。

接下来是中档MD碟,中档MD碟在声音的平衡感和盘片的耐用性上都比标准MD碟好。
但价格方面,却是标准碟的两倍。而且现在已经基本无法购买,只能通过二手购入或者从日本市场带回。

SONY:
ES:
ES的外观相信很多烧友都非常熟悉了,白色的外壳,一份无比的纯洁与细腻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还记得我刚买MD台机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MD随身听,录了的MD碟只能放到台机上听,那时也不舍得买贵碟,ES对于我来说,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是后来还是买了一张,一直保留到现在还在用。可惜碟壳上的字体已经掉色了。ES是SONY的高档器材的代名词了,记得磁带里面也有ES。ES所谓的防磁设计,其实也可以看作它耐用的一个方面,防止被磁化,对于一张MD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而一般的普通碟,防磁能力都很一般,所以在一些高磁性的环境里,普通MD就备受考验了。ES的设计相当不错,那么它的声音呢?声音才是咱们MD迷最关心的问题,ES的声音也不错,这个用过的朋友应该很清楚,ES的声音比起SONY的彩碟系列,更加平衡细腻,人声的质感和密度都有所提升,绝对是值回票价。但是在MD还是比较盛行的时候,ES的身价也颇高,比起同级的TDK的XA要贵。而这个“贵”,大家都很明白,这个其实是SONY一贯的作风了。

LUMINA:
严格上说,LUMINA不能算一般中档碟,LUMINA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中档MD碟。它的数量相对比较少,而且外包装的花纹和图案都极为别致,所以比较有收藏意义。旧版的LUMINA是磨砂半透明的设计,有粉红和粉蓝两个版本,碟壳的花纹是星星,而且碟壳上沾满了一点点细小闪光的颗粒,灯光下十分闪耀,新版的LUMINA系列只有红色和蓝色,花纹便成了小红花了。但外壳还是会一点点颗粒闪闪发亮。声音整体素质,和ES同级,所以也有一个说法:LUMINA就是ES的特别版。LUMINA的声音细节和声场都做得不错,解析力还比ES稍高一点,但数码味略略较ES重,声音没有那么ES顺滑。听感上略微硬朗些许。但LUMINA的意义其实更多地体现在它的收藏价值,毕竟发行量相对ES少。而且颜色是一双一对的,碟壳的图案设计也别出心裁,所以好多MD爱好者及发烧友都人手一套去收藏。

TDK:
XA:
TDK的XA是一张相当经典的MD,也是TDK中档碟的唯一,XA声音风格属于清透类型,听感素雅平淡。整体素质不在ES之下,但彼此却风格各异。可以说和ES各擅所长。ES声音风格属于平衡中略带点温暖的感觉,XA解析力稍稍优胜,整体声音较ES薄,中频距离感较近,但人声不算厚。XA本身是一张金碟,声音听感上比较细腻,对于细节的还原相当出色。外壳方面,XA所采用的材料也挺特别,不像ES那样全封闭不透明,感觉也不是旧版MJ那样全透视。XA外壳,在盘片的部分是可视的,上外壳是透明的,下外壳是磨砂透明的。所以你会看到XA的上层是金黄色,下层则是灰褐色。盘片的颜色和老版MJ,XA-Pro都是一样的。三频中,XA的人声略为突出,声音细腻,质感良好,所以对于人声的录音,个人感觉相对适合。而有一点需要让我比较喜欢的是,XA的人声不属于那种厚实但解析力一般的人声,而是距离感较近,但声音不偏厚的感觉。这点我非常欣赏。现在手上XA起码还有四张碟在服役。可惜已经没有收藏品了。

AXIA:
PS:
这款是富士的中档碟,机缘之下我曾经入手过特别版的PS,就是神仙鱼版(蓝色)和菊花版(红色)的PS,这套碟只有两个颜色,和标准版(海豚版)有很大差别,差异主要体现外壳设计。特别版只有两种颜色,而且发行量极少,只是在海印的一家店里见过,估计是从日本直接走私回来的。PS的声音较为中性,三频没有哪个频段明显突出,听感比较舒服,高频明显比标准MD型号的产品优秀。高频虽然不算明亮,但细节还原较佳,高频毛刺感低。听感顺滑。PS的声音颗粒感较低,所以对于人声来说,它的录音效果是不错的。传统的PS是有海豚标志的,而且备有独立包装和5片套装两种选择,共有透明白,浅蓝,粉紫三款颜色。特别版就是神仙鱼和菊花两款图案。市场上仅见过独立包装。另外还有被炒得飞起来的HELLO KITTY版,性质和SONY的LUMINA系列相似。也是机缘,让我拥有HELLO KITTY版,但因为数量不多,加上极具收藏价值,所以我没有拆开使用,HELLO KITTY版的声音方面这里不予评价。

中档MD碟其实已经成为一些MD发烧友的专用碟了,特别是XA和ES两个系列,因为也只有这两款产品,在大陆市场上较容易购买。PS一般只有在香港和日本才会找到。大陆市场较为罕见。所以售价也较XA和ES略高。从声音的综合素质作选择,我个人推荐XA。

最后要分享的是专业录音MD(Pro)碟部分,为大家分享的有以下四款产品。
SONY:
MD2000:
严格来说,SONY的限量版MD录音碟--MD2000属于带有纪念意义的MD碟,当然了,除了收藏价值之外,其声音也是相当出色的,可以说是同其它几个品牌的PRO碟属于同级产品。MD2000我只听过两次,而且自己未曾拥有过。从外表看,MD2000已经可以体现到它的身价了,银色的全封闭外壳,上层外壳采用镁合金制造,造工精细。看上去比市场上任何一款MD都要高档,我记得两次试听都是听人声,两次都是听邓丽君。给我的感觉是,MD2000的人声表现细腻真实,质感和密度感都达到极高水平。声音的还原度相当出色。整体听感相当平衡。解析力比中档碟而言,不算高出甚多,但整体听感更平滑自然,这个才是它的独到之处。再加上漂亮高贵的外壳,独一无二的序列号,当然少不了那个显眼的MD2000字样了,这些因素加起来,足以使它当年开售价达到200元的史上最高。时至今天,MD2000已经很难找到了,当然售价肯定被商家们炒得翻上好几倍。只能说MD2000是可遇不可求的神物。

MAXELL:
XL-II-Pro
如果说我听过的MD碟里,哪款的整体解析力最高,声音细节最丰富,我会肯定地回答是XL-II-Pro。这是一张看上去根本不起眼的专业录音MD碟。无论是MD碟的外盒,MD外壳,再到MD碟的做工,包装,印刷,最后到MD碟的重量……等等每一个方面,你都不会认为它是一张专业录音MD碟,除了看到MD碟的保护片上面刻着“XL-II-Pro”这个字样,其他外观上的一切,你根本看不到它拿方面达到专业录音MD碟的水平。但当你听到它的声音之后,你就会明白,这个烂东西原来真是一张专业录音碟,而且最不靠谱的是,它的保护片居然是一块塑料。而其他任何一款的专业录音MD,都是金属的。薄薄的深蓝色外壳里面包裹着一张普普通通的MD盘片,根本和MAXELL的普通碟“MD”系列一样,而且都是英国制造。样子,构造也都一样。除了保护片上面印的型号说明了它们之间的身份不同,其它的就没什么可以值得去说了。声音方面,XL-II-Pro绝对是一张好碟,非常高的解析力,是我听到过的几款PRO碟里面声音解析力最强的一款,但是略微带点数码味,值得一提,这款产品的声音动态非常出色,也是同级别的几款专业碟里面最佳的。而且声音的刚性十足,灌录大动态的古典乐一流。XL-II-Pro有着较高的信噪比及出色的细节感和平衡感,可以说是PRO碟里面的声音首选了。但由于外观较差,所以XL-II-Pro很容易就被人误认为滥竽充数的水货。在几年前,MD开始没落,XL-II-Pro也渐渐在市场上绝迹了。

TDK:
XA-Pro:
这个名字我想是最为烧友熟悉的了,也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PRO碟了,过去,基本上一些有规模的买MD的铺面都可以找到XA-Pro的身影。而且现在,因为MD已经退出随身听舞台,随之而来,MD碟也渐渐绝迹。所以XA-Pro的价格从几年前呈下滑的趋势,又渐渐逐步回升,到了现在,却是有价没货了。XA-Pro的做工是TDK里面最好的,比起同级的产品,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一款专业碟。而且从盘片的质量和重量去看,已经可以看到PRO碟应该有的风范了, XA-Pro是金碟,从数据读取以及防纠错的角度去看,XA-Pro是绝对达到专业的水平,它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这个和它的碟壳构造有着密切关系。声音方面,XA-Pro比起XA声音更加平衡细腻,XA的人声是靠前的,略微突出,但是XA-PRO却没有,距离感较XA远,声场也比XA宽松。XA-Pro比起MAXELL的XL-II-Pro来说,解析力和细节都稍逊,声音的通透感不及XL-II-Pro好。但XA-Pro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声音平衡感很好,声音真实自然,两者听感上是两回事,如果一般流行或人声录音,XA-Pro会更加适合,因为MAXELL的XL-II-Pro声音的刚性比XA-Pro强,声音也略比XA-Pro硬朗,人声不如XA-Pro细腻。而综合素质而言,它们几款都属于同级产品。只是各擅所长而已。

AXIA:
MD-Pro:
最后出场的MD-Pro是富士公司的顶级产品,虽然价格上未必比那些所谓HELLO KETTY限量版MD碟贵多少,但是音质就肯定是不同档次了。纪念碟一般都不是什么专业录音碟,只是花纹和图案比较特别,市场上较为罕见而已。MD-Pro的声音算是四款专业碟里面相对平庸的一个了,如果和低一个级的产品作比较,它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如果和不同牌子的同级专业碟作比较,MD-Pro只能说是居于末位。就专业级别的录音MD水平而言,MD-Pro的声音没有什么太突出的亮点,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缺点。也就是不过不失罢了。而设计上,据说采用了高科技的抗震设计,但是外观还是比较土的,黑色的全封闭外壳,没有什么起眼点,除了壳子不透明可以区分开PRO碟和普通碟的身份之外,其它根本就是一个“土”字。遗憾的是,现在市场上也及其罕见了,即使有开卖,售价应该也接近80元。这里建议作为收藏品收一张即可。如果真正追求专业碟,还是选XA-Pro或者XL-II-Pro更为理想。

BONUS:
而到了附加部分,之前2007年的原帖是没有这段落的,这里加插一款专业级别的MD录音碟分享。型号是:PRMD74,主要是用于电台广播录音,也就是我们说的Pro-Black的SONY专业录音MD。这款MD市面极为罕见,这个也与它的用途有点关系。一般而言,
PRMD74只针对广播录音,而不对应民用市场。所以PRMD74基本不面向一般消费者。声音方面,PRMD74和上面四款专业录音MD属于同级。声音特点仍在中频上。中频比较顺滑,细节感强。如真的去比较声音整体素质,声音整体素质上PRMD74比MD-Pro稍稍占优,但却略微逊色于XA-Pro及XL-II-Pro。于我而言,能有幸觅得一张PRMD74,也算是泡二手市场以来最大的收获之一。后来获知原来PRMD74已经被商家们炒得沸沸扬扬,才知道,PRMD74也是一张十分有价值,有典藏意义的专业录音MD。这里推荐给喜欢人声录音的发烧友,PRMD74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

关于MD部分就介绍到这里,总的来说,MD这三个档次里面,标准录音MD碟是市场上最容易找到的,价格也是相对最为划算的,但随着MD市场没落,素质高的普通碟现在已经很难觅寻了,即使能找到一些新版的标准MD,也较过往的产品有所退步。譬如说TDK的MJ(music jack)系列,初期发售的MJ是金碟,声音非常细腻柔顺,后来推出的银碟音质比起过往的同系列产品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数码味重了,耐听度下降了。况且声音的整体解析力也没怎么提高。素质上根本也没有让人感受到是在进步。ES仍旧是不少烧友们的首选,关键是声音平衡,听感自然,而且样子也漂亮。XA-Pro则依旧占领着高档碟的市场,毕竟XA-Pro是最容易找到的PRO碟了。而且当年随着价格的下调,加上素质高出中档碟一筹,所以XA-Pro仍会是ES的有力竞争者。对于有条件的,并且对音质有追求的朋友,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倾向XA-Pro。而选取了好的盘片一般只是其中一环,好的音源,好的录音设备,好的回放器材都是不可忽视。要玩起来所花费的金钱,精神和时间却是少不了的。

结语2:
虽然MD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时至今天,仍会有像我那般对MD不离不弃的MD爱好者,不断地去寻觅,去发掘MD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即使真的有一天,MD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被淘汰,在我们心中,MD依然活着。以上这段关于MD盘片的分享,正如文章序言所说,一些我觉得很喜欢,很想流行的东西,很想和别人交流的文字,因为某些因素而令到它不能流行或者不能去畅快交流。希望再一次借助论坛的平台,让它们有一次重生的机会,让我自己的感觉再一次得到释放。这里感谢参与此文的朋友。


编者的话:
在这里感谢论坛给予这样的一个交流平台,也再一次感谢各位喜欢磁带及MD的朋友们的支持,感谢大家的参阅。这篇文章其实是刘某注册耳机大家坛6周年的纪念文章,之前的年度纪念文章,从未试过用较长的篇幅去叙述录音介质。这次的尝试,一来是为了完自己的心愿,二来也想籍着这样的一篇文章,去寻找当年的感觉,释放自己心里的那份对磁带,MD的情怀。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文章分享去认识这一方面的同好知音者。

蓦然回首,已经在大家坛走过6个念头了,人生会有几个6年,在这里,经历了许许多多,一路走来,有付出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有共鸣的快乐,也有被误解的苦恼,被冷落的孤独,大家为着共同的爱好来到同一个论坛上,在享受升级器材所收获乐趣的过程中,逐渐回归到音乐欣赏的真谛上,这是让我最感慨的。录音介质,其实不怎么会被这里的朋友提起,也希望这段文字,能给予一些喜欢MD,磁带的朋友们带来共鸣。谢谢大家!

注:本文仅在耳机大家坛分享,请勿转载!

                           刘嘉明
                          2011.07.28

SONY_hb_CHF_I_90.jpg (18 KB, 下载次数: 90)

SONY_hb_CHF_I_90.jpg

SONY_n_EF90n.jpg (18 KB, 下载次数: 122)

SONY_n_EF90n.jpg

SONY_n_HF90n.jpg (18 KB, 下载次数: 76)

SONY_n_HF90n.jpg

SONY_B_C-90UXB.jpg (19 KB, 下载次数: 74)

SONY_B_C-90UXB.jpg

SONY_A_C-60UXSA.jpg (20 KB, 下载次数: 66)

SONY_A_C-60UXSA.jpg

SONY_ideal_UX-PRO74b.jpg (13 KB, 下载次数: 61)

SONY_ideal_UX-PRO74b.jpg

MAXELL_gold_MX_IV_90.jpg (18 KB, 下载次数: 85)

MAXELL_gold_MX_IV_90.jpg

MAXELL_gold_XL_II_100.jpg (18 KB, 下载次数: 51)

MAXELL_gold_XL_II_100.jpg

MAXELL_gold_XL-S_II_100.jpg (17 KB, 下载次数: 81)

MAXELL_gold_XL-S_II_100.jpg

MAXELL_gold_MX-S_IV_100.jpg (14 KB, 下载次数: 64)

MAXELL_gold_MX-S_IV_100.jpg

TDK_90_MA-X90SE.jpg (17 KB, 下载次数: 67)

TDK_90_MA-X90SE.jpg

TDK_90_MA-90SE.jpg (15 KB, 下载次数: 48)

TDK_90_MA-90SE.jpg

SONY_smm_C-90SMMST.jpg (12 KB, 下载次数: 59)

SONY_smm_C-90SMMST.jpg

SONY_hf_DUAD_III_60.jpg (17 KB, 下载次数: 59)

SONY_hf_DUAD_III_60.jpg

_MG_6841.JPG (65 KB, 下载次数: 55)

_MG_684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7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