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al009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个贴记录一下玩Aperio的历程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3-11-17 06: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cdzsz67 发表于 2023-11-16 15:38
官方说过金色或者黑色版的单元是更精确配对的, 忘了具体是哪一版. 假设是金色版, 那么黑色版又跟银色版有什 ...

普通版一致性是挺一般的https://headphonetestlab.co.uk/test-results-manufacturers-u-w-warwick-acoustics-aperio

This ambitious and costly electrostatic headphone builds on the Sonoma Model One – also designed by Warwick Acoustics but manufactured in China rather than the UK – by substituting the Model One's single-sided drivers with balanced, push-pull ones. Like the Model One, it benefits from there be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within the DAC/amplifier which accompanies it, which has allowed Warwick Acoustics to equalise the frequency response to its favoured target.

That this target response doesn't quite match either the diffuse-field response or Harman's latest target curve is shown by the corrected frequency responses. As expected, the DF- and Harman 2018-corrected responses differ regarding the Aperio's low frequency balance – the former suggesting that the Aperio has a mildly 'warm' perceived tonal balance below 1500Hz while the latter indicates a gradual decline in perceived output below 200Hz – but both agree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high treble. This largely explains the mildly disappointing Harman PPR figures of 58/58 ≡ 51%/50% (L/R).

Some open-back headphones are largely insensitive to earpad leakage but the Aperio lost a significant chunk of low frequency output in the spectacles and 'hair' tests, with a particularly early shelving-down of response in the left capsule. As a result the PPR scores fell further to 59/43 ≡ 52%/38% and 33/57 ≡ 28%/50% respectively.

As we often find with planar drivers – if more usually in planar magnetic headphones – the Aperio's cumulative spectral decay waterfalls are not as clean as provided by the best moving coil models. A few high-Q midrange resonances are visible, which are less well damped than they appear – particularly the mode at around 350Hz in the left capsule CSD. This also extends the -40dB impulse response decay time in the left capsule to 4.3ms, although the right capsule performs much better at 1.8ms. The pre-responses visible in both IR traces at about 250µs before the main peak are presumed to be an artefact of the DSP.

As HTL's measurements show, 'open-back' headphones vary widely in the degree of isolation they provide from external sound. In the case of the Aperio, the capsules – with their light electrostatic diaphragms – offer, in effect, zero attenuation of environmental noise of whatever spectrum.

An odd feature of the Aperio's frequency response – the kink around 70Hz where the traces for the two capsules virtually overlay one another – is explained by the acoustical crosstalk measurement. A large peak in the crosstalk response at this frequency indicates that a severe headband resonance is responsi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3-11-17 07: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感谢楼主详细的听感。后排恭喜,期待一下楼主升级Apex的听感,看来楼主几个月以来突飞猛进,烧到了顶级静电之一,可喜可贺。DCS无疑是数字音频中十分有模拟味的音源之一,听过之后是真的难忘,即使入门的Lina也有不俗的表现。在有生之年能听到这样的好音源,真的是一种幸运。Lina其实搭配第三方线材后就显得不是那么监听了,充分体现出线材的优势和特点,不过线材也是另一个无底洞,期待楼主持续的更新和后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7 14: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弗吉尼亚州劳登县阿什本地区Verizon
本帖最后由 dal0095 于 2023-11-17 14:39 编辑
DDXK 发表于 2023-11-17 06:42
普通版一致性是挺一般的https://headphonetestlab.co.uk/test-results-manufacturers-u-w-warwick-acoust ...

好文,比网上一众软文有用多了。配对一致性肯定跟成本控制挂钩,毕竟售价放在那里,得有取舍。Aperio刚出来什么价格,后来被吹上天价格涨了多少,包括现在给的经销商价格,结合这个文章里的数据,还是说得通的。

目前先把银Aperio玩明白了,之后如果碰到有人出金Aperio,再考虑入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7 14: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弗吉尼亚州劳登县阿什本地区Verizon
随声前行 发表于 2023-11-17 07:53
感谢楼主详细的听感。后排恭喜,期待一下楼主升级Apex的听感,看来楼主几个月以来突飞猛进,烧到了顶级静电 ...

感谢关注,我不太会写这类的评测,主要还是自己的主观听感,有所欠缺还请见谅。
Lina对比Vivaldi少的就那么一点模拟味和音乐性。不得不说dCS产品定位还是分的极为清楚的,除了LINA发布之后确实苦了一众Bartok的老用户。

线材来说,我是决定走纯银线。但是纯银线都是各家的旗舰产品,价格都不菲… 我是期待着最近二手市场的低迷能给我一点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3-11-17 2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dal0095 发表于 2023-11-17 14:44
感谢关注,我不太会写这类的评测,主要还是自己的主观听感,有所欠缺还请见谅。
Lina对比Vivaldi少的就 ...

再次感谢,Vivaldi比Lina声音还要模拟且有乐感,那我基本就放心了,以后可以作为目标慢慢努力攒一台。之前看不少帖子都说Vivaldi声音不好伺候,但我自己听过Lina后感觉并不是这样,相对于其他牌子的解码声音很鲜活,而且古典器乐,人声基本通吃,高素质好听感,而且配套的钟很关键。
银线的确是最终答案,尤其是音源,推荐晶彩,也是我个人最终的目标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05: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dal0095 于 2023-12-3 10:32 编辑

今天Aperio搬去试听了黑胶系统,被震撼到了。器材+黑胶片:
J Sikora Reference转盘 + DS Audio Grandmaster EX唱头和唱放,黑胶片选了一张1976年瑞士头版的Jazz At The Pawnshop,无划痕。选他的原因也很简单,这张专辑我SACD和高品质的DSD文件都有,并且对里面的曲目细节有很深的印象。
听感来说,首先最厉害的是,光电唱头的底噪之低让我愕然。之前一直犹豫用要不要用耳机听黑胶,是怕炒豆声影响听感。真正听起来,说一点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只有在比较轻柔的独奏的时候才有听到,对于一张四十多年的老唱片来说挺了不起的了。


再其次,黑胶的信息量明显比数字音源大,而且对空间感的表现跟Vivaldi是完全不一样的。以下是我今天试听时候的亲身经历:

在我在试听的时候,老板和他儿子坐在我后面大概2米的沙发上。我直到听到第二首I'm Confessing的时候,把Aperio摘下来,错愕的发现整个房间竟然如此的安静:我一直把录音里的观众交头接耳的声音,错以为是他们在我后面聊天! 当时我非常的震惊,I'm confessing这个曲目我在dCS Vivaldi和LINA上听了不下50遍,从来从来没有过这种空间感。这点真的有把我吓到。因为我摘Aperio的原因,是我一直听到间断性跺脚的声音,这个声音我从来没有在CD/DSD里听到过。于是我很自然的认为是楼上的人的脚步声。摘下来之后我询问了老板,他说家里只有我们三个人。错愕加不可思议之余,我再次戴上耳机,才发现,这个跺脚的声音,竟然来自于鼓手!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这一点我回家确认了一下,发现在Vivaldi SACD播放下,这个跺脚声完全被鼓点盖过去了,听起来就像是鼓点的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12: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弗吉尼亚州劳登县阿什本地区Verizon
本帖最后由 dal0095 于 2023-12-3 12:22 编辑

最近购入了多张CD碟片,在对比下发现Vivaldi的CD转盘其实没有任何问题,那个沙沙的背景噪声只在部分二嫂的SACD里才有,应该是转录原因。这点还挺遗憾的,本来以为Esoteric出的SACD应该代表业界较高水平,但是不知道为何,有几张的背景噪声已经到了无法听的地步。买的是正品新碟,包装未拆。按理说Vivaldi SACD机用的是二嫂家的VRDS-Neo,也不该有水土不服的问题。难道是dCS的解码部分出了问题。。。
之所以说是转录问题,是因为今天老板那里有一张Esoteric转录的同版本黑胶,并没有听到任何的背景噪音。第二,我在某音乐分享论坛上花了大量积分买了一位兄台抓轨的Esoteric的SACD作品集,同专辑他的抓轨文件,也有同样的背景噪音。具体原因我是不得而知,还希望有了解的同好多多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3-12-3 12: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其实主要是老录音重制成数码版本的时候添加了很多后期降噪的关系,顶级器材之间解析力的高低只是说影响结像声场还有声音质感,这种声音大小不一样的情况属于天壤之别,只有可能是后期拉了曲线造成的。去听一些没有后期过的数字录音的原声,你也会发现这些环境音很丰富,甚至比黑胶更真实,不需要很好的器材都能感知。

很好理解,在一些录音师的眼里,这些环境音就是属于“噪音”,保留这些噪音就是主次不分,恨不得通通删掉,才叫“干净”“高清”。这既是从业修养问题,也是收到了大环境的熏陶。所以说,老黑胶的魔力很大一部分不是在于播放器材性能多么优越,而是这些老片子来自那个磨皮技术更加缺乏,审美更加原汁原味的年代。结果就是,数字录音的理论动态远胜LP,但是录音文件的真实动态却普遍不如LP,都被后期磨皮磨掉了。

一般消费者现在不说欣赏live录音当中的这些细微的声音带来的更真实的空间感,连听不听live录音都是个问题的,整天都是电子乐,啥真实感,空间感都不会有。所以说欣赏这些细节只是属于极少量重度发烧友的奢侈,保留这些细节也不会成为行业主流,数字音乐真正的硬伤就在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3-12-3 12: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本帖最后由 cdzsz67 于 2023-12-3 13:08 编辑

二嫂的sacd噪音明显原因非常简单,后期拔高了高频。老录音频宽窄,高频滚降,设备热噪声高,信噪比低。二嫂为了凸显所谓“细节”把高频一增益,就满耳朵都是热噪声了。

想要体验数字录音真正的性能,确实只有在dsd直录的录音中才容易一些。后期能动的手脚少,反而保存了真正的大动态,空间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13: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弗吉尼亚州劳登县阿什本地区Verizon
cdzsz67 发表于 2023-12-3 12:47
其实主要是老录音重制成数码版本的时候添加了很多后期降噪的关系,顶级器材之间解析力的高低只是说影响结像 ...

感谢赐教。这么说来也许我对比黑胶和cd系统时候忽略了彼时Vs今日的音乐信号处理技术。如您所说,老黑胶盘的听感更真实,但现代处理过的CD确实更“高清”。这么说来很像大画幅胶片Vs顶尖数码相机的感觉了。自己摇出来的底片虽然噪点不可避免,但那种感觉确实是再多像素也无法还原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13: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弗吉尼亚州劳登县阿什本地区Verizon
cdzsz67 发表于 2023-12-3 12:50
二嫂的sacd噪音明显原因非常简单,后期拔高了高频。老录音频宽窄,高频滚降,设备热噪声高,信噪比低。二嫂 ...

原来如此。DSD直录的音源在哪里可以购买到?我知道NativeDSD网站上有”PureDSD”版本,是从录音时就采用DSD直录,效果确实不错,但是label规模较小,大多是独立音乐人和不那么闻名的乐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3-12-3 14: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本帖最后由 cdzsz67 于 2023-12-3 14:42 编辑
dal0095 发表于 2023-12-3 13:42
原来如此。DSD直录的音源在哪里可以购买到?我知道NativeDSD网站上有”PureDSD”版本,是从录音时就采用D ...

是的,puredsd是一个途径,但puredsd现在也有在使用signalyst的技术尝试进行更多的混音和eq了,好像只要进了数字的领域,一切都阻止不了一颗想ps的心了。。。基本上不存在一个厂牌只做直录,都是一些一时兴起的小录音。可以说纯粹玩dsd直录就不成立。

我个人来说大致是以碰运气的感觉,收集一些自认为后期品味不错的录音,也没法确认怎么录的,总之音色,动态真实就好 。lso live alpensinfonie 和 cso resound mahler 2 (都是bernard haitink指挥) 这两张朋友没听过的话可以尝尝鲜。至少动态比较真实,压缩的不多,电平比较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3: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dal0095 于 2023-12-19 13:49 编辑

周四把Vivaldi One抱去dCS美国的维护点升级Apex。我这人对邮寄超过1000的东西都没安全感,还好dCS的维护点就在波士顿附近,要是在西海岸真的得睡不着觉了。换好大概率是需要煲机的,会做详细的前后对比。
购得的纯银线材和纯银电处也要到了,加上下周三安装黑胶系统,年底休假在家有的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3-12-19 15: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标记一下,期待升级后的听感,顶级Sacd一体机大战黑胶系统,这样的贴子好久没见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8 14: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dal0095 于 2023-12-28 14:10 编辑

今天黑胶系统装好了,先放个毒。目前没法做对比,因为手上的电源线只够一个系统的。后续的线材到位之后,今后几个月会断断续续的认真聆听,力求做最完整的dCS Vivaldi Vs 旗舰光电唱头黑胶系统的对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3-12-28 14: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楼主赶紧更啊,期待Apex的听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13: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dal0095 于 2023-12-30 13:54 编辑

看来坛友还是对Vivaldi解码的Apex升级更感兴趣,那就先说说这部分吧。Vivaldi One煲了两周了,声音也逐渐稳定下来。新的Apex解码电路,听感真的让我心凉了半截,还没有原先的好。声音干冷,原来的dCS模拟味荡然无存。严重到我当时忍不住致电给帮我做升级的大爷,甚至想说钱不要了,你把我之前的板子换回来。好在老师傅还是经验丰富,安慰我说新电路板都这样,煲个两周会好很多,并且承诺如果两周之后还是不喜欢,就帮我换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14: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dal0095 于 2023-12-30 14:08 编辑

煲开之后的Apex解码,听感可以说是较原来的解码电路模拟味更上了一层楼,主要体现在整体声音的安定度和对中频的控制;整体的提升如果量化来说的话,我会觉得提升了15%左右,给正在纠结要不要做Apex升级坛友做个参考。

说真的,自从开始接触黑胶之后,我对模拟味才有了一个真正的认识。现在评价数字音源的模拟味,确实是会比之前听到的模拟味,更有参考价值。我觉得如果我是在上一版本的dCS Vivaldi的时期接触了我现在的黑胶系统,我可能不会说dCS Vivaldi有多麽大的模拟味。也说明了Apex升级确实不是个边际化的升级,而是dCS实打实的技术提升。

话说回来,同一张专辑,CD对比黑胶,黑胶的动态和氛围感是CD无法企及的,但是CD的低背景噪音,也是黑胶无法比拟的。虽然我的黑胶系统还在煲,而且据说可以大幅降低表面噪音的离子发生装置还没有安装好,但我是不会苛求黑胶的底噪能到达数字音源的水平。也许数字音源可以带来最好的声音,而模拟音源却可以带来最逼真的音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14: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dal0095 于 2023-12-30 14:26 编辑

目前对Vivaldi Apex的听感就是这些,下面几周可能会再更新一些黑胶的听感以及和Vivaldi One Apex的对比。如果有任何的问题,或者对测试有什么建议,我非常欢迎。
像我之前说的,我的升级电处和电源线还没到货,目前系统的短板在电上。2024上半年可能会投入一部Vivaldi One的资金,对整个系统的电做一次大升级,包括电处,电源,电线,还有接地盒。

感觉最近的话题有跑题之嫌,本来发帖的想法是讨论一下Warwick Aperio的听感,因为坛子里对Aperio的评价并不是特别高(在我看来问题出在电上面);现在却变成了玩dCS和黑胶的帖子了,不知是否最好再开一贴,专门讨论这个。

最后得说一句,学无止境,折腾来折腾去确实其乐无穷。感谢各位能容忍我的拙笔,一起探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14: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题外话,最近越来越爱DCA Stealth,本来只是为了买来出街,结果现在听的比Aperio还要多。最恐怖的是,我现在的每一个升级投入,Stealth的声音都会有相应的提升,还没有看到头的趋势。而且现在的声音已经可以比肩我现在的Aperio了(朋友那里用了黑科技电处/电源的Aperio声音的空气感,是目前我无法企及的,主要还是钱的问题)。而且Stealth声音更线性,人声不贴耳,宽松感和佩戴舒适度完爆Aperio,同时低频攻击性比Aperio还要强,着实听起来酣畅淋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8 02: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