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okamibao 于 2024-12-30 09:23 编辑
这也算是个很常见的误区,一般来说理论和现实层面不应该放在一起讨论,因为这两个所包含的前提大相径庭。理论上的步骤拆解和现实当中每一步的对应关系是有很大差别的,前者实际上是类似真空球形鸡的状态。比如所有的“数字”过程在理论上都有很完善的保障,实际执行过程当中还是需要各种电子元器件来执行,如果只讨论数据层面的变化而忽略了电子元器件运行产生的影响,在一些问题上可能会存在问题。比较常见的比如发热(温度变化)造成元器件工作状态变化导致的性能变化,甚至导致隔壁元器件发生的变化,也包括有其他人提到的电磁干扰等,这些在真空球形鸡状态下都不在讨论范围以内。在类似的问题上如果真的要寻求解释,唯一的方向是从现实出发推导理论,理论对于现实有指导和解释作用,但不能假设理论就是 100% 正确和完备的,并以此来否定现实。如果你想要证明常见的 SD 卡对于 DAP 声音没有影响,那么应该从现实着手,直接对比不同 SD 卡的声音差异就好,不需要舍近求远,直接对比反而是最科学的方式。如果有区别,那么逐渐猜测、验证形成一套解释的理论,这是合理的方向。有些不一定是 SD 卡本身的差异,而是由 SD 卡引发的一些差异,也只有验证之后才能给出总结。
我觉得 SD 卡有明显区别这事儿很 Bullshit,但是类似的思路看到的不少,这个思路挺符合直觉的,但蛮不“科学”的,引用米饭的一句话,“人类的科技还不是很发达”。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很可笑,但在很多方面确实是真的。有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有用,也只能是猜测可能的作用机理;这些解释我们自己都知道可能和背后的真相相差十万八千里——只是没有更好的解释了。在一些工业领域的小问题上,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有时候会颠覆很多传统的方法论,有些之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实际上并不是高效的做法,只是人力有限没办法做出更好决策,而大数据计算则能给出效率高很多的解决方案。包括其他人给出的 SD 卡可能影响音质的原因,在我看来这些也仅仅是某些猜测。除了利益相关的 SONY 算是给出了某些验证过程说明(也缺乏详细的实验数据),大多数也都停留在了猜测层面,缺乏实证性探索。而这恰恰是很多“不太重要问题”的常态,因为花很多时间精力金钱做实验也没有任何回报,所以根本不会有人去做严谨的实验,那么这些看起来并不复杂的问题就一直没有一个可以称为“结论”的答案。“玄学”问题大多都是这个原因,“没有数据证明有效/无效”并不意味着它无效/有效,而仅仅是没人做相关研究。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哈曼那几位做的研究尽管严谨程度一般,但很有价值——至少人家是按照正规路子认认真真做了大量的实验,这背后投入是相当巨大的。不一定需要全盘接受他们的解释和结论,但实验设计、研究过程的数据、可能的猜测都是很有启发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