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mvw

森海塞尔耳机的历史,型号介绍,个人点评和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0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文章太好了,楼主您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
这么好的文章,没什么人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16-10-5 10:43 编辑
534076549 发表于 2016-9-10 21:10
文章太好了,楼主您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22.HE60
正如我之前说过的,其实整篇文章很早就规划好了,内容和素材几乎在2014年以前就准备完毕了,一直都没有写,因为总觉得没有he60这个型号是不完整的,因为从he90到580/600/650三兄弟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没有he60架桥,我觉得我对森海塞尔整个产品系列没办法彻底理解.于是这一等已然是两年之后.

很幸运,2016年春节,我终于等来了这最后一块拼图,本来打算收到这支耳机之后画半个月写完文章就还回去,但没想到陆陆续续竟花去半年时间也没听透.哪怕是到最近,我觉得我每天还能从he60的声音里发掘出新的东西,而在友坛写的那些《HE60》十日谈一类的文章看样也得改名十月谈了。

我记得第一天拿到这个耳机的时候,一开声儿,我就觉得我的脑子被烧得泛白,就像看那些特别烧脑的悬疑推理电影或小说,整个思路被耳机带着起飞,他一下子把我带到2003年第一次听到hd600的那个下午,很快那个年头的回忆一股脑涌上心头,那时候泡校网论坛的日子,那时候每天甩着哈喇子在半道红晃悠。我甚至想起了我98年暑假第一次听到了一幅20块钱仿大奥的山寨货,我觉得那声音特别好,我花了20年听遍了椭圆形的耳机那声音也没找到——不是不如那个好,而是都比那个好太多了——而我似乎并不需要那么声音那么好,我觉得如果要是简单点儿土气点儿,可能会更适合我。脑子里的东西就这样飞着,我觉得我在那段时间里,大脑已经不受控制了,完全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中,无论记忆还是思维,无论硬盘内存cpu,都显得特别清晰和敏捷,我的注意力简直可以在脑海里任何位置之间游弋,也可以在任何角落停留,我觉得我一定能想出这个世界上最棒的点子,解决这个世界上最难的问题,我觉得那一刻我的心真的自由。

第二天赶紧给老友回话——“酣畅淋漓”——之前他给我描述的一切我都明白了,he60就是一支最耳机的耳机,完全不去模仿音箱,声音上几乎没有能单独挑出来的刻意之处,除此之外,这声音比那些定价比他更低的型号更安定,更朴素,更诚实,我在这耳机上找到了一点很低档国产耳机上才有的那种级别的接地气,没有一丁点架子,没有一点儿端着的感觉,只有对信号的忠诚,反应极快,贴地飞行。

之后我立刻安静下来,每天晚上准时一张碟睡觉,我要把我多年的存货全过一遍,再把之前搁置的巴赫173张全集接着听下去。

he60的结构非常简单,你从外部看过去,几乎就等于你在听一张静电耳机震膜,这里面并没有非常复杂的设计,就是一个塑料框架包裹着一个比he90小一号,又比580震膜前那块纤维板大一号的静电单元,除了隐约可见的金色极板,能看到的只有正面的防湿膜和背后的黑色尼龙防尘膜。除了单元正面的防湿膜底部似乎有个小孔之外,其它地方都看不出与stax的平价型号有什么区别,做工和结构上相比stax omega更是缺乏可陈。因为看不出什么名堂,就只能靠听了,这个应该很难用语言形容,不过如果你相信我的听感和经验的话,那接下来几个推论你可以拿来参考。首先是我觉得虽然“看”不出什么名堂,但这个静电单元和前后两个像hd600外壳金属罩一样的蜂巢金属网与单元应该是协同设计的,也就是可能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计算和模拟功能,使得这前后两块金属网产生了可用的谐振,同时也吸收了一部分声波。我觉得没有计算机技术这个应该是很难实现的,不过后来的低价型号里,我到是觉得计算机辅助设计可能被滥用了,所以协调性上反而有所退步。其次是刚刚说的震膜防湿膜上有一个小孔,这个可能平衡了单元的两边气压,所以听上去并不会有普通静电耳机正面完全封闭的感觉,舒适度提高很不少(当然也就不会出现007那样你带在头上一按两边就会吱吱响的难过体验)。最后是耳罩虽然比he90略厚但耳罩壁比he90薄,因此耳罩中间的开孔面积大一些,静电单元没被覆盖的位置比he90多。

he60低频是比较少的,指标上只能在-6dB做到18hz,很显然-3dB是很难做到30hz以内的,所以严格来说算不上顶级(之前说过,顶级的话低频-3dB至少要到27.5Hz以下),当然对于一个定价比SR-007要低的型号,本来也不算顶级定位。如果只是单纯描述声音,我觉得你初听能感受到的就是30hz以上的低频到1.1K以内的中频频段是非常平均的,声音听上去厚度一致,相当的顺滑和油润。2k以上就有能量下降的纤细感,但好在还能算保留了一定高频的宽度。延伸感方面所有的静电耳机都很好自然不必多提,但是相比stax的007及以下型号,he60主要还是能保持住平坦和宽度,声音不会太薄,也不会在某些地方突然偏亮产生染色。相比hd90的素质不够调音凑,he60显得只是充分保障了这个静电单元的正常发挥,并没有尝试磕药,这大概也是hev70看起来那么孱弱的原因。

聪明,诚实,勤劳。如果像之前谈论580一样把he60抽象成一个人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我觉得对我而言,he60就像一个声音上的向导,每当我探索到音乐里一片全新的领域的时候,不经意地都会发现he60已经早早恭候。就像我与友人开的玩笑——每当你打开一扇门,都会在这个新的房间里看到先你一步而来的he60,那种感觉还真是有点恐怖。作为一支每天听一小时的耳机,连续七八个月还能带给你止不住的灵感,每天都能帮你发现音乐里新的东西,器善如此,夫复何求?

本来就打算这么结尾了,但确实不能这么做,哪有什么完美的东西,he60你是可以夸的,诚实、精致什么的,词随便用,但惟独不能用“善”,这支耳机是不善良的,甚至听上去有些邪恶,因此我不觉得他是顶级耳机(这也是与he90最大的差距,想比he90,he60的声音是收缩的),当然,解决的方案也有,给他搭配一个国产放大器就可以了。
160100141.jpg

23.HD630VB
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这个耳机的话,我觉得hifi届的霉头基本被他触全了.比如笨重的铝外壳还不对称,名字带后缀还不上不下,大大的logo还是蚀刻的,3.5的接头还不能换线,甚至为了和手机兼容还自带了话筒以及竟然能调大小的低音。还不够吗?哦,那折叠的姿态不优雅,附送的巨型"便携"包不耐脏,皮耳罩全封闭式还带个超人款红色内衬,这次该差不多了吧?好吧最后再补一刀,卖四千……

hd630vb绝对是目前森海塞尔制作过的三观最不正的耳机,可以说从一个传统hifi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耳机从最初的企划到最后的成品一无是处,除了声音。

是的,其实声音还不错,回归了414时代和歌德一个味儿,比较提神。

有关森海塞尔拌猪吃老虎的LITTLE系列(参考ARM的big.LITTLE)我想我就不必在这儿给诸位科普了,我在论坛里聊hd700和hd1000的时候都说过无数遍了。就是hd414,hd480,hd530,hd1000,hd570/590,hd595/598,hd700这条线上的一串型号,他们共同的特色就是紧凑,舒适,好听以及最重要的,好推。目前这一串串的最新型号就是hd630vb,一个伪装成的小清新。

虽然被定义为6系,但我觉得你还是应该把他的竞争对手看成另外一个以小吃大的著名型号grado rs1e。而不是真的去和hd600/650抢生意,因为他们的对手实际上是hd800的缩小款hd700。

hd630再次延续了k240s魔咒,也就是初听第一感觉就像在听一个超大块头的耳塞,和我前几天评价的最新240 r studio相似(**.com/thread-486127-1-1.html),声音规模感不大,所有的乐器都显得非常收缩和精致。其次,音色上与hd700的转变(hd700越生产越明亮,早期的hd700声音是比650略亮但偏暗的,之后越来越明亮,当然hd650也是这个转变,没有这么明显而已)也是一致的,偏亮,非常的紧致。应该说或许是这两年耳机的技术又有进步,或者是全封闭结构本身相比开放式结构具有一些解析上的优势,我觉得hd630的声音素质是要略高于hd700的,细节的量更多,但同时过渡更连贯,显得相对细腻。hd630实际上已经略为显示出了超越传统动圈耳机而向静电靠拢的那种细腻感,但相比真正的静电耳机,却又显得密度偏高,每一个细节都有些局促,细节和细节之间也显得过于紧凑,不够更高档的耳机“rich”(细节多了,每个细节的“个人空间”就显得狭小不宽裕)。

当然,和他之前的那些前任一样,hd630是一个看上去很便携,专门为手机设计却依然要用台式放大器驱动的“伪清新”,虽然无论是耳机单元还是腔体相对都比较小,但并不意味着你用很有限的功率就能让这个耳机正常发挥。相反得,如果你用耳机,声音不仅更收缩,而且严重缺乏层次和空间感,听上去相当得“不森海塞尔”,这种表现可就成真耳塞了,掉到和240r一个水平。用桌面型放大器驱动的时候(当然不需要坦克车那种,也不需要胆机纯甲什么的,就普通一体机或晶体机就行,dac1尺寸或大一些的那种),只要你稍微有点耐心把自己沉浸在hd630的小温暖中,逐步适应这种有点局促的封闭小耳罩,等佩戴和耳朵都适应了以后,会发现这个声音还是很有水气和内力的,声音细节非常丰富但细腻有层次,不仅比rs1e那种过于奔放的类型更“东方”,也就是更含蓄一些,同时也更精美,让人觉得姿态比较高档,且并不会显得病态,并不会软,苍白,细节单蹦和缺乏活力。最后是亮归亮,并不刺激,也没什么齿音,相反得,齿音部分处理得就像砂糖,有一种细节非常丰富的振颤感,那种非常非常微小的唇齿的震动都被一层层精密得展现出来,相当从容,背靠封闭式结构,我觉得hd630的弱细节展现能力是一流的,应该有(甚至超越?)hd800的水平。

低频调节功能绝对不会是你想象的那种多媒体音箱上的eq式调节,而是像物理调整那样在一个相对比较小且对声音保真度没有影响的前提下的微调,hd630的低频像极了hd1000,是一种有金属味儿,就像敲钟一样很有分量,同时很完整,很圆润,最后部分有收尾的能站起来的低频,如果用一种乐器去形容这这种低频,那听上去就像是钟,是一种有古朴感,且非常有分量的低频,和中低档耳机里那种连成一片扑过来的粘糊糊的那种“蒙”声儿完全不一样,这个低频调节就像是在加强或减弱撞钟后的“嗡”声的分量,调到中高区你会觉得这个“嗡”太响,耳朵像太靠近钟,会有听音箱时音量太大的疲劳甚至痛感。调到比较低的状态,声音会显得偏快,低频鼓点部分变得短促不充分,就像很多老耳机那样,但实际的频率我觉得都是走过一遍的,只是掠过的太快因此不引人注意。应该说hd630vb的低频调整功能是很让我吃惊的,处理得非常专业。

hd630的耳机线是和hd558一样的,但感觉品控上高了一个档次,手感和558相似但总觉得品质略好一丁点,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这跟线手感太粘,比歌德的线手感很有差距。头梁外观和制作都很考究,对得起630的名号,而且钢条在拉开的状态上看上去比合起来时候要协调,否则头梁和单元连接的部分显得太笨重(另外这个连接部分制作得很可靠,看得出来是专门考虑过活动部件使用寿命的)。插头部分虽然做工和表面处理都挺好,但说实话我实在很难改掉对3.5接口的偏见,要不是因为有话筒部分,真的想剪掉换个6.35上去。

从网上看着哪哪都不顺眼,到第一天拿到手时候觉得有点“意料之外”以及当天听到声音之后“比较震惊”,目前630vb在我这里已经呆了十天了,自打630过来之后hd600就再没有开声了,当然这并不是说hd600声音比630要差,其实如果你ab对比的话会发现hd630听上去还是比hd600要小气,声音略显低龄化,而且相比hd600是有一些高明的染色的(这个染色和hd700其实非常像,就像给乐器都上了高光漆,听起来亮晶晶的感觉,很时尚,很地中海,很宫廷),且虽然在桌面放大器上能显示出比较好的脱腔感,也就是乐器飞到耳机外壳外面,但仔细听还是有封闭式耳机腔体回声的。另外最重要的是,感觉在全频段上,hd600会显得比630更舒展和更平均,听hd600的时候,你会觉得整个场面是摊开的,而630则是圈在一起然后你在一个距离之外鸟瞰或围观,当然这本身也是封闭式和开放式的固有区别。630相对于600主要还是显得“新”,声音听上去是朝阳的,热烈的,而hd600一开声立刻显得很沉重和布满暮气。另外就是630可以适应最新的流行乐以及适配高码率音乐,而hd600听上去对未来似乎没法乐观起来。最后是再重复一下hd630最大的缺点是听什么都显得小,当然我想喜欢大尺码的老烧们本来也不可能提起对这耳机的兴趣。

最后,这耳机应该是东莞得泰代工的,不过我现在意识也变了,对于这种不是最高定位的耳机,已经不那么在乎产地了,更何况广州一带生产的东西品质一直都不错,耳机听得越久越受不了一些资本主义妖声儿,所以国产就国产吧。曾经我们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我认为理想和现实从来都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理想是隐藏在现实之中的,就像hd630vb这种样子,虽然大方向上看,非常“现实”,但论声音,该考究的该正确的一点不妥协。理想本来就源于现实,你非要把他单独从现实中剥离出来,那他也只能枯萎了。我觉得我需要很慎重得考虑有预算了要不要买一只hd630,只是每次扭头看到hd600的时候,都像看到奥巴马希拉里,他们是那么正确却为何又无法让人开心?
161000011.jpg

24.HE1060(目前已经改名he1,作为新奥菲斯系统的耳机部分)
这支耳机我到今天还没有听到,以下是他刚发布时候我的一片旧文,但因为后面这支耳机改名了,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未改名之前的一手资料留存,等我听到之后会补充或替换这篇。

《有关新奥菲斯所有信息的汇总以及一些静电耳机常识》
2015.11.04

新奥菲斯于北京时间2015年8月29日预展,于2015年11月3日正式公布,计划2016年年中上市。

静电耳机的原理与橡胶棒吸引头发丝是一样的,极板和振膜镀层上的静电荷产生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力,快速变化的静电荷使振膜产生振动。虽然在耳机领域,静电耳机出现晚于动圈耳机,但实际上静电与动圈技术作为最传统的扬声器技术,诞生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甚至发源地都可以归结为贝尔实验室,以后我其他的文章会还会提到贝尔实验室,音频,甚至可以说信号领域永远绕不过去的两个人就是贝尔和爱迪生),最初这两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劣没法互相代替,因此一直共存。又因动圈技术可供批量生产,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和普及。而与之相应的,静电扬声器直到1947年才再次受到重视,而发展成成熟的音箱则要到1963年的QUAD时代了。

其实静电扬声器在耳机领域的名声要大过其在音箱领域的名声,而原因当然是我们熟知的以“静电”缩写命名的stax公司。stax最初的历史其实并没有办法考证,笔者在一篇stax的采访稿中发现,早在1946年时,stax创始人林尚武先生还在上海,从事录音和电台一类的工作,这与stax自称1938年建立还是有些矛盾的(我的印象里没有在1995年以前的老stax上见过有关1938年的标识和介绍,当然,这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再者1924年建立的拜亚动力,最初十年所做也都是电影院的一些配件制作,以及代理销售一些相关产品,1925年的舒尔也是如此,我觉得对这个建立时间也不必过分纠结)

stax的第一只静电耳机在1959年公布(在这之前制作过一些小型静电音箱,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比较前卫,但应该不算成熟,相关资料很少,恕无力考证),当时还是原型机,在1960年命名为SR-1后正式销售。与之相应的,动圈耳机在1958年已经呈现出相当成熟的形态。大概在1956和1957年,立体声成为了业界标准,整个行业内的唱片制作开始从单声道过渡到立体声时代,而同时音响发烧的“HiFi”概念也开始出现。1958年美国koss发布的动圈耳机已经是全尺寸封闭式、立体声,奥地利akg于1959年发布的压耳式耳机,开始尝试背后开放。而1960年诞生的sr1,则结合这一切要素,静电原理,前部封闭背后开放,圆形包耳式结构。其他诸如专用放大器,hifi、立体声一类业界风尚就更不用说了。其实sr1的诞生已经标志着耳机这一音乐工具基本成熟,而后,从sr1发展为sr3,new sr3,sr5,new sr5,sr007,sr007a(007mk2)直到今天还在生产。

相比在静电领域默默耕耘的stax,森海塞尔倒像是一直在搭便车。一开始在西门子授权下仿制西门子的麦克风(讨论德国的通信产业绕不过去西门子,而西门子公司与爱迪生的通用电气公司又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著名的AEG和德律风根都是这一体系里的),1966年以拜亚动力dt100为蓝本制作了第一只动圈耳机hd110(注意,是否参考并未得到确认),1968年“或许”参考了AKG的K60(第一只背后开放耳机),制作了广受欢迎的第一只开放式耳机hd414。之后以414的单元为原点,hifi专业两手抓,开发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产品,成了动圈耳机领域的一哥。在静电方面,森海塞尔曾在70年代末开发出一款型号,但影响有限。而1991年横空出世的天价耳机系统奥菲斯则被怀疑由被森海塞尔整合的老牌静电话筒厂商纽曼援手。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森海塞尔早在1950年就开始生产电影用功率放大器,其在放大器上的造诣显然要高于耳机,而在静电耳机系统中,放大器所扮演的角色是比动圈耳机系统中无法比拟的。而且,在奥菲斯系统中,奥菲斯耳机HE90的售价低于其配套放大器HEV90。或许这一系列背景信息能为你提供一点想象空间。
==================

新奥菲斯的面世其实和奥菲斯一样突然,虽然在耳机圈森海塞尔新型静电耳机的传闻早在2009年公布hd800之后就有所耳闻,而2015年又是森海六年更新期的一个节点,只是最终上市的竟然是售价高昂的新奥菲斯系统而非1993年发布的平价静电系统(he60/hev70)的换代产品,还是让人颇感意外。毕竟从2014年开始,全球奢侈品行业的萧条有目共睹。目前已经几乎公布了新奥菲斯的所有重要信息,但从明年年中上市的预期来看,耳机在微调和量产上,可能还存在变数。

先说耳机本身:
1.直观的看上去,尤其是单元部分还是有奥菲斯的即视感,当然,本身名字就没变,稍有类似可以理解。

2.极化电压800V,但是极化电路转为内置于耳机外壳内而非放大器内部。官方的解释是这样做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相比之下,放大器本身输出800V高压后,光在放大器到耳机机体之间就要损耗一半以上的功率。对此我表示无法理解,我个人腹黑得认为这样做单纯只是为了降低耳机线的设计难度或成本,另外可能比较容易通过欧洲的安全检测。毕竟在民用设备里传输800V的高压电,即使电流很小,对于矫情的欧洲人来说,也是个麻烦。再说pcocc多贵啊,镀银ofc省事多了。

3.耳罩部分外圈采用真皮提升支撑力,内圈和接触皮肤的部分采用hd800式的日本纤维。但这里有个疑问,官方似乎没有说明白究竟是接触皮肤的地方是纤维,还是也包含内圈,如果耳罩内圈是纤维,那么这种静电耳机应属创新。以往的静电耳机因为要保障低频的量感,必须都采用皮质封闭式耳罩,暂无例外,而如果森海能做到内圈使用纤维,则说明静电单元上有所突破,解决了低频问题。纤维耳罩不仅声音别致,舒适度也有保障,唯一的缺陷是四年就掉毛……

4.静电耳机的单元必须要整体考虑,除了振膜,还有极板,以及最外侧前后两张防尘膜之间封闭的空气。当初akg划时代的k1000之所以采用动圈技术而非他更擅长的静电技术来制作k1000,最主要的就是静电振膜虽轻,但加上这看似一丁点的空气,整个设计的效率就完全不同了,在全开放式条件下无法达到设定的工作标准。如果森海塞尔耳罩内部可以使用纤维,那我完全有理由相信akg能生产出静电原理的k1000,毕竟C414话筒(怎么又是414?工程师似乎对根号二都有异于常人的眷恋)都屹立那么多年了。

5.新奥菲斯采用陶瓷极板,陶瓷!陶瓷!陶瓷!嗯,凑够三遍。这差不多是我看过奥菲斯设计要点之后最兴奋的地方了——因为终于有中国元素了(-_-|||)——其实并不是,是因为我真的不喜欢耳机里的金属部件。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发生谐振的金属零件,总会让声音变得冷漠,典型的就是hd800外壳上那层不锈钢丝编织网,总有股让人不适的金属味儿。要在这么薄一片陶瓷上密密麻麻打小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所以森海塞尔也很傲娇得表示自己克服了这个困难。至于怎么克服的他们不说咱也知道,当然是德国佬用于立国的基础工业。这儿又要放私货了,还记得咱国产的he4为啥改单面磁铁了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振膜到耳朵这一段放磁铁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容易导致声波衍射和干涉,这都是很讨厌的干扰,平板耳机用单面磁铁或特制开孔的方式缓解这个问题,而对静电耳机来说,这是死穴。

6.任凭森海塞尔如何吹嘘他的2.4微米振膜是合情合理的整体设计中的一环,我都认为这种从纳米时代倒退到70年代的做法实在太偷懒。不过如果耳罩内确实是纤维而不是靠仿皮反射,那么高效率的放大器,厚振膜,镀白金就都能理解了,因为要保证低频的量感啊。

7.只有放大器打开,管子伸出来预热之后,耳机盒盖才会自动打开,才能拿出耳机,至于不开机想硬来的朋友,我只能说壮士走好了。

再说放大部分:
1.如前文所述,森海塞尔做放大历史比耳机长,可是这次照抄007t未免让人有些失望。不过目前的讨巧的胆结石是放大圈里的明星,新出的放大器大多都是这个结构,十根管子搭棚小电炉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hev1060前级应该是MOS-FET管(一种晶体管),为的当然是低失真,后级部分八根小电子管,具体型号看不清楚,想必是比较通用的那些,按道理当然是找俄罗斯人定制了(我之前说找EH定制,这个说法欠妥,其实EH是纽约乐器配件品牌,EH的电子管也是找俄罗斯Sovtek代工的)。这个结构其实和1998年的007t是比较相似的。

2.电路上难说创新,但工作上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森海塞尔称自己的电路是cool class-A,也就是不热的甲类,因为中低频段A类放大,中高频段就换AB类了,发热量自然就小了,欧盟的环保标准也就容易通过了。

3.电管自动收进去,管罩用石英玻璃制作,主要出于对屏蔽麦克风效应的考量。玩过胆机的人都知道,电子管用手碰,耳机里就可能会有相应的声音出来,管子质量不好的话,你轻轻敲桌子,这个振动都会让电子管产生噪音,当然一般对耳机系统影响有限,对音箱系统影响就比较大了。而且有了管罩,也不怕小孩烫手了,也不怕不小心敲碎了,也不用花钱买管套了,甚至打消了你闲着换管子玩的念头,可谓用心良苦。

4.米开朗基罗用的那种大理石啊,遥控和微马达联动啊,9018数字输入啊,都是些少售价两个零都能见到的配置,聊胜于无吧。值得一提的是森海塞尔的放大器内置解码其实是惯例,奥菲斯和当时的红外线版580(IS850)系统都带数字输入,森海的解码虽然是附送但乐感其实挺好的。

5.售价五万欧元。比想象中要贵一些,按道理说,放大器价格是耳机的五倍左右,如果这么算来,he1060售价高达8000欧元,超过我的预期。我之前觉得应该和徕卡M一个价格,5999欧差不多了,但现在看来,瞄准徕卡新出的SL了,7999欧,呵呵,所以说徕卡是欧洲奢侈品的风向标,盯着他准没错:)
=================

总之,虽然叫新奥菲斯,但型号是1060,某种程度上确实算he60的续作,这个是符合我最初预期的。但后续的定价我总觉得有些临时拔高的架势,或许早几年没那么浮夸的时候,确实是按照he60续作来规划的,但德国货这几年口碑好,可劲儿挣钱,有点坐不住了,索性大跃进,名字上没动太多的手脚看样自己心里还是多少有点怵的。总之售价是浮云,不用太当回事儿了。

最后是我比较关心的几个事:
1.jade2什么时候动作?
2.低输出的放大器可以随意diy了?耳机单卖什么价?
3.玩得差不多了吧,真正的小奥什么时候来啊?
he1.PNG
=======================================

到这里,文章的主体已经更新完毕,540,540g,560,560ii,580,580j,600,650,700,800和hd1000,都齐了。除此之外,414和静电也都没落下,为了把他们串起来,还介绍了很多人气比较淡但能承上启下的型号,应该说对森海塞尔产品线的描述已经比较完整。限于笔者的水平和精力,以及每天早上过了9点之后就挡不住的工作上的焦虑,文章的书写和措辞难免有不当的地方,如被看出还请诸位海涵。新的型号出来我也会不断再编辑加入,或者对某个型号有新的理解也会再修改或重写。当然如果您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或经验,以及发现了那些比较严重的错误,也欢迎指正和批评。

就像森海塞尔耳机的历史,无论是人、作品还是家业,都是从一开始非常简单甚至简陋的样子逐步进化而来,没有什么好东西是一蹴而就的,天赋更不是偷工减料的借口。越是优秀的作品,越应该显得普通,因为要把非常复杂的东西转化成众人能够理解的样子。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这并非是对聪明人的诅咒。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有天赋,才更加不能辜负,所以你要比别人更诚实,更勤劳。当你努力过了,而恰恰在做这件事上又有那么点天赋,那么你可能会做出真正超越前人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会收获无与伦比的快乐。以上大概是我听耳机这些年最重要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森记的耳机,个人现在还留有HD650、px200水晶纪念版、hd25 amperior、hd238。用的最多的是amperior,就换了根延长线,随身不折腾。HD650还要连耳放,太麻烦了。折腾了好多耳机,最后在amperior退了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帖子什么时候更新完?我预约下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4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你竟然还能挤出时间写这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20-3-21 08:52 编辑
garyvictor 发表于 2016-9-14 14:10
你这个帖子什么时候更新完?我预约下公众号

估计还得一阵,现在每天只能更新半篇左右,呵呵. 另外其实一直会更新啊,如果之后听到800s,630什么的,也会再加上吧.

2020.3.21
一些推荐的适合森海塞尔耳机的放大器

hd600目前的建议是使用brocksieper earmax pro或者自家的hdva600,有条件的建议尝试ear hp4(低阻口).
hd650/800依然还是使用莱曼即可.
hd580应尝试找瑟顿的ha4或现在很少见的headroom的老机器.
hd580j及varimotion系列的akg耳机(kx01/x02/x12一类)应尝试naim headline.
hd540及akg k240等老型号需要找一些经典的hiend前级(MBL5010,accuphase c-2810等).
hd800s及820建议考虑spl phonitor2.
另goldenwave ga5和其他ga系列放大器也可以用于驱动上述型号.少数有经验的爱好者可以尝试叶立先生的制品,美制single power或rkv mk2.
如果你实在太想用usb一体机了,那只好建议你试试hd700+prism sound lyra了,但依然还是要提醒你森海塞尔耳机需要独立的台式放大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5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市
哇 学习了 厉害了 我的哥 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最早的150rmb的MX500,MX550,PX200,MX90VC,MX660,MX985,HD650,HD700,HD600
目前都保留着,即使是尸体,先650、接着700、最后才600
目前的600确实是妥协的产物,与之前听过稍老的版本是有区别,讨好耳朵一些
700应该是较早的版本,细节揭示力强但不耐听,可能我没搭配好,希望能跟800一样出个700s版
650确实是换根线声音大不相同,但还是比较温和耐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感谢楼主,直接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营口市
资深专业人士。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2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写的好!内容丰富。但是能不能加一点如今森海转型大众化的作品呢?比如木馒头、都市人和HD630VB。比较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16-10-5 09:10 编辑

因为一时半会听不到he1等更新的型号了,所以森海部分暂停更新,想了想,这里补充一些森海之外的耳机厂商的一些作品,以及他们和森海塞尔耳机的比较,可能会比之前的过于严肃的历史罗列要有趣些.

24.akg k240s和k240 R studio
如在一楼放置的px100和mx500,我第一个想和诸位聊一下的耳机是akg k240s,因为在我看来这耳机与上述两个森海一样,是一个分水岭,将akg耳机审美划分为新旧两个部分.甚至比mx500和px100更进一步,我认为240s为我们预见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240s以前,我认为大多数耳机的审美是家长式的,比如hd600,声音非常强势,不仅对周边配套的器材有很高的要求,对音乐的类型也有特别清晰的限制,如果你拿来听一些通俗音乐,会发现hd600相当难用,因为会把这些音乐里不经意表达出的一些可能并不是非常高雅的想法或手法都清晰得展现出来.我当然相信耳机的设计者本身是没有这样的恶意去刻意划分音乐阶层的,但无论从德国的历史,甚至神圣罗马帝国之前的欧洲史,以及很有代表性的德奥音乐来看,我都认为这种"阶级感"早已融入了他们的血液里,因此hd600诠释通俗音乐所释放出的傲慢可能是骨子里的,是挥之不去的,很可能与这片土地上较深的积怨,较少的耕地和较多的人口以及类型复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而正是这些复杂的自然环境导致了生长在之上的人们的互相割据,而也正是这种割据造成了阶级.虽然现代社会里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阶级",但类似阶级的把人或物或文化分层(或许更准确地说,是分块儿)的想法依然存在.当然如上文所述,这种存在有客观性,我觉得这个事情本身并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但对待这个事情的态度我们可以探讨探讨.

240s之后大众审美占据了主流,无论是音乐还是器材,都越来越开始流行diy,也就是越来越多大的公司解体,催生了一批小工作室,小工作室制作出的音乐或器材不可能有曾经那些大公司一样的覆盖面,虽然这些音乐可能无法博得更多人的喜爱,但他们却有可能逐渐生成一个小圈子,这个小圈子有更稳定的用户群体,因此可以在一种审美上不断深化,做得越来越精,虽然与其他家有比较大的区别但同时大家又处在一个层次.这是一种越来越平的世界,我认为这也是这个世界未来的样子,以及以我目前的学识,可能是一个更好的世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不存在阶级了,但小圈子与小圈子之间的隔阂又加深了,所以如果你想适应这个时代并为他做点儿什么,那可以尝试以让小圈子与小圈子建立沟通开始.

铺垫了这么多,我们回头来看240s.240s的声音初听是比较暗的,低频也相对偏多,中频清晰度很好没有多余的味道,三频的衔接是比较丝滑的,除了中频略显比两端清晰(当然也就显得有颗粒感和锯齿或象素感,没有两端那么强烈的写意式的线形度,因为你听得本身就是数码声儿啊,本来就是有分辨率的,人耳对中频敏感能挑出中频上的毛病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这种顺滑的两端有涂抹之嫌)之外,整体听上去还是一气呵成的.我觉得这些是一个好耳机的基本功,240s做到了且理应做到(其实对于akg奥地利部分的人来说,我觉得这些都是不值得担心的,只要是他们出品的,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无需讨论,当然这个也适用于其他老牌厂商).好的,如果我们把上面的话里面型号换一下,写成hd650,你再看一眼,依然通顺,甚至非常合适,但实际上二者声音上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我想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

为什么明明两个很不一样的声音却能用一模一样的语言来描述?是语言本身出了问题吗?我觉得不是,语言是有一定宽容度的,因为常用的字和词就那么些,要描述世间万物,这里面肯定有很多说法是有很大覆盖面的.但在书面上有很大覆盖面不等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与之相应的容忍度,因为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事情可要比字或词丰富多了.比如都是低频多,但650的低频听上去肯定比240s的要量更大一些,这说明他们调整的方向是一致的,但程度(量感)或手法(色彩)不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二者又都还在"能接受"的范畴,那么即使有这些不同,我们还是能做朋友的.如果很不幸你是从240df和501时代过来的人,那可能会觉得这种低频太多了,于是在这里大家就因为对低频量感的界定不同,导致互相之间划出了界限.或者跟楼主我一样,觉得240s低频虽多但还在勉强能接受的范围内,而650只是向前又跨了一小步,但已经跨出了我的容忍范围,因此我成了与刚才说的两种人又不一样的第三种人,于是仅仅是耳机爱好者这么一丁点大的群体,只是在两个用语言描述非常相似的耳机上,就可能存在三种甚至以上的不同审美,这样我们的世界自然也就碎片化了,因为每个人都太相信也太看重自己.


谣传爱因斯坦说过"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样,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一定是一边往另一边扔石头",所以现代社会里解决争端的方式不是发动战争而是寻求对话,说得更明白点,寻求合作.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一种最大公约数,比如素食,比如英语,比如音乐.

在人类的文字诞生之前,声音,或者说语言已经流传不知道多少时间了,因此,世界上存在的无论多古老和使用广泛的文字其实都没有他们号称的那么重要.语言,这里尤指语音——人类用于互相沟通而发出的声音实际上是非常本质的,是比文字更直接和更诚实的交流方式,而音乐是语言的一种,是一种抽象化的语言,除了包含语言的要素外,还包含了一些智力层面的东西,是的,人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地球终有结束的一天,而人类要在这一天来临之前离开地球,这是宿命,而要实现这个,人类必须不停的迭代,而人类进化是会有曲折的,这里可能不得不筛选一些不那么合适的基因,而音乐相对于语音多出来的部分恰恰是人文层面的,因此用音乐找到的友谊可能比其他形式要更牢固一些,而对耳机的选择大概就是这个找朋友过程的直观反映。

或许因为我的用词不够斟酌,上面的话容易被理解的不那么政治正确,所以这里我觉得我还是想补充一下,耳机也好,音乐也罢,可能划分出的小群体之前其实并没有高下之分,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认为得去追随其中一些蔑视其中另一些,而是要寻求圈子与圈子之间的沟通,所谓不同而和是也。

如果说240s把耳机界定为严肃耳机和娱乐耳机,并让两个群体向着各自极端的方向发展而老死不相往来,那么240r则是从严肃耳机的手中递出了橄榄枝(是的你没看错,应该是那些自认为高雅的,高姿态的,全心全意为了这个世界的那个群体先放低姿态),在保存声音准确的底线之时,传递出一种“纳新”的姿态。

240r酒红色的外壳看上去并不像图片上的那么媚俗,相反还是有一点“高雅”意味的。开声之后给人的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akg坚持多年的很df范儿的平衡声场,声音很像远处的音箱发出来而非耳机,这也是240系列与x01系列声音的显著区别.后者更像是通过拉开单元与耳机的距离,营造出一种所谓的空间感,它实际上只是耳罩里那个小腔体中的混响,而并非真正耳机还原出的声音信号里的空间信息.其次是从低到高的线形度,听上去非常顺滑,并不会再某些频段上有凹凸的刻意拉升或降低,这是一种符合人类听觉模型的校调,非常标准.最后是人声频段清晰,平直,聚焦在一起并不前凸或后缩,呈现出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平等感.以上是240系列普遍做的到的地方,也是240r做得好的地方.

相比240s,240r降低了声音亮度,提升了延伸感,这个我们在谈论650相对于600的一次纠正时候也谈到过,是2000年以后生产的所有耳机的共性,但这是一个二次处理,因为240s其实已经是这样做的了,而r更像是把s中高频那个尝试着舒展但没有完全舒展开的频段再拉开一些,显得略暗,但逻辑上其实还是akg老一套,你仔细听,该有的峰还有,s削弱了一点,r再削弱一点,但只不过把这个峰从粗壮点变得幼细点,位置和高度都还差不多.其次240r场面听上去比240s要小,不再过于辉煌和铺张,显得比较"节俭",这个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别,不仅仅只是听上去小,实际上240r的声音在我看来对比240s,第一个感觉就是----不值钱……当然这是02年之后人类在价格上大跃进之后收到的报复,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并不需要那么贵的耳机,乱标价,或者说透支未来本来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陋习,理应收敛.最后是240r的声音越来越精细,以至于稍微长一点时间就感觉到自己是不是在听一幅耳塞,这幅耳机有一种移轴镜头式的微缩感,用现在年轻人喜欢说的词——有点儿“萌”.说实话,这是我个人认为的240r的最不好接受的地方,也就是所有的声音听上去都像是非常细,非常微小,非常碎的点,或者碎片拼成的,240s似乎还是一块一块的,240r就成了很细很细的颗粒凑在一起,虽然似乎分辨率很高(也确实如此,就像数量非常多的象素点聚在一起,这个r就像苹果的retina的概念),但点和点之间过分独立,总觉得不像是一种有机物的感觉。造成的结果当然就是声音听上去非常清晰(尤其是播放192的高码率文件),但总觉得有点,有针尖,有沙的感觉,脆弱,冷,缺乏纺织品的整体感和有机体的温度。


我觉得现在的数码器材配合高码率文件和高分辨率耳机,这个起点是很高的,想法也很好,但我觉得不好听的原因除了因为我听音观过时以外,应该也有“不留余地”的因素。就好比从北京到上海,你只要告诉我北京,上海,何时出发,几点到,至于之间的过程,我觉得你就别管我怎么走了。而这些器材像保姆,更准确说,像“管理者”,或者说《黑客帝国》里的“母体”,除了规定目的地和时间,还必须要你怎么走怎么走,你拐弯,前半程快点,后半程慢点,或忽快忽慢,或者中途下车吃饭谈恋爱,就不行,必须按他说的做。于是声音就死了,散成点了,成颗粒了,不好听,于是我只能用脚投票。


怎么解决呢?我觉得,现实生活中寻求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小圈子和小圈子之间多沟通,不要一副没谁地球照样转的样子(真要谁都没了,地球可能真就不转了,假设没有人类,地球上所有的运动都是纯自然无规律的,那么地球很有可能逐步变成一个理想的球体,各处平均,最终导致被太阳潮汐锁定,就像月亮之于地球一样,成一个死星)。音乐世界里我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说,我觉得用算法使数据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或许是思维之一(虽然这么干的hqplayer我觉得并不好听,不过可能只是算法还不够成熟吧)。无论如何,还是从我做起先吧,哪怕是跟周围的人,周围的群体,多沟通多交流多合作,或许这些力所能及之事就像热带雨林里的蝴蝶扇动翅膀,多少能起点作用。
160900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3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630VB我有个,借给你?应该在路上了,过几天能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3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泉州市
。。。。楼主,我就服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4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630VB到了,怎么给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garyvictor 发表于 2016-9-24 11:58
630VB到了,怎么给你?

已经拿到630vb,感觉声音挺好的,就像平价版的800套,声音挺上档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科普文章,跟帖留存,森海应该给作者发个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4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泉州市
好长,终于看完了,顶一下,感觉怎么没几个人来顶一下,是不是写得太长,没几个有耐心看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mwfcd228 发表于 2016-10-4 23:25
好长,终于看完了,顶一下,感觉怎么没几个人来顶一下,是不是写得太长,没几个有耐心看完的

呵呵,放在分区里面了么。没关系的,我自己也都读过,这些东西都是能流传一些年头的,所以不急这几天,总会有人看到的,更何况你不是已经看完了么,说明还是有价值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8 17: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