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hiy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声音的左右容易分辨,但前后纵深大家的系统能清晰分辨出来吗?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23-4-24 13: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可以,如果录音本身体现了纵深。不过大部分情况意义不大,除非你听的不是音乐而是音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23-4-24 15: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cfuer 发表于 2023-4-24 13:01
全景声肯定是可以的,只是2.0的音乐节目太多,如果能有靠得住的上混产品,就可以享受多声道的效果了,有 ...

可能又回到这个“古老争论”话题,呵呵~~~-
"you being there" (in a different room where music is happening) OR "they being here" (with music happening in your very own room)
“你在那里”,仿佛透过窗户,观赏“另一个房间里”或音乐厅舞台上演奏音乐。(整个舞台和交响乐团,主要都是呈现在两个主音箱后面吧)
“他们在这里”,音乐在你的房间里播放,房间里充满了音乐,房间里有各种乐器在演奏。(你坐在了各种乐器和人声的中间,夸张点形容的话,“舞池、迪厅感?”)
-
看到过一些朋友,用圣桑的《大象》,来展示自己音响的低频有多“澎湃”~~~
本来是个倍大提琴的独奏,结果搞成了,满屋子的象群狂奔,hohoho~~~
-
十多年前,我也是这么玩的,震撼、丰富、包围感十足~~
还买过一套3张的发烧试音碟,傻了吧唧的听了好几天,碎玻璃、打雷的声音,哈哈哈哈~~~
但很快就发现,里面的乐器并不好听,乐器一多就乱成一片了,听不清各个声部里的和声,低频还很轰,房间里一直哄哄哄的。
-
联想起这个“拉的刺激”进行曲了,呵呵~~~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t411V73y/

如果是想欣赏,世界级演奏家,在你前面,诠释作品,表达情感,精湛技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V411o7mB/
-
大几万一把的琴弓,成百上千万的乐器,百元级一根寿命并不长的琴弦,演奏家们的天赋与努力,
十几万一支的麦克风,百万调音台,千万录音棚,世界级混音师、母带大师们的经验与精心制作,
如果想听出这些的价值所在,回放系统的音色,解析细节的准确与丰富,就太重要了吧。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T411F73V/(网上有特别多,昂贵乐器与普通乐器的对比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V41167Lx/(梅大师,讲琴弦、弓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54y1x76Q/(这个应该是最贵的乐器吧,2.8亿RMB)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E411D7RN/(提琴特殊收藏属性,价格太夸张,还是管乐的价格比较实在)
-
另外,如果原始音乐是2.0的,最多最多最多在环绕音箱里,复制一点点部分内容和延时吧。
由于没有各个乐器、各个拾音麦克风的分轨录音,只有混音母带合成后的最终音乐,所以环绕声只能挑其中的一些频段,模仿回放一点点房间后期反射声和混响声。但实际想好好听的东西,应该还是在前面吧。
-
回放要求高的2.0音乐,如果错误的加入了环绕音箱位置发出的声音,只会“添乱”,把本来正确的音色、声像、定位,搞得乱七八糟吧。
各种音染,梳状滤波,相位失真,听起来毛茸茸的,声像变大、变肥、漂移~~~
多声道声音“一味的融合,反而会让声音听起来很乏味”。
-
audition软件,里面可以建一个5.1多轨,把L/R内容复制到SL和SR,试试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23-4-24 15: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4 15:12
可能又回到这个“古老争论”话题,呵呵~~~-
"you being there" (in a different room where music is ...

如果原始音乐是2.0的,最多最多最多在环绕音箱里,复制一点点部分内容和延时吧。
由于没有各个乐器、各个拾音麦克风的分轨录音,只有混音母带合成后的最终音乐,所以环绕声只能挑其中的一些频段,模仿回放一点点房间后期反射声和混响声。但实际想好好听的东西,应该还是在前面吧。


因为2.0的虚拟声像会使稍偏的位置听不到正确结像,以及侧面反射过少,其实这个声音结像还是在前方,只是要通过环绕声道给出延时和早期反射,模拟音乐厅应该有的听感。那种后面发声,或侧面发声,并不是我想追求的,所以想找真正靠得住的上混算法。另一方面全景声混音的资源也多起来了,希望这些混音也是不夸张的,给出的更多是增强的结像和空间感,而不是所谓的环绕特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23-4-24 15: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可以,主要看线材和设备,多方面的影响,两声道的确还原声场有局限性,多声道系统可以更轻松的实现定位。只是多声道音源比较少,导致并没有普及,还有多声道hifi级功放很少,价格也非常贵,导致没能普及,组建一个多声道hifi级听音系统成本很高,但是组成了效果极好,不过要配合多声道音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23-4-24 16: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cfuer 发表于 2023-4-24 15:28
如果原始音乐是2.0的,最多最多最多在环绕音箱里,复制一点点部分内容和延时吧。
由于没有 ...

Meridian家的Trifield技术,可能是目前消费级里,稍微靠谱一点,口碑一直也还算不错的,环绕立体声“上混算法”吧

可以考虑找这篇研究文献,具体翻翻看吧
Gerzon, Michael A. (July–August 1992). "Optimum Reproduction Matrices for Multispeaker Stereo". Journal of the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AES. 40 (7/8): 571–589.


你现在已经是多声道系统了?

你要想试试,我可以把我的meridian 568.2mm借你玩一阵啦(已经放在柜子里闲置快2年了,嘻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23-4-24 18: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cfuer 发表于 2023-4-24 15:28
如果原始音乐是2.0的,最多最多最多在环绕音箱里,复制一点点部分内容和延时吧。
由于没有 ...

关于“模拟音乐厅应该有的听感”,反射声方面的相关情况,推荐一下,Tapio Lokki教授的相关研究。
-
他2022-3-14在巴黎Sorbonne大学的这个演讲,介绍了一些关于音乐厅声学的研究过程与最新成果。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TyBCmHZ7Jv2EbQldoSIdw 提取码: wbqq
中文字幕是自动翻译的,错误最多的是,把音乐厅的halls,翻译成了“hole孔”“horse马”什么的,简单的做了点替换,凑合看吧~~
-
第1小时15分钟谈到了,
如果直达声后,先听到天花板的反射声,再听到水平侧墙反射声,那么听感是“窄的”。如果,首先听到的是横向反射,然后是天花板反射,那么听感是“更宽敞的”。

-
直达声音乐,总是在前面。
然后是,喜欢的横向反射。
然后是,听到一点来自上半部的声音。
然后是,房顶的反射声。
混响实际上是在你的身后并且全身上下。
-

从时间上看,总是有新的音乐,但以前的和声围绕着你。
获得新音符时,之前的音符来自不同的方向。
大脑有更好的机会,将音符和乐器分开。不同的时间,来自不同的方向。
-
单声道,不能添加太多的混响,否则听起来很浑浊,失去清晰度。
立体声,可以把乐器放在中间,然后把混响放在两边。可以加入更多的混响,因为来自于不同的方向。
5.1声道,可以放入更多的混响,仍然很清晰。

-
第1小时03分钟,谈到了一个“长”混响时间的实际情况。
大概意思是, 提到了“听过的最好的”Helsinki Musiikkitalo音乐厅的混响时间是2.5秒。
实际情况是,有非常强烈的近距离直达声,而混响声的特征是,很长的尾巴,但声压级很低。-15dB以下,在连续播放音乐时,我们听不到,只能在声音结束时听到。

-
-
文献的话,推荐先看看这两篇,也算是Tapio Lokki对前期一系列研究的阶段性小结吧。
2016年发表的,Why is it so hard to design a concert hall with excellent acoustics?
https://users.aalto.fi/~ktlokki/Publs/p43.pdf
-
2017年发表的,“音乐厅声学之轮“
https://users.aalto.fi/~ktlokki/Publs/kuusinen_aaua_2017.pdf
目前还没找到中文版本,随手草率翻译了一下,尤其是没能找到第32篇参考文献,关于文中响度的Level,Volume,Body有点不知道特指的是什么,不太准确,也请大家多多指正吧~~

-
-
最值得一提的是,Tapio Lokki教授,吹过很多年单簧管,也有一些乐队排练演奏的经验。
-
他们找到了这个,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第三乐章的第19~26小节,整个乐队从弱到强,几乎不怎么改变音符的段落。
-
分析了29个版本的录音,发现
当管弦乐队以不同的力度演奏时,不仅整体声压级发生变化,频谱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低频和高频,比中频明显更多,从而增强了音乐的明亮感、辉煌感、温暖感。
这样的音色,使音乐更加亲切、更富有表现力。

铜管乐器,在强奏时,比弱奏时,激发更多的泛音,产生不同的音色。小号在强奏时,听起来更明亮。

小声啰嗦一句:这里的Piano不是钢琴,而是弱音啦,嘻嘻嘻~~
最弱(PianoPianissmo/ppp)、很弱(Pianissmo/pp)、弱(Piano/p)、中弱(MezzoPiano/mp)、中强(MezzoForte/mf)、强(Forte/f)、很强(Fortissimo/ff)、最强(ForteFortissimo/fff)

-
-
声源临场感,是在音乐厅中,对声源的连续感知。
房间临场感,是对聆听音乐的空间感知。
这两个是感知域中的独立实体。

-
管弦乐队的直达声和音乐厅的早期反射声,结合起来构成了声源临场感。
后期反射,即混响,构成音乐的语境和空间,为音乐提供支撑、点缀和深度感,使听众有一种包围感; 即房间临场感。

-
-
相关资料,整理到这个帖子里了。好像David Greisinger也有相关的研究,找时间再看看,再更新完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23-4-24 20: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iya~ 发表于 2023-4-22 22:17
你是学声学相关的吧,专业的东西你还真懂不少?

如果没猜错,当年应该顶级大学交响乐队队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20: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中关村东路 发表于 2023-4-24 20:04
如果没猜错,当年应该顶级大学交响乐队队长


难怪难怪,失敬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20: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hiya~ 于 2023-4-24 20:55 编辑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4 18:58
关于“模拟音乐厅应该有的听感”,反射声方面的相关情况,推荐一下,Tapio Lokki教授的相关研究。
-
他 ...

交响兄深藏不露,失敬失敬了!哈哈~
上几张你分享的《柏林爱乐在日本》在4K电视上的屏摄
经碟机upscaling 4K 后,想不到画质能提升这么多
电视上看,立体感非常强,简直跟看裸体3D差不多,有种亲临音乐会现场的感觉
论坛对上传照片对文件大小限制太厉害,加上压缩严重,照片的效果比电视机实际显示的效果差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23-4-24 20: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以我自己的理解,声场当中,前后纵深全靠音源和器材的分析力和硬实力,和音箱摆位和房间声学关系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20: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4 18:58
关于“模拟音乐厅应该有的听感”,反射声方面的相关情况,推荐一下,Tapio Lokki教授的相关研究。
-
他 ...

我说在家庭影院上看音乐会,效果比在现场看好
是根据本人比对在音乐厅听音乐会的效果得来的
另外,我认为音乐会录像(包括录音)是经过混音师或者调音师艺术加工过的,因此,混出来的东西音效要好于现场
你到现场听音乐会,聆听效果还要受位置的限制,而在家中看回放就没有这个问题
因此,我认为这也是回放的音效比现场要好的原因
不知我这样看对不对呢?请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23-4-24 20: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iya~ 发表于 2023-4-24 20:40
交响兄深藏不露,失敬失敬了!哈哈~
上几张你分享的《柏林爱乐在日本》在4K电视上的屏摄
经碟机upsclin ...

呵呵,您觉得好就行,我自己是很喜欢这场了~~~

这张是2010柏林爱乐在新加坡的,目前见过的唯一一场3D立体的交响音乐会,呵呵呵

效果也挺好的,第一首拉赫马尼诺夫的交响舞曲,就挺好听的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d6_ew3-GkjCvCwJta34nw 提取码: 05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21: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hiya~ 于 2023-4-24 21:27 编辑
chehl 发表于 2023-4-24 20:53
以我自己的理解,声场当中,前后纵深全靠音源和器材的分析力和硬实力,和音箱摆位和房间声学关系不大

赞同你的观点!
昨晚我戴耳机听了一段特别录制的录音,声音的音效是,声音离耳朵较远,由耳朵位置水平360度环绕,然后,慢慢旋转向上,直到到头顶
所以,我认为音源才是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2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4 20:55
呵呵,您觉得好就行,我自己是很喜欢这场了~~~

这张是2010柏林爱乐在新加坡的,目前见过的唯一一场 ...

谢谢,我收下了!你分享的都是我喜欢的好东西!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21: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4 20:55
呵呵,您觉得好就行,我自己是很喜欢这场了~~~

这张是2010柏林爱乐在新加坡的,目前见过的唯一一场 ...

《柏林爱乐在日本》这场,我选的是DD5.1音轨
由于低音炮的加入,鼓声下潜深了,各种乐器启奏时,声压很大,声场也很大,听起来非常过瘾!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23-4-24 2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3-4-24 22:55 编辑
hiya~ 发表于 2023-4-24 20:55
我说在家庭影院上看音乐会,效果比在现场看好
是根据本人比对在音乐厅听音乐会的效果得来的
另外,我认 ...

“效果”肯定是更好了。您听的看的,可都是世界一流名团、顶级指挥、最精彩的音乐会了

拍脑袋大概算了算,一台70~80件乐器,至少也上亿了吧
更别提动不动就5~6位数的话筒,百万调音台,千万录音棚了

最喜欢的,心目中top1的大提琴演奏家,一个人在家拉琴,也就是这个效果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V411o7mB/

如果,唱片公司经手,那就是顶级音画体验了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64y1T7f6/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g4y1v7US/


几十年前,即使是中央乐团的老师们,都用不起“演奏级”的乐器和琴弦。整个弦乐声部的音量相对偏小。管乐、打击乐再一进来,弦乐强奏音量有点上不来、撑不住,整体不太平衡,强奏弱奏对比也没有欧美名团的幅度大,好像也成为当时对国内交响乐水平的一个“不太公平”的普遍评价吧。
-
1978年,中国文化部,委托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中国提琴制作之父”谭抒真以12.5万美元买进4把小提琴。
1987年,在国际上最重要的小提琴比赛——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上,17岁的吕思清获得第一名,成为第一个摘得该项比赛桂冠的中国人,取得中国小提琴演奏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决赛里最差的琴”


1988年,金帆成立时,特批外汇,买了一批进口乐器,超过了当时很多省级专业乐团,也成为了当时的一段故事。

这几年,国内乐团不管是个人演奏水平,还是合作配合,都在飞速进步,敢演的大曲目也越来越多。
但和顶级“效果”,肯定还是多少有一定距离吧。
柏林爱乐不是很喜欢星海音乐厅吗,还是值得期待了。


现场让我感觉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有整、有零”吧~~~
只要努力听,可以“聚焦”沿着声音方向,听到您想听的乐器演奏。可能是因为那个声音是,真实、实实在在传到耳朵里的吧。

印象中,是不是《超体》电影里,有一段“听力”被开发提升的情节呀,大概就是那种感觉吧。可以撇开不想听到的声音,找到识别出想听到的声音。

如果在大房间、菜市场、吵杂一点的餐厅里,有20人在说话,是不是如果聚精会神,也是有可能听到某个人大概在说什么呢?


这个视频的第49分钟,讲到了“响度竞争”、“频率掩蔽”问题。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T411W77N/

大概理解的意思是,录音过程中,虽然会采集非常多、更细节、更近距离的声音,但为了最后放在一起“还能听”的整体效果,会做非常多的“放弃”“切削”“妥协”。



之前还随便瞎写过几句,非“效果”的,听音乐会和听音响的区别,供您看着玩吧~~~

关于看现场音乐会,又想到了几点“玄玄乎乎”的感觉,试试说说吧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6521&extr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22: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4 22:21
“效果”肯定是更好了您听的看的,可都是世界一流名团、顶级指挥、最精彩的音乐会了

拍脑袋大概算了算 ...

谢谢你讲解的这么详细!
我自己也在怀疑,我自己在音乐厅的经历是否具有代表性!
也许这样说比较客观实际一点,如果在世界顶级音乐厅,听顶级音乐会,效果一定是现场好过回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23-4-24 22: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iya~ 发表于 2023-4-24 21:15
《柏林爱乐在日本》这场,我选的是DD5.1音轨
由于低音炮的加入,鼓声下潜深了,各种乐器启奏时,声压很 ...

印象中,那个年代,好像有段时期,说DTS更好一点?
那个视频里,DTS是754kb/s,杜比是448kb/s了(MediaInfo这个软件还挺好用的,文件拖进去,就都看到了,推荐一下吧)





要是比下潜的话,柏林爱乐、琉森大概不算太低了,大约30Hz左右了。
RCO阿姆斯特丹、BSO波士顿交响乐团大概20Hz左右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2250408&extra=


前几天意外发现,孔泽尔辛辛那提的这版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结尾(5:36~6:02)竟然是这样的,20~30Hz的能量还是非常大的。原谱里不记得有管风琴呀,后加的?不得不佩服TELARC呀,hohoho~~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_FGMmWIqaRLiK3LJ9VK8Q 提取码: 0cg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23: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4 22:54
印象中,那个年代,好像有段时期,说DTS更好一点?
那个视频里,DTS是754kb/s,杜比是448kb/s了(MediaI ...

玩AV或者htpc的人基本上都会用到mediainfo这个软件
的确我也听说过有段时间有些人说DTS的音效会好一些
不过我觉得两个格式没有好坏之分,主要还是看个人习惯吧
好像现在很多电影杜比音轨都排在第一位的,也使很多人习惯了优先选择杜比音效
说到低频问题,我觉得《柏林爱乐在日本》并不突出,记得只是击鼓时才有,总共没有几下,下潜并不觉得特别深
我看过的演唱会中,低频效果最好的是 helene fischer -Best of So Wie ich bin Live 2010,其中第11和第13首歌时达到高峰
其次是Mylene Farmer - Le Film 2019开始,Mylene Farmer出场那段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低频下潜深,声音结实并极具弹性,听起来非常过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23-4-25 11: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24 18:58
关于“模拟音乐厅应该有的听感”,反射声方面的相关情况,推荐一下,Tapio Lokki教授的相关研究。
-
他 ...

非常感谢资料!以前我玩过有源5.1后来暂时撤掉了,等换了大点房子,再和兄借机器共赏。
最近用几天时间读完了《声音的重现》,自然对多声道上混以及全景声音乐回放重新起了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9-21 10: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