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141
发表于 2024-9-17 11: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9-16 12:25
瓦西里·佩特连科&皇家利物浦爱乐团 肖交全集之一

创建时间:2024年9月14日

这一套收藏已久,也没听出好和不好,甚至连指挥是谁都没注意过(封面老肖的头像太抢镜)

听先生介绍后,可以再认真欣赏一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2
发表于 2024-9-17 17: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楼主大牛,佩服得五体投地,感谢无私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8 07: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殷承宗创作组《钢琴协奏曲 黄河》多版本欣赏

评介:《钢琴协奏曲 黄河》衍生于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灵感源于殷承宗1969年的一封信,1969年2月即为之成立专门的创作组,主导与执笔者是殷承宗(1941-),此外还包括了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和石叔诚,完稿后于1970元旦首演,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依稀能记得殷承宗钢琴,李德伦率中央乐团交响乐团首演时盛况,直到现在,我仍认为殷承宗的《黄河》无论演译还是技术应用在国内演奏家版中都出类拔萃。

中唱的这版《黄河》正是1970年与李德伦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的录音,声音录制因年代久远不算太好,比如,乐队合奏声显的尖锐且缺乏层次,但所幸钢琴声尚好,基本能再现殷承宗势大力沉与充满激情的演奏,我们可以从其毫不修饰的钢琴声音中感受他对作品极其“正确”的理解与演译,我是偏爱没有一点“味精”的演奏,现代钢琴家们很难达到这种“实实在在”原神般的钢琴效果,听听第一乐章钢琴进入时力撼千钧的击键和中段音色璀灿的上行音,再听听他在第三乐章《黄河谣》里怎样抒情,又怎样抒发那种沉思性的思考,该有的都有,又毫不“沉溺”,第四乐章同样坚实无比,步履坚定,掷地有声。
该片主题词是由钱浩梁、刘长瑜、高玉倩演唱的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殷承宗,红极一时,录音珍贵。

美国RCA公司1974出版了尤金·奥曼迪与钢琴家丹尼尔·艾泼斯坦演奏版,艾泼斯坦擅室内乐,他是拉斐尔三重奏团的首创成员,我们仍能在这版演奏中捕捉到他清晰理性的室内乐风格。
艾波斯坦在演奏的设计上与我国钢琴家不同,我国钢琴家重在抒发爱国激情,艾波斯坦则立足于阐述音乐自身,同时合理分配激情,从而带动起音乐的架构、织体与节奏,因而,他的演奏余地宽敞,空间充裕,又颇有几分不怒自威,听听精悍而颇有说服力的第一乐章,他们的稔熟与洞察力令我敬服,音准尤佳,说实话,钢琴与乐队水平之高,除殷承宗的1990版外,其它几版都难与望其项背, 乐队部分在指挥大师奥曼迪的梳理下, 混响、声部、层次上都显示出气势宏伟而分句宽广的交响性, 费城音响果然名不虚传,第二乐章开声这一段,凝聚、密布、聚焦甚好,独奏与乐队可谓水乳交融, 正如业界评论所说“这张唱片突出地表现了指挥家的宏图大略,奥曼迪把乐队的每一个细小的技术手段都贯通予音乐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乐队层次清晰、错落有致,步步推进”,而艾泼斯坦的钢琴以自由且雄健的英武气质游曳其间,两者相互推波助澜, 令人叹为观止。

马可·波罗公司的殷承宗版录于1990年,是与艾德里安·利珀和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录制,演奏浓墨重彩,大泼墨、大写意的风格颇有深沉浑厚之气,到处一副熟透了的样子,在经历了西方音乐熏陶后果然不一样,他更为重视演译的结构性与浮雕般的立体感,而不再是20年前那个仅偏倚于豪迈与激情的热血青年,大钢琴家的成熟与浑厚气质跃然于键盘之上,听听蘸满民族之魂而又无与伦比的第二乐章——恳切、实在、铿锵、 如波涛般涌动, 他生生的把这部充满民族色彩之作演译出了国际大作品的气度,仅此一点就值得国内钢琴家们顶礼膜拜——几十年没人能超越,你再听听他第三乐章在低音区的轰鸣,如大地深层次的震动,这般撼山摇岳的击键,酝酿了殷承宗几十年的功力,绝非花拳绣腿的秀哥们可比。
艾德里安·利珀和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对作品吃的算较透的,不显山、不露水,除第一乐章乐队开声略弱外,烘托基本到位,难得的一版唱片。

石叔诚(1946-)也是《黄河》的创作组成员,他的风格与殷承宗不同,挥毫泼墨不如殷承宗厚重洒脱,他的钢琴更显工整,声音清亮,触键灵活,节奏充满生气,在思考性与抒情上有自己的特点,这版是1990年与胡炳旭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合作版,同样是磅礡大气的演奏,他摒弃掉了当年稿本的一些政治色彩,力图突出作品的中华文化底蘊,钢琴的表現力也趋于民族文化色彩,如改编后的第三乐章《黄水谣》在石叔诚指下显得格外华美而丰润,音调俊丽,运行起伏有致,比较殷承宗的第三乐章似更有民族风味,末乐章在气势上亦不输分,然而,石叔诚改编本在第四乐章去掉了东方红和国际歌主题让人感觉旋律在连接上有点突兀,留下了斧凿痕迹。
雨果的录音果然上乘,不仅清晰,音场分离度与层次均佳,演奏如在眼前又不显失真,韩炳旭的乐队在细节上十分新颖生动,演奏很是抢眼。

孔祥东此版是第二次录制,凭借斩获悉尼国际大赛一等奖的势头,很快和中央乐团完成了个人第二版《黃河》,指挥麦家乐,录制团队很豪华,香港著名发烧片制作人 Leo Fung 和 DECCA 的大牌录音师 John Pfeiffer 都参与录音与指导。
尚年轻的孔祥东是按照“标准程序”在弹,除第一乐章开声钢琴的华彩略显有点飘外,节奏、速度与力度都“正确”,且字正腔圆,看得出功底确实扎实,走键坚定稳健,且有华丽的色彩在里面,我有所担心第二乐章的内蕴与抒情性,孔祥东却处理的相对大气,长线条的气息感也算得上连贯,钢琴织体尽管略“单薄”,但演奏基本不走样,该有的都有,再如第四乐章开声钢琴的长线条气息吞吐自如,后面的展演一气呵成,并无暇疵。

郎朗&余隆与中国爱乐乐团的《黄河》2006年被DG推出,同时推出的还有DVD,DG不惜人力成本,派出一干专家跟踪录制拍摄,我曾对此版抱很大期望。
演奏本身颇令我失望,这么好的一部作品被俩位大帅哥折腾的“碎片化”了,面目皆非,和殷承宗、石叔诚堂堂正正、气宇轩昂而整体性优异的演奏差太远了,听这样的《黄河》,无论对心灵还是耳朵都有“折磨感”,郎朗和余隆虚张声势,搔首弄姿、故作玄妙,听听第一乐章钢琴乏力、怪异却阴郁嬗变的主题介入、再听听中段钢琴上扬分句中第二小节无筋无骨的轻弹(2.38分),与作品本身器大声宏的中华民族之精神有云泥之差,我不理解,对这样重要的“关键节点”旋律岂能如此轻率?它再一次说明,音乐就是音乐, 专注于音乐自身是职业演奏家最起码的素质,演奏家不把全部精力放在音乐自身,而是企图凭借“做秀”和标新立异来俘获听众,绝非是严肃的工作态度,在我看来,做为闻名的职业钢琴家,这四个乐章,第三乐章主线的钢琴线条节奏被嬗改,一条精彩熟稔的旋律由此变得平庸,第四乐章同样不理想,精神有所背离,碎屑化的演奏小里小气,而第三乐章不顾及作品本身内蕴而做秀般的放慢速度很令听者难堪——目的只有一个:以故作姿态为掩护、专注于秀浅薄的所谓钢琴个性,但却与作品抒发的民族情怀相距甚远!我也纳闷,DG这样国际超一流大公司的制片人不看排演?不听样片么?
我不反对寻求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啥为“宗”?—— 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作品之本旨精神,特别是《黄河》。
录音不佳,钢琴平衡偏后,几乎退入乐队中,声音并不清晰。


https://pan.baidu.com/s/1-OMq1Pk74aIvkhwGILwOEg?pwd=vo9y (6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4
发表于 2024-9-18 07: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5
发表于 2024-9-18 09: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6
发表于 2024-9-18 14: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9-18 07:10
殷承宗创作组《钢琴协奏曲 黄河》多版本欣赏

评介:《钢琴协奏曲 黄河》衍生于冼星海的《黄河大合 ...

冼星海作为喝过洋墨水的还是有些小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和浪漫的,留下了在延安每天要吃一只鸡,不然写不出作品的轶事。殷的钢琴协奏曲引入了东方红和国际歌算是完成了对冼星海的超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6: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近几日沉闷,胸口像堵了一块铅,总想找点什么东西强刺激一下将其化解,但无济于事,往喉咙里猛灌酒,当时还好,过后依然如故,开音响声音放到极大,伴随着yeahyeahyeah的强节奏,跳着李保田式的“四不像舞”,跳至力不可支,幻影仍挥之不去,人就是这样,越是想忘掉的东西,却往往中了邪般的忘不掉,你越想将它从记忆中剔去,它就越顽固的涌上心来,不是越来越模糊,而是愈来愈清晰,~~无奈,仍然回到古典中,而古典音乐,肖4肖8算是刺激性强的“猛药”了,但听了几遍还是不过瘾,能够一剑就“刺穿”胸膛的东西还真是不好找,猛地就想到了瓦雷兹。

现代古典音乐作曲家中,爱德加·瓦雷兹(1883-1965)是很特殊的一位,古典乐迷中,怕没有几人听过他,更没有多少人会喜欢他,网上找了一下,很难找到姿源,由此可见冷门,究其原因,首先是版本不多,其次是知者寥寥,可在20世纪现代作曲家中,瓦雷兹又是少数几位真正具有开拓性的作曲家,他的“空间音乐概念”对战前和战后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几首曲目,在我看来,新颖而可听性也强,由于配器以打击乐和管乐为主,音乐极富刺激性,听起来十分过瘾。瓦雷兹是法国人,1915年才移居美国,但却被划归于美国作曲家行列,只因为他存世的作品全是32岁到美国纽约后创作的,32岁之前创作的为数不少的作品不是丢掉了就是“损毁”了,这其中包括一部歌剧和几部大型的管弦乐作品,我在想:以瓦雷兹杰出的音乐才华和那个时期还并不“现代”的音乐风格,遗失损毁的作品水平绝不会低,何以遗失?为啥损毁?似乎是个迷,直到现在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说词。

瓦雷兹与艾夫斯、考埃尔同被归入美国超现代派,它与魏尔(德国美籍作曲家、百老汇音乐剧杰出作者之一)、格什温的古典音乐通俗化、与科普兰、伯恩斯坦完全美国化的“主流派”形成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其实,所谓“超现代派”,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先锋派(前卫派)”,音乐创作开始大胆的向传统“背离”,这里的传统包括创作技法、配器、调性与传统的音乐结构,在这一点上,同为超现代派,瓦雷兹比艾夫斯走的更远,背离更彻底,艾夫斯的创作并没有完全脱离开美国观念的限制,他的大部分音乐都还有着较明显的美国味道,他的正统出身使得他不大可能背离得太远,他的部分作品相对还有较完整的曲式、还能感觉到调性的尾巴、也没有摒弃弦乐器,而瓦雷兹则一无反顾的“超现代”了,他的创作你几乎感觉不到“地域性”,几乎脱离开了调性的束缚,由于在创作上较少或不使用弦乐器、它的音响空间开始“向上”提升,也由于大量使用管乐与击打乐器、音乐的“空间范围”大为拓展,由此为后来的“空间音乐”与“电子音乐”开辟了道路,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以为他最杰出的音乐创作在1918-1946年间,经典之作多产生于这个时期,他这个时期的空间音乐概念表现也最为出色,此后他过于先锋的尝试性创作我并不欣赏,就像华人作曲家中,还是朱践耳、周文中和周龙好些,谭盾的音乐则太先锋了,特别是后来他弄的那些诸如水乐纸乐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则很接受,音乐音乐、一定要有“乐”,有能形成“乐”的元素在里面,次之也要有“音响”,能形成一开阔的空间音场,能给与人想像力或“空间幻觉”,能形成“场”的共鸣或“美”的共鸣,若啥都没有、没有“乐”没有“音”,只有“响”,那就失去了音乐的本质。

而瓦雷兹的《亚美利加》(也有译作“美国风”或“新的世界”,作于1918-1921年)则属其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作品中虽使用了旋风哨、火警气笛、鸦鸣哨等稀罕的新型乐器,但多少还有传统理念在里面,音乐本身并不难接受,也并没有过于“先锋”的弊端,弦乐器在其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德彪西的“瞬间影像”、斯特拉文斯基的重音节奏和小幅旋律、与瓦雷兹自己空间音乐概念的综合体现,他将旋律与节奏、线性与空间构架富于想像力的组合在一起,音乐的调性并没有完全被摒弃,几个旋律片断,你隐约能感觉到调性的萦徊,使得音乐的发展并没有完全脱离“秩序”,这样,你对音乐的想像力多少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就作品本身讲,虽题示为“象征着新发现的世界——存在于地面上、天空中和人们头脑里的新天地”,但我们在它的“旋律”中,则依稀感觉到对旧的音乐秩序的怀念和对旧世界残存记忆碎片的显象,瓦雷兹实际上是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态来迎接“新世界”的到来,这就不难理解此作为啥颇具“原始气息”,又尤有新意,你既能感觉到原始风味的、陈旧的冲动,又能更明显的置身于由打击乐、管乐所开拓出的新颖的音乐疆界,瓦雷兹显然着力表现在旧的秩序之上去发觉“新的世界”,从而开拓生成出新的音乐空间。

注意开声的“五音音型”,很有怀旧色彩,它就像旧世界投来的一束夕照残光,在几次反复后越来越暗淡短促,而铜管与打击乐则以完全新颖有力的节奏动态占据着舞台中央,它以大胆的触及与音响展开,直率而强横,之后,这两类音乐(指开声的五音音型和铜管击打乐组成的新型音型)间或重叠、时而分离,新型旋律在对置中明显的、无可争辫的居于音乐的中心,直接向着一个个高潮迈进,而在音乐的编织于组合上,瓦雷兹表现了富于想像力的组合能力,特别是在动态中、音乐的线性与空间感“组合”的天衣无缝,而音乐的发展与音型之间的过度浑然天成般,太好了!在诺大的空间与间断的小幅旋律连接中,你找不到一丝人工斧凿的痕迹,弦乐与管乐如一条若即若离的线,将时而急促、时而缓慢的音型巧妙地串连在一起,怀旧的线性音乐不时“提醒”着人们回眸于来自旧世界的余光,而新型音乐则以更果断的“插入”来显示新音乐的强悍和强光,两者越展开,新音乐的动态越强、原始的冲动越强烈、就越表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音乐的发展就是在这里获得着持续不断的动力,每一次重复都是一次更具光彩的“观照”,大洋彼岸的新天地愈来愈展现出缤纷的色彩与四射的活力,直至完全占据全部音乐舞台。

这版《亚美利加》出自DG出版的布列兹演奏瓦雷兹,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分别收录了“亚美利加、奥秘、沙漠、电离”四首作品,录于1995-1996,这是布列兹一版相当不错的现代音乐录音,他把瓦雷兹空间音乐概念的特性表现的十分精到,在精辟与宏大、精细与粗犷、延留与瞬动、动态与空间感上无可挑剔,演奏井然有序,色彩分明,基调偏冷了一些,但这是演绎现代风格不可避免的,瓦雷兹的音乐可以给与听者较多的音乐感,但很难注入浪漫色彩,而布列兹无疑表现出正确的理解与正确的音响,“奥秘、沙漠、电离”同样可圈可点,篇幅计,留待下文了。

这几首瓦雷兹的演奏版肯定不多,我知道的还有夏伊&皇家音乐会堂和莫利斯指挥犹它交响乐团版,可惜手里没有,马蒂农不知录过于否,演奏瓦雷兹,非要有出色的色彩掌控和举重若轻的大气度才行,胸有成竹才能挥洒自如。


https://pan.baidu.com/s/1DQAzEBqJJ9QPKBVCuCFkzQ?pwd=q3u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8
发表于 2024-9-19 16: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绍兴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9-11 09:38
《小提琴协 梁祝》多版本鉴赏之二

评介:吉尔·沙哈姆(Gil Shaham 1971-)与水蓝&新加坡交响乐团 ...

沙哈姆这版找了很久,谢谢GD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9
发表于 2024-9-19 17: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9-19 16:06
近几日沉闷,胸口像堵了一块铅,总想找点什么东西强刺激一下将其化解,但无济于事,往喉咙里猛灌酒, ...

佩服老哥的文字功底。
不过个人感觉瓦雷兹作品不算很冷门吧,欧美演的都算比较频繁了。单说Amériques,我能想起来的几个名版,Boulez的两版(sony/cbs和dg各一版),Dohnanyi在decca,长野健erato,Gielen在intercord,Metzmacher在decca/challenge(一个录音出了两次)都很常见,前两年FWM的TCO开山碟里面的录音也很精彩。印象中M Jansons在rco live和br klassik各有一个录音,de Billy有个前几年的萨节现场,Chailly在decca楼主也提到了(收进了decca的瓦雷兹全集),naxos那套瓦雷兹全集乐团是NOSPR忘了指挥是谁。个人一时能想起来这么多,感觉不算少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0
发表于 2024-9-19 20: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1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09: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stevenxian 发表于 2024-9-19 17:00
佩服老哥的文字功底。
不过个人感觉瓦雷兹作品不算很冷门吧,欧美演的都算比较频繁了。单说Amériques, ...

我对版本资源所知不多,谢谢提示和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2
发表于 2024-9-20 10: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gdyy223 发表于 2024-9-19 16:06
近几日沉闷,胸口像堵了一块铅,总想找点什么东西强刺激一下将其化解,但无济于事,往喉咙里猛灌酒, ...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1883埃德加•瓦雷兹(Edgard Varèse,1883—1965法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tLk1X_d3VAluBo0-fRRFw?pwd=843x
提取码:843x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0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9-20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