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40|回复: 5

xs_horizon分享之四:一个误入“歧途”的音乐爱好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5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各位烧友朋友们久等了,本次将为大家带来来自享声音响xs_horizon,林先生的第四篇个人分享。本次分享内容与先前略有不同,将暂时抛开技术性的话题,与各位一同分享自己将近十年的发烧历程。从入坑直到变成高烧,这十年的经历 是否也会让各位有一些感触?



想了解更多HIFI产品知识吗?想和林总进行直接讨论吗?扫扫二维码并关注微博让你了解更多!





xs_horizon分享之四:一个误入“歧途”的音乐爱好者
.

  90年的时候,一个喜欢音乐,好动,爱琢磨的小男孩发现了一个宝库:他叔叔房间几个电子箱,整整一箱的各种磁带机半成品,以及电子工具和一些磁带。因为他的叔叔在广东电子厂打工,每年带回比较多的接近成品或半成品的电子产品,如磁带机、收音机、一些组合音箱。 这些磁带机包括各个品牌,松下、sony等。 从此这个小男孩爱上了电子以及音乐。也许你们猜到了......这就是我。


 从那以后,我对音乐的热爱一发而不可收拾,组装收音机、组合音箱、坏了的机器用焊铁修理,这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我接触了弱电,又接触强电,小学没毕业时,彩电,冰箱,风扇等常见的没有没修过的,成为村里远近小有名气的免费修理工。磁带数量从几盒累积到一桌子,从邓丽君、费翔、孟庭苇到董文华、毛阿敏等都有涉及。初中时如果不是家庭坚持,或许直接选择中专维修专业了。 或许因为这种爱琢摩、及对音乐的喜好,导致电子与音乐成了我唯一的爱好。以致高中考大学,班主任主动跑到我家里把我与电子相关的器械和磁带等统统锁起来,让我安心冲刺高考。虽然大学是硬件偏软,但是对音乐与电子的爱好一直没有停下,在电子系光电实验室作助理,玩PCI接口声卡(当时还没有高性价比的界面,有些USB接口声音都是专业级的,价格对于学生来说简直贵得离谱)、玩桌面音箱,因为空间受限无法玩台式CD,其实高中初中反而用CD较多。


 读书期间发现,我喜欢听音乐很大原因是能让我平静下来,同时很多时候能从音乐中找到共鸣,作为一贯的宅男,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音乐一直是学生时期最重要的伴侣,无论在什么压力、情况下,都能找到相应的音乐让自身平静下来,并且反思,完全想象不到,当时如果没有音乐,会是什么感受。

 刚毕业时预算不多,加上刚上班,加班非常多,所以只能用PC-HIFI+有源桌面音箱,CD机也不方面, 桌子不太大,睡觉用一个平头塞。后来换工作到外企后,时间非常固定,上班时间也比较自由,26岁时成了为当时南京最好外企的最年轻架构师,支付能力的也有所提升,基本上都是玩音箱系统,刚开始只能买性价比较高的音乐传真+国产书架,谁知没用半年基本又换了,因为家庭客厅也不太大,所以一直用书架,一直换了三四套,最后到C1+大菠萝停止。同时因为不满现在器材的高价低性能,自个又做了几套音箱以及功放,因为时间较多,白天研究电路,晚上DIY,从家里DIY到车里,最后是改装费比原车贵,家里DIY花的成本比成品贵,当时只有示波器以及频谱仪,现在看来设计还是有很多缺陷,所以重点其实是个人的一种折腾与享受。



 因为工作来到南京后,听音观一直在变化,刚开始人声党,买了音乐传真A1+某著名白盆;半年听音观就变了,换大口径书架(凯旋铷磁版),体现这种宽松与味道;后来就开始尝试落地,买来SEAS单元做三分落地,慢慢喜欢上了单拿,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因为房子原因,上到C1停止。南京中山电子城作为当时华东最大的音响城,我几乎每一两个星期要去一次,虽然每半年会买一次,但是各种品牌都想听一下,从国产凌X到威虹几乎全进口器材几年的试听,确实对我的听音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一个会听流行、民乐(因为小时候听这种现场很多)的小白,慢慢开始欣赏西方音乐,开始知道原来不同的器材差异如此之大,各种顶级器材的特殊美。来南京后,我几乎每年都去广州音响展,其实就是二个目的:蹭听以及买东西,现场有打折,而且听听因房间不允许、经济能力不允许而未拥有的上百万,几百万的器材,如果按现在年青朋友的说法是:心甘情愿,无比欣喜的去被“洗脑”,纠正听音观,听各种讲座,基本同一个主题就是哪才是最好的声音,听多了心里当然也有底了。



  如果不是如此多的实际听音经验,如果不是个人如此多精力的投入与折腾的经历,我想作为一个完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或者我现在如很多年轻朋友一样在争辩线材无用论、避震无用论、中性的声音都是一样,或天天在谈音染、谈数码声,天天质疑包围感、结像、线条感、密度、透明度、低频解析、低频弹跳、高频延伸等烧友耳熟能详的词语,怀疑这些都是在忽悠;如果不是脸皮比较厚,天天混听、混搭配,或许我至今还会跟很多烧友争论,认为别人搭的系统声音一文不值等; 如果不是有十多年的各种大系统听音实战经历,加上技术背景,或许我会无比认可指标的重要性、认同技术是关键因素,或者我是第二个“方波帝”。

  2010年之前,我没有专门跟任何音乐老师或录音师有过真正的深度交流,只是一个纯碎痴迷听音乐的一个音乐爱好者。如果不是08年得知Linn 出了业界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母带播放器,给我这个玩CD的人震撼了一把,最后亲身听到极点后的音响,或许根本不会在09年--10年研究他的原理(个人之前主要从事嵌入式软硬件研发),也不会拥有为自己做一个高保真方便数播的动力(当时linn 极点还是不便宜的,而且做技术的都认为芯片成本很便宜,就是外壳贵,当时就是自个做给自个的,从没有打算创立公司或卖什么的)。做出来原型后,听下来很不错,结果阴差阳错的被不同朋友鼓舞(含声学所老师),后来就阴差阳错的注册了公司,做起了产品,结果把二套房产钱投入了做初始资金,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人手不够,毅然辞职,当时惊了好多同事,一个做业界最前沿智能硬件的研究员/架构师竟然创业去做音响了。



 看完这些经历,我自身现在来看都觉得惊奇,我从来没有想过,甚至到今天才有较强的意识,因为喜欢了上听歌,把我拉入了这人发烧友小众的行业,发现自身以及几个合伙人还有一些专长,发现还能做一些比较难做的事情,加上一直的原来的职业习惯,使得享声在几位个人原来职业的影响下应该来说非常关注最新,最前沿的技术,为了什么神马都不放过(比如我们曾经COG,NXP都对比过了几乎世界上的各种品牌,而且还做过二次特殊处理),原来公司研发的部分人员曾经占到了全公司80%以上。

  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细想,是有因就有果,小时候在心里种下的一颗种子,他早晚会发笌,也许享声很忙,很辛苦,有时候也很欣慰,有时做出一个技术突破,甚至于几个星期都有神经质的莫名高兴, 任何产品我们认为必需要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音乐这个爱好带来的就是一种人生的经历和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它能给人带来平静,能够产生共鸣,这就是它对于我的意义所在。

  其实一直不想公开我个人这种发烧经历,因为本身是一个宅男,本身是很内向,但是发现近年来发烧环境变了,烧友间变得陌生了,也有无数曾经像我一样,就是喜欢音乐,但是连了解器材音乐的机会都少了很多,网络文化当中充斥着浮噪, 什么384,什么768,什么hifi1.0, hifi2.0 全时HIFI,双路HIFI等各种新奇概念。 其实我们这帮人只是想听音乐,好的器材对我而且使得表现更真实,感情传递更加充分,如果是初烧或许不知道什么叫透明度,或许不知道什么叫线条感,但是我就是要好听,甚至音乐相关的所有东西。 然而互联网化,去中介化把原本可以更好的实地体验的场所冲击得遍体磷伤,甚至在部分消失。南京中山音响城前几年就已经不存在了,今年我更是听到几个省代级别的耳机经销商转方向,作为就是蹭听过来的人来说,无比心痛。可能大家认为我心痛的是失去的,其实是心痛的是现在的音乐爱好者无法像我那时一样可以有如此多的亲身体验,最后找到自身的真正喜好,听感,而不至于现在天天争吵某某听音观有问题,暖声即音染,线材,避震无用论,唯芯片与数据论等这些可以通过大量试听体会而解决的问题,现在来说可能就越来越难。

  很多人往往都忽略了体验的价值,正如我之前的经历,赠听,我用了洗脑这词,那是年轻人的口吻,那真的是“洗脑”吗? 其实真正的意义是吸收,听听其它人怎么描述声音,我的感受是什么? 他的感受跟我是一样吗? 为何有区别? 他们说的低频弹性,低频解析是什么个东西? 包围感? 极好的结像稳定是什么个体验? 这些都是难以价植衡量的东西。我们看到很多的音响线下实体非常困难,其实这都是我们烧友没有意识到服务与体验的价植,正如我之前所说,个人听音观,在听高级HIFI音箱的前几年一直在变化,在听到各种音箱近十年后,个人喜好还一直在微调,现在是只要足够好的我都喜欢, 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形容就是“名菜总有他出名的地方以及值得欣赏之处”。

  立体声音箱毕竟是音乐顶级的盛宴,现在音箱试听环境越来越少,高级耳机环境也有走下坡路时,弄不好也是音箱的老路,难道大家不知道HIFI音响要极高的体验吗? 如果互联网介绍就能让你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就能确实声音好坏,那结果就是没有厂商愿做好声音,都集中精力做介绍好了。 互联网代替不了体验,作为对体验可能要求极高的行业来说,大家与齐纸上谈兵,不如多实体多试听或参加试听活动呢?

  为此,享声音响也决定,凡是经下试听体验过,并且自提的音乐发烧友,注册享声的VIP,产品最高减免500元,最少也有300元。同时注册完会员的朋友,我们也每年在国内举行几十场的线下试听与交流活动,会请一些大咖,大牛来交流试听活动中分享与交流经历,同时也有样机免费供VIP申请试听。

  我个认为没有试听,没有体验,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洗脑”,就不可能能成为一个真正“发烧友”。如果你还大量精力在码字,与人争吵听音观,指责他人听感, 其实正说明听感与体验的极度缺乏。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前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阳江市
[s: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引用第2楼zzyqqq于2015-12-25 19:52发表的 :
[s:10]

[s:2]如果有问题可以进行提问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5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一个音乐爱好者的独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3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相当真实,但有个小提醒(如果特别讲究的话),职务尊称是企业内部的,对于消费者和交流圈子,不重要。你看看苹果和微软介绍大拿的时候,没有职务职称什么的吧?而且,林生若50-60岁到了巨孽级别,那时候可以有。不然呢,就建议话里话外多谢“同情感”少些距离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8 16: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