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90|回复: 27

舒伯特第21钢琴奏鸣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9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市
舒伯特对贝多芬的敬重,似乎到了敬畏的程度。两个人同在维也纳生活时间长达15年,居然从未会面,主要还是因为舒伯特过于腼腆。直到1827年贝多芬对舒伯特创作的一些艺术歌曲给予了高度评价,当这个消息辗转传到舒伯特耳中,他才鼓足勇气去见贝多芬,但此时贝多芬已经去世。也有人说舒伯特到时,贝多芬正好临终,据说还对舒伯特说:“我的灵魂属于你。”之类的一句话,我觉得这个故事不太可信。但贝多芬的去世确实对舒伯特是个极大的打击,1827年3月29日,舒伯特手持火炬走在贝多芬送葬行列的最前面,仅仅一年后,他自己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根据他的意愿,被葬在贝多芬的墓旁,时年31岁。
1828年舒伯特创作了三部钢琴奏鸣曲,其中第19首献给了舒曼,第20首献给一位叫隆美尔的钢琴家。最后这第21首题献给谁我没有查到,但是这应该是舒伯特所有独奏钢琴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部,也是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精神上的继承。
但是舒伯特毕竟不是贝多芬,尽管在第21钢琴奏鸣曲中,我们感受到了舒伯特作品中少有的悲剧力量,但贝多芬的悲剧更接近古希腊,而舒伯特则有些接近歌德、席勒,在情感上更加的复杂微妙。尤其在第一乐章中,那种极度的壮丽与无奈交织在一起,崇高、纯洁、期盼、忧郁、伤感、绝望等等纠集在一处是什么感觉,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神秘世界的好奇与恐惧同时涌来是一种什么滋味。从几个简单的音符,引出的是富于童话色彩的奇妙世界。音符不断的发展变化,时而如淙淙流水、时而如飞舞的精灵、时而如广袤的森林、时而如天边的落日。而每一次回到第一主题,就如同为童话掀开新的一页。每每听到这个乐章,我只愿童话永远不会结束。
说到舒伯特第21奏鸣曲第一乐章,不得不提一下我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在我手中的四个版本中,分别是里赫特、贝尔曼的现场录音,施纳贝尔录音的APE和布伦德尔的一张D版DVD。尽管标注着Molto moderato也就是非常确实的中板,但四位大师在演奏时间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别。里赫特与贝尔曼这两位苏俄大家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都超过了20分钟(其中里赫特24分钟、贝尔曼22分钟),而且与第2、3、4乐章的演奏时间总和大致相等(里赫特4个乐章总演奏时间46分钟、贝尔曼总时间44分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俄罗斯学院派对这个曲目的演奏取得的研究成果还是巧合,但肯定的是施纳贝尔与布伦德尔这两位德奥系大师在演奏时间上也是惊人的一致,其中施纳贝尔 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只有13分多种,布伦德尔的也只有15分多。而他们两个的第2、3、4乐章的演奏时间与两位苏俄大师又差不多,都是20分钟出头。也就是说,苏俄大师与德奥大师对舒伯特第21奏鸣曲的处理上分歧,集中在第一乐章的速度上。
如果让我选择我比较认同德奥系两位大师的演奏,苏俄的二位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尤其是里赫特,把中板几乎弹奏成了慢板。虽然在情感上显得更加深沉、更加伤感,但实在是有些拖沓。贝尔曼演奏舒伯特显然远远不如他弹李斯特那么有权威性,尽管舒伯特和李斯特的名字一样,但他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风格完全不同。应该承认贝尔曼的演奏非常流畅,技术上几乎完美,指尖上的那种灵气,处理钢琴音色的那种熠熠生辉的才情,真是少有人比,但听上去稍微有一点飘,而且味道上也不那么本真。
施纳贝尔与布伦德尔虽然在大的结构上相似,但具体处理手法上也有不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施纳贝尔像范西屏,那么布伦德尔就像施襄夏。施纳贝尔在不经意间的速度、节奏、力度的变化真实达到一种神妙的境界。再说两句题外话据说范西屏曾与前代国手梁魏今学棋(这个故事也不太可信,范西屏的老师应该姓俞)时,一度被搞得比较惨,授二子了还赢不了。梁老带小范出去走走,到一处小溪边,说了句什么:“夫棋如此,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之类的话,从此梁老下不过小范,小范遂成古今之高手云云。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可靠,但借用一下梁老的话,西方现代的演奏大师,我看能够到达“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这样境界的也就是施纳贝尔、克莱斯勒两人而已。
听布伦德尔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尤其是最后的三首。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速度变化无不是布伦德尔深思熟虑的结果,布伦德尔在技术上的扎实、触键的敏锐方面决不次于贝尔曼,而对作品深度的发掘,对情感的把握更是远远超出。尽管里赫特在演奏这部作品时也投入了巨大的情感,但给人的感觉是过于沉溺了。布伦德尔抒发的情怀更加开阔,有沉醉、也有升华。但是布伦德尔与施纳贝尔的演奏那个更好,我很难判断。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的相比有更多的即兴成分,有时还稍嫌琐碎。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施纳贝尔那种兴之所至、我之所行的方式更合适。可布伦德尔确是在最严密的控制和最周密的思索下获得的最大自由。当然,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可能只有一种唯一正确的演奏方式。也许我还应该听听柯曾、鲁宾斯坦、哈丝姬儿、科瓦谢维奇、卢普或者里帕蒂的演奏。谁知道呢?舒伯特的第21钢琴奏鸣曲,著名的D960,贝多芬之后最为完美的钢琴奏鸣曲,几乎是每位钢琴大师都要争着演奏的作品,随着其优美的旋律,也许我们能够飞到一个属于舒伯特的神秘世界。
文字文字
文字
 楼主| 发表于 2007-3-19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如何把字体变大一点,救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9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如果这是原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9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变大.....

舒伯特对贝多芬的敬重,似乎到了敬畏的程度。两个人同在维也纳生活时间长达15年,居然从未会面,主要还是因为舒伯特过于腼腆。直到1827年贝多芬对舒伯特创作的一些艺术歌曲给予了高度评价,当这个消息辗转传到舒伯特耳中,他才鼓足勇气去见贝多芬,但此时贝多芬已经去世。也有人说舒伯特到时,贝多芬正好临终,据说还对舒伯特说:“我的灵魂属于你。”之类的一句话,我觉得这个故事不太可信。但贝多芬的去世确实对舒伯特是个极大的打击,1827年3月29日,舒伯特手持火炬走在贝多芬送葬行列的最前面,仅仅一年后,他自己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根据他的意愿,被葬在贝多芬的墓旁,时年31岁。
1828年舒伯特创作了三部钢琴奏鸣曲,其中第19首献给了舒曼,第20首献给一位叫隆美尔的钢琴家。最后这第21首题献给谁我没有查到,但是这应该是舒伯特所有独奏钢琴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部,也是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精神上的继承。
但是舒伯特毕竟不是贝多芬,尽管在第21钢琴奏鸣曲中,我们感受到了舒伯特作品中少有的悲剧力量,但贝多芬的悲剧更接近古希腊,而舒伯特则有些接近歌德、席勒,在情感上更加的复杂微妙。尤其在第一乐章中,那种极度的壮丽与无奈交织在一起,崇高、纯洁、期盼、忧郁、伤感、绝望等等纠集在一处是什么感觉,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神秘世界的好奇与恐惧同时涌来是一种什么滋味。从几个简单的音符,引出的是富于童话色彩的奇妙世界。音符不断的发展变化,时而如淙淙流水、时而如飞舞的精灵、时而如广袤的森林、时而如天边的落日。而每一次回到第一主题,就如同为童话掀开新的一页。每每听到这个乐章,我只愿童话永远不会结束。
说到舒伯特第21奏鸣曲第一乐章,不得不提一下我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在我手中的四个版本中,分别是里赫特、贝尔曼的现场录音,施纳贝尔录音的APE和布伦德尔的一张D版DVD。尽管标注着Molto moderato也就是非常确实的中板,但四位大师在演奏时间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别。里赫特与贝尔曼这两位苏俄大家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都超过了20分钟(其中里赫特24分钟、贝尔曼22分钟),而且与第2、3、4乐章的演奏时间总和大致相等(里赫特4个乐章总演奏时间46分钟、贝尔曼总时间44分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俄罗斯学院派对这个曲目的演奏取得的研究成果还是巧合,但肯定的是施纳贝尔与布伦德尔这两位德奥系大师在演奏时间上也是惊人的一致,其中施纳贝尔 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只有13分多种,布伦德尔的也只有15分多。而他们两个的第2、3、4乐章的演奏时间与两位苏俄大师又差不多,都是20分钟出头。也就是说,苏俄大师与德奥大师对舒伯特第21奏鸣曲的处理上分歧,集中在第一乐章的速度上。
如果让我选择我比较认同德奥系两位大师的演奏,苏俄的二位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尤其是里赫特,把中板几乎弹奏成了慢板。虽然在情感上显得更加深沉、更加伤感,但实在是有些拖沓。贝尔曼演奏舒伯特显然远远不如他弹李斯特那么有权威性,尽管舒伯特和李斯特的名字一样,但他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风格完全不同。应该承认贝尔曼的演奏非常流畅,技术上几乎完美,指尖上的那种灵气,处理钢琴音色的那种熠熠生辉的才情,真是少有人比,但听上去稍微有一点飘,而且味道上也不那么本真。
施纳贝尔与布伦德尔虽然在大的结构上相似,但具体处理手法上也有不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施纳贝尔像范西屏,那么布伦德尔就像施襄夏。施纳贝尔在不经意间的速度、节奏、力度的变化真实达到一种神妙的境界。再说两句题外话据说范西屏曾与前代国手梁魏今学棋(这个故事也不太可信,范西屏的老师应该姓俞)时,一度被搞得比较惨,授二子了还赢不了。梁老带小范出去走走,到一处小溪边,说了句什么:“夫棋如此,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之类的话,从此梁老下不过小范,小范遂成古今之高手云云。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可靠,但借用一下梁老的话,西方现代的演奏大师,我看能够到达“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这样境界的也就是施纳贝尔、克莱斯勒两人而已。
听布伦德尔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尤其是最后的三首。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速度变化无不是布伦德尔深思熟虑的结果,布伦德尔在技术上的扎实、触键的敏锐方面决不次于贝尔曼,而对作品深度的发掘,对情感的把握更是远远超出。尽管里赫特在演奏这部作品时也投入了巨大的情感,但给人的感觉是过于沉溺了。布伦德尔抒发的情怀更加开阔,有沉醉、也有升华。但是布伦德尔与施纳贝尔的演奏那个更好,我很难判断。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的相比有更多的即兴成分,有时还稍嫌琐碎。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施纳贝尔那种兴之所至、我之所行的方式更合适。可布伦德尔确是在最严密的控制和最周密的思索下获得的最大自由。当然,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可能只有一种唯一正确的演奏方式。也许我还应该听听柯曾、鲁宾斯坦、哈丝姬儿、科瓦谢维奇、卢普或者里帕蒂的演奏。谁知道呢?舒伯特的第21钢琴奏鸣曲,著名的D960,贝多芬之后最为完美的钢琴奏鸣曲,几乎是每位钢琴大师都要争着演奏的作品,随着其优美的旋律,也许我们能够飞到一个属于舒伯特的神秘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谢谢楼上的里赫特版是1961年11月131日的现场录音,Brilliand的廉价环保装。贝尔曼的录音效果要好得多,是1980年11月6日的现场录音,也是Brilliand的环保套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0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我也说说我的听感吧,我只有KEMPFF DG的录音,还有和LZ一样的里科特。

肯普夫是最先买的,当时还是小菜鸟一个,大致一听,感觉速度这么慢啊,肯大师也是第一次听,个人感觉就是触键清晰,比较清淡直白。再听几次就是又觉得总是充斥了些淡淡的哀伤。心想:想必舒伯特的最后一个港庆作品就是这个风格吧。。。。。然后再听就开始打瞌睡了

里科特的,但是也只是冲这个名字去买的了。质量太差了些,不过我还是忍了下来呵呵。
第一乐章,速度的确非常慢,但开头几个小节我觉很吃惊,没想到弹得这么“唯美”,恕我使用这个词,因为这个就是我的感受。
第2乐章,速度和肯普夫基本持平,
第3乐章,开始加速
第4乐章,达到最高速。。。。。呵呵

整体开了里科特就像在做一个加速运动,相反我觉得肯普夫的是非常标准的个人节奏,其他的版本甚至都不知道具体时长,所以请原谅了。还有布伦德尔,已经说过他是我的催眠师

里科特的我听得最多,除去音质的问题,以自己的听感大概说说,触键较重,音色比较铁一些,余音拉得比较长,个别小节的个人节奏处理经常放慢一些,一些音符特意加重力度,尤其是低频区,高频区则主要以比较大声高,音色晶莹的形式出现(主要再第一乐章里很明显,但比较少,我也说不哪个小节呵呵)
综合来看里的个人演绎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但是,第一乐章给我的感触非常之大。演绎优美,感情充沛。。。。。。不同意见就不要台用劲拍我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0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l另外LZ是怎么写音乐评论的,,要注意些什么?我似乎不大会对音乐进行虚拟的修辞或者写实的想象。。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肯普夫版还没有听过,应该不错。里赫特现场版的第4乐章确实弹得飞快,也许是有意识地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或者强调其戏剧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河北区
看来舒伯特喜欢的人比较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0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相对稍微没那么热门吧。。。

我还在下他的交响和歌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0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Haskil的很好,细腻灵动,比较奔放,同时结构也很好,第一乐章的低音声部非常出色,第三第四乐章行云流水。
Bendel的似乎更忧郁,不是呼告,而是宿命。灵动稍不及,我觉得这个也是很好,也许更接近作曲家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河北区
目前最想听的是Curzon版,名气这么大,应该有它的道理。Haskil也比较关注,忽然有个奇怪的想法,弹莫扎特好的舒伯特应该也不错。
不知道Backhaus有没有录过D960,听了狮王弹音乐的瞬间,对他演奏舒伯特充满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0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插播一句。哈斯姬儿的那个莫钢协全集。。。哪里有,能不能给个地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1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下面是引用大块豆腐于2007-03-20 23:29发表的:
目前最想听的是Curzon版,名气这么大,应该有它的道理。Haskil也比较关注,忽然有个奇怪的想法,弹莫扎特好的舒伯特应该也不错。
不知道Backhaus有没有录过D960,听了狮王弹音乐的瞬间,对他演奏舒伯特充满信心。



http://my.dreamwiz.com/fischer/Backhaus/Backhaus_discography.htm


狮子王德一些碟子纪录,主要是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但没有舒伯特 [s:37]

CUZON的不大清楚。。。
而肯普夫和里科特算是讨论的很多的演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1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这里还有舒伯特的,但是没有D960 的记载

http://my.dreamwiz.com/fischer/B ... s_discography-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下面是引用习惯暧昧于2007-03-20 23:33发表的:
插播一句。哈斯姬儿的那个莫钢协全集。。。哪里有,能不能给个地址。。。
哈丝姬儿录过全集吗?在亚马逊上查了一下,似乎第9、13、19、20、24、27比较多,其它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1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恩 不是全集。。。是说她个人演奏的莫钢协的内容。。。一个3张套 加上飞利浦50年那个版本 就全了。。
不过也看见了哈斯姬尔飞利浦录音7张廉价套,预算足了就切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浦东新区
听了老霍的,第一乐章也弹了19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变大

舒伯特对贝多芬的敬重,似乎到了敬畏的程度。两个人同在维也纳生活时间长达15年,居然从未会面,主要还是因为舒伯特过于腼腆。直到1827年贝多芬对舒伯特创作的一些艺术歌曲给予了高度评价,当这个消息辗转传到舒伯特耳中,他才鼓足勇气去见贝多芬,但此时贝多芬已经去世。也有人说舒伯特到时,贝多芬正好临终,据说还对舒伯特说:“我的灵魂属于你。”之类的一句话,我觉得这个故事不太可信。但贝多芬的去世确实对舒伯特是个极大的打击,1827年3月29日,舒伯特手持火炬走在贝多芬送葬行列的最前面,仅仅一年后,他自己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根据他的意愿,被葬在贝多芬的墓旁,时年31岁。
1828年舒伯特创作了三部钢琴奏鸣曲,其中第19首献给了舒曼,第20首献给一位叫隆美尔的钢琴家。最后这第21首题献给谁我没有查到,但是这应该是舒伯特所有独奏钢琴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部,也是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精神上的继承。
但是舒伯特毕竟不是贝多芬,尽管在第21钢琴奏鸣曲中,我们感受到了舒伯特作品中少有的悲剧力量,但贝多芬的悲剧更接近古希腊,而舒伯特则有些接近歌德、席勒,在情感上更加的复杂微妙。尤其在第一乐章中,那种极度的壮丽与无奈交织在一起,崇高、纯洁、期盼、忧郁、伤感、绝望等等纠集在一处是什么感觉,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神秘世界的好奇与恐惧同时涌来是一种什么滋味。从几个简单的音符,引出的是富于童话色彩的奇妙世界。音符不断的发展变化,时而如淙淙流水、时而如飞舞的精灵、时而如广袤的森林、时而如天边的落日。而每一次回到第一主题,就如同为童话掀开新的一页。每每听到这个乐章,我只愿童话永远不会结束。
说到舒伯特第21奏鸣曲第一乐章,不得不提一下我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在我手中的四个版本中,分别是里赫特、贝尔曼的现场录音,施纳贝尔录音的APE和布伦德尔的一张D版DVD。尽管标注着Molto moderato也就是非常确实的中板,但四位大师在演奏时间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别。里赫特与贝尔曼这两位苏俄大家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都超过了20分钟(其中里赫特24分钟、贝尔曼22分钟),而且与第2、3、4乐章的演奏时间总和大致相等(里赫特4个乐章总演奏时间46分钟、贝尔曼总时间44分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俄罗斯学院派对这个曲目的演奏取得的研究成果还是巧合,但肯定的是施纳贝尔与布伦德尔这两位德奥系大师在演奏时间上也是惊人的一致,其中施纳贝尔 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只有13分多种,布伦德尔的也只有15分多。而他们两个的第2、3、4乐章的演奏时间与两位苏俄大师又差不多,都是20分钟出头。也就是说,苏俄大师与德奥大师对舒伯特第21奏鸣曲的处理上分歧,集中在第一乐章的速度上。
如果让我选择我比较认同德奥系两位大师的演奏,苏俄的二位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尤其是里赫特,把中板几乎弹奏成了慢板。虽然在情感上显得更加深沉、更加伤感,但实在是有些拖沓。贝尔曼演奏舒伯特显然远远不如他弹李斯特那么有权威性,尽管舒伯特和李斯特的名字一样,但他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风格完全不同。应该承认贝尔曼的演奏非常流畅,技术上几乎完美,指尖上的那种灵气,处理钢琴音色的那种熠熠生辉的才情,真是少有人比,但听上去稍微有一点飘,而且味道上也不那么本真。
施纳贝尔与布伦德尔虽然在大的结构上相似,但具体处理手法上也有不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施纳贝尔像范西屏,那么布伦德尔就像施襄夏。施纳贝尔在不经意间的速度、节奏、力度的变化真实达到一种神妙的境界。再说两句题外话据说范西屏曾与前代国手梁魏今学棋(这个故事也不太可信,范西屏的老师应该姓俞)时,一度被搞得比较惨,授二子了还赢不了。梁老带小范出去走走,到一处小溪边,说了句什么:“夫棋如此,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之类的话,从此梁老下不过小范,小范遂成古今之高手云云。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可靠,但借用一下梁老的话,西方现代的演奏大师,我看能够到达“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这样境界的也就是施纳贝尔、克莱斯勒两人而已。
听布伦德尔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尤其是最后的三首。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速度变化无不是布伦德尔深思熟虑的结果,布伦德尔在技术上的扎实、触键的敏锐方面决不次于贝尔曼,而对作品深度的发掘,对情感的把握更是远远超出。尽管里赫特在演奏这部作品时也投入了巨大的情感,但给人的感觉是过于沉溺了。布伦德尔抒发的情怀更加开阔,有沉醉、也有升华。但是布伦德尔与施纳贝尔的演奏那个更好,我很难判断。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的相比有更多的即兴成分,有时还稍嫌琐碎。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施纳贝尔那种兴之所至、我之所行的方式更合适。可布伦德尔确是在最严密的控制和最周密的思索下获得的最大自由。当然,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可能只有一种唯一正确的演奏方式。也许我还应该听听柯曾、鲁宾斯坦、哈丝姬儿、科瓦谢维奇、卢普或者里帕蒂的演奏。谁知道呢?舒伯特的第21钢琴奏鸣曲,著名的D960,贝多芬之后最为完美的钢琴奏鸣曲,几乎是每位钢琴大师都要争着演奏的作品,随着其优美的旋律,也许我们能够飞到一个属于舒伯特的神秘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3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浦东新区
好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8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