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hiy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声音的左右容易分辨,但前后纵深大家的系统能清晰分辨出来吗?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23-4-25 1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3-4-25 11:30 编辑
cfuer 发表于 2023-4-25 11:17
非常感谢资料!以前我玩过有源5.1后来暂时撤掉了,等换了大点房子,再和兄借机器共赏。
最近用几天时间 ...

今早刚刚才看到,K大上周发了一篇,关于Dirac ART和trinnov,主动声学校准的文章,挺有意思的,推荐一下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OTcwMjUyMg==&mid=2247485038&idx=1&sn=2c07f78c54bc0b88a0d195afb3ce6201&chksm=fd635dfbca14d4ed5d45ac43d3c72b22367763404c50f64b9f8ee4b934c10296b8ad83b71005&scene=178&cur_album_id=1416746728065417220#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23-4-25 13: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cfuer 发表于 2023-4-25 11:17
非常感谢资料!以前我玩过有源5.1后来暂时撤掉了,等换了大点房子,再和兄借机器共赏。
最近用几天时间 ...


看过一些ASR上面的“吵架”贴子,感觉作为《声音的重现》的补充读物,还是挺有意思,可能也是挺有必要的。

As far as I know Dr. Toole is not a recording engineer, and he hasn't mixed music professionally if at all. I don't think he's a musician either, so that probably affects his opinions.
据我所知,Toole 博士不是录音工程师,也没有专业混过音,我也不认为他是音乐家,所以这可能会影响他的观点。by Ethan Winer
http://ethanwiner.com/early_reflections.htm

据说第三版,也吸取了很多大家的意见,做了很大篇幅的修改,期待呀~~~


想不起在哪看过这句话,“没有数学的物理”,哈哈哈~~~
目前粗浅感觉是,《声音的重现》里面,非常了不起的,讲了很多关于“人”、“房间”、“音箱”的事情,但,貌似对“声音”“音乐”“音乐制作与声音设计”,的确是稍稍有所欠缺吧。

印象中,Tapio Lokki教授的讲演里也好像说过类似的意思吧。
混音师朋友,他们虽然不一定知道,这其中的声学、物理原理,以及心理声学的研究情况,但他们确确实实,根据他们的经验,做出了“更好的声音、最好的效果”。

其实类比到“乐器”,可能就更直观了,具有20年以上学习演奏经验的话,对于自己熟悉乐器的音色音质、演奏性能,不一定能系统完整的表述,但心里还是比较有谱的吧。
印象中,之前有个网友,提到了他自己练羽毛球的经历,练到一定程度后,对什么样的拍子更适合自己,一上手就知道,还是挺清楚的。


《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已经有第4版纸质书了
https://item.jd.com/11416979.html
第三版的电子版是这个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fKnNneYjW4xqWNywO38yQ 提取码: rel7


Bob Katz,Bob Ludwig,Jonathan Wyner,Doug Sax,这些国际顶级母带大师,
国内很多录音师、混音师、母带师,
以及声音设计师,
他们也都是“声音”的“专家”吧
看看他们的说法,感觉也挺有意思的。


这几年看下来,隐约有点的感觉,好像还没发现这方面的“通家”了~~~
能对非本专业的相关领域,都还知道一些,不说“外行话”,不说“错话”,好像已经是挺不容易的事情了。

btw,Floyd Toole博士在这方面,感觉还是非常严谨的,只分享自己研究过的,或推荐一些他看到过的相关研究。对于自己没研究过的,也只会说说自己的思路,提点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着手尝试研究或分析。
不像某些“专家”们,对于自己不懂的,也真是敢说呀,还完全不怕“露怯”~~~(可能干这行,也需要某些这种“自信感”和“权威感”吧)
挺有意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14: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4 22:54
印象中,那个年代,好像有段时期,说DTS更好一点?
那个视频里,DTS是754kb/s,杜比是448kb/s了(MediaI ...

交响兄,下午好!
昨晚看了《瑞士韦尔比亚音乐节十周年庆祝音乐会》,对我这个音乐的门外汉来说,都觉得震撼。
谢谢你送给我的这张名贵音乐会的门票,让我汗快淋漓地欣赏了一场世界顶级钢琴演出!哈哈~
这里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请交响兄解疑。
1) 我们在评价音箱的好坏时,有时会说音色好。我自己的粗浅理解是回放的音效跟现实中录音的发声体发出的音效越接近,音色就越好。那么问题来了,音乐会使用的大量乐器,对于一个非音乐相关专业的人来说,很多都可能没有现场体会过。即使是搞音乐的人,他也不可能样样乐器熟悉。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东西,同是小提琴,制造者不同,音色也会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回放的音色是否正确呢?
2) 关于环绕箱问题,你说要更好的欣赏《韦尔比亚音乐节》那场音乐会里的8台世界顶级的钢琴,对环绕箱的要求比较高,要求跟主箱一个水平。昨晚我听的时候,现场环绕声的确是我听过音量最大的一次,跟主箱一个量级。但是,这种情况仅仅出现在演出中间观众鼓掌的时候。8台钢琴演奏时,我并未遇到钢琴声主箱和环绕箱音量一样的情况。观众鼓掌时,环绕箱可以与主箱音量一直,说明环绕箱音量没有问题。那是怎么回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3-4-25 15: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iya~ 发表于 2023-4-25 14:26
交响兄,下午好!
昨晚看了《瑞士韦尔比亚音乐节十周年庆祝音乐会》,对我这个音乐的门外汉来说,都觉得 ...

您好,您现在可以控制每只音箱播放的内容吗?
如果可以的话,您可以考虑下载EBU R128标准的,这个响度测试信号。
This reference listening level signal consists of 500-2000 Hz monophonic pink noise @ -23 LUFS.
https://tech.ebu.ch/publications/rll001

然后由每一只音箱单独播放这个信号。

手机装一个分贝计app,开成C计权slow慢速模式,放在听音位测。
把每只音箱的音量调成73dBc SPL,就可以了。


杭州爱华公司,这个完美噪声app,虽然外观没有那么酷炫,但做得还挺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还做了一个通过手机喇叭外放的校准功能。校准的时候,可以离身体、周围墙壁稍微远一点。
对比了一下,和测试麦克风,偏差挺小的,偏差大概小于0.5db吧,推荐一下了。
https://www.hzaihua.com.cn/service.html#d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3-4-25 15: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iya~ 发表于 2023-4-25 14:26
交响兄,下午好!
昨晚看了《瑞士韦尔比亚音乐节十周年庆祝音乐会》,对我这个音乐的门外汉来说,都觉得 ...

您现在的系统是,5.1?7.1?7.1.4?

这是一个5.1多声道,6个声道信号都是-20dBFS,WAV测试文件
顺序是左,中,右,右环绕,左环绕,低音炮
如果可以正常播放这个文件的话,可以把每个音箱的音量,全都校准到76dB SPL。最后一个LFE低音炮,校准到86dB SPL。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AMX41Wb6Iom5ak-GXInDA 提取码: 8pn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3-4-25 16: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iya~ 发表于 2023-4-25 14:26
交响兄,下午好!
昨晚看了《瑞士韦尔比亚音乐节十周年庆祝音乐会》,对我这个音乐的门外汉来说,都觉得 ...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hFEgL_npdAjImOfkoAj-A 提取码: nb1b

这是一个7.1.4的测试信号

-22LUFS的,各个音箱可以校准到74dB SPL

不过,这个信号有点问题的是
LFE低音炮声道,信号本身就是大约是-10.7LUFS的,播放到低音炮响时,声压级实测大概是+16dB SPL了

我要出去一下,您先试试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16: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5 15:54
您现在的系统是,5.1?7.1?7.1.4?

这是一个5.1多声道,6个声道信号都是-20dBFS,WAV测试文件

我的是5.1,用AV功放自带的YPAO进行校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调整的。这种方法跟其它品牌的AV功放的调校大同小异,是全世界家庭影院音频系统的通用调校方法。我搞不太清楚,难道为了听你说的那个音乐会还要对系统另外进行调校?如果按你说的方法调校完,我要看回电影是不是又需要重新按AV功放的方法再调整回来呢?很迷惑,请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23-4-25 17: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5 13:12
看过一些ASR上面的“吵架”贴子,感觉作为《声音的重现》的补充读物,还是挺有意思,可能也是挺有必要 ...

我正在看第三版《声音的重现》,只是没有中文的,啃起来还是慢得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3-4-25 20: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大耳可以比较容易听出来,小耳塞,需要各方面搭配很合适,耳机本身很强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3-4-25 21: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很明显,纵深主要体现在远近的层次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23-4-25 21: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iya~ 发表于 2023-4-25 14:26
交响兄,下午好!
昨晚看了《瑞士韦尔比亚音乐节十周年庆祝音乐会》,对我这个音乐的门外汉来说,都觉得 ...

挑了几段比较明显的领奏和独奏,供您参考吧

瑞士韦尔比亚音乐节十周年庆祝音乐会

1:03:26~1:03:37,左1
1:03:37~1:03:43,左3
1:03:44~1:03:50,左2

1:06:18~1:06:30,左1
1:06:36~1:07:00,左1

1:10:09~1:10:21,左1
1:10:34~1:10:40,左1

1:24:58~1:25:20,左1


1:26:04~1:26:10,左2
1:26:11~1:26:15,左1
1:26:15~1:26:29,右1
1:27:11~1:27:52,左1,左2


1:28:35~1:28:39,左1
1:28:40~1:28:44,右2
1:28:45~1:28:48,左3
1:28:49~1:28:56,右1

1:31:22~1:31:28,左1,高音

1:33:41~1:33:44,左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23-4-25 21: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iya~ 发表于 2023-4-25 16:23
我的是5.1,用AV功放自带的YPAO进行校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调整的。这种方法跟其它品牌的AV功放的 ...

如果校准过,那一般就不需要了

不过也可以用类似这种信号,再听听看,或再检查检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23-4-26 0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iya~ 发表于 2023-4-25 14:26
交响兄,下午好!
昨晚看了《瑞士韦尔比亚音乐节十周年庆祝音乐会》,对我这个音乐的门外汉来说,都觉得 ...

关于,“如何判断回放的音色是否正确呢?”,试着胡说几句,供参考,也请大家多多指正吧~~~

1.人类对音色特征的认知能力,对音色变化的分辨能力,还是非常非常强吧
有些人只是见面说过一次话,可能他嗓音的音色特征,就能记住非常久吧。如果家人堵鼻子了,音色就不正确了吧。
如果把音色类比成美食、烟酒,“味道不正宗”、“串味了”,就有点不正确了吧。

音色与“主流”乐器比较相近的、或有一定替代性、音色特征不够明显的乐器,已经比较少见了吧,比如,高音小单簧管,低音小号,高音长号什么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B4y1X71G/。管乐队里标配的萨克斯、次中音号,交响里也不常用了。

剩下常见的乐器,音色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吧,一旦认识记住后,基本的音色印象就形成了吧。91种乐器演奏同一个旋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d4y1L78o/

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了,人类对持续长音的音色变化更敏感。比如,弦乐、管乐的音色,可能只是变化一点,就能分辨出来。相对起来,比较短促的声音,如小军鼓,即使敲击位置不同,产生了一定的音色变化,但也不是太容易听出来了。
之前看过有些混音的视频里说,人声、键盘的音色,好像是被处理最多的,而且调整前后的音色差别也是很大的。相对起来,大家对什么是好听的木吉他音色,有比较一致的共识吧。
另外,随便一个钢琴音色库,就有几十种、各种“好听的”钢琴音色。如果标准红色是R=255,G=B=0,无非是红得不太一样?
所以,如果试音色的话,是不是还是考虑以弦乐、木管为主,有可能更容易一点?比如,巴赫C小调双簧管和小提琴协奏曲 BWV 1060,嘻嘻嘻~~



想说的大概意思是,只要是满足一种乐器的基本音色特征的话,即使音色不一样,只要不超出特征的正常“阈值”,就是音色风格特点不同而已了,都算“正确”的音色,问题不大吧。
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利提琴理论上的音色区别,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24y1C7DM/
一个音,教你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F411j7WA/



2.音色,好像还是挺怕“折腾”的~~~

如果正常小提琴是这样的话,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d4y1T7NH/

过度缺乏明亮的小提琴,可能就有“二胡味儿”了。这个“神奇”发现,是从一个网友,姚璎格,梨花又开放,云视听里听出来的。
这是一把有中国味的小提琴,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K4y1o7F4/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过小提琴和二胡音色的区别。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22cde1e97521595be4e9796920906087318947a18e7f9386.html
从这张图上看,293.66Hz的d1音,二胡的音色更明亮。440Hz的a1音,小提琴略明亮一点。587.33Hz的d2音,659.26Hz的e1音,880Hz的a2音,小提琴的音色更明亮。



反之,小提琴音色的明亮,也是要有度的,再亮也不能超过,马勒第四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第17分钟,开始第二乐章,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m4y1d7mm/
这个乐章,是要求小提琴把四根琴弦,调高一个大二度全音,在琴弦被拉得非常紧绷的情况下演奏。听起来,应该是很夸张,很“冒火”的感觉,随时揪着心,生怕某一刻琴弦就啪的一声断掉了。

相信有些烧友听起来,会觉得,这也没什么了,还可以再刺激一点,更过瘾了~~~一旦超过了这种音色,是不是就变成了“魔鬼的颤音”,这种问题的云视听,网上一搜一大把吧~~~


正常的双簧管音色,可以是这样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V411a7Cg/,也可以是这样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V411f7Ce/,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W411i7Aw/,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T4y197kK/

但是如果双簧管,音色过于明亮,就成“唢呐”了,第3分20秒开始“百鸟朝凤”,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c411h71S/
如果双簧管,音色过暗,就有英国管味道了。某网友录的“梁祝”,里面的双簧管听着就有点不太对了。

柏林爱乐首席演奏的双簧管和英国管,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g4y1B7oe/
交响乐配器里,好像一般常用的是英国管的中低音区,音色特点鲜明,比如德九的第二乐章。
这段非常经典好听的柏辽兹罗布罗伊序曲,英国管是在高音区演奏的,音色和双簧管还是非常接近的,但仔细听,还是能听出不同吧。https://music.apple.com/cn/album/rob-roy-overature/302999988?i=303000002

其实这种“音色不对”的问题,在各种音箱耳机,以及烧友们玩音色过程中,还是挺多的吧。尤其是把人声调得特别甜、特别毒的。(真是挺抓耳朵,挺好听的,嘻嘻嘻~~)

之前,听过的“错误音色”大概还主要有,midi味的铜管,甜得发腻的木管和人声,牛味的倍大提琴,次中音号味的圆号,钢鼓味的定音鼓~~~


3.人耳分辨音色好坏的能力还是挺强的吧

不同价位的乐器,音色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吧。即使不懂乐器的,也能听出“好坏、贵贱”吧
网上这方面的对比视频,非常非常多了,这个吉他和打击乐的相对比较明显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64y1Q7oU/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64y1B7nE/

奏法对音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第1分钟,示范了呼吸不合格,干扁、不舒服、紧张的音色,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y4y1X7CG/

音箱音色和喇叭纸盆的材质,好像关系最大。
什么影响了你的扬声器音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J411C7v5/
千变万化的纸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T4y1i7s3/

采用单个音箱评估,更能揭示音箱的差异。




想起了这两个视频,大概说了说,音箱音质和音色的区别。至于说得对不对,大家还是自己判断吧,嘻嘻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y187X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U4y1h7oq/


音乐家&音响发烧友,两种不同角度对音色的理解有何不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Q4y1a7i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23-4-26 15: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荆州市
hiya~ 发表于 2023-4-22 10:55
按理双声道只能表现“平面”,只有像家庭影院那样的5.1或者7.1多声道系统才能表现“立体”和“纵深”
...

录音时各个乐器声音的远近强弱,在播放时左右两个声道声音的强弱,到达你耳朵就呈现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3-4-26 16: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6 02:35
关于,“如何判断回放的音色是否正确呢?”,试着胡说几句,供参考,也请大家多多指正吧~~~

1.人类 ...

多谢交响兄提供了这么丰富的信息,我要花些时间慢慢消化。再次多谢交响兄的无私和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23-4-26 16: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tn529 发表于 2023-4-26 15:59
录音时各个乐器声音的远近强弱,在播放时左右两个声道声音的强弱,到达你耳朵就呈现出来了

从整个录音流程来看,我们听到的只是录音师或混音师根据现场录音加工或混音出来的东西。所以,能否听出声音的前后左右,完全要看混音师。在这个过程中,音箱和耳机或者我们的整个听音系统都是被动的。不知我这么理解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23-4-26 18: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iya~ 发表于 2023-4-26 16:44
从整个录音流程来看,我们听到的只是录音师或混音师根据现场录音加工或混音出来的东西。所以,能否听出声 ...

这个视频,应该是做得最花的吧,在不同环境唱歌,印象深刻,推荐一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J411L7PZ/


网上有特别多,讲流行音乐录音、混音的视频


这个视频第13分30秒,讲了讲对为什么先调木吉他音色的思路,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4411J7f3/

这个视频,可以了解一下底鼓的低中高频,以及音头,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e4y167Sc/

这个视频,可以了解一下,jqx,zcs,zhi chi shi齿音的问题频率,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Z4y1h7fS/

这个视频,可以听听,融合度,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B4y1N7xb/


讲交响乐录音混音的视频,不是太多,看看这两个,还是可以有些初步了解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f4y1U76W/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i4y1t7SR/


有种感觉,这种视频里的音质,都非常“通透”,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9-21 10: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