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andygaof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F大建议,把我另外一贴回复DAC工作过程和影响因素发一下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7-4-16 14: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普通PC内部没有纠错的东西多了 普通内存没有纠错(有纠错的仅限于企业级ECC内存) CPU也没有纠错(AMD曾经推出个叫ACC的东西结果被拿去开核了)。这些没有纠错的东西一旦出错轻则程序崩溃 重则蓝屏(要区别于程序BUG导致的崩溃蓝屏)。 然而一个健康的PC会经常蓝屏么 显然不会。这么重要的东西没有纠错都活的好好的

他们的错误概率太低 因此普通环境下不需要纠错 真错了 那就崩吧 然后Reset就是。USB也是同理 正常/正确使用下出错的概率很低了 因此只有一定不能错的才会有重传机制

并不是说质疑是坏事 而是质疑之前先要学好一些基础。否则便陷入了不可知论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7-4-16 15: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河北区
为什么在纠结这个东西啊?咳咳……

DF,和MCLK这路主时钟,实际上完全是针对Delta-Sigma这种DAC而生的东西嘛,你们看,没有什么DAC的说明书里强调使用“多少多少”精度的MCLK源的说法对不对,只有强调模拟端供电的噪音要尽可能低,这是为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7-4-16 15: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aarwwefdds 于 2017-4-16 15:55 编辑
wansien 发表于 2017-4-16 15:40
为什么在纠结这个东西啊?咳咳……

DF,和MCLK这路主时钟,实际上完全是针对Delta-Sigma这种DAC而生的东 ...

因为数字可以发烧的东西多 转盘 PC的所有东西 什么界面 信号线  

芯片供电怎么发烧啊 都在PCB板上了 烧不动啊。只能烧电源线和电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7-4-16 15: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河北区
Delta-Sigma的原理,才是能实现最早在AD1955的产品说明书里阐述的“对时钟抖动超级不敏感”的原因,和要求所有的DAC芯片都强调“模拟供电应该尽可能低噪音”。

MCLK,在NOS时代是不存在的,在Delta-Sigma时代,由量化-负反馈-差值放大-回到量化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原本1是1,2是2的电平信号,被变成了一个个的PDM脉冲,那么每一个脉冲的精度,实际上是很差的,只解决了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嘛,但倘若这个上升、下降的判断速度慢,则会造成许多波形跟不上,因此这个东西速度就要快,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今天128倍、256倍,甚至768倍相对于LRCK速率的主时钟的存在,由于有这么一个高倍数的量化-出错-反馈-对比的过程,事实上:

Delta-Sigma的DAC精度是非常差的,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出错,与量化错误相比,时钟的偏移简直算不上个什么事。但这些错误,被高倍数的过采样(虽然我不同意这是插值升频,但……就这么想吧,升频本身就是滤波过程)将单位时间内的量化错误,均化到一段时间内了。

然后呢,如果你观察这个“一段时间内”的计总量化错误,会发现总量非常的大,非常非常的大,但……都被推到极高频去,这就简单了嘛,一个巴特沃斯三阶就解决问题了嘛,厂家就可以有精力去搞那些伪科学了嘛。

所以呢,我也不太理解你们为什么纠结USB传输是不是中断,是不是及时,反正我自己做的实验是,只要有一个data的bit乱写的,耳机里就会啪的一声,既然成品和diy产品里都没有啪的一声,那不就天下太平了,管那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7-4-16 15: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aarwwefdds 于 2017-4-16 15:59 编辑
wansien 发表于 2017-4-16 15:53
Delta-Sigma的原理,才是能实现最早在AD1955的产品说明书里阐述的“对时钟抖动超级不敏感”的原因,和要求 ...

是啊 出错就爆音了。但是你这话是不能说的 不然发烧USB线怎么卖呀 买了高端发烧USB线的人怎么解释自己的听感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6: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wansien 发表于 2017-4-16 15:53
Delta-Sigma的原理,才是能实现最早在AD1955的产品说明书里阐述的“对时钟抖动超级不敏感”的原因,和要求 ...

然而事实是DS解码器不管理论如何,加了好的界面之后声音会明显的提升。这是为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7-4-16 16: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河北区
aarwwefdds 发表于 2017-4-16 15:52
因为数字可以发烧的东西多 转盘 PC的所有东西 什么界面 信号线  

芯片供电怎么发烧啊 都在PCB板上了  ...

界面和信号线发烧本身也是个没道理的东西,我们知道最早把PLL锁相环以及高精度时钟引用进来,是因为播放设备和本地设备相距太远,这里面就会出问题,所以当年给出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在本地重建一个时钟,不让这个时钟去走那么长的电线,然后所有的信号跟这路时钟去对位就好了,毕竟PCB板上的10mm,畸变永远是小于发烧时钟线3m的是不。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本地播放,本地时钟,本地解码,本地放大,全OK了。

我觉得是发烧友们过度解读了,太过度了,真的,Delta-Sigma这种模式当年也是作为用“数字电路去解决模拟问题”的方案出现的,效果不是也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7-4-16 16: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河北区
andygaof 发表于 2017-4-16 16:00
然而事实是DS解码器不管理论如何,加了好的界面之后声音会明显的提升。这是为什么呢?

市场上能见到的USB界面,只要是用32bit传输的,从amanero到sa9227到xmos,声音都是一样的,声音变得干净了,但觉得薄了很多,换了界面之后,马上觉得中频的密度就上来了,浓厚有感情了是不是?

因为这种一般都不适用公版的驱动,一般都在内部把信号给变成16-24bit量化了,32bit量化的最大优势是前端做数字音量衰减后,因为除不尽造成的量化失误会变小,但重新量化后,会有大量的低电平被“线性减bit算法”给压入了不可闻声压区,越靠近LSB越这样。驱动重新量化成低bit后,精度变差,但响度是均衡的,Chord就是这么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6: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wansien 发表于 2017-4-16 16:02
界面和信号线发烧本身也是个没道理的东西,我们知道最早把PLL锁相环以及高精度时钟引用进来,是因为播放 ...

我比较同意DS本质是滤波算法的说法,所以DS做的不好,跟滤波算法不好一样,真的算不上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7-4-16 16: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河北区

ES

Delta-Sigma的性能,一大部分是受内部过采样倍数的影响,所以大多数DAC在播放32/384的时候,性能比16/44是下降的,因为一般49.152M时,MCLK只有64倍,而这路时钟相对48k却有1024倍(当然没有这么高的,只有ES9018\9038内部使用这么高的工频),就能工作在最高性能了!另外一部分,则是受电容滤波器的影响,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纯粹电容滤波器比德仪那种两段式计总要好,起码中频厚度能做高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6: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7-4-16 16:27 编辑
wansien 发表于 2017-4-16 16:07
市场上能见到的USB界面,只要是用32bit传输的,从amanero到sa9227到xmos,声音都是一样的,声音变得干净 ...

所以,这些厂家的各种说辞仍然是胡扯,负反馈让THD数据变好了,然而,真正的音乐变难听了(第一个sample都不太好,但是总平均值超赞,这对音乐回放有个毛线用,音乐信号又不是连续1000Hz正弦波)。DS让时基抖动数据变好了,然而是把滤波算法提前了,本质上的算法为王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甚至可能更加恶劣,连修正的机会都不给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7-4-17 11: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河北区
andygaof 发表于 2017-4-16 16:23
所以,这些厂家的各种说辞仍然是胡扯,负反馈让THD数据变好了,然而,真正的音乐变难听了(第一个sample都 ...

只能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吧,跟传统的R-2R相比,的确是不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7-4-21 21: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163zhengping 发表于 2017-4-16 11:12
搞技术YY的多了!技术的东西谁敢保证绝对正确,否则技术就没有发展了,只要稍懂技术的人都不会这样说。现 ...

不,我们要警惕的是你这种YY还不自知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7-4-21 2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哇哦.......好难得看到这里有真正的交流...好事情....无论楼主还是下面几位答主....态度..认知..对事...这帖子的整个讨论氛围完全是一个正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7-4-22 15: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
qq1653304183 发表于 2017-4-21 21:59
不,我们要警惕的是你这种YY还不自知的人。

自知与不自知并非指具体的问题,而是指一个人的态度。
我专业不搞音响,但并非完全不懂技术,否则也不会参与讨论,但讨论前有言在先申明自己的态度,无论赞成与否都是以探讨的方式,这就是自知。而你的态度是直接定性别人YY。就假定你讲的这个是绝对正确的,你能保证你所有的事情都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不正确你还以这样的态度对别人就是误导,现实中很多你这样的砖家,以自己一点的正确来坚持自己所有的正确,这种态度就是不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7-4-22 18: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163zhengping 发表于 2017-4-22 15:45
自知与不自知并非指具体的问题,而是指一个人的态度。我专业不搞音响,但并非完全不懂技术,否则也不会参 ...

明知道自己不是搞专业的,还要意思出来在专业人士面前JJYY,你这态度就对了?

狗屁不懂就大嘴乱开 我认为、我觉得、我感觉、我想、……还让别人尊重你的“看法”?你当你是老几?

哎呦我去,这年头真是服了,专业人员说几句真话就挨骂,屁都不懂的人出来YY几句就要求受尊重了。

你们是不是欠所有专业人员们一个道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7-4-22 18: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wansien 发表于 2017-4-16 15:53
Delta-Sigma的原理,才是能实现最早在AD1955的产品说明书里阐述的“对时钟抖动超级不敏感”的原因,和要求 ...

DELTA-SIGMA的DAC挺早就出现了,90年代名噪一时的PCM1710/PCM1716/CS4390就是这类的先行者,只可惜早期的DELTA-SIGMA的DAC就是被称为JITTER影响最明显的DAC。

其超采样的量化模式决定了对MCLK时钟的低JITTER要求,以及对超采样数字滤波器的性能要求。而你所说的摆率问题在DAC芯片内部一般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有足够的抑制措施。其他的转换问题其实应该时降位时的抖动噪音。这种抖动噪音频率远在音频范围外,而实际上对音频范围有降低失真的好处。所以基本大量使用的。

而所谓低JITTER要求的DAC一般是2000年后出品一代CPU中做到的,当时ADI的1855上用的技术基本延续到了1955。比较典型的就是多比特DELTASIGMA技术。具体的可以查看ADI和WOLFSON对应的技术文档。

而从PCM4102以及CS4350开始尝试的内置PLL技术开始又是新一轮的革新。

另外CD中对于断流的处理,我记得时补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7-4-22 21: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
楼主认为光纤数位线如何?我一直认为在非同步系统中,光纤输入的杂讯屏蔽是最理想的
有一派认为光电转换过程中就已经造成损耗(光电转换晶片)、另一派认为只是单纯的讯号复制所以没差
这方面我也有所疑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7-4-23 11: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
qq1653304183 发表于 2017-4-22 18:39
明知道自己不是搞专业的,还要意思出来在专业人士面前JJYY,你这态度就对了?

狗屁不懂就大嘴乱开 我 ...

所谓专业相对而已,在更专业的人士面前你的专业就是业余!但只要对此感兴趣且问题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时大家都可以参与讨论,并非权威的一言堂。我认为,我感觉,我想等等正是我的态度,而你的满嘴脏话和咄咄逼人早已丧失了你所谓专业人士的人格,你配别人道歉吗?30年前我玩电子,20多年前我玩计算机的时候你可能连业余都算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7-4-23 15: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163zhengping 发表于 2017-4-23 11:10
所谓专业相对而已,在更专业的人士面前你的专业就是业余!但只要对此感兴趣且问题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时大 ...

“但只要对此感兴趣且问题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时大家都可以参与讨论”

<——抱歉,关于DAC的工作原理,真相只有一个,没有给你自由发挥JJYY的空间,请你闭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2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