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292|回复: 110

听古典三年总结,另真心求大神、前辈们指引方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30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甘肃省白银市
忽然发现自己从接触古典音乐到现在已三年有余,忽然发现大学毕业已经两年了。一直不怎么发言,看着老烧们争执讨论并羡慕着憧憬着什么时候我也和你们一样能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写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现在坛子气氛感觉比原来活跃了好多,原来基本上是翻旧帖,现在好像有营养的部分又多了很多。

唠叨了这么多,还是说自己的事吧。我是在武汉上的大学,是广播“阿申爱乐”让我真正想深入接触古典音乐的。记得在学校每个月最开心的事就是每月家里给钱时赶紧上网找LY等店买上一张心仪已久的唱片并放在枕边入眠。后来高烧不退,在网上买了二手松下的CD机,那个黑大个让我成了同学眼中的异类。可是,一直没有在身边遇到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从学校到现在的单位,无人讨论无人分享感受,想感染几个朋友,从来没成功过,真是很寂寞啊。所以,听乐一直处于自娱自乐的范畴,倒也罢了,现在,听古典这事圈子本身就小。

说说现在的情况吧,正在看两本交响乐鉴赏教程之类的书,五线谱这种蝌蚪文对于我这个理科孩子还是艰深了些,将就着看简谱曲例吧,争取今年把基本的五线谱学会。
想请老烧前辈们指点的是,我现在觉得听音乐没了解的深度,比如对音乐的辨识度不高,比如对指挥来讲听不出来谁是旺德谁是伯姆约胡姆,不熟悉基本作曲家的特征,听不出来这段是莫扎特写的还是海顿写的,若是慢板连莫扎特和贝多芬也分不清楚了,什么织体、曲式,动机,和弦之类的确实很难从具体的作品中一一分解开,或者说直接听出来、感受到。再一个,我看到很多朋友都能说出来某位作曲家或者指挥家、演奏家的“好”来,甚至是“不好”来,我感觉自己现在确实很难听出这些来,只能说一耳朵比较喜欢谁的音乐或音响。
是不是我太没天赋了,没那个感受能力呢,我看余华写的《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他听了半年就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喜好和方向。
真心想提高一下,不想在这个水平停留了,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ZB,是真的想深入了解这种伟大的艺术。现在真心向朋友们求助,请不吝赐教啊!

附:我目前的听乐情况(只写比较有感觉的)

一:作曲、作品

听过贝多芬所有的交响作品,当然都不止一遍,听的较多的是田园、第四、第七、第八、英雄。最喜欢田园和英雄。感觉田园有无与伦比的风景美,很甜很暖。第四是狮子在恋爱。英雄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最吸引我的是第一和第四乐章,第四乐章的变奏感觉摄人心魄的宏伟。钢奏比较喜欢那几首有标题的。弦乐四重奏基本还没什么深入的感觉。

莫扎特的以前不喜欢,觉得没啥个性(汗),现在觉得真好听,轻灵流畅,感觉也就仅止于此了。

至于浪漫派的,很多都听过,但都没有特殊的感情,没到非听不可的地步。肖邦的夜曲听的较多,其他的感觉感情很多,听多了很累。德沃夏克、老柴、拉赫玛尼诺夫是我比较喜欢的浪漫派吧。

对了,勃拉姆斯,每次听都很认真,开始也很好听,后来总会走神,唉。倒是最近开始听他的交响了,气场比较接受了。

现在每天都会听的是巴赫,以前听腻过一段时间,现在又开始了。他的键盘乐我很喜欢,声部也能听出来些,通奏低音也能听出来,感觉他的音乐很有架构层次,而且是很规则的层次,所以感觉挺对路的。而且觉得他的康塔塔和一些宗教作品特别好听,他的很多作品我平时都会不自觉的哼唱一点。基本没不喜欢的,大小无、勃兰登堡、哥德堡、乐队组曲、小协等等都喜欢,管风琴更是大爱。

二、指挥、演奏家

指挥还真的不懂,目前喜欢瓦尔特、富特、托斯卡尼尼、塞尔吧。瓦尔特总给人温暖的感觉,可能他的田园和第四在我脑海里印象太深刻了吧,喜欢哥伦比亚厚实的大提琴声部(是这么说的吧)。对富特的了解仅仅全部来自于乌拉尼亚的英雄,听过好几个版本(老卡80年代、阿本德罗特、托斯卡尼尼、凯格尔、旺德等),还是富特最“自由”,而他的气势就在自由速度里绽放。托斯卡尼尼的贝交感觉有劲,紧张,有那种把我摁在椅子上静静屏息聆听的力量。塞尔,嗯,我承认他的水上音乐和皇家焰火把我彻底俘虏了,我深深被那种音响效果震撼,演绎真的很带劲,但不是粗鲁的轰炸。

钢琴家喜欢肯普夫,他的哥德堡总能感动我,感觉他是朴素而唯美的,琴声很有亲和力,他的舒伯特我也喜欢。霍洛维茨么,把我带上古典音乐的元凶之一,当初被他震撼的不行。古尔德,喜欢他的巴赫,清楚犀利,整体很丰满。小提琴现在听哈恩和米尔斯坦比较多。大提琴主要是看大无的吧,斯塔克,老罗都很喜欢,另外还喜欢个托特里耶。

其他的暂时想不起来了,写的太多了,大家可能都看烦了吧,呵呵,原谅我的唠叨,实在太想和大家交流了。无论什么观点我都乐意向大家学习,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一点建议哦。
发表于 2012-6-30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总之,给你的建议就是:扩大曲目范围,多听,听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甘肃省白银市
谢谢猫版的热心回答 [s:52] 看来还是我花的时间不够多啊,或者说专注度不够。针对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不知猫版能否给个方向抑或方法,毕竟不是搞音乐的,这方面还真是有点无从下手啊。(最近中了钢笔的毒了,好久没认真听音乐了,吼吼) [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30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已经说了啊,扩大曲目范围,多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30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省湘潭市
[s:5] 我还在你的后面慢慢走,只喜欢听熟悉的音乐,每次都要百度一下看看听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咸阳市
嗯,谢谢支持。对,多听,听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3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LZ三年积累这些不容易。古典音乐的鉴赏急功近利不得,这样就很好了。
听了20多年古典了,我的建议是也是多听,精听。
1)多听是听作品。可以把古典音乐领域的主要作曲家只要是自己没听过都涉猎一下。听作曲家的代表作,但不要在意版本,什么版本都行。
2)喜欢的作曲家再多听些其他相对冷门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可以听听迪亚贝利变奏,勃拉姆斯可以听听带合唱的管弦乐作品,门德尔松可以听听比较冷门的第二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3)喜欢的作品可以多听一些版本,进行比较。不是要比较优劣,而是学习多从演奏者的视点去领略作品的世界。每次成功的视点切换和进入都是很大的提高。
4)不要受经典版本的误导。特别是德奥作品一定是德奥大师德奥大牌乐队演奏的好。安塞美是公认的法国音乐权威,但他的贝多芬勃拉姆斯同样出色,有独特的味道。这种显见的正当性不能说毫无道理,但影响对作品的理解。通常,一个演奏者自己选择的喜欢的作品的录音,才是最好的。因为个人的个性肯定要大于文化共性。

以上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甘肃省白银市
引用第6楼disem于2012-06-30 20:44发表的 :
LZ三年积累这些不容易。古典音乐的鉴赏急功近利不得,这样就很好了。
听了20多年古典了,我的建议是也是多听,精听。
1)多听是听作品。可以把古典音乐领域的主要作曲家只要是自己没听过都涉猎一下。听作曲家的代表作,但不要在意版本,什么版本都行。
2)喜欢的作曲家再多听些其他相对冷门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可以听听迪亚贝利变奏,勃拉姆斯可以听听带合唱的管弦乐作品,门德尔松可以听听比较冷门的第二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3)喜欢的作品可以多听一些版本,进行比较。不是要比较优劣,而是学习多从演奏者的视点去领略作品的世界。每次成功的视点切换和进入都是很大的提高。
.......
非常感谢LS前辈的指点,嗯,就是,我听的面确实有待拓展,而且欣赏这种事确实不能太功利了,还是要“确实有所感悟,不在多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3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2楼laphier于2012-06-30 18:46发表的 :
谢谢猫版的热心回答 [s:52] 看来还是我花的时间不够多啊,或者说专注度不够。针对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不知猫版能否给个方向抑或方法,毕竟不是搞音乐的,这方面还真是有点无从下手啊。(最近中了钢笔的毒了,好久没认真听音乐了,吼吼) [s:2]

恩,说到底就是我那两句话,另外,多读唱片封套。这曲子是谁演的当然不是人人能做到一听就知道(我们这种人一听就知道那也是因为听的实在太多了,但是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但是,谁演的,你应该先从唱片封套上看到。

当然我们以前玩正版唱片,很多程度上是为了能在听的时候仔细读一下那本booklet,这是个好习惯,也是玩正版唱片的乐趣。

当然,现在,那就下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3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6楼disem于2012-06-30 20:44发表的 :
LZ三年积累这些不容易。古典音乐的鉴赏急功近利不得,这样就很好了。
听了20多年古典了,我的建议是也是多听,精听。
1)多听是听作品。可以把古典音乐领域的主要作曲家只要是自己没听过都涉猎一下。听作曲家的代表作,但不要在意版本,什么版本都行。
2)喜欢的作曲家再多听些其他相对冷门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可以听听迪亚贝利变奏,勃拉姆斯可以听听带合唱的管弦乐作品,门德尔松可以听听比较冷门的第二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3)喜欢的作品可以多听一些版本,进行比较。不是要比较优劣,而是学习多从演奏者的视点去领略作品的世界。每次成功的视点切换和进入都是很大的提高。
.......

补充一点:
事实上从我20多年来的听音积累,最近几年更是每天只听以前从没听过的东西,对于版本,我想补充的是:如果一个版本得以流传,那必然是有道理的。任何一个出版的版本,都是经过精心琢磨(当然不一定是精心录制,因为很多live recording当年都是只是作为资料保存,类似于风衣录音),精心演出的。

任何公认的好版本,当然几乎都是好版本。

任何没人提及的版本,也不会比那些著名版本更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30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你也可以把你所听过的所有曲目写下来,我可以给你进一步的曲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公平评价那些没有被热炒追捧的录音是正确的。而那些新的录音室录音,在今天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能获得一次录音机会,而这个指挥又有那么多的老录音可以参考结合,你让他弄砸都难。但是古典音乐需要的是神话。所以又总是能找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有一点我是不同意老猫观点的。过去的录音都是精心琢磨和演出有可能,但都是成功录音则肯定不对。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包括贝多芬舒伯特在内的很多乐谱的研究都现在进行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最近才出来,这些对重构作品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过去的很多录音中是没有的,或者乐谱就是错误的。我不是阿巴多迷,但很钦佩他不断将这些新研究成果吸收入录音中去。比如马勒6,新录音的乐章顺序和老录音是不同的,新录音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排定的。*(虽然对已经熟悉老作品的人来说是很不喜欢的)至于对作品的认识水平,过去的指挥和演奏者受时代的限制,很多作品弄砸是常有的事情,不存在什么都是好录音的情况。恰恰相反,基本都是很有问题,而偶然有那么个别人正巧诠释的方向和今天的发展是吻合的。

至于各种重复段落,各种表示等就更不要说了。所以总体来说,古典音乐是在不断进化的,新的录音有很多优势。购买新音源CD和用什么media听音乐可以说没有关系。它的意义可以只是我们这些大众社会的艺术赞助人对这个爱好的一次小小的赞助。否则怎么可能让Rattle新录4个乐章的bruckner9呢?
所以我还是呼吁大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购买一些新的录音,以帮助这个产业发展下去。这样爱乐者才不至于在一堆老音源逐渐符号化的过程中,随着一起消亡在云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甘肃省白银市
呀,太惊喜了,得到猫版和disem前辈的指点,嗯,我这就好好总结一下自己听过的曲目。另外,我现在也坚持每月买一两张自己喜欢的唱片,我真的很穷啊,哈哈,现在一个月才拿1200的实习工资,想我们这种偏僻的小地方就算我转正了也拿不到多少钱。现在根本买不起大包子大套装,只能眼馋啦。唉,看年底能攒够钱买个Sr225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甘肃省白银市
说道booklet,还真是惭愧,总是计划好好读一遍,但总是半途而废,真的要好好反省啊,呵呵。我特别喜欢那种指挥家或者演奏家照片比较多的booklet。弱弱的问一下,现在的廉价套装是不是都没有小册子啦?哪些厂牌的唱片小册子做的比较好呀 [s: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11楼disem于2012-07-01 00:29发表的 :
公平评价那些没有被热炒追捧的录音是正确的。而那些新的录音室录音,在今天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能获得一次录音机会,而这个指挥又有那么多的老录音可以参考结合,你让他弄砸都难。但是古典音乐需要的是神话。所以又总是能找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有一点我是不同意老猫观点的。过去的录音都是精心琢磨和演出有可能,但都是成功录音则肯定不对。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包括贝多芬舒伯特在内的很多乐谱的研究都现在进行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最近才出来,这些对重构作品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过去的很多录音中是没有的,或者乐谱就是错误的。我不是阿巴多迷,但很钦佩他不断将这些新研究成果吸收入录音中去。比如马勒6,新录音的乐章顺序和老录音是不同的,新录音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排定的。*(虽然对已经熟悉老作品的人来说是很不喜欢的)至于对作品的认识水平,过去的指挥和演奏者受时代的限制,很多作品弄砸是常有的事情,不存在什么都是好录音的情况。恰恰相反,基本都是很有问题,而偶然有那么个别人正巧诠释的方向和今天的发展是吻合的。

至于各种重复段落,各种表示等就更不要说了。所以总体来说,古典音乐是在不断进化的,新的录音有很多优势。购买新音源CD和用什么media听音乐可以说没有关系。它的意义可以只是我们这些大众社会的艺术赞助人对这个爱好的一次小小的赞助。否则怎么可能让Rattle新录4个乐章的bruckner9呢?
.......


可能我指的好录音和大家指的好录音的概念不同。我因为听的实在太多,我已经几乎不会重复听一个演绎。而一个没听过的版本,如果在听的第一次能让我觉得不错,那就是好录音。反正我也不会听第二遍(至少不会在5-10年内听第二遍)。

对于版本学的研究么,非常有意思。本人也是一个版本学的热情参与者。可以说多年前我就认为版本学是一个20世纪之后,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事情。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才发现,其实从莫扎特时期,版本学就已经有足够的启蒙和深度。而到了贝多芬之后,版本学就已经非常严谨了。20世纪的版本学的研究,主要的研究还是18,19世纪的研究的自然的延续。话说门德尔松做的一件比较著名的事情是“重新发掘了巴赫”,其实只是在莫扎特-贝多芬-车尔尼这批人一贯以来对“重新发掘巴赫”这件事情上的自然的延续。

实话说,如果我用车尔尼钦编的平均律曲集,和21世纪最新版本的平均律曲集进行比较的话,一般的平均律发烧友也最多能听出其中10%的区别,而且这些区别也都是无关痛痒的小细节上的区别罢了。

前人所作的版本学上的研究,留给现在人的版本研究上的空间实在是太有限了。话说我在2004年的时候还在英国,成功申请了一个音乐学的博士学位,含全额奖学金(just for fun),后来看了一下毕业论文库,发现我根本不可能毕业,他们的毕业论文都很有意思,图书馆里找一个从没听说过的中世纪作曲家的某作品残本,尽可能编订成能演出的版本,然后拉一批人做个演出,基本上就能毕业了。而即使文艺复兴音乐家的东西也都给他们挖坟挖光了。剩下的都是冷门中的绝对冷门。。。。我毕竟不是这个行业也不靠音乐吃饭,这个Just for Fun的话,真的要耽误我吃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12楼laphier于2012-07-01 00:41发表的 :
呀,太惊喜了,得到猫版和disem前辈的指点,嗯,我这就好好总结一下自己听过的曲目。另外,我现在也坚持每月买一两张自己喜欢的唱片,我真的很穷啊,哈哈,现在一个月才拿1200的实习工资,想我们这种偏僻的小地方就算我转正了也拿不到多少钱。现在根本买不起大包子大套装,只能眼馋啦。唉,看年底能攒够钱买个Sr225不。

那就攒钱买225i把。一个月1-2张CD的量是不够的,一个月至少需要听熟10-15张把。你还是考虑下载吧。

其实我现在的量是一个月不少于100张没听过的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甘肃省白银市
引用第15楼韦伯猫于2012-07-01 00:52发表的 :


那就攒钱买225i把。一个月1-2张CD的量是不够的,一个月至少需要听熟10-15张把。你还是考虑下载吧。

其实我现在的量是一个月不少于100张没听过的CD。。。。。

猫版还没休息哦。一个月听熟10-15张,好吧,尽力为之,量力而行吧。嗯,我是在下载呢,每个月只是会买一两张非常喜欢的。量大的话只能用下载来保证咯,我得买个硬盘了,现在电脑里都塞满装不下了,好多都忍痛删掉了。您现在一个月不少于100!!!天啊 仰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精彩!原贴和回复都精彩!学习,回去听音乐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引用第14楼韦伯猫于2012-07-01 00:50发表的 :



可能我指的好录音和大家指的好录音的概念不同。我因为听的实在太多,我已经几乎不会重复听一个演绎。而一个没听过的版本,如果在听的第一次能让我觉得不错,那就是好录音。反正我也不会听第二遍(至少不会在5-10年内听第二遍)。

.......

这样说吧,能去录音的肯定是有足够实力的。但录出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特别是那些新作品。
很多时候指挥本人都没把握,原因主要还是研究和累积所必须的时间少。伯恩斯坦有个著名的花边,指挥维也纳爱乐,没有一次人到齐的。到了这个级别乐队的演奏员,都在其他地方有个兼职等,排练很困难。有个演奏员一直出席,伯恩斯坦在一次排练结束后当众表扬了他,但本人表示排练可以无缺席参加,但演出当天要缺席。新作品的录音就更是如此,版权还在的话很多乐谱要租用,场地能用的时间很少很少,session recording的录制成本非常高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引用第14楼韦伯猫于2012-07-01 00:50发表的 :



可能我指的好录音和大家指的好录音的概念不同。我因为听的实在太多,我已经几乎不会重复听一个演绎。而一个没听过的版本,如果在听的第一次能让我觉得不错,那就是好录音。反正我也不会听第二遍(至少不会在5-10年内听第二遍)。

.......


恰恰相反,我不是个版本学迷。但从新版本的采用和改变中可以了解到作曲家如何创作,作品如何被多元解读。至于版本变化大小,要具体而言的。mahler的那个康塔塔用二乐章演还是三乐章演,No。6是先Andante moderato 还是 Scherzo Wuchtig,舒伯特交响曲都有一个乐谱上到底是 dim. 还accent的问题,brukner的就更多了,这些应该说都是对作品究竟是怎样的起重要作用的编订改动,也不是听不出来的问题。

都是在学院吃饭的就当然知道,在博士论文这个平台去研究一个课题,提出一个独特崭新的观点是一回事。编订,得到保守的各个国际协会(比如国际布鲁克纳协会,国际舒伯特协会)的认可,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后者的难度非常大,历时非常长。从库克版的马勒10出来,到得到认可,最后编订到库克第三版,这个音乐学权威是付出毕生精力的,一直修改到他死前。而演奏者,唱片公司再到听众认可,就又是一个遥远的过程。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很多人是豁出去的,比如那个作为最新研究并结出录音成果的Immerseel的那个舒伯特交响曲全集,自主出版,后来sony买了版权出版的。就是得到广泛好评,要重新弄beethoven了,sony还是和他们结束合同,不得不找一个小公司去出版。

所以我始终认为,一个新版本录音的诞生是付出巨大努力的,应该得到爱乐者足够的尊重。这是最起码的,老实说我是无法理解那些即不去现场,看到新录音,P2P上下载一个,都没仔细听就随便像个专业评论家那样说三道四。不敢批评他们,只是我很难理解这些爱乐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9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