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92|回复: 10

很多70年代以前的大师录音为什么能称为经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1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市
听了很多70年代以前的大师的录音,很多录音质量犹如在听收音机一般,和现在的录音相比我觉得完全没有
可比性,为什么这些录音会被称为经典,实在不清楚如何去欣赏
发表于 2017-10-22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洛阳市
我个人偏重时代局限说 比如施纳贝尔 1882年生人 是勃拉姆斯时代成长起来的钢琴演奏家 所以他演奏的19世纪的作品相对当今的演奏家来说-可能更贴近作品风格原貌 就好比 刘心武老先生续写红楼梦 虽然写的不错 但肯定和高鹗不能比 毕竟高鹗乾隆嘉庆生人 和原作者曹雪芹只差了几十年 文风表达上也可能更加接近一些 虽然高鹗的才华和雪芹公差了不少 而且没有雪芹公创作时那种人生况味的体验 使得他的后40回虽然也可圈可点 但读来始终有隔靴搔痒之感 但宁宗一先生的评价非常公平的中肯-高鹗的后40回虽然褒贬不一 但原作者前80回强大且严密的诗意逻辑和美学基调 还是被高鹗不同程度的保留了下来 从红楼梦产生200多年的接受度上来观照 依然可以证明它是最为差强人意的续补 著书如此 音乐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5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赞同楼上的2位的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9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廊坊市
一二楼靠谱。像梁祝吧,左听右听还是西崎崇子的版本靠谱,咱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下,艺术文学等等需要静心研究的行业,从业者根本不可能把心静下来搞创作,至少不是百家争鸣的那个时代。为啥这几年老提什么工匠精神?什么东西都能弄,就是弄不好,一到外面竞争就失败,血的教训,原因其实也是一样,利益至上让人没办法潜心学习。再比如说纪录片,国产有几部出色的?不是真爱这行谁没事去深山野林冒险去,一去就是几年,况且也没有资金支持,大环境就这样。很多很多传统的好东西都面临断代了,更别提创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9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廊坊市
今天晚上吃饭,偶尔看了一眼电视,堂堂中央二台,黄金时间,弄了踏马两个没人认识的说相声的外加十个大外行还有一个缺心眼的主持人就敢搞鉴宝节目!!!!!!!!真想问候他们全家!!!妖魔鬼怪横行无忌了!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0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半年多前的帖子,准确说我这算挖坟,不过最近对这个问题略有兴趣另外刚好闲暇,所以说说。

应该说70年代对古典音乐的发展算个不大不小的转折点,主要是技术器材层面。

不过LZ问题的层面似乎是集中在录音质量上,所以先从这层来回答。不知道大家是否经常听一些老录音?六七十年代是模拟录音的黄金期,而且技术也已经完备,那个年代的录音质量比现在已经是平级。不过有时候一些老录音听起来会有底噪和杂音,这个主要是保存介质的问题。
数字录音技术是在1979年才正式出现的,不过CD的出现要更晚些到80年代。之前音乐会保存在LP、磁带等介质上,模拟形式保存会对保存介质有很高要求,小的划痕、水汽、霉变、磨损,就会产生“炒豆音”和底噪,所以问题并不是在于录音技术本身。LP是在50年代出现的,再之前是蜡盘等其他形式,保存难度更大,而且那个年代唱片公司相应的技术经验都不足,所以很多录音最后都会有瑕疵。但把50年代录音中最好的一些挑出来,到现在依然是顶级水准。举个实例,阿根塔的西班牙狂想曲集。

然后是指挥家的演绎层面。听古典很多时候是挑指挥的,很多时候大家会比较追捧一些老的已经过世了的指挥家,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并不是说现在的指挥家比过去的差,但要结合当时的实际环境。二战时候很多正值壮年的高水平指挥家都失业的,或者是混得不咋地。战后很多老的乐团要重建(比如柏林),也有指挥家单独自创乐团的(比如安塞美),实际就是一切都要推倒重来,能在这种环境还独当一面的。实话说都是一帮老怪,结果导致这帮人里面水准不高的连生存都困难,整体水平很高的,连卡拉扬最开始也是给这批人打下手。
70年代的话,卡拉扬算是统领群雄的时候,同一批的人,像普列文、库贝利克也是一个个都强得逆天的。喜欢古典音乐的人,就算不刻意,但也没必要去排斥这批这么高水准的东西。所以自然会喜欢。
当然现在的一些演出录音也很好,不过像我这种本身时间有限,没办法完全关注的人,听听老录音是种不错的选择。其实我也有比较喜欢的现世的指挥(像迪图瓦、杨松斯、卷毛等等),只是不多吧。

怎么说呢,古典音乐,有它特殊的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好像是2015年,网络付费下载正式超过传统CD盘片。主流厂商也已经比较愿意提供网络下载了,现在你只要肯花钱,直接去唱片公司付费下载就行,不过不太清楚版权这块怎么保护的。24bit那种,主流厂商支持力度还是有限,应该是不想顺着sony来做产品,这个暂时没办法。另外现在44.1其实也够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0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老录音的话不存在24bit母带的,都是模拟转制出来的,而且以前的CD在转制之后也是先做成20bit、24bit的形式再转制的。目的不是加细节,是追求低误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1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其实我觉得LP很多时候言过其实,唱片本身的磨损污损,读取时候唱针的抖动等等,都是些物理性质的失真,也有不可能完全克服的问题。数字格式没那么多物理问题,数字“格子”之间连接是否顺滑,然后造成的数模转换失真放大而已,顶多再加上光碟的读取误差。只不过就是大家的失真原因不一样,但数字格式在保存方面确实方便。

古典音乐90年代之后就开始低潮衰退期了,爱听不爱听的问题当自然规律看吧。不过也有好处,这几年压箱底的包子越来越多,早十年二十年想都别想。

另外,你确定你听得惯勋伯格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1 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勋伯格在乐理发展这角度讲很强,不过他的音乐大多数人确实受不了,我听过一些,感觉调儿太怪,欣赏不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3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楼主在这问为什么,不如自己去找70年代以前的音源听听,感受一下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8 19: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