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921
发表于 2024-7-5 2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MusicAV 于 2024-7-5 20:23 编辑
hanyc22 发表于 2024-7-5 14:45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DNj0M1Hd0Abtf4V498JOQ
提取码:pkmc

谢谢!
CD5, 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也是古特曼,见570楼层: http://erji.net/forum.php?mod=re ... 327241&pid=357782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发表于 2024-7-6 23: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MusicAV 发表于 2024-7-4 19:12
穆拉文斯基的接班人 特米尔卡诺夫 半年多前去世。
下载过SONY发行的大师系列中,有他在RCA录制的老肖,一 ...

平时硬盘里把钢琴、提琴等单独分类,没有和指挥放在一起,866楼分享的SONY-MASTERS系列提醒了我。
刚把Temirkanov在RCA录制的两张老肖协奏曲RCA发行版找了出来,稍加整理,已上传到861楼链接中Shostakovich-Temirkanov-RCA的文件夹里。
可以和SONY大师版比较一下。



Shostakovitch-CC1&2-Gutman,Temirkanov RPO RCA-79182RC.jpg (97.11 KB, 下载次数: 59)

Shostakovitch-CC1&2-Gutman,Temirkanov RPO RCA-79182RC.jpg

Tchaikovsky&Shostakovitch-PC1s-Matsuev,Temirkanov SPP RCA-7002332.jpg (46.65 KB, 下载次数: 64)

Tchaikovsky&Shostakovitch-PC1s-Matsuev,Temirkanov SPP RCA-700233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3: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伯恩斯坦《小夜曲》,若与克莱默、哈恩同曲版本比较(见694楼),穆特2003年DG版完全是另一种味道,伦敦交响乐团演奏,普列文指挥,演奏照例是她一惯的细腻丰腴,她也愿意在铺陈中发挥自己擅长细节的风格,织体柔顺,富于抒情,偏繁的揉弦也往往易让人忘掉作品而沉醉于穆特自身的魅力,这是在此曲中我不愿意看到的,我以为此版温情有余,而犀利与雄辩的逻辑感不足,这是一个带有本旨性质的差别,另一点疑虑在乐队,普列文似乎太想为爱妻造势,第一乐章“满宫满调”,有点大而空的乐队反倒对独奏小提琴有所遮掩,这不像协奏曲,倒趋向于交响协奏曲了,自然也得补上一句:我仍将其作为风格不同的一流版本看待,乐队与独奏小提琴在技术发挥上没啥可挑剔的。

此曲标题为《小夜曲》,但我个人更愿意将其做为协奏曲来听,作品包含有几个乐章并不能做为判断的依据,现代作品中几个乐章的都有,斯特拉文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四乐章规格,我判定它是否接近协奏曲,主要看小提琴的作用,如果它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即音乐主题的主要阐述者,乐队更多是协奏与烘托关系,那么,它显然就更接近协奏曲体裁。

另一曲是普列文做为定婚礼物,专为穆特而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波士顿交响乐团协奏,其间倾注了深厚的情感与爱意,从温暖的色调中能感觉出慈祥的眼神,但也能觉察出那个帅气的普列文已不复存在,第一乐章细腻的笔触与凌利的气势专为发挥穆特精湛弓弦技术而作,第二三乐章画面温馨而扑朔迷离,类似拉威尔的印象派。


https://pan.baidu.com/s/1iXiygrOk8o7xusnV6925Ng?pwd=m6y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4
发表于 2024-7-7 14: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7: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7 14:14
“这不像协奏曲,倒趋向于交响协奏曲”


哈哈,这句话是个比喻,是说这版普列文太想为爱妻“造势”,结果管弦乐部分过于响亮,有点压独奏小提琴,协奏曲的一个原则就是乐队部分不能压制独奏,因为独奏是主奏,管弦乐部分是“协奏”,你听听哈恩版和克莱默版,两版的中心都在于突出作品的犀利和雄辩气息,乐队同样雄辩,但又都与独奏保持着恰当的节奏与力度关系,绝不会“压”独奏,再一点是作品本身的创作就是基于“研讨会”(大哲们的辨论与对话)来创作的,这一点就尤为重要。

这部作品清楚,你可以把它当成有五个乐章的小提琴协奏曲,协奏曲与交响曲是完全不同的体裁,协奏曲的一般原则有2点:1、对比,双主题呈示、不同的调性、不同的情绪,很自然是采用奏鸣曲式,2、炫技,突出独奏的炫技是写作协奏曲的重点,所以你看去,不仅在曲中,第一乐章的尾声都有大段的炫技性的华彩段,什么意思?协奏曲作品写作的一个重点就在于突出独奏的技巧。

交响协奏曲是个衍生概念,冠名为交响协奏曲的作品并不多,它的意思是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两者的地位渐趋均衡,在一些乐段,乐队的作用变得更大,甚至主题也更多的由乐队来阐述,而独奏在其中很多乐段成了乐队的一部分,听听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会有助于理解,我的那句话就是说普列文的演奏有点交响协奏的意思——他的乐队很大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7: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hanyc22 发表于 2024-7-5 14:45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DNj0M1Hd0Abtf4V498JOQ
提取码:pkmc

谢谢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MusicAV 发表于 2024-7-6 23:40
平时硬盘里把钢琴、提琴等单独分类,没有和指挥放在一起,866楼分享的SONY-MASTERS系列提醒了我。
刚把T ...

古特曼与特米卡诺夫的没听过,我记得我发过古特曼与康德拉辛的,我去听听。

近年俄出了几位钢琴小孩,很出色,这位马祖耶夫就是其一吧,很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06: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DECCA于1999年出版了钢琴名家阿什肯那奇的版本,但并未引起关注,阿氏的演奏一板一眼,颇显大家风范,也注意到了作品本身的对比性,音乐的色彩感不错,走键更是其“强项”,快速伶俐中保持着上佳弹性。

最需注意的是:他的这版《24前奏与赋格》力图淡化作品中固有的斯拉夫因素,而让它靠近巴赫前奏曲与赋格的特性,这是我关注的重点,也是与尼奶版本的本质区别,这样的诠释思路,你就不能指望它会多么吻合老肖的创作精神,他着力于作品前奏曲与赋格的音乐特性,且效果斐然,单纯从演奏精神上挑毛病对阿什肯那奇不公平,也未看到重点。

速度掌握在我这几版里偏快些,这是他淡化作品斯拉夫因素而接近巴赫复调精神的必然选择,听家如果了解巴赫复调音乐特性,会很自然理解阿氏的这一点,我们应该明白:复调音乐的多线性特征不可能承载过于沉重的情感,听听阿氏弹奏前几首前奏曲与赋格,就会一目了然——琴音稍显干砺、但清爽、节奏轻快、走键伶利,既使沉重的e小调赋格,他的钢琴线条也力图使其“纯净”,从而摈弃掉过多的“赘附”,当然,也会损失一些听家们普遍欣赏的所谓“表情”,但他的赋格演奏则比其它版本更具备复调音乐的精神,这无须举例,有录音在,听听他的赋格甚至前奏曲,能感觉演绎思维与众不同,但也正为如此,他有的章节有些“寡味”也就在所难免,这是靠近巴洛克音乐“清纯”的必然代价。

换句话说,他的味道更多是表现在复调音乐性上的,而非在音乐的情感与浪漫气质上,这样,在触键上,他力图“均匀”而非过于倚靠“重音”来带动起伏,能明白这一点么?但他又绝非是彻底的巴洛克化,听听第13.14号,表现出相当的分寸感,再听第15号,走键干净清爽,凌利的气势与机警的情趣一目了然,而对音乐缓慢的情感部分,阿氏并非味道寡然,第16号降b小调在左右手两条线恰好的走键中,轻扬而又沉隐的情趣斐然而有效。

正因为演奏“路数”不同,从听感上判断,他在音乐的表情情感与其它版本比较略弱些,包括对音乐斯拉夫气质的表达,表现在琴键上,中低音域的延深与沉性不够,他的演奏在音调上总得看相对要柔和,因而音质的坚实与张力差一口气,要知道,精神气质的强硬与演奏内在张力并非仅仅表现在触键力度上。


https://pan.baidu.com/s/1NDOuN6cRB_J-aSNZLC5LaQ?pwd=heb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9
发表于 2024-7-8 09: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0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6: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一篇坎切利被审核,一篇说该文被审核、同时介绍几句坎切利的小豆腐块文又被审核,无奈之极,搁笔三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1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8: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9 06:50
或许开个戏曲贴也是种调剂?论坛里说不定潜伏着一大群戏迷,貌似还有很多球迷。唱念做打,嬉笑怒骂,可能 ...

刚半斤酒下肚,看见老兄的帖,京剧帖能开,我本身就是唱老生的,对京剧传承有所了解,同时对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四小名旦(李张毛宋)都有所了解,开贴能力还行,但目前我只想古典音乐,醉心的也是古典,我能把这三帖维持下去就OK,就得耗费巨大精力,真的走下去,最少得7年,我在其它网站博客都是走到一段,网站自己就关闭了,在这块土地,你真想干点事,难于上青天,我懂。
还望老兄理解,审核,我都习惯了,它审它的,我干我的,它不关门,我就继续,它关张,我也了无遗憾,我绝无它念,更无私心,不过是真心于古典,就像我喝酒一样,是身心需要,倘再有如老兄等诸多朋友善陪,无上的幸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2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同时我也略知人性,更不会去在意人情冷暖,抢打出头鸟的事很正常,我是足够低调的,从不张扬,也从不去惹谁,想起了当时因卡拉扬的争辩,对卡拉扬,我不过想说几句公道话,没想到会激出来发帖,既然来了,力争做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9: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两帖已被删,一贴有备文,拍了发给你,音源是你发的坎切利,你对照能找出来,一贴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发表于 2024-7-9 09: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9 08:22
刚半斤酒下肚,看见老兄的帖,京剧帖能开,我本身就是唱老生的,对京剧传承有所了解,同时对四大名旦(梅 ...

好啊,静待京剧开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5
发表于 2024-7-10 14: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茂名市
                             坎切利-挽歌
                       ECM[1656]Giya Kancheli-Lament
                                 长桥卧坡

此作中文译名“挽歌”,也有译作“哀歌”的,但我以为“挽歌”更贴切,创作于1994年,作品题词-怀念路易吉·诺诺,为小琴、女高音和乐队而作,由杨苏格卡奇兹指挥第比利斯交响乐团演奏,女高音是令人着迷的玛莎多伊布娜,小琴则由演奏前苏现代音乐的专家吉顿·克菜默担纲,这张唱片于1998年3月录于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ECM公司1999年出品。路易吉·诺诺(1924-1990),是意大利前卫作曲家,一生创作频丰,作品多受争议,但生前拥趸很多。
这个标题耐人寻味,首先,路易吉·诺诺是communist ideal 痴迷者,他后期的许多作品都充斥着反版与抗议的标签,作品的特征之一是大量运用各种打击乐器,往往充满暴烈与少见的恐吓气息,但又时有隐露出撩人的抒情,1989年p6预示着一个历史旧格局的结束,所谓Eastem Europe eastern bloc很快土崩瓦解,这个令人欣喜的历史大事件却对诺诺震动较大,转年,诺诺去世。
坎切利是格鲁吉亚人,他的祖国于二战前被强行划入鹅版图,两德统一后,自由的空气同样吹入了许多鹅附国,格鲁吉亚亦随许多附庸国一起宣告独立,自此永远脱离开鹅统治,同时,诺诺也是坎切利的好友,这样划时代的大事件及好友去世,必然会给坎切利内心以震动,他乃局中人,其中诸多主观与客观因素的交织,都会引起他的深思而触动其创作灵感,同时,主观与客观因素也会大量显现在创作中。我个人以为,用挽歌这个标题,很有深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一个曾经显赫的历史格局就这样顷刻问土崩瓦解,包括诺诺曾经为之迷的“乌托邦”也随之一起逝去,谁又能准确、清晰勾勒出坎切利内心曲委的心理路径呢?哀挽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讴歌另一新时代的开始?理解坎切利赋于此的深意,怕是需要时间、也更需要细细品味的。
这部作品的主角是小提琴,坎切利将其分离成两条表达主线,一条主线是最大限度地运用小提琴的抒情性,展现出怀念、思念、回忆、向往、憧憬等等抒情特征,第二条主线又反过来、最大限度地运用它的技巧性,来表达与历史事件有关的情景,以及暗示诺诺音乐特有的旋律特点与节奏型-即激烈的、反叛的快速前冲,作品另一不可或缺的表达主线是女高音,坎切利赋于女高音极温馨宁静的色彩,用以寄托对诺诺的追念乃至于以天使般的宽容性包容性,小提琴的抒情性与女高音的天使面容,时而美妙融合、时而各自飘移,每一次激烈过后,每当女高音歌声响起,多伊布娜沁人心脾的歌声总能给人心灵以极大抚慰,乐队则为小提琴的另一条主线助推助力,最大限度地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和诺诺音乐的“节奏型”,两者(乐队、小提琴)互为对置、互为激励、互为补充,这部作品的动态与张力之所以超过了坎切利其它几部,在很多方面就在于乐队拉出了极富张力的动态空间,这里既表现出作者自己对历史大事件的音乐构想,似也为诺诺的音乐创作给以一抹怀念色彩,整部作品就在这三条主线上互动展开,既表达出哀挽色彩,又在沉静中不时卷起旋风般的突起动态!小提琴的绵绵长音似在有意抚摸、熨平诺诺等逝者的思想与灵魂,同时以挽歌式的色彩,哀挽诺诺等这些左翼激进派作曲家表象激烈实则并不平实的内心、以及他们的思想愿望与现实无法调合的巨大反差,最后、无论是小提琴还是乐队又都化入女高音天使般的优美宁静的包容下,恍然一切都变的那样平滑与纯美,如诺诺那经过抚慰折福的灵魂飘然升入天堂!
整部作品内蕴丰厚、对比激烈,音乐构思表现出向两极间延伸的坚实结构,充斥着动与静、力与柔、美妙沉吟与憾人动态间的对比,又表达了既击人心弦又撩人心扉的冥思遐想,坎切利以极佳的手笔,将这开拓的幅度与宽阔的交响视野令人赞叹地置于坚实的、平衡性甚佳的表达平台之上,他把他那深刻的悯爱与巨大的人文关爱精神(这一点几乎在他每部作品都有所体现,也最为打动我)完全中和于个人不凡的音乐风格之中,直是精彩!我希望那些认为坎切利音乐创作风格狭窄、地域色彩浓郁的所谓专家们,认真听一听他的作品,真正听过了再说话,我之所以对一些所谓专家评论并不认同,就在于他们往往自视清高而实则偏狭无知,并未认真聆听感悟,却敢于信口开河,国人中绝不乏这样的勇士却缺乏最基本的分辨与尊重。
克莱默的演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说实话,此曲小提琴的难度绝非一般协奏曲可比,尽管我知道他的技巧足以胜任,但其精湛的演奏仍深深令我折服,运弓走弦完全幻化于作品之中,时而如一温馨的“歌唱体”,而整动态时又能地动天倾般的将你的灵魂扯打的七零八落,他把小提琴的技巧性与抒情性发挥至极至,惊人的技巧把握、对情感抒发的分寸感、沉吟轻逸时绝妙的力度掌控、无可挑剔的弓弦功力(特别是高音区域以及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与解读,都令人赞叹!扬苏格卡奇兹不用说了,他棒下的坎切利无一不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6
发表于 2024-7-10 16: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茂名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10 15:21
我本想把这篇文字恢复出来,敲了几个字就感觉吃力的很,只好放弃,由此可见,楼主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呈现 ...

我是恢复了,早上发在帖子底下了,到现在也没通过。也罢,把清晰图贴上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7
发表于 2024-7-10 16: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茂名市
顺便贴一部刚收到的京剧电影《四郎探母》,由李维康编剧,张建峰、窦晓璇等演出。
链接:https://....../s/1Mqk8qA8TNpymuMAf-rXeXw?pwd=hgw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发表于 2024-7-10 16: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茂名市
竟然通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9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8: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mmyxlt 发表于 2024-7-10 16:02
我是恢复了,早上发在帖子底下了,到现在也没通过。也罢,把清晰图贴上吧。

非常感谢层主,只有对古典音乐深爱才能做到,很欣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10 16:47
感谢层主,有心了!

感谢楼主,介绍了这么好的音乐。

再谢老兄这张坎切利,这位作曲家值得关注,我对他的喜爱胜过施尼特凯、帕沃等,他很有特点,创作有自己独特的识别码,作品又普遍具有巨大的人文情怀,我听过的几部都精品。

Unbenannt - 185_副本.jpg (108.82 KB, 下载次数: 43)

Unbenannt - 185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9-21 03: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