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iulangdeyu 于 2018-6-28 13:50 编辑
如按照耳机的优势项目去要求音箱,那么烧音箱的门槛确实很高。 毕竟,音箱系统要达到很好的细腻度和受控且高解析的低频,都非常不容易,细节表现力方面,也难以和同价位耳机相比。
可如果只是随便听听流行,人声,爵士啥的,从一耳朵听感的角度来说,我觉得HIFIMAN 901搭配一个3000块的功放推一套4K左右的书架箱子,已经比5万块左右的耳机系统好听了,这是我看电影用的音箱,由于家里老人小孩怕吵,基本用的很少,但偶尔一听,对于低保真音乐,依然感觉比耳机系统好听不少,听感非常自然。甚至我觉得,如果是随便听听流行,800块的MC12用随身听直推,都比贵很多倍的耳机系统好听。虽然素质一般,解析不高,低频有点残,但那脱箱感,那声音传播的自然度,人声的感染力,真的能秒杀耳机。当然,听交响什么的,素质一下就暴露了,低频不够好,场面感表现不出来,分离度不够高,混在一起,乐器质感不够真实。
可论坛有些烧友,一边听着录音一般后期加工严重的流行音乐,甚至听着味精加了一大包音色假之又假的所谓“国产发烧女声”,一边讲玩音箱的门槛是多少多少万,就未免有些自欺欺人了。听这类音乐为主的,试试低端书架箱,甚至多媒体音箱,绝对有惊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