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48|回复: 2

[转]活在地下的音乐和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7-1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连云港市
[上]
关键是怎么存在的,这比名字更重要。

深圳青年评论家“老道”对地下音乐有独特的看法,相信大家借此可以得到更深入的认知和了解,而且不仅仅是地下音乐本身。

摇滚未必地下,地下未必摇滚。地下音乐很早就存在了,存在的主要方式是摇滚,摇滚只是一个种类,许多人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地下音乐是与主流音乐相对的。

上大学的时候,一些大学团体里就有地下音乐。在大学里,几个年轻的朋友在校园外面租农房,很少上课,可以说几乎不过校园文化的生活,这带有普遍性,特别是在90年代初、80年代末的大学里都有这样的人。



我这个圈子里的朋友有相似的经验或见闻,那就是“打口”的一代。他们捕获西方音乐的信息是通过西方锯成口的磁带,其实是一种相当强的青春时代的音乐模仿,自己谱点曲子,弹点吉他,然后还有一些简单的器乐,几乎就是这样,是比较早的独立的主流的校园文化生活,是由团支部和学生会主席主持的校园文化生活。90年代初的时候,91、92年,那段时间这是我初期的经历。

从校园里出来的流浪歌手,在社会上的歌舞厅、夜总会混过一段时间的,象南下打工潮流的李春波、光头李进这一类基本上都受过校园地下音乐的熏陶,走出校门以后就四处流浪,一边做音乐,一边讨生活,渐渐从地下音乐状态浮出水面上来。同龄人里面大部分人的经历都是这个样子的。

纯粹的地下音乐是以探讨音乐和形成原创音乐风格为主,象香港的beyond乐队,它的前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地下音乐群体。(抽烟)他们探讨崭新的音乐形式,凝结自己乐队和音乐风格,这成了我们所希望的地下音乐的存在形式。

beyond乐队比较早,在香港乐坛让大家觉得学术性最高,同时音乐最纯粹的一支乐队,有自己的灵魂,知道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音乐责任,音乐人承担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角色。坦诚地说,在中国,这种含义上的地下音乐不怎么多。90年代中期气候才比较足一点,象崔健、黑豹,其实早期他们也是地下音乐的出身。

在中国,地下音乐与主流文化是一种不能互相宽容的生存处境,或者说官方刚开始不能宽容。不象香港、西方、欧美,他们的文化形态比较多元,土壤跟咱们不一样,他们的土壤是自发自灭,自身成长的环境,所需要的无非是与主流文化的协调关系,没有过多文化之外的艺术形态限制,包括音乐本身的管制、主流文化形态对它的限定、音乐表达空间的限制。

现在的地下艺术不仅仅与主流文化相对抗,它有自己的文化空间,是接近欧美的相当自我的性格,可以不管你主流文化怎么样,主流意识形态怎么样,反正我就这么活呗,我可以更多地探讨一下诗本身、音乐本身,或者更多地沉迷于作为诗人的活法、音乐人的活法,跟整个大众文化有所表达,最后成为一种流行音乐了,这也是可以的。

深圳歌手浩瀚就是这样,不跟主流文化对抗,自动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这就摆脱了90年代以前的与主流文化对抗的比较激烈的只有两种文化供选择的格局。现在的地下音乐更多地带有了两种特征,第一种是生活方式,我就要寻找这种地下的感觉,地下的感觉就是我的文化气息,这个很符合我的性格,很符合我的生活方式;另外一个就是具有更强的专业特点,我搞音乐就把音乐搞得很好,不跟文化挑战,不想做什么时代的代言人,不想树立什么旗帜。

崔健就是他那一代的代言人,他影响了一代人,用音乐的方式解放了很多中国年青人的头脑,用音乐启蒙了一代人,唤醒了这一代人的文化艺术感觉和判断能力,是一个里程碑,不仅仅是音乐,他唤醒了年青人寻找自己的文化状态,比如说,我的文化状态在哪里,崔健的歌里就最能说明自己的文化状态。现在能见到有几个地下音乐是这样的,但是这是两个不同时代地下艺术生活的特点,是整个时代的文化格局选择了这种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02-7-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连云港市
[下]
现在的地下艺术人还想选择崔健的形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了。现在更趋于多元化、多样性,在整体上是比较活跃的,显得更活泼,更有多样多姿的感觉。当你回忆90年代以前的地下音乐会觉得特点差不多,数量极少,现在不一样了,数量很多,这个喜欢那个,那个喜欢朋克,那个喜欢谁谁谁的。中国大陆的音乐人抄的版本也很多,90年代之前,文化进口很少,可抄的也抄得不多,现在想抄就抄谁的。

在中国如果举办演唱会得要很多审批的手续,由意识形态的官员来管理,不论在观念上,在对音乐形态的理解上,还是在文化空间上,中国地下音乐与主流文化几乎是不怎么好调和的。地下音乐的生存处境要分两个阶段。举地下诗歌为例子,包括地下艺术,几乎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抗的、不可调和的二人对立的文化关系。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条件背景下的艺术生存选择。

地下这种东西仅仅是一个方面的说法,象文革时期,大家想象不到地下艺术的东西,其实也有人在农村写诗和思想交流的小村落,它的这种存在形态在哪个时代都有,在哪个时代有它的文化特点,只是在此时此刻地下艺术特别受到关注,有它映衬的背景。地下音乐,中国的音乐条件是普通人玩不起的,所以在90年代以前,几乎没什么地下音乐,除了北京一些特殊的地方,借助一些国家乐团的器材,但不成气候。不象文学和诗歌,中国是文学和诗歌的大国,这种器材比较好操作,就一张纸和一支笔就可以写出诗来,还可以互相朗诵一下。

所以90年代之前,地下诗歌相对来讲已成一种气候了,象北岛这样的诗人,都有过聚会的群体形式。这之间有一个分水岭,在90年代之前,与主流文化是一种对抗的、不可调和的、二人对立的状态;90年代以后,特别到中期,文化状态更丰富了。大众文化、精英文化都存在,地下音乐可能就存在精英文化里面,还有知识分子以社会批判为己任的文化人,文化相对多元了,同时给中国人的资讯条件不一样了,现在想看到西方港台的东西很容易了,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开放的状态,不象90年代之前那样特别好管制,官方怎么说就怎么说了,现在层次很多,供别人选择的机会多了,90年代的地下艺术生活已经不一样了。

“地下”是一种暂时的状态,不是说一个人永远想处在地下,还有许多准备条件,说它是一种自修的过程也罢,当音乐风格还没形成的话,就无法浮出海面,同时还和自身条件有关系,是否被大众或主流文化接受,不接受还是处于地下状态,或者说跟自己所探讨的艺术风格和他个人的生存方式有关系。有时候不仅仅说他一直都想过地下音乐的生活,他还愿意在一个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国家级的音乐厅里演出,能得到大量的鲜花,这是必然的事。

以前的地下艺术家自我感觉很优越,自以为是精英,不仅是与主流文化,还和当时的世俗道德比较对抗的,有时我觉得有些精英主义是比较可耻的,可耻到什么程度呢,他觉得应该受到大众的特别的优待,有人就不买他们的帐,有一个诗人别人不请他吃饭,就跑到别人家门口拉泡屎,这种事也是有的。这里面存在着艺术家黑社会的感觉,其实他们都带有这种特别典型的妄自尊大和精英主义,性格构成里面有一种纳粹倾向,觉得自己很优越,天分很高,个人应该得到更多的社会回报。

现在地下艺人不一样了,感觉更接近于手工作坊、手艺人的特点,没这么大的野心,关键是现在文化很多元。以前的那些人是把主流文化打倒,我替代你,大家崇拜我,我成了文化的主导。现在文化比较多元,你牛逼了,别人也可以牛逼嘛,你这种样子比较牛逼了,他那个样子他也可以牛逼起来,再说也牛逼不了几年。所以,这时候的地下艺人更多是为生存奔波,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生存资料,延续和维持住自己的艺术努力。

地下音乐的价值所在,比以前更好了,对别人无害,艺术家比较自律,自生自灭,无非是被市场选择,被不同的时代选择,被人所消费,现在大部分音乐人已经不抵制商业了,而是与商业有多近的问题,有的人跟商业近一点,有的人远一点。说开了,哪个艺术不商业?除非象七、八十年代,整个由国家来管理,更惨了,国家不仅控制艺术作品的流通,还控制整个创作内容和创作风格。

商业作为一种人际、文化的流通形式,我认为比通过权利流通要更好,依靠权利来流通肯定会产生文化腐败,所以在七、八十年代没有多少大的艺术家,只有我们称作的艺术官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7-1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记得崔健曾经说过只要别人不去做的他都愿意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17 02: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