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furudeikare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フランシュシュ与耳机:记W2002, HD800, K701, GS1000, Sigma, Utopia, R10,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21-5-22 13: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高频延伸依旧悲剧。虽然纵向声场很大,但是悲剧的横向和定位,使我并不想拿她听古典。
--------------------------------------------------------------------------------

楼主你这是不是写反了? K701纵向强大,横向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21-5-22 13: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看错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21-5-22 13: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大耳和ACG娘就是最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14: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小短手 发表于 2021-5-22 13:25
高频延伸依旧悲剧。虽然纵向声场很大,但是悲剧的横向和定位,使我并不想拿她听古典。
------------------ ...

啊啦

我写错了。。。横向ok纵向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14: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小短手 发表于 2021-5-22 13:25
高频延伸依旧悲剧。虽然纵向声场很大,但是悲剧的横向和定位,使我并不想拿她听古典。
------------------ ...

糟糕 没法改了。。。尴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furudeikarei 于 2021-5-23 11:31 编辑



伝説の昭和のアイドル SONY R10

索尼在1989年发售了这款耳机,MDR-R10,采用了当时索尼最好的技术,设计了那个特别的木碗,铁三角很多木碗也很漂亮,但是木纹基本都是随机的,索尼R10的木纹永远是横着的,到目前为止,我没看到一个R10的木纹是竖向的,可见其不计成本的投入。耳罩全部采用了羊皮,也是极尽奢华,一般为了减少成本,耳罩的与人接触部分会采用羊皮,其他部分很用人工皮革,这导致耳罩还是会老化,而我手头这个1996年的R10耳罩表面看不到明显的老化。单元采用了所谓的生物振膜,其实也就是结晶纤维素。虽然很多人到现在都会认为有细菌的尸体在里面,其实是没有的。工艺上虽然是某种特殊的真菌产生某种特殊的纤维素,在提纯和退火后可以得到性质均一稳定的振膜。这款振膜其实不是索尼生产的,而是另外一家公司。对于纤维素的特殊性,可能是结晶度,可能是其他方面,朋友发过我一篇论文,不过论文很泛泛而谈,没有涉及核心内容。知道的事是随着之后日本泡沫的破裂,该公司倒闭了,索尼失去了振膜提供,也就停产了这款耳机。R10从很多方面都能配得上伝説这两个字。当时36w日币的发售价格,而且只在特定的几个索尼店铺里有试听机,其他的都是只接受预定。到2004年停产,发售的几十年中也仅生产了1300多套。在索尼官方的保养说明书上R10的振膜分了4种振膜,编号为1234,推测4号是后期R10的振膜,不过没有证据。我现在也在找后期振膜的照片,如果有坛友可以提供,我会非常开心。对于生物振膜的老化其实也是一个伪命题,现在纤维素振膜在很多耳机上都在用,起码说明了其稳定性上比较金属振膜不会太差,虽说纤维素可能会吸潮,但是老化上基本是不用太担心,而且就算振膜吸潮,里面的PU的调音棉吸的更猛,注意防潮就是了,问题不大。还有什么寿命只剩几年更是无羁之谈。

初听R10声音,其实是很无趣的,第一次听乌托邦,第一次听009,第一次听HD800我都有种wow的感觉,声音中透漏出来的鲜明感,就像是一直用手机拍照的我看到了单反相机拍出来的景深感。而R10则是很无聊的声音,虽然没法明确说出R10声音的缺陷,但是也没什么闪光点。当时我只能安慰自己,是耳放不适合,等到ECBA到了一定会更好。拿到R10的第一天,我大概就听了一首歌,就放下了。过了几天,再次拿起R10,依然是相同的感受。总的来说是相当的失望,有一度我在考虑出掉R10算了,不过ECBA+R10的搭配一直在我心中萦绕。不过,在没等到ECBA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R10。

R10解析相当强悍,再经过仔细ab后我可以说,绝对是超过HD800乌托邦这种平价旗舰,对于009而言,如果是009+007T或者009+717,R10也是在009之上的。除非是BHSE或者WES下的009才有超越R10的可能。R10在送98维护之前,低频是很少的,那个不叫light base,是no base,不过换来的结果是声音更加的透明,解像更细,声音更轻,听小提琴独奏很有感觉,静电的小提琴很好听,但是不真实,擦弦和共鸣感不明显,这点在R10上完全不存在,对于我而言,009的弦乐是好听,R10的是真实外带好听。98维护后的R10少了一份轻盈多了一份厚重,很奇妙的变化,听一个香港大佬说,原配的R10,基本是一个介于98和未维护之间的声音,我也很好奇。不过目前我喜欢未维护的稍多一些。虽然我这个900多号,但是就生产日期和98的观察来看用的应该还是前期的振膜不是2002年后的后期振膜,我自己听下来的结果,和朋友的300多号的区别也确实不大。不过我也很好奇后期的声音,有机会一定要听听。

R10的声场很有意思,是一个球形声场,横向纵向都很好,舞台感很好,听的时候感觉自己离舞台很远,有种音乐厅中间的感觉,听古典很不错,临场感很强。R10的低频和现在的旗舰耳机比已经不太行了,量上是合格的,但是素质不好,有些混,解析也不行,这里主要是跟L5000,1266,和009S比较的结果,基本达到乌托邦的水平应该问题不大。高频是R10的拿手好戏,可以和静电媲美的细腻,轻盈,而且真的不刺激,量感上是一个绝妙的平衡,乌托邦的高频其实有些收敛特别是极高频,在听小提琴可以感受到,你可以说这是为了还原现场,因为极高频衰减的很快,稍微远一些,音量就很小了,不过我还是喜欢R10和009的高频延伸。中频是这个耳机的精华,R10的中频不是纯净无染的,略带一些染色,听起来是一种很舒服的声音,R10的人声值得一听 ,可能开始会觉得无聊,不过听着听着,你就发现这个声音别的耳机真的没有。就跟W11JPN一样,这个味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喜欢不喜欢天差地别,但是,值得一听。

投野耕治和角田直树是讲到R10最常听到的两个人,这里我想介绍另外一个人,大贺典雄,他是牵头索尼R系列的人。这个人也是一个传奇,莫名联动SAGA。他是一个搞音乐的,当他正在维也纳从事男中音歌唱家时,被索尼的高层一个电话打过去邀请加入,他返回日本,在进入索尼5年,就已经坐上董事之位,40岁的董事,在日本也是非常罕见的。而他最后一直做到了索尼的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带领索尼迎来了真正的辉煌。这个人生经历,对于我而言简直就是传奇。而他主导开发的唯一一款耳机,就是R10。虽然他不懂耳机振膜,我窃以为,他可能参与了R10的调音,看看索尼后面推出的耳机,无论是010还是Z1r,在调音上都略输于R10。我个人觉得大贺典雄虽然不是设计研发的人员,但是他的听音观,他的音乐修养为R10赋予了无可替代的音响性。

在动画中,紺野純子因为一首50と4つの忘れ物红遍了日本,最后在一次坠机事故中去世,索尼也因日本的泡沫破裂,走上了下坡路,但是可喜可贺的是,虽然走了很多弯路,索尼一直是那个拥有很多黑科技,走在时代前列的那家公司,无论是SACD还是DSD,一定意义上索尼都引领了HIFI的潮流,复活了的紺野純子也用一首激昂サバイブ宣告了自己就算在令和也是伝説のアイドル。不一样的是R10已经成为了过去,虽然很多地方都有仿R10的出现,但是索尼应该是不会再考虑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了,R10终究是个传奇,这个传奇并不是音质或者设计,而是索尼的传奇。在那个辉煌的时代,在那个现代化和近现代交织的时代,索尼用R系列的产品宣告了自己的不可战胜。然而,时代终究是会向前进。可能R10的售价如此高,可能是因为只有触摸R10,才能触摸到索尼当年的辉煌。


你永远可以相信紺野純子 SAGA!


你永远可以相信紺野純子!
你永远可以相信R10!!
你永远可以相信SON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2: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ー刘永


分别描述了我对不同耳机的感性的评价,这里开始,做一个理性的打分吧。

声音

R10 (9.5) > HD800 (9.5) > Utopia (8.5) > GS1000 (8.0) > sigma pro(7.0) > W2002 (6.0) > K701 (4.0)

解析

R10 > Utopia > HD800 > GS1000 > sigma pro > W2002 > K701

高频

R10 > Utopia > HD800  > GS1000 > sigma pro > W2002 > K701

中频

R10 > Utopia  > sigma pro > W2002 > K701 > HD800  > GS1000

低频

GS1000 > R10 > Utopia > W2002 > HD800 > sigma pro > K701

瞬态

HD800 > sigma pro > R10 > Utopia > K701 > GS1000 > W2002

声场

sigma pro > HD800 > GS1000 > R10 > Utopia > K701 > W2002

CP值

GS1000 > Utopia > sigma pro > K701 > HD800 > W2002 > R10



注释
声音:这个评分主要体现了我个人的喜爱程度,比较主观的打分。
解析:单首歌ab下来的结果。
高频:采用小提琴独奏和协奏感受高频的延伸和能量感。无染色,延伸好的高频为佳
中频:采用藤田麻衣子的歌曲感受人声的厚度和质感,采用钢琴判断染色和乐器的还原度,无染色,薄厚适中的中频为佳。
低频:采用巴赫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感受低频的解析和染色,采用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Evgeni·Mravinsky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SACD的第四乐章判断低频的质感,量感,和速度感。
瞬态:采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来判断耳机的瞬态。
声场:采用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Evgeni·Mravinsky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SACD的第四乐章判断声场。
CP值:性价比,这里均采用二手价格,其中GS1000采用3000左右的价格,乌托邦10000左右,HD800首版8000左右的价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21-5-23 13: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800确实单论瞬态是挺好的,但就尴尬在瞬过了之后是漫长的混响。。。结果是就在听独奏的时候才好发现这耳机细节还挺多的,规模一大就糊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21-5-23 13: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感觉r10低频层次不好是滤音棉的问题吧,r10主要还是高频延伸和内损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9: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dzsz67 发表于 2021-5-23 13:06
800确实单论瞬态是挺好的,但就尴尬在瞬过了之后是漫长的混响。。。结果是就在听独奏的时候才好发现这耳机 ...

会么?我手上的800除了低频有一些混响以外其他基本都ok 混响不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9: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advdb1993 发表于 2021-5-23 13:43
感觉r10低频层次不好是滤音棉的问题吧,r10主要还是高频延伸和内损低了

我感觉不是

和普通耳机比,其实已经很好了,就是和现在的超旗舰比如L5k比或者009S+BHSE还是差一些。

这个问题看你怎么看了,单纯说低频R10肯定不是top级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21-5-23 20: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furudeikarei 发表于 2021-5-23 19:48
我感觉不是

和普通耳机比,其实已经很好了,就是和现在的超旗舰比如L5k比或者009S+BHSE还是差一些。

主要是并没有觉得l5000的低频有多好。。。而且和投野聊过,他们认为r10的问题主要也是高频达不到现代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2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advdb1993 发表于 2021-5-23 20:56
主要是并没有觉得l5000的低频有多好。。。而且和投野聊过,他们认为r10的问题主要也是高频达不到现代标准 ...

认真的么。。。L5000的低频是我听过所有耳机里面解析最强的低频了。。。层次感也很好,就是量感稍欠

反倒是高频我挺满意R10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21-5-23 2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furudeikarei 发表于 2021-5-23 19:45
会么?我手上的800除了低频有一些混响以外其他基本都ok 混响不严重

从瀑布图来看高频1-2ms之内很好,2ms之后衰减的梯度急剧放缓,关键这个时候还没跌破听阈。数据来看2ms之后的表现不算最差但肯定不属于好的。
800S的高频其实要收的明显更干净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21-5-23 22: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furudeikarei 发表于 2021-5-23 21:05
认真的么。。。L5000的低频是我听过所有耳机里面解析最强的低频了。。。层次感也很好,就是量感稍欠

...

L5K做的比较好的个人认为是失真和厚度,如果你说低频解析层次,我当场对比的010。我认为是不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21-5-24 10: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furudeikarei 发表于 2021-5-17 01:07
饿,确实,这个帖子二次猿风太浓了,感觉确实适合发acg区~
嘛,回头整理下再说啦~

肖,布,这些现代古典我不太听得懂啊,大佬太强了
顺便问一下大佬用什么驱动sigma pro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0: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王之冷饮 发表于 2021-5-24 10:01
肖,布,这些现代古典我不太听得懂啊,大佬太强了
顺便问一下大佬用什么驱动sigma pro呢

哎 别提了 srm-313 很老的耳放了,不想投入太多 在静电上了。。。
其实布一点都不现代,布鲁克纳是一个生长在现代的古代人,他的交响更像海顿后期或者舒伯特的伟大什么的,没了贝多芬那种的浪漫情怀,更多的是一种旋律和复调的构建。

不过他的交响曲旋律性上比不了马勒老肖,但是能感受到他骨子里的严肃认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dzsz67 发表于 2021-5-23 22:06
从瀑布图来看高频1-2ms之内很好,2ms之后衰减的梯度急剧放缓,关键这个时候还没跌破听阈。数据来看2ms之 ...

这个么的研究,我都是拿听感判断的,HD800的衰减虽然没有静电的快,但是比较自然

HD800S听的不多就不评论了~~

说衰减还是觉得R10太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advdb1993 发表于 2021-5-23 22:51
L5K做的比较好的个人认为是失真和厚度,如果你说低频解析层次,我当场对比的010。我认为是不如的。

失真不是一般是贬义词么。。。L5000的厚度确实好,恰如其分,不算过厚也不算薄声。
我再ecba上同场比较过R10和L5000,都是单端,如果论解析,L5000在r10之上,论失真,也是L5000更严重,低频解析和层次感R10比不上L5000,甚至于高频延伸L5000也是比R10好一些。至于说中频我觉得各有优势。声场r10完爆L5000,但是定位上L5000又搬回来一些。

总体而言,我放弃了买l5000,主要是失真受不了,小提琴不像小提琴,像电子小提琴,擦弦感,共鸣感都给搞没了,我是实在接受不了,还有一个声场前压的厉害,我也不喜欢。


010实在没听过就不说什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21-5-24 1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furudeikarei 发表于 2021-5-24 10:19
失真不是一般是贬义词么。。。L5000的厚度确实好,恰如其分,不算过厚也不算薄声。
我再ecba上同场比较 ...

我现在就是拿大乌听古典,想着蹲一个二手L5000的。这么看的话其实L5000调音上还是不太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9 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