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0|回复: 12

耳机系统阶段性小结及试议「当我们在拿器材听音乐时我们到底在听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4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市徐汇区
大量观点纯属个人粗糙想法,时间有限仓促成形,请批判性看待,如不正确欢迎指正,有不同想法可以互相探讨。

现在的耳机系统:

音源:DIY CD 转盘,iBasso DX200,树莓派
数字信号中转:Mutec MC3 USB
DAC:Apogee Symphony I/O
耳放:欧博 Linear 5
线材:Mogami DIY 辫子线,Gotham DIY 数字线时钟线和电源线
耳机:HD800 + 原厂平衡线

平时听 CD 比较多,所以音源以 CD 转盘为主,AES 连接 MC3,DIY 的 CD 转盘本身内置一个 10M 时钟,也引出一个 10M 接口连接 MC3。听感上是三个音乐中最好的。但最近的个人想法或者时代趋势都是放弃实物 CD,转向数字在线流媒体,可以听到更多更新的音乐,所以陆续增加了下面两个音源。
DX200 运行 Android 系统,主要使用其中 Tidal App,可以将音乐离线,用同轴线连接 MC3。
树莓派用 USB 连接 MC3,Hqplayer NAA 接受推送。听感上比 DX200 数字输出细节少,但是略微宽松自然。树莓派方案可玩性极高,可以搭配各种软件方案。但是个人比较不满足目前公版树莓派板子的性能,同时 USB 和网络共用一个 PCI 总线,经常感觉到各种操作略卡。树莓派用手机 USB 充电器电源供电也需要改进。目前继续等待一个更好的数播方案,供电要优化,功能上的需要能满足播放 Tidal 等等这类在线流媒体,如果只是一个插 SD 卡或者硬盘播放本地音乐的数播,对我来说太原始了。

Mutec MC3 有数字信号切换、时钟信号分配的功能,作用类似于模拟端的前级放大器,但挪到了数字端,对于整套系统算是更为前级的地方。猜想随着大家以后各种数播、CAS、手机等等用得越来越多,「数字前级」这样的产品会越来越多吧。同时 MC3 的核心功能是数字信号的整形,三种音源接入 MC3 之后都有明显提升,接入 DAC 的 WCLK 时钟信号也由 MC3 提供。本身 MC3 内置时钟发生器,但也可以选择用外部时钟输入 10M 信号。个人感受是以 CD 转盘为音源时,内外置时钟源差异不大,若以 DX200 为音源,使用外部时钟出来的声音信息量比 MC3 内部时钟要多些,但 MC3 内部时钟更宽松。而 USB 连接树莓派时,外部时钟的声音明显比内部时钟要好。内置时钟和我 CD 转盘上的时钟基本上难分高下,我也没有相关专业仪器来测量判明哪个时钟信号更为准确一些,所以内置外置就随缘用用,反正数字信号经过 MC3 都有明显的提升。但如果选择更高价位的 10M 成品时钟源来搭配,应该还会更好。

DAC 是 Apogee Symphony I/O,一台令人爱恨交加的机器,我一度想把它换掉,因为当时还没有 MC3,切换数字输入源极为麻烦,需要连接电脑进行设置,而且 CAS 输出只能连接 Mac,无法使用 Windows 和树莓派。但是它声音又非常全面,ES9018 做核心,提供了非常好的动态表现和巨量的细节,与其他 ESS 芯片的解码比起来,又做到了非常难得的宽松耐听,并不只是凸现细节而尖薄的声音(手上的 DX200 在搭配 K3003 时呈现的声音就是个典型的方面教材,但这套是我在厂里见缝插针能听个劳动号子的器材)。Symphony I/O 搭配 MC3 或者独立时钟的 WCLK 输入,透明度和中高频的细节,以及低频的凝聚力都有上升。所以我一度想换掉它时,被建议换掉它至少要从 50K 的 DAC 找起,考虑了一下预算,还是先买了个 MC3 搭配它继续用着,MC3 到手之后现在已经非常安逸。唯一比较惦记的可能是还没试过最近比较火的 R2R  DAC。

耳放是欧博 Linear 5,申请了试听,在上述系统上(MC3 除外)听了一周之后就立马决定购入的。这个耳放其实在我家里有点高频噪音干扰问题,让我一度放弃,当然后面我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时转去试听了一圈惊雷 430HA:推 HD800 有点尖锐,推 T1、GS2000e 感觉倒是都很不错,单机价格也合适,但据说怼身价平齐高端电源线有巨大提高,不过需要试错;高登 GA-X:声音整体素质极高,非常均衡,性价比十足,但调音有点偏细腻,有点素和娇细,反而有点做作感;原创 OPA-2A:大开大合,但是细节欠奉。对比 Linear 5,这几个耳放均不太满意,于是最后还是选择了它。用一个听过我系统的朋友的话来说 Linear 5 是他听过的推 HD800 最贵也最好的耳放,当然他没有听到过我听过的 Linear X。

Linear 5 在我这里的干扰问题为时不时几秒的高频噪音,但只有一边声道出现,深夜时候减少甚至消失,同样的机器在其他环境中都没有,而且不同的机器在我这有一样的表现。由于我无法判定是无线干扰或者电源干扰,试了各种滤波插座和欧博搭配销售的 PW-8 电处均无法解决,后面索性换了纯排插,然后加了一个 DIY 地盒,问题解决。过程中还获得两个信息:滤波排插的滤波方式如果是把火零的高频干扰排到地线中,于是地线会变得更不稳定,同时基本无法过滤直流成分。隔离牛过滤直流成分效果好,但是如果本身市电电压较高,经过隔离牛之后会明显再高个 5-10V。

说回 Linear 5,原装前级管是这个耳放必须升级的项目,但非常好玩,也是更换之后改变最明显的部分。试听时将原管换成德律风根的 ECC82,能立刻感受到整体的细节解析上升了一个巨大台阶,唯一遗憾的低频略散略糊(加上更换的全真 2A3Q 加重了低频,以及 HD800 的低频本身也偏散,问题凸现 )。
于是正式拥有 Linear 5 之后,我用来搭配的前级管是 Valvo 收腰 E80CC 和德律风根 ECC802s,此两个管子现价都接近 3k,有点贵但也算值回票价,而且前级管寿命极长,戏说买来正常使用情况下,其实无法真正拥有这些管子,只是为下一代人保管。
E80CC 的特点是高增益,声音密度会变得很高,高频和低频也变得非常突出,线条鲜明,让你无法错过任何细节,推 HD800 推出了拜亚耳机的感觉,得益于 Linear5 声底非常安定扎实,不会有那种金属味和噪乱的感觉。非常适合听器乐尤其是激烈的弦乐四重奏,以及金属乐之类的重型音乐。
ECC802s 是加强完整版的 ECC82,低频凝聚感明显改善,声音的解析、透明度甚至更高,而最出色的一点声底是非常中性的同时,又有飘逸延伸极好的高频和丰富细腻的泛音表现,和有些味道型晶体管耳放刻意调教出来的音染感完全不同,非常自然中正。
2A3 是 Linear 5 的放大管,其实原机的曙光 2A3 并不差,整体非常均衡,但如果升级全真 2A3Q,透明度和信息量还可以得到提升。但全真 2A3Q 让我觉得低频氛围有点加重,带来一种 Q 弹的感觉,听低频乐器的形体和重量感得到加强,但我不确定这是否属于完全正面改进,但确实很好听、很放松、很陶醉。在买不起也买不到坊间传说各方面都非常好的 RCA 2A3 单屏的情况下,我选择继续用它。据说 Linear 5 潜在搭配还有 JJ 的 2A3 新管子,会比全真中性。
整流管我用的也是推荐搭配的全真 274BQ,对比原管在透明度和安定感上有所提升,但对我不属于那种一耳朵能听出来的,有了对比才有伤害,于是我还是用它一起,达成三胖组合,其他搭配还没试过,暂时也不想折腾了。
在折腾管子的过程中得到了 Linear 群里几位前辈尤其是苏荷大大的指导,少了走了不少弯路。但总结我 Linear 5 现在搭配的管子其实就是大部分人也标配的全真三胖 + ECC802s/E80CC,似乎也是非常简单无脑,不会走错什么弯路,就这么配就对了。

HD800 似乎是一个不怎么会出错的选择,但经常被抱怨声音太空,5-7khz 突出,人声不好听。我之前也拥有过 HD800s,后来还是选择了 HD800,总体来说 HD800s 对我来说明显超过 HD800 是低频的改进,但是声音空和频响的问题,我是占 HD800 这边了,后面会说说为什么。

Linear 5 + HD800 算是整套耳机系统的基石,需要重点说明的就是为什么我最后选择了这么个搭配,这要从「当我们在听音乐时我们到底在听什么」这个问题说起:

我简单地把我在听音乐时听到的东西解构为声音和情感两部分。

先说声音,声音有音色、音高、响度、长度等等属性,高级一点还有分音、泛音、ADSR 等概念。在西方古典音乐为起源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音乐(除开某些世界音乐、传统音乐,我听得并不够多),主要便是由声音的重复、变化、对比来构成,短小的重复形成了节奏、动机,长一点的成了旋律,而更长的重复、变化、对比形成了结构。
于是对我来说,音乐的基础组成的便是声音,于是对用于欣赏音乐的器材,最根本要求就是能够让人听到音乐里的各异声音,并且能够从声音的各种属性让人能够分辨出来不同,在这基础上又尽可能接近真实世界中我们听到声音的经验,这三者递进相加,便能让人最大程度的得到音乐的全部信息。而在得到这些基础客观的声音信息之后,人脑的认知功能便能通过也许是属于比较潜意识状态的律动感知,又或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去短期记忆甚至过往经验去分辨的更大主题发展、结构等等的种种,音乐由此带来刺激,作用于我们。

关于器材表达声音区别我的看法有三:

1、需要高保真、尽可能无损的信息还原。就是说买更好的设备,通常指标越高,价格越贵的机器,在这方面越好,各种买买就对了。例如 HD800 对比 HD600 就明显的好,万元级解码在这方面基本也比数千元的好,无损音频当然也比 mp3 好。
2、低频适当的混响加重形体感,反而能够更清晰地分辨某些声音。低频的在真实物理空间中属于指向性比较差的,听上去不太会凝聚而且来源不明。如果是一些纯低频、没有太多中高频分音的发声源,例如低音大提琴的声音,在整体音乐环境声音比较混杂、响度巨大的情况下,发出了比较小量的声,非常容易被人脑错过和忽略,而不加重低频量感适当的混响延长,反而可以帮助大脑捕捉到完整那一瞬间的声音全景信息量,虽然这某种程度上算作音染,但对欣赏和学习音乐而言,反而利大于弊。
3、声场、层次感、声音的方位感主要是由高频确立的。由此我们可以感受 HD800 的声场比 HD800s 大些,而一些设备在舍去这部分表现力的时候,就会获得声音比较帖耳、密集的感觉,但层次感就缺失了。于是虽然 HD800 这部分挑起的频段略微偏差于的原本的真实世界中应有声音,但这个频段声音的改变不太会影响到正常的音色,反而带来了益处,一种一览众山的观感。当然有些人会觉得 HD800 的人声不好听,但是对我来说这个问题不存在的,我完全不听那种音频制作开始就聚焦人声的音乐,不需要人声包围感,反而对于古典音乐中出现的人声,例如四声部复调作品或者更大规模的康塔塔和包含乐队的歌剧等,如果被人声包围而分辨不出哪个声音是哪个声音,这样的表现我是拒绝的。

下面来说情感,这其实属于比较玄的部分。经常看到有人说素质高的器材等于没有感情,或者是有感情的器材就没法兼得素质,这样的说法我是不认同的。我的看法是还原音乐中情感尤其是乐器情感的部分恰恰需要更高的素质,而没有情感只有听上去很高素质的器材,很可能只是假的素质。

从音乐唤起听者情感说起,但其实大量音乐并不要包含情感。而喜欢听有情感的音乐可以调动我们除了理性之外的那部分大脑活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能够去刺激、按摩到,有情感的音乐能给人宽慰、让人放松。通常特定的音乐可以唤起特定的情感,被人感受到,这些音乐手法跟情感的对应关系,从认知角度讲,是人后天才学习得的。所谓手法指的就是一些固定而约定俗成的套路,例如各种音阶、节奏的选择、和声的连接、固定的旋律段落(Dies Irae 之类的)乃至特定曲式等等。这些元素如果不是有从小到大各种听音乐的耳濡、文化学习,怕是无法连接起人的情感的。经常被争论的大小调与特定调性是否能引起具体某种情感,在我看来也属于该范畴,统统都是潜移默化下的产物。

所以特定手段就等于特定情感是没有的事情,越现代的音乐会用得越自由,更少把情感与特定手法直接相关了。套路更少,诚意来补,例如无调性和调性色彩作品在特定套路上的功能就不一样了,而用进行曲来表达讽刺或者悲伤效果类似这种也更早也经常出现的,况且套路在音乐结构内随着时间的流动还可能出现某次重复出现之后也稍微改变了第一次出现时所承载的意义,塑造出谐谑或是更有悲剧色彩表达。这部分也包括音乐里的文本歌词,歌词说高兴不一定是真的高兴,所以音乐手法就调用感情的关联就如同词语或者写作手法承载感情一样,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无感情功能也是完全可以而且也非常平常的。

但说的这么多音乐手法来表达情感,其实跟器材基本没有什么关系的。

我认为有关系的部分叫做表情,或者说乐器操作,或者说演唱方式。说开就是由人演奏的音乐实践(其实电子乐也是可以的,ADSR 修饰之类的也是为了模拟这些)中的一些表情、身体姿态、呼吸上、口型等的变化,会改变听者对于情感的认识。这个可能是在人类在出生之后的因而阶段和他人的互动就习得的。不用眼见,仅凭他人的说话或者走路声音应该也能稍微感受到一点对方情绪不同。进而这种感受力也可以扩展到你听到的演唱、乐器操作里。人声里的情感是最直接能和这部分人脑功能连接起来,最直观能承载情感的方式,从来没看到过人声好听的器材没有情感这种说法(除非是听的 Philip Glass 的歌剧之类的)。但是有些器材为了人声好听,会故意凸现这些部分,反而略去了其他很多信息,于是剩下的便满满都是感情,我不能认同。

而回到乐器演奏来看,感情的表达,在乐器发出的声音里的信息元素里,占比非常微小,就是些细小声音的区别。其实很多时候音乐演奏也不是特意要凸现感情,但因为乐谱上还是经常地有「Con moto」「Doloroso」等等字眼,所以器材能听出乐器演奏情感也是有必要。但很多器材对这部分乐器操作表情还原的不足,因为本身通常都是些细小的声音区别,易于被掩盖于乐器本身响度值高的声音里,但说白了这就是器材解析能力的缺陷。有些器材会采取拔高高频,让乐器声音更好分辨,也就是前面说的声音那点用于区别声音的方式,来做到声场、层次感的提升,而带来的高解析感硬素质的听感,会听上去没有感情也是正常的,其实解析还是少,少的正是这部分在乐器声音之下细小动作的还原。在这点上来说 Linear 5 作为胆耳放做到的,比某些石机那种清晰但缺乏某些细节不足以让人脑认知到声音的这些部分的表达,来得成功许多。搭配上 HD800 的声音特质和素质较高的音源,我可以说我听到了我心目中比较完整的音乐。

到这里突然就感觉把想到的能说的都说完了。完。
发表于 2018-3-5 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疆乌鲁木齐市
这样的帖子怎能能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5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楼主写得这么认真,佩服!
和你的认识差不多,我认为早期800的高频提升是为了把空间感突出出来,如果放大器是胆机,可以得到很好的互补,展现必要的空间形体,如果是石机,高频段有可能过了,过了就空虚,就不自然,就压抑。
胆机下的800我只听了一分钟不到,木耳感觉和莱曼下的650很相似,非常相似,当然,那时我也只听了莱曼几分钟。说800和650相似,是二者调动了我非常相似的情绪,二者几乎完全一样的表达方式让我有完全一样的体验。
低频收敛一些是对的,低频不能掩蔽高频,一般情况下低频就是烘托,低频过于突出形不成距离感,如果需要大音量的低频,指挥来解决。
我听音乐是为了愉悦身心或宣泄感情,不在乎它是什么,乱听,随意展现想象力,如果葬礼进行曲能听成欢乐颂,我也觉得挺好,反而是那些标题音乐限制了人的想象力,让人索然无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5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另外,800是听大编制的,大编制里面弄进去一个两个滥竽也无所谓,所以大编制还是不要听细节。室内乐才是听细节的,听细微情感变化的。音乐的感情不在器材上,是在演绎上,在聆听者的心灵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青岛市
后面索性换了纯排插,然后加了一个 DIY 地盒,问题解决。过程中还获得两个信息:滤波排插的滤波方式如果是把火零的高频干扰排到地线中,于是地线会变得更不稳定,同时基本无法过滤直流成分。隔离牛过滤直流成分效果好,但是如果本身市电电压较高,经过隔离牛之后会明显再高个 5-10V。

疑问1:换排插应该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吧,DIY地盒对解决问题是否无效?地盒与电源线的地线是无关系的。
疑问2:隔离牛本身1:1线圈并不会改变电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5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gebegebe 发表于 2018-3-5 08:59
后面索性换了纯排插,然后加了一个 DIY 地盒,问题解决。过程中还获得两个信息:滤波排插的滤波方式如果是 ...








是的, 换排插煮饭都能更香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gebegebe 发表于 2018-3-5 08:59
后面索性换了纯排插,然后加了一个 DIY 地盒,问题解决。过程中还获得两个信息:滤波排插的滤波方式如果是 ...

接地用途:
A、电路工作接地,零电位参考点
B、外壳接地,安全原因,但更主要是外壳接地可以屏蔽干扰
C、安全接地,漏电保护等

答1:我猜测我原来的地本身已经不干净所以加入地盒之后,A 和 B 被直接短路到地盒中去,于是有所改善,纯排插或者滤波排插应该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答2:我拿万用表测的,具体原因我并不清楚,猜测可能直流成分进入地中导致地线电平不对于是测出来电压有误差?当时我的系统里还没加入地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bernie 发表于 2018-3-5 05:39
另外,800是听大编制的,大编制里面弄进去一个两个滥竽也无所谓,所以大编制还是不要听细节。室内乐才是听 ...

我主要感受是:还原信息准确充分的器材一定也是能够还原感情的,相反有些听上去解析很好但是缺乏感情的器材,其实可能丢了些声音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笨鸟先肥 发表于 2018-3-5 09:16
是的, 换排插煮饭都能更香呢。

按我的经验是换米提升比较大,而且我觉得最好吃的烹饪方式也并不是电饭锅,蒸饭其实更好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2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我一直不明白,混响是跟低频的某个区间的加强有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sven 发表于 2018-11-12 11:40
我一直不明白,混响是跟低频的某个区间的加强有关吗?

并不是,混响原意应该表示声音在空间环境中反射、减弱与混合等。

我如果只局限于器材这个语境,混响这指是声音的持续和衰减的过程中的一些特征。恰好低频因为混响比较容易被注意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
我的理解,混响是声音在环境中的共鸣。共鸣是修饰或者劣化声音。

音源混响是录音现场与后期制作实现。

耳机混响在耳内实现。

音箱混响在房间实现。

音乐会混响在音乐厅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5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大庆市
aligo 发表于 2018-11-14 10:10
并不是,混响原意应该表示声音在空间环境中反射、减弱与混合等。

我如果只局限于器材这个语境,混响这 ...

我自己感觉弦乐齐奏的回响也特别容易被注意到

大概就是hd600的特殊的厅堂感的来源吧。听其他的耳机,衰减都太快,很少有hd600这种衰减带来的气势。

linear5下的hd800有接近这种衰减的感觉,但是linearq就反而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8 22: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