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塔连科这版肖8,与他这套全集总的设计一致——节奏缓慢而激烈,但你听起来并不很拖,更不絮叨,演奏与作品的创作精神达到“人曲合一”之程度,第一乐章时长29.38分的听感很实、很有效,直到A部形成掷地有声的第一次高潮(14.25分)后,转向脍炙人口的B段快板(17.06分),我是很欣赏基塔连科这样带有方整感的不太快的 Allegro , 听起来来就似一列训练有素的仪仗队和铁甲战车方队,与前后两个A段深厚的人文气息形成对比。
基塔连科中间两乐章谐谑曲并不在意于是否“爽耳”,稍宽缓的速度调的非常“正”,以利于构筑音乐结构,我之所以高赞基塔连科这版《肖交全集》,就在于其与诸多名版不同的构思与立意,这样的肖8具备相当个性的艺术梳理,尤其在结构上铺的开、站得稳,又有特有的、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的细密流畅,这样的肖8,越听越觉蕴致无穷,听听第三乐章那番独有的、魔煞般的尾声是如何转到第四乐章悲怆的巴沙加牙前奏曲的。
肖10的演奏类同肖8,也是一个比其它版本宽缓的moderato 引子,它哀婉的沉思意有所指,指向何我不想说,单簧管的第一主题(3.17分)与展开的悲楚情绪和长笛在低音域吹奏出“缓解药”般的第二主题(7.48分),这两主题,基塔连科所给予的呈示都非常清晰,再听听他同样表述清楚的展开部(10.37分)、由克制转向激烈的过程,这个过程清晰的令人发指!在基塔连科棒下,长大的“篇幅”无一句废言,而科隆乐团合奏水平之高不由让我点赞,听听弦乐组在第二乐章精细如发丝的精湛表演,再听听基塔连科怎样把诠释从众多版本固态化的“凶狠表情”勾勒、转向具像化与音乐性兼优的布局设计是多么高明,这样高明的处理,再过多少年都不会被遗忘,因为它是“音乐性”的,做为听家你必须得懂:任何时效性的东西都不会长久!别管它在推出之时有多么“正确”,1953年的老肖显然是在给***“绘图”,这毫无疑问,但他借助的工具是“音符”,因而演奏就必须符合音乐的本旨与特性,基塔连科是深得其味的,这是他的高明。
基塔连科棒下的第三乐章的小快板令我涕笑皆非,它是机敏灵动与固态僵化、圣洁恒升与陈词滥调的大杂烩,没有人能完美解释它,基塔琴科聪明地放大了其中的荒诞元素,让人们看清楚,当荒诞盛行思维扭曲,这个世界是何等令人不知所措。
肖11写于1957年,标题为“1905年”,G小调,四乐章不间断演奏,写作题旨与背景无须说,有兴趣可网搜,我想看的是作品的精神和音乐意义。
第一乐章标题:“冬宫广场”,描写沙俄治下圣彼得堡的阴暗场景,三段体。动机型引子过后,由定音鼓和加弱音器的小号演奏A部主题,之后有类似教堂圣咏效果的和声演奏,在一段悲苦旋律过后,由长笛在5.39分演奏降A大调的B段主题。
第二乐章标题:“1月9日”,作品的中心乐章,自由形态交响诗,开声就是漩涡般的主部主题,它在不同的调上连续翻转,并以迅猛的形态发展,描绘1月9日人群向冬宫进发的过程,随之第一乐章慢板主题再现,并与聚集主题交缠发展,11.35分的打击乐揭开另一“画面”,并做赋格式模进展开。
第三乐章“永恒的悼念”,慢板,葬礼进行曲,三段体,中提琴演奏的A段葬礼进行曲,来自列导师喜欢的革命歌曲,9.13分呈示的B段音色明显变化,再现段较短,不间断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警钟”,回旋曲式。
肖12创作于1961年,题献给伟大导师列宁,D小调,第一乐章标题“革命的圣彼得堡”,开声引子属动机性音型,肯定在D小调上(6 1 7 2 6),这无须说,经转调后,由木管呈示快速的第一主题(1.53分),它的发展快如旋风,惊心动魄,第二主题第4.58分由大提琴呈示,仔细听,两个主题均来自“引子动机”,第6.17分进入展开部,基塔连科的调度无须说,特别是弦乐组灵活的运转,给我留下深刻印像,尾声在小军鼓伴奏下,管乐组再次吹奏出如圣歌的引子动机。
第二乐章慢板,标题“拉兹利夫”,拉兹利夫是伟大导师列宁的居住地,音乐完全是歌颂性的,听听0.45分的圆号,A部主题与第一乐章引子有联系,我们对歌颂性的音乐不会陌生。
第三乐章谐谑曲性质,三段体,标题“奥芙诺拉巡洋舰”,A部主题由定音鼓击打出它的节奏型,再由弦乐拨奏接过去,然后予以卡农式展开,(记住这个主题,它是第四乐章的灵魂主题),B段出现在1.59分。
第四乐章奏鸣曲式,标题“人类的黎明”,F大调(D小调的平行关系调),第一主题脱胎自上乐章的A部主题,第二主题1.20分由小提琴奏出。
肖11、12演奏是这套全集最棒的演奏之一,基塔连科的演绎与作品精神完全契合,情感、深度,清晰性、合奏声音都无比杰出。
这两首作品,包括他的后几首,写作技巧的应用与影响力显然不及他的第4-10号,但却是全面了解老肖、全面了解老肖交响音乐中嘲讽与犬儒性质兼有不可不听的作品,这两部作品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他“犬儒”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在世界观与认知上难以跨越的历史局限性,同时也看到存在于他身上令人敬重的人文关爱精神,我一向对宏大叙事的作品持谨慎态度,原因在于这样的作品很难去除“官样”、很难免于陈词滥调,但同时,对于这样伟大的作曲家,对于这样一位交响巨人,既使宏大叙事作品,它的音乐性与创作技巧、包括配器,亦属一流。
肖13创作于1962年,根据叶甫图申科诗而作,声乐贯穿各乐章,包括男低音独唱、合唱与乐队,男低音:阿鲁特琼·科奇尼安(Arutjun Kotchinian),布拉格爱乐合唱团,同样,若对创作背景与作品诸多掌故有兴趣可去网搜,这里从略。
第一乐章“娘子谷”,柔板,降b小调,带有回旋曲特征的安魂曲,乐队引子过后,男低音唱出理性、悲伤、事件回顾诉说的声调,回旋曲主题即开声乐队的引子,几个插部由人声部分构成,若这样梳理,乐章的结构就清楚了。
第二乐章“幽默”,小快板,C大调,谐谑曲并具进行曲性质,作品含义丰富,似乎在表达不屈的抗争,
第三乐章“在商店里”,柔板,带有对平民生活的礼赞特征。
第四乐章“恐惧”,广板诗篇性质,集中表现百姓在特殊气氛中的的生活状态,低音大管的指向无须一言。
第五乐章“功名利禄”,嘲讽与歌颂兼有,无须再言。
第14号交响曲,作于1969年,共14乐章,音诗性质,每一乐章都对应着相关标题诗的旨义,题现给本杰明·布里顿,这样的作品必须首先得去读诗,否则旨义难懂,我这就免了,否则得堆积大量文字,与我初衷不符。
第15号交响曲,作于1971年,四乐章。
第一乐章 allegretto(小快板),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童年自画像,中间段落插入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旋律,基本音调鲜活、生动,激情四溢。
第二乐章,Adagio - Largo - Adagio - Largo,慢板,葬礼进行曲氛围,开声是铜管平行三度的主题(1 7 1 2 1)动机,然后是大提琴自述措辞吟咏予以应答互动过程,演奏沈静但深刻,音调令我肃穆,经过部分是铜管吹奏与小提琴的对话后、开启的葬礼进行曲,但两者的应答贯穿始终,情绪上流露出一种看穿后的豁达,演奏挥洒但有限度,而又归于空旷之中的孤僻沈静之地,这乐章,甚合我意,是我喜欢的境界,人至老年,大抵如斯。
第三乐章 allegretto, 三段体,类似一首小提琴协奏。多变的节奏与音色如乱花迷人眼。
第四乐章 Adagio - Allegretto ,不规则的变奏曲性质,变奏主题类似瓦格纳“众神的黄昏”中的音乐,听这样的音乐,很让我想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肖固然还不到死之境,但情绪“灰色了”,无论后面再咋折腾,冥府候补的号牌拿到了。
https://pan.baidu.com/s/1aOagJj2x_gREMPVhmDOsvA?pwd=42w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