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9|回复: 0

泽丰Q3  达音科EX150  C-60II综合评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几年来,国内发烧圈内正在兴起随身耳放时代。相比于传统的HiFi方式,随身耳放无论从成本还是方便程度都是大众所能够接受的。众所周知,传统的HiFi平台是由台式CD机作为前端是设备,虽然音质出色,但是受限于高昂的CD音源成本,让发烧友无法承受。甚至到最后烧耳机变成烧CD,这种情况随处可见。随着砖头时代的来临,极大的方便程度和音源的数量的天生优势。所以,以砖头加耳放时代正慢慢开始。
  下面,我们将从产品外观及主观听音两方面对Q3进行评测。

泽丰Q3耳放

首先先说下耳放,耳机放大器的本质是放大来自音源的电信号,它并非只是简单的提升音量,因为放大电路有正常的工作区间,如果超过正常范围,虽然电路仍然放大,不过放大的电信号就变得非线性了,也就是失真,为此会带来低频散漫,高频无力等等。因此用它把电信号放大到能驱动耳机/耳塞的程度(合适的音量)。简单的说耳放就是放大电信号,它可以起到调音的作用,但是并非提高音质!音质的好坏取决于输入电信号的品质,有些人上了耳放,突然觉得声音变好听了,这个很正常,不过并非耳放提升了音质,而是输入的线性信号优异,耳放只是将其表现出来而已。所以使用LO输出+耳放音质可以提升,但是并非耳放提升的。和所有设备一样,耳放有高有低,有贵有贱。可以简单的认为优秀的耳放比差的耳放音质要好。但是绝不能认为: LO+耳放比PO直推要好。耳放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匹配阻抗,不过对于随身耳放来说,阻抗的匹配并没有那么重要,因此不再详述。
总结:耳放不能提升音质,是否需要得衡量搭配。

参数:
输入:USB/ 3.5立体声插孔
输入阻抗:50K欧
增益:8DB
输出功率:200mW/15欧
输出阻抗:<3欧
频率响应:12 -30KHZ+0.5/ -1分贝
信噪比:>101dB
总谐波失真:<0.0037%50MW/150欧
声道分离度:>为87dB/1KHZ


外观:
Q3的包装相当简洁,一个黑色纸盒,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Q3耳放和电池充电器,拿在手上唯一的感觉就是太像旅行者耳放了!

黑色的塑料外壳正面采用了磨砂工艺,印着泽丰的标志和功能标志,摸上去感觉挺有手感,其他部位塑料手感不算滑手,音量旋钮是全金属的,机壳左方是电源开关盒外接电源插头,机壳右方是USB DAC的开关和接头,整体感觉结实之余还是不够精细不够漂亮,有些山寨。至于那个9V充电器也是普通常见的,做工一般。

LO听感:
器材:PCM-D50,UE11,Q3,附带HD600,卡达斯对录线首先单独说说三频部分,对比PO听感:

高频:个人私以为,Q3耳放的高频并不出色,对于UE11下的马克西姆的钢琴独奏来说显得比较暗,高频的细节还不错,色调上演绎的还可以。举例:在大编制下的小提琴并不明显,明明应该是整个编制中最有亮点的却默默地隐于整个编制中,三角铁和打击乐器泛音不多,不够亮,控制力一般。

中频:UE11下的声音密度和饱和度稍有提升,但是不大,声底依旧干净,没有明显的音染,多了一点点韵味,唯一的改善就是让女声表现更细腻,更有感情。整体中频的表现中规中矩,并不抢眼,古典方面很好的表现大编制的整体感,只是我稍微感觉中频的韵味不够,密度如果可以再厚点,相信男声表现会更优秀的。总体上,中频素质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不改变声底而又顺滑了一些。

低频:质感和量感没有什么变化,整体上还是原来直推UE11的感觉。只是对于大编织的交响的低频泛音控制得稍微好了一点,低频比直推的要紧一点点。其他的下潜和弹性感觉还是和直推一样,素质和听感方面基本没有变化,Q3的低频还是保留了原本直推时的水平。

声场和解析:声场的横纵和直推差不多,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有时感觉好像还小了一点,解析方面也保留了原本PCM-D50的优秀表现,在这个方面上Q3只留下了D50的优点。

附带Q3推HD600的听感:
泽丰Q3推HD600上改变最明显的是高频和中频,原因在于推力的提升,高频的亮度提升了不少,听小提琴已经感觉有味道了,高频的频响在泛音上表现进一步加强,在Q3下HD600由于声音密度的提升,中频上能清晰地听到细腻顺滑的钢琴声,钢琴表现的弦乐泛音也控制得很好,已经由直推时的硬声变成了较有弹性的声音。声场和细节方面在Q3和HD600下,也提升了一个档次,声场扩大了一圈,气势也足了不少,细节方面主要体现在低频方面,低频的覆盖面更广但是并不会感到过多散漫,因此分辨起来更轻松。


不同歌曲的乐感:
对于一个耳放,我的要求是在保留原线性输出的素质情况下,增强音乐的听感,而不是光靠调音和音染来左右音乐。因此不同的音乐表现能力如何可以直接反应出一个耳放的基本水平和趋向。但鉴于本人听音喜好,因此摇滚和爵士这类的曲目我是不听的,也无法很好的理解其音乐表现,特此去除

器材:UE11,PCM-D50
去掉HD600的原因是Q3并不能推好,尚可的音质不足以说明其音乐的表现。

大编制交响乐
曲目:卡拉扬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选择它的原因一是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二 是因为其水平真的很优秀,其推好的难度也非常高。
Q3下听感特点就是在交响乐大动态的控制力吧,对于低频泛音的微小改善,在第二乐章中表现的比较明显,临场的包围感和乐器的层次感还是体现了出来,不过却不够震撼。在之后乐章中,UE11下展现了华丽的声场,并体现了不错的层次,总于感觉出了一些意境,良好的细节让你置身其中,而这也是Q3下贝九能吸引我的地方。
整体而言Q3下的大编制交响是可以听的,打分的话应该在7-8分这样。 对于这种有难度的曲子能到这个地步,还是让我认可的。美中不足就是震撼感缺乏耳机的水平。

小编制古典
曲目:吕思清《梁祝》

《梁祝》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品,地位在我心目中是高于贝九的,我非常喜欢里面小提琴的演绎,在Q3上出来的声音是有些毒人的,Q3对于整体性的控制性更强,特别是同床共读这章中,明快的小提琴节奏真的是非常流畅、悦耳,而在化蝶的曲目中又凸显哀情,中频的毛刺感修饰的很好,细腻不硬。个人觉得小编制古典是PCM-D50+Q3演绎最好的曲风。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让我连听3次依旧意犹未尽。

流行音乐
曲目:张学友《蓝雨》、梁静茹《亲亲》


我觉得在Q3在流行音乐上的的演绎上相对直推还是有进步的,就像之前描述的女声有点小毒了,中频的修饰使得衔接和顺滑程度都有所提升,表现了更有韵味的声音,不过整体上看的话还是中规中矩的,只能称得上是优良。比较台机上面来的自然、饱满的声音,在这里两点还是欠缺的。

日本流行、动漫类歌曲
曲目:钢炼主题曲、高达W主题曲(好吧,我懒得去查是什么歌名)


在表现女声柔美音域时较为出色的体现了中频的延展,电子声方面,增加声音密度后显得有后劲。对于这类音乐的临场包围感做的还是很好的,听的就是那个感觉。唯一小遗憾仍在暗淡的高频,但丰满的低频总是能够很好地衬托起包围气氛。


USB DAC听感:
这个功能的增加可以说是聊胜于无,毕竟像我这种本本用户实在是感觉不了什么提升,之前hifiman602的usb dac就让我很失望,听感和PO直推比都不如。

器材:本本一台,Q3,DT235
不随身的话,本人还是喜好用耳机来听音乐,因此DT235在Q3下的表现如何就显得比耳塞更为关键了。
高频方面Q3耳放对于DT235的改变并没有什么,该亮的还是亮,该暗的还是暗,单独这块本人没有什么感觉,也是602一样,加个音量就分不出来了。中频方面的改变就是在于些许韵味的变化,稍微细腻了些,其他什么的也没有听出来。低频上质感和量感没有什么变化,整体上还是原来的感觉。控制力也谈不上什么。声场和解析和本本直推差不多,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总体就是这个功能对于想在本本上欣赏音乐的人来说不是一个好选择

对比评测:
器材:Q3、旅行者、PCM-D50、UE11

音色方面:
旅行者相比Q3更湿润、顺滑,三频两者都走的是均衡路线,Q3的层次感比旅行者要差一个档次,旅行者出来声音像春天的润雨绵绵,声音饱满,厚实适中,而Q3只是小雨稀稀拉拉,密度加厚一点,感情表现没有旅行者丰富。

素质方面:
旅行者的大动态的提升很明显,细节的处理比Q3细腻了不少,对于音乐整体的控制力也比Q3优秀。解析两者都很好,只是Q3的层次感不够,能听到,但是不好判断。中频上Q3欠缺些密度,厚度。细腻的韵味比不过旅行者。低频方面除了层次感和弹性,其他方面基本一致。 高频方面旅行者可以延伸上升,亮而不刺,Q3是亮中带刺。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3-29 04: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