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桥卧坡的古典CD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24-3-4 09: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本帖最后由 lam8888 于 2024-3-4 09:34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3-3 21:53
李赫特这版平均律几乎被各评鉴机构一致看好,演奏注入较多情感因素,也注入较多个性处理,内涵丰富容纳 ...

平均律我是从媳妇版入坑的,也许被媳妇版洗脑,一直就不怎么喜欢李秃的版本:忧郁、沉重,塞进去太多“非巴赫”的东西,节奏和力度的变化令人不快(这是浪漫主义的东西),听起来很“费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24-3-4 09: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赞叹楼主。从您这里能看到很多真实扼要的品鉴。

一般能搜到的都是唱片推销角度的信息,关键的精髓都没有,只是更早的唱片一些名家摘录。专业信息有些百度贴吧有,搜狐豆瓣也有,但都比较难找,或者就没有。但也都比较泛泛,历史八卦多。直接一针见血深入品鉴版本方面的基本没见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24-3-4 09: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4-3-4 09:54 编辑

从您这里看到评价古尔德的演奏像大键琴是第一次看到。以前自己对比着听不同演奏家演奏贝多芬钢奏才听出来。但不做对比杯品一般听不出来,还会觉得古尔德有自己的想法。单独听上去不会觉得有大键琴的风格,也听不出简化了什么。这些都是仅仅从听录音角度做出的体会,没有其它基于音乐方面深入的基础。一般听录音的人应该都是如此。最大化的仅限于很少人会做杯品比较。直接的技法乐理角度一般人基于非专业不喜欢看,乐理也不能和具体的演奏家的风格联系起来。
再深入的理解,就应该看到您这样专业方面,在演奏效果针对听录音方面的深入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4-3-4 11: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有时候,直接的层次横向对比,还能保持初体验的敏感度。

接触钢琴名家多了,发现最典型的钢琴家都具有比较单纯和清丽的特色,比如海布勒。但更耐听的是相对适度加厚一些的钢琴家,比如李赫特也是一种高端风格,但基调还都是纯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4-3-4 11: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4-3-4 14: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简诺˙扬多 - 《巴赫:平均律全集》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44027&uk=15099765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9: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jimguo 发表于 2024-3-4 09:46
从您这里看到评价古尔德的演奏像大键琴是第一次看到。以前自己对比着听不同演奏家演奏贝多芬钢奏才听出来。 ...

同意先生见解,现在网上干货不多,望我们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9: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平和从容 发表于 2024-3-4 14:06
简诺˙扬多 - 《巴赫:平均律全集》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44027&uk=1509976519

谢谢分享,扬多在naxos不少好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4-3-4 20: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gdyy223 发表于 2024-3-4 19:37
同意先生见解,现在网上干货不多,望我们多交流。

您这种承上启下的视角和认知传播很重要,可以连接大量初步深度接触的体验群体,产生共鸣,同时引导大家继续深度理解。我个人的角度是不断接触大量版本和各种初体验的路径,更多是从表面感性角度去看收听效果。横向对比较多到此为止,重在几十个tb数码唱片的广泛性。但是纵向深度分析还是要看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4-3-4 20: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最近对法国第二代钢琴大师卡萨德修的录音感觉人的艺术情感韵味十足。其它机械精细的情感传达不是没有,单独听也是情感的艺术。但对比之下,感觉德奥犹太演奏家的演绎立即变得像一架精密复杂的精细时钟。而法国顶级演奏家的效果路线,很直接的就是印象派绘画那种浓浓的人的艺术情感沉浸渲染,别有一番滋味营造出一个音乐氛围的虚拟空间。这样再去听音乐会兴奋型的表演演奏家,那几位国产中青年演奏的水平肯定超过不会的人,但本身单纯一对比伤害更大,显得就像人体八音盒,旋律音符都是数码离散的。人格和对音乐的普及贡献应该不能用来阻止效果的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24-3-5 13: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好帖全是干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5: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郑京和2016年版巴赫《小无》,先说几句有关小无的基本判断:

1、小无是小提琴界的珠穆朗玛峰,提琴家不拉小无,就像登山运动员不登珠穆朗玛,终属遗憾。

2、小无太难,无论技巧还是精神都达至小提琴作品的顶端,所以,小无问世300年来,只有比利时小提琴名宿兼作曲家尤金·伊萨伊(Eugene Ysaye 1858-1931)仿照巴赫小无写过一套无伴奏小提琴。

3、拉小无是神圣的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技术上对现今青年提琴手不再难与逾越,但强大的精神层面把握则极难,我听过几张青春一代拉的小无,除了希拉里·哈恩与伊萨贝拉·福斯特,给我留下印象的不多,所以,既使超一流演奏家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强韧精神著称的郑京和也是前几年才录制,穆特直到现在也不敢碰,此事例甚多。

4、说实话小无不咋好听,特别对初听者,但凡技术繁杂、内核艰深的作品大多不好听,好听的是协奏曲,有乐队哄着,小提琴能婀娜多姿的整浪漫玩情调,小无不行,只要没听出“鬼”来,你就能拿级,因而不仅对演奏家,对每位敢碰小无的听者,都是绝大考验,听小无,你绝对是在攀登,绝对是在朝拜,你所耗费的精神与心力,不亚于攀登一座山,但登上山顶,则豁然开朗,绝然的另一世界。

5、究竟难在哪呢?技术上若展开说得堆积大量文字,我只简说两点:

a、难在和弦,小无几乎穷尽了各种和弦的可能性,提琴的四根弦从粗到细的定音依次是G、D、A、E ,每根弦之间的音程都是五度,你能想像一下,当双音和弦时难度并不很大,但三和弦与四和弦难度就太大,以现代小提琴较平坦的琴码与直弓,拉四和弦难如登天,而巴赫小无,三四和弦比比皆是!想想看、这得有多难!
b、最难还不在和弦,最难在于:你必须掌控和弦与情感、重音与单线交叉的流转与平衡,每个和弦都有讲头,又都反映精神气质与技巧难度,它是一个双向、而又必须在双向演奏中取得平衡的关系,平衡则正,不平则歪,拉小无若跌跌撞撞,演奏也就废了,这里,没有乐队给你烘托补漏,聚光灯下,自始至终只有你一人,两三个小时拉下来手还不哆嗦就是高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5: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我一向以为:郑京和、傅聪与前几年的朱晓玫、内田光子是东方人诠释西方古典音乐的最高典范,当然还有,如白建宇、萨拉·张、美岛丽、王羽佳等等,免强也可以把郎朗拉上,但他们四人所达到的高度,东方人迄今还无人能突破。

郑京和(1948-)这版小无历经艰辛,在2016年录制前潜心钻研了5年,任何人若真做成一件事哪有容易的,梅花香自苦寒来,2016年已67岁的郑京和力图凭这套小无、为自己职业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如何评价这套小无尚需时间沉淀,对cm版本评鉴很复杂,特别是小无的版本,国人啥事都希望一蹴而就,这也导致糙货甚多,cm历史多有版本问世即获好评,但很快就名落孙山的,如梅塔的马勒第4,单就小无说,目前可数的200多版本中,普遍获专业评鉴机构好评的,只有格鲁米欧、米尔斯坦和老一辈的席盖蒂等,余皆有争议,如谢林杰出的两个版,《企鹅唱片》竟不与评荐,但日本《唱片艺术》则评其为最佳名曲,你看,同是专业评鉴机构,这是多大的落差,再如帕尔曼版被《企鹅唱片》冠以三星戴花的最高荣誉,但无论业界还是民间都有争议,所以,世间少有能盖棺论定的事,特别在我们村,不知啥时,棺材板就被掀开了。

郑京和此版风格的设定基本偏于浪漫情趣,但又并未太过,除自身几十年形成的演奏风格,也有顾及现代欣赏习惯的考虑,这是我担心的一点,在艺术取舍上,迎合有时会导致偏差,我之所以赞赏谢林的巴赫,就在于他的忠实感,他只迎合巴赫,所以很有听家说他的小无“无趣”,有趣的是啥?浪漫情怀?那肯定会“好听”,但那还是巴赫么?

我的疑问集中于第1号奏鸣曲的慢板和赋格,慢板和弦稍显粘滞,赋格味道并不清纯,走句缺乏纯粹巴洛克的节律与对位性,有几处句型略显磕绊,也不清爽,但气息与脉络基本稳定,步伐按部就班,第四乐章Presto运弓凌利,一气呵成,很给我信心。第1号组曲的阿勒曼情感厚实而乐句端正,这是渐入佳境的信号,Double拉的干净而美丽,以这样的弓法拉库朗特绝对差不了,节奏略微弹跳而轻盈,句型衔接技巧高超,线性甚佳,萨拉班德情趣深厚又不过火,运弓真是老到。

第2号奏鸣曲重点是第二乐章的长篇赋格,这首赋格处理显然比第1号的赋格要干净利落,虽重音和弦并不凸突,但能运用音色和力度变化来增强明暗对比,演奏华丽多姿,且她的慢板普遍能做到绵柔致密。

cd2的第2号组曲重点则在于第五乐章硬嵚上去的恰空舞曲,它后来成了不朽的千古名篇,它的神奇不仅在于在一个主题上变奏了30多次,更在于每次变奏都展现出焕然一新的世界,它给每位演奏者都预留出思想飞扬、大展腾挪的空间,再玩不好,上帝都不原谅你!

这版演奏整体的看属中等偏上,首先给我印象是谁也好、人至老境心状都会大变,郑京和由过去琴风霸气、精神强悍的提琴女神一转而变得绵柔内敛了,你再也看不到那个叱咤风云的郑京和。其二、东方人演奏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尽管也有地域障碍但不算太难,而演奏巴赫很难,你有天大的本事,但在精神层面很难全面的深入进去,除了朱晓玫,迄今还没有很成功的,郑京和此版能算成功,但你仔细品味,仍有间隙,而我们的幸运在于:终于听到了东方人一版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巴赫小无,至少对我、这足够了。

音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8m2bCJPy3un81_V1GDMlA?pwd=rzx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24-3-5 15: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郑京和大师风格,承上启下稳定耐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24-3-5 16: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卢湾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3-5 15:13
郑京和2016年版巴赫《小无》,先说几句有关小无的基本判断:

1、小无是小提琴界的珠穆朗玛峰,提琴 ...

直弓拉3,4和弦不易,那就用弯弓嘛




这版是俺的一点恶趣味

在我心目中,论成就郑京和就是在世的女小提琴家第一人了。但大家都捧Mutter,上次还有网友上传的东西把她列为有史以来10大小提琴家之一,没法说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24-3-5 17: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gdyy223 发表于 2024-3-5 15:18
我一向以为:郑京和、傅聪与前几年的朱晓玫、内田光子是东方人诠释西方古典音乐的最高典范,当然还有,如白 ...

谢谢分享。

个人认为:郑并不具备拉好此曲的精神和技巧,拉的勉强、甚至很挣扎。。。虽然勇气可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24-3-5 2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2-21 20:15
尼古拉耶娃1992年的Hyperion版在理解与个性上与图雷克反照,很少听到这样“甜”的、很个性化的《哥德堡 ...

是不是只有我看到的才是乱码?看不完整,难受啊,烦请楼主有空时更新下,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24-3-5 21: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楼主:亚洲 演绎 西方古典的,是不是 邓泰山 也算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24-3-5 21: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hanshan123 发表于 2024-3-5 20:00
是不是只有我看到的才是乱码?看不完整,难受啊,烦请楼主有空时更新下,哈哈

我是在网上 搜索,补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24-3-5 2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鄂州
wpx426 发表于 2024-3-5 16:08
直弓拉3,4和弦不易,那就用弯弓嘛

只识弯弓射大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5 12: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