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991|回复: 73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你最喜欢谁的演奏?有何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6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陕西省咸阳市
听过布伦德尔的,施纳贝尔的,还是喜欢施纳贝尔的演奏,非常具有灵性,感情的把握很到位,张驰有度,(我觉得)是一个真正贝多芬第二。
据说上世纪50年代巴克豪斯录音的也非常优秀,肯普夫的有一版录音规矩耐听,而且没有触键失误。这两个版本值得入手吗?
发表于 2014-2-26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海南省海口市
几十上百个版本了。我至少有二十个全集版本。都要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咸阳市
引用第1楼韦伯猫于2014-02-26 14:28发表的 :
几十上百个版本了。我至少有二十个全集版本。都要听的
您的感受,巴克豪斯50年代的录音,像施纳贝尔的那样优秀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能静心听完全集的有几个? [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肯普夫50年代的刚开始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引用第2楼bernie于2014-02-26 15:56发表的 :

您的感受,巴克豪斯50年代的录音,像施纳贝尔的那样优秀吗?
这几个都是最伟大的几个贝奏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6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最近在听John O'Conor的贝钢奏全集,比较平和细腻,演录俱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咸阳市
引用第4楼弦乐四重奏于2014-02-26 16:39发表的 :
肯普夫50年代的刚开始听。
请问有版本信息吗?我在网上看见的欧美版都是立体声的版本,日本有mono,却是现场录音,有些曲目比较失水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7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
施纳贝尔必须的,快板够快够刺激,慢板够慢够优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咸阳市
引用第6楼lancerzx于2014-02-26 18:02发表的 :
最近在听John O'Conor的贝钢奏全集,比较平和细腻,演录俱佳。
"平和细腻"就不属于贝多芬
他一曲小协,都弄成交响小协,一段爱情,不是卿卿我我,而是轰轰烈烈,他的交响,更是不掀翻房顶不罢休
何来平和?他的情感多么强烈,迸发璀璨光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7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引用第7楼bernie于2014-02-27 01:02发表的 :
请问有版本信息吗?我在网上看见的欧美版都是立体声的版本,日本有mono,却是现场录音,有些曲目比较失水准。


日本巡演这套贝奏全集,对于体力,记忆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对于演出来说,能弄完就很好了,不可能太精益求精的。

在录音室安心录一套全集一般也没什么人会在1年里弄完,也是慢慢弄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7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引用第2楼bernie于2014-02-26 15:56发表的 :

您的感受,巴克豪斯50年代的录音,像施纳贝尔的那样优秀吗?

大概按照传承来说,车尔尼是贝多芬的学生,李斯特是车尔尼的学生,彪罗是李斯特的学生,施纳贝尔是彪罗的学生。

按照现在的观点来说,这批人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人(或者传人),而现在对于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理解,并不完全遵循浪漫主义传人们的理解。原来对于古乐的理解是指巴洛克,后来一点点往后挪,逐渐变成海顿以前,后来变成莫扎特以前,到了现在贝多芬很多场合也算是古乐。

对于施纳贝尔的贝多芬,最重要的不在于他的录音,而在于他编定的那套乐谱。而他编定的乐谱,又和彪罗编定的那套乐谱密切相关。

彪罗、施纳贝尔(其实包括后面的阿劳也编定过贝多芬奏鸣曲乐谱),他们都是钢琴家,他们的编定必然可以说是非常权威的(因为传人的关系),但是又加入了不少非考古学上的东西,比如自己的理解。当然很难说浪漫主义大师们的理解是错的,因为他们的时代距离史实比我们更近,毕竟很多东西是口传的,他们活着的时候,有太多所有人都知道,都懒的去写下来的东西,到了现在早就失传了(比如对于巴赫时代装饰音演奏的方法,当年谁都知道,以至于几乎没人写下来,到现在失传了,只有没多少注释可以寻找当时的线索)。

按照现在urtext的观点来看,施纳贝尔的那套乐谱里面参杂了太多的个人因素,但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怎么可能知道这里面哪些是施纳贝尔自己的想法,哪些是浪漫主义的通行的做法?

真的要多贝多芬奏鸣曲研究,必须要看谱子,必须要上手弹。而上手了,却又觉得,贝多芬奏鸣曲,谱子上的理解,和听起来,似乎真的完全是两回事。

贝多芬属于那种,用和声和数学来构筑音乐的,他为什么能够终结古典主义时期,因为从和声和数学结构来创作音乐,他几乎做到头了。贝多芬最早的音乐,第一交响曲,op2的sonata,从听起来就是绝对的贝多芬的作品,而不是海顿,莫扎特,他的曲子的个人风格是非常独特的,这种风格可以说一直到他最后的作品都一直贯穿这种风格。

说到底,贝多芬的作品,要总结成特色无非是:

和声来构筑一切
和数学公式一样的严谨的结构
没啥旋律

对于这样的没有太多作品本身的感情色彩的作品,听一个人的一次演奏,根本不能穷尽所有的变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7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引用第9楼bernie于2014-02-27 01:21发表的 :

"平和细腻"就不属于贝多芬
他一曲小协,都弄成交响小协,一段爱情,不是卿卿我我,而是轰轰烈烈,他的交响,更是不掀翻房顶不罢休
何来平和?他的情感多么强烈,迸发璀璨光辉“““


真的去分析贝多芬的绝大多数作品,还真的就是平和的。。并且是没有感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咸阳市
引用第11楼韦伯猫于2014-02-27 01:40发表的 :


大概按照传承来说,车尔尼是贝多芬的学生,李斯特是车尔尼的学生,彪罗是李斯特的学生,施纳贝尔是彪罗的学生。

按照现在的观点来说,这批人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人(或者传人),而现在对于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理解,并不完全遵循浪漫主义传人们的理解。原来对于古乐的理解是指巴洛克,后来一点点往后挪,逐渐变成海顿以前,后来变成莫扎特以前,到了现在贝多芬很多场合也算是古乐。
.......
是的,专家们多研究公式去了,像布伦德尔,听了施纳贝尔,就觉得布伦德尔没有味道,缺乏感情了。
也许和听者性格有关,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贝多芬。
但是从贝多芬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作品内容,还是能感知先人的情感…我觉得他就是雄伟的火山(哎,伟大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咸阳市
引用第12楼韦伯猫于2014-02-27 01:42发表的 :



真的去分析贝多芬的绝大多数作品,还真的就是平和的。。并且是没有感情的。。。
是啊,估计以前有很多东西觉得理所应当就没有标注了,后来失传了。
现在就找自己喜欢的版本也不错,版本多的好处,就像演奏家们,老年和壮年对同一曲的弹奏都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咸阳市
贝多芬的作品确实没有歌唱性,反而百听不厌,每听一次都有新发现
曲谱的理性和蕴含的情感表达,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怎么没人提起所罗门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7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甘肃省白银市
学习再学习。贝多芬的钢奏全集没听完过,只听过巴克豪斯的版本。“和声来构筑一切、和数学公式一样的严谨的结构、没啥旋律”我啥时候才能听出这样的感触呢?继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引用第9楼bernie于2014-02-27 01:21发表的 :

"平和细腻"就不属于贝多芬
他一曲小协,都弄成交响小协,一段爱情,不是卿卿我我,而是轰轰烈烈,他的交响,更是不掀翻房顶不罢休
何来平和?他的情感多么强烈,迸发璀璨光辉“““

这是对贝多芬的误读,贝小协相当的不轰轰烈烈。。而是感情细腻,温文尔雅的。他的交响更是这样,即便是最为疯狂的贝7末乐章。贝多芬的音乐大都是严谨而细腻,不要被暴躁的表象所迷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引用第17楼laphier于2014-02-27 22:35发表的 :
学习再学习。贝多芬的钢奏全集没听完过,只听过巴克豪斯的版本。“和声来构筑一切、和数学公式一样的严谨的结构、没啥旋律”我啥时候才能听出这样的感触呢?继续吧


这个不能着急的。我也是等到上手弹了之后才觉得这方面的特点,贝多芬的东西光是听,感觉和演奏是完全两码事情。

但是真的要说他的作品的话,可以说贝多芬的作品的特点,从第一交响乐,op 2 sonata这个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过。

贝多芬奏鸣曲,如果用维也纳版本的3本,大概算是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分类,随便抽一本,随便抽一首弹弹,感觉还真的都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9 13: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