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38|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款耳塞/耳机测试数据与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2-25 16: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明:本文编辑汇总了前面已经发过的一个测试简介)



一、前言
    为什么要做这次数据测试?
    对于耳机/耳塞的数据测试问题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和误解,有些明显误导的理论堂而皇之被当成了“真理”。错误的数据甚至能被一些商家作为攻击竞争对手的手段。以偏概全唯数据论的“伪科学家”也不在少数。
    另外,这次测试是也是为了确定一个合理的检测方法,统一测试标准,并为将来的【中高端音响器材标志】评审设立准入门槛做一个参考。

二、正确对待测试数据与主观听感的关系
    老生常谈:测试数据可以揭示一些器材的特性,但是不能代替主观听感。耳机大家坛对于测试数据是相当重视的,早在十几年就开始的耳机放大器的数据测试与听感评价相结合的评测方式。
用一个最简单的理解方式:同样1%的失真,有可能是向听感劣化的方向失真,也可能是向听感美化的方向失真。所以看似一样或者接近的失真数据,结果在实际听感上完全不是一回事。
    听感本身就是主观的,声音是有“感情”的,声音的甜美、干涩、冷、暖等等都不是测试数据能体现的。所以说“唯数据论”是很荒唐的,有些“伪科学家”喜好贴几个数据,没有实际听过一个器材就能夸夸其谈,说白了纯粹就是耳朵不行,只能在数据上做文章。
    那么测试数据是不是完全不重要可以忽略?实际上测试数据反映出器材的一些物理特征,能找到一些与声音相关的因素。比如同样是上面说的THD失真,在一定的范围内(<1%),并不能只凭数据说明器材声音的好坏,如果这个数据较差,说明这个器材染色相对严重,并不是那么“保真”。如果失真非常严重,那可能就有问题了。
    还有频响曲线,能反映器材某些频段上的特性,不过要特别注意:耳机、耳塞由于声音传播方式的不同,频响曲线与音箱的平直完全不同。测试数据还有很多项目(瀑布图等),就不一一详细罗列了。

三、测试数据必须严谨准确
测试数据必须是严谨的第三方测试,这个道理应该很好理解。
耳机/耳塞的数据测试相对耳放/功放等器材要复杂很多,需要有模拟人头,而不同厂商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又各自不同,因此容易造成数据的混乱。而通过测试方法的改变,甚至是故意“失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很有可能达到其希望得到数据,再用这样的错误数据去误导大众,这种情况不是没发生过。

介绍一下这次测试的情况:
检测机构:天祥集团,这是家权威的国际检测机构,规模非常大。
检测设备:BK的模拟人头等全套检测系统,测试房间做了消音处理。注意:BK的测试系统需要每年校准一次,图中标签上的时间是校准后的有效时间。

检测注意事项:
    1、入耳耳塞要把带耳塞套的头部塞入模拟耳道内,建议用小一点的耳塞套,因为模拟耳的耳道入口比较小,如果没完全塞紧,测试数据低频部分会有问题。大耳机比较简单直接戴上去即可,和我们平时戴耳机一样。
定制耳塞因为没有耳塞套,即使塞紧了测试数据左右声道误差也很大,测试数据并不准确。定制类耳塞要用公模去测试。(本次测试的黑黄鹂就是定制版,数据无法测准,就没有放在列表里)






    2、声压级的控制:(通俗点说就是给耳机输出多大的功率,来测试数据)参考人的正常听音声压,大致在80-100db,但因为耳机耳塞的频响都不是平直的,所以要将测试设备输出的电压调整到整个频响曲线显示在80-100db之内。实际上10个耳塞测试下来,一般将测试仪的输出电压设定到20mv或者30mv,只有HIFIMAN的RE2000需要设定到100mv。HD650、K701两个大耳机要设置到1V。
不同的声压级对THD失真的影响:实际测试的一款耳塞,在60mv输入时THD失真达到3%左右,40mv时降到1%,20mv时降到0.5%左右。而这个耳塞的正常声压就是设定到20mv输入时的声压。所以很多耳塞超过正常音量失真会急剧提升。


四、测试数据解读:




1、从THD数据看,这次测试的中高端耳塞在100hz、1khz、5khz、10khz的失真数据基本都低于1%,其中5khz、10khz的失真大多低于0.1%。数据整体最好的是达音科17周年纪念版耳塞,THD数据全部低于0.1%。Fitear PURE是唯一一个在1khz失真超过1%的(频响曲线倒是最平缓的)。
比较有趣的一个规律:单动圈类型的耳塞(IE500PRO、榭兰图、达音科17周年纪念版、RE2000)在100hz的低频段失真都比较小,全部低于0.1%
注意:因为测试仪器的关系,频响有效数据在25hz-16khz之间。


















2、重点来了:耳机/耳塞的频响有没有所谓的“理想曲线”,可以作为一个“标准”?
    从这次频响数据的测试结果就可以看到:首先是耳塞与大耳机的曲线完全不是一个类型。不同耳塞也是差异极大,包括从听感上几个比较均衡的耳塞高频段曲线差别很大,几个低价位的耳塞频响曲线倒是相对平直一些。要说有相似的地方就是耳塞类的频响曲线大多在1KHZ左右有明显下降。
    国外的网站以及某些音频企业推崇的所谓“理想曲线”“补偿曲线”可以说并没什么实际意义,反而容易造成混乱和误解。
要知道耳机/耳塞的测试数据有很多项目,所有数据汇总起来也不能去代替主观听感,而频响曲线仅仅是其中一项数据,被刻意打造成“理想”“完美”的含义,使得“唯数据论”进一步倒退到“唯频响论”,会产生更严重的误导。

举了例子:有某些EQ党,通过EQ“模拟”某个耳塞/耳机的曲线,声称通过这种方法就能体验各种耳机的风格,先不说实际使用人自己的耳机本身频响叠加这个所谓“模拟曲线”最终会是什么奇葩,由此带来的严重失真,和所模拟的耳机更是差了不知多少个数量级。这和云试听一类都属于“偷懒、省钱”的“捷径”。
    其实不仅是音响,任何技能都必须亲自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听音水平提升就必须耳听为实)。就像游泳,你不下水练,只是翻来覆去地看教程,永远学不会。





    那么对于耳机、耳塞这些扭曲的频响曲线如何去解读?实际上还是要做对比,看看相对值。比如你听过某个耳塞,觉得声音中正,可以作为参考,那就用它的曲线去对比其它耳塞,频响曲线就能揭示一些不同耳塞在不同频段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直接对比,无须所谓“补偿曲线”添加额外的变数。比如我以后可能就拿榭兰图或者达音科17周年纪念版这两个耳塞的频响做为其它耳塞的主要参照。

五、最后再说说听感方面:
    本次测试的10款耳塞都是属于声音较好的,大部分写过评测,有兴趣的可在论坛上搜索一下。从我个人的听感上来说,最喜欢的是飞朵的Artemis 阿缇米斯,各频段都很出彩,这款耳塞用户也都是一面倒的好评(数据可不是最好的)。
    从声音风格上来说,RE2000、山鹂是属于高频解析力较为突出的类型,黑黄鹂属于偏中低频柔和风格,其它相对中性(注意这是“相对而言”)
    榭兰图的声音争议不小,有人说榭兰图解析差?(比不过RE2000/山鹂那是正常的),不要被频响曲线上低频的凸起给迷惑了,注意看1KHZ起步的高频部分,再对照一下其它耳塞。榭兰图是在飞朵的Artemis出现之前我认为最全面的耳塞,这几年“我最喜爱的耳塞”评选,榭兰图多次夺冠也证明这款耳塞广受欢迎。
    另外说说Fitear,须山老兄做的几款耳塞声音风格上差别其实非常大, PURE声音风格是属于比较中性的,人声听感不错;早期听的TITAN,是高频比较突出的类型,解析力强悍;而最新的TOGO! 335 Premium中国定制版声音风格走向柔和偏音乐味。所以不要简单的认定某个品牌出来的产品就是某个风格,还是耳听为实。

特别鸣谢:Intertek 天祥集团对本次测试的大力协助!
2
发表于 2020-2-25 16: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
这只HD650在1k的失真左声道是右声道的6倍左右,也超出官方规格参数范围(0.05%),看来是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7:02 | 只看该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20-2-25 16:52
这只HD650在1k的失真左声道是右声道的6倍左右,也超出官方规格参数范围(0.05%),看来是坏了

耳机耳塞的左右单元都存在一定的误差,相对来说K701的10khz误差更夸张。包括频响也是误差最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0-2-25 17: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达音科 17周年 倒是数据最好看,而且便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2-25 17: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本帖最后由 宵暗小町 于 2020-2-25 17:40 编辑

可是苹果和三星已经证明了不发烧的一般大众真的喜欢拥有“没意义的理想曲线”的声音。不少知名耳机厂商也验证过,认为这些理想曲线至少能让50%的人觉得好听,可以说商业意义十分重大。
在耳机上,哈曼曲线最大缺点是中低频的分界线会变得模糊,听起来会非常不hifi,但更符合一般大众的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2-25 17: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20-2-25 16:52
这只HD650在1k的失真左声道是右声道的6倍左右,也超出官方规格参数范围(0.05%),看来是坏了

开放式动圈的测试一般要在消声室或者消声箱里测试,因为动圈大耳有独特的低频泄露和噪声泄露的问题,会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另,B&K TYPE 4128C的声阻抗置信频宽只到10kHz (IEC-60318),一般12kHz以上就不准确了,而要测到20kHz,需要B&K的TYPE 5128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2-25 17: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
削腚恶 发表于 2020-2-25 17:37
开放式动圈的测试一般要在消声室或者消声箱里测试,因为动圈大耳有独特的低频泄露和噪声泄露的问题,会造 ...

表格里很多耳塞耳机10k的失真比1k低很多,不知道是多单元耳塞的高频真的这么NB还是测试条件限制。单振膜动圈的分割运动等因素影响,高频失真几乎肯定比低频大。
一些解码/放大器的AP测试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滤波器设置到30khz,THD vs Frequency的曲线在高频部分就会明显下降。其实并不是真的高频失真更小,而是因为滤波器把高频的谐波滤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7:45 | 只看该作者
宵暗小町 发表于 2020-2-25 17:29
可是苹果和三星已经证明了不发烧的一般大众真的喜欢拥有“没意义的理想曲线”的声音。不少知名耳机厂商也验 ...

这就是厂商希望看到的,消费者通过简单的看“曲线”就认为是好声音。实际上声音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曲线就能代表一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7:48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那些耳机的开发根本不是“搞定曲线就搞定一切”,当年苹果为了调校耳塞的声音是专门采购了一批某品牌耳塞作为参考。
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刻意简单化、直观化去影响消费者的观念,这是高明的商业行为,普通大众确实容易被牵着鼻子走,不过真正有一定发烧经验的人,不会那么容易被忽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7:51 | 只看该作者
削腚恶 发表于 2020-2-25 17:37
开放式动圈的测试一般要在消声室或者消声箱里测试,因为动圈大耳有独特的低频泄露和噪声泄露的问题,会造 ...

就是消音室内测的,高频测试就是10khz,THD失真没有去测试太大的范围,20khz其实很多人根本都听不到了,意义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8:02 | 只看该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20-2-25 17:41
表格里很多耳塞耳机10k的失真比1k低很多,不知道是多单元耳塞的高频真的这么NB还是测试条件限制。单振膜 ...

这次测试的这些耳塞本来就是比较优秀的选出来的。低端的根本没时间去测。
RE2000的拓扑振膜,达音科的铍振膜恰恰就是为了解决你说的分割振动开发的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2-25 18: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本帖最后由 削腚恶 于 2020-2-25 18:36 编辑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20-2-25 17:41
表格里很多耳塞耳机10k的失真比1k低很多,不知道是多单元耳塞的高频真的这么NB还是测试条件限制。单振膜 ...

其实恰好相反,一般而言,动圈耳机耳塞的极低频失真要比高频失真大,失真大的点一般在振膜的形变点上。而现代的解码器/放大器,实际上只要不是设计上有明显失误的,滤波器频宽设置到20kHz还是90kHz甚至1MHz并没有什么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2-25 19: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
削腚恶 发表于 2020-2-25 18:35
其实恰好相反,一般而言,动圈耳机耳塞的极低频失真要比高频失真大,失真大的点一般在振膜的形变点上。而 ...


解码器的高频失真抬高现象,需要中低频本身具有很好的THD+N才好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2-25 20: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
bose,beats,apple的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有曲線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2-25 20: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20-2-25 19:00
解码器的高频失真抬高现象,需要中低频本身具有很好的THD+N才好体现。

在~-114dB附近的THD+N也并没有太多体现,正常设计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的。



2722的自环本底差不多是-118的样子,555的自环本底能有-125:我这有个大概-121水平的前级20kHz和90kHz也相差无几:



唉这压图真烦,要么看不见字,要么截不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2-25 20: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re2000难推铁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2-25 21: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绍兴市
不错的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0-2-25 21: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
削腚恶 发表于 2020-2-25 20:30
在~-114dB附近的THD+N也并没有太多体现,正常设计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的。

指标很好啊,什么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2-25 21: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
af2000 发表于 2020-2-25 17:45
这就是厂商希望看到的,消费者通过简单的看“曲线”就认为是好声音。实际上声音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曲线就 ...

太赞成这个观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0-2-25 23: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4-24 14: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