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完颜阿骨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烧~毁~了

[复制链接]
8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21: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
冗长的帖子,已经写了近9个月,最初的发心,单纯的是为了分享经验、感想。
如果再多一点,就是相对细密、周遍,随缘而出,接续不断的分享而已。
那么写下来的结果怎样呢?只能说,主干上,勉勉强强,延续初心。
但是,那些观点、概念、内容,是非美丑,傲慢偏见,混杂糅合,一潭污水也,其存在的意义,我不同时候想过很多解释,好的、坏的、该的、不该的,但是都推翻了,无可拟言,硬是要说的话,就是狂心造作。
而如今,在本来没有的地方,竖立一个人为加载的节点也好,里程碑也好,象征着绝大部分我自己发烧途中的所谓“应用题”均已过手、完成做答,粗的、基础面的存疑已经扫清,主干剧情已经完结,发烧热情已经冷却大半,不仅听的更少,想的也变少。
后续更多的是重复的啰嗦,夹杂一些补遗,一些花絮,等等琐碎,力求直接、明晰、纯粹。
再有几多,无法预测,但随缘起,均为所谓的不同时、空、对象凑成的一念,在传说中的一合相之中,痴痴的不甘寂寞,自作自受。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21: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走进法国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3
发表于 2024-10-5 07: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廿年来用过的耳放只有仿solo和Solo,喜欢它们的小体积与不发热。真不知这饱受非议的耳放在相片里一堆大块头中算是个什么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22: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yjbb86 发表于 2024-10-5 07:41
廿年来用过的耳放只有仿solo和Solo,喜欢它们的小体积与不发热。真不知这饱受非议的耳放在相片里一堆大块头 ...

他家东西,我玩过4样,大解码,小Bitzie,旅行者耳放,SOLO绿色,没有直接碰过的黑胶唱放、贵涵音箱,云上听过
我印象深的东西,第一SOLO(单机器可以独挡一面,扭转乾坤),第二bitzie(同轴部分一般,搭配自家USB线的声音挺好,但是前端也有要求,说白了单机器不能独当一面),其它先不说,虽然majestic解码用了很久,那是个搭配利器,用好了有奇效,不过毕竟不能直通耳机,所以,什么呢?

就是搭配耳机的奇特效果无法开启,加个香炉鬼就来了,而Graham Slee的耳机驱动,是一级棒,黑胶,呵呵,不知道,或许也是一个闪光点,但是按照我云听的感受,主观来讲,我还是认他的耳机驱动的造诣

所以,如果要我的主观,我觉得SOLO是最棒的,而音箱是我不接受的,其它是中间的,SOLO是成名曲,也是可以留下历史一笔的东西。

作者更像是,依照希望的结果去调音,法无定法,然后,调出结果,而不是在过程上花心思,强调、标榜


这个机器的非议,是一个奇迹,没有什么机器,还能有过这样的风浪,就冲这一点,就值得记上一笔,不遭人妒是庸才,这句话挪过来合适与否,我也不懂了

虽然英国机的中频魅力都有优势,SOLO并存了与传统英国声的不一样和一样,当然,逻辑上这是废话,哪个机器不是这样,可是,这么讲,只有玩过的人才懂

如果,只有一个字给SOLO,它凭什么,值什么,怎么样,是什么,我不会选“味”,那不是它的归宿,我会把“情”字留给他,不论多少年,这一点没有保质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22: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触摸法国声,是塑料的米格入门解码,还是YBA那高档的次旗舰CD机
是他们的对谈,或者是和美国艺雅的碰撞,还是其他的对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6
发表于 2024-10-8 10: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Bitzie很特别,RCA口是耳机口转接的。而且他家有条特制的三头USB线,有一头是5伏供电用的,不知这额外供电能带来多少提升。我现在用的解码器也是奇怪,电源能接5到12伏的,音量旋钮同时控制RCA和耳机孔。我简单地电脑USB接解码器经RCA输入到Solo,我觉得足够好听了,绒耳垫的HD25也被推出不错的声场,乐感充足。HD800S也推得好听,不刺,只是有的乐曲HD800S少了低音扑面的感觉,绝不是低音残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8: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yjbb86 发表于 2024-10-8 10:39
Bitzie很特别,RCA口是耳机口转接的。而且他家有条特制的三头USB线,有一头是5伏供电用的,不知这额外供电 ...

Bitzie的声音完成度,并不一定需要依赖其配件来达成,这个作者的东西,不是组合乐倾向很重的那种

他的配件,可以理解为为了2方面的目的:
①自己动手做出来的饭吃着香的心里,有一点参与感,有一点声音变化,乐在其中,心满意足。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一个场景里面,一幕戏中,选了可选中的优选,然后就开心了,想想也蛮局限的,但是发烧就是这么找乐子,充其量玩具多点,也耐不住穷举法的逻辑。

②满足市场对调音风格的对冲需求,老头的调音,独树一帜,然而争议不断,是因为擦边而行,剑走偏锋。既然如此,他自己当然知道,那么做一个小物件加持设备,来一个峰回路转,自然又可以赢得另一片掌声。

我曾经试过,用滤波电路把USB供电单独隔离出来,外接电池或者电源供电,但是没有惊喜,具体感受记不很清,要看接什么电源,似乎帖子里面写过,但是太久,帖子太累赘,我自己也找不到了,但是,结论有一个,让我没有动力去进一步折腾,那就是,没有惊喜,就够了,杂念全无,安心使用。

低音的多寡,是效果的问题,听感是感受,更是境界的营造,有的人在某种外部刺激下可以营造出他希望的境界(不觉得偏离自己定义的平衡点),有的人在同样刺激下不能,很正常。

食堂打饭,有的人就四个字,加麻加辣,有的人则是少盐少油。虽然如此,但有一点不同,就是调音,不大可能做到低频猛劲到肉,但是中上盘和那个低频不够量,不够效果,不能扑面的调音一样, 这样说很拗口,其实就是不能既要又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如果必须猛,或者反过来,淡,然后才能觉得OK,那么,另一种方式的审美,就无法享用了,另一本故事书,就看不进去了,哪怕也是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21: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拳击如此,发烧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21: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国庆佳节,收获了2个大礼包,一是一堆堆的『听资』,让『烧脑』有了新的燃料棒,还是那句老话,链接了一些之前所谓的空白;
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它的到来,一方面让一些『我的』部件,释放出强烈的刺激,让『我』甚至有点想抛弃这些部件,一方面让我能够观摩自己思想小丑一般的表演,这基本和『发烧』很为近似,诱因不同,结果类同;
尘埃终将落定,各种刺激之下,意识先是受冲击而变动、逐步发生重组、然后还是继续,把心带回家后,能有空梳理一下思绪,记录一下体会。
偶然发现这么一段文章,忽然感觉这个和自己发烧很像,到了后期基本上是在思考中去运动,而不是像初期那样欢喜而又盲目的接受各种体验。
理论上,所有的发烧友,都是想多余做,哪怕财力再雄厚,条件再齐备,一念接一念的思考,还是很容易就超过一遍接一遍的实际体会。
之所以叫做发烧,就代表高密度思考、研究、操作,认真、执着、痴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21: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这样很容易形成一种思想的惯性,就像抽打陀螺,很快就形成一个虽然无形但是稳定的轨则。这个自己不容易觉得,其实一件事情,重复不多次之后,那种惯性,就比较惊人,届时再想甩拖开来,习惯成自然让你难以做到。
何况经年累月的练习,它会牵着你走,自己把自己带走去到习惯的必然,就像自己做了一个超大的弹弓,弹射自己去了指定的方向,丝毫不差。
天才=99%的努力+1%的天赋,并没有错,天赋是秉性的根和种子,剩下的是滚雪球的一层层外染、堆积,一旦非常娴熟,也就是『才』,从小就熟,一般会给加一个『天』字,后来才孰,其实也有一个『天』字,不然也不会那么孰,到老才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发烧也有『天赋』,除了选手对这个项目的热爱之外,在这个项目之中,其具体偏好,哪怕只有一丁点,比如类同场景下,同样是旗舰,比来比去,还是喜欢某个品牌、某一类型的审美。
那么这种贴身肉搏之后,那一点点,一丢丢,差异上的偏好,就是滚雪球开始的时候,那一点点不一样的泥巴核心。
最终导致,虽然也很钦佩、赞美其他的选手,但是真落到自己身上的运用,还是照着自己那一点秉性去了
有的烧友专注一门,那么就一只手转盘子,比如专修资源,研究资源的细分,作者、演奏者、年份、版本、出厂等等;
有的烧友同时关注几路,品牌、定价、做工、用料、口碑,那就在这几个小卫星环绕之下,不断互馈,来回穿梭,双手双脚乃至使用道具,转起很多盘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07: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这就像沟渠,有几条,有多深,让人想起弹珠台那个经典的windows内置游戏,珠子总要走一条道,而且一定是渠道,珠子非常光滑,动能很大,无法停下,而那个弹珠键,很有意思,好像没有开关一样,总是亢奋,不停在动,且越动越欢越起劲,珠子随时开溜,钻进一某一通道。
如果渠道多,乃至渠间没有阻碍,比如什么细节都烧,什么意见都理解且接纳,看似广阔无边,混沌一团,但那外缘,还是有一个界,还是在发烧的池塘里面游戏。
如果渠少,球一遍一遍再一遍的经过,总是冲击,不说整出了一个冲击平原,至少那渠也深了很有几分,走纵深路线;
渠也还分宽窄,研究的深的主题,渠就宽一点,珠子出发的时候,就容易往那个里面跑,去窄道的机会就相对少一点;
那么球每次从出发开始,究竟去了哪条渠道,有没有规律?
一般来说,是凭心情,看似随机,其实是凑缘,浑然天成;
但是有的时候,刺激大了,那就会趋于定向,好像被能量场锁闭了一般,乃至不走宽深走浅窄,这就看外来刺激的能量的大小,和自己本身渠的状况。
当然,你知道重启电脑,停止游戏,在任何情况下,均是一个稳当的办法,就怕慌乱中忘了自己在游戏,而更加手足无措,入戏走固定剧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07: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4-10-13 08:22 编辑

什么是大的刺激?
这个因素要具有普适性,覆盖各种场景,并且可以和里面的具体事物进行互换。
在发烧中价格、定位,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它们没有具象,但是抽象反而意味着普适。
普适进一步带来的是反复使用,重叠累加,强化、固化,然后你就很难脱开它去思考、决策,当你试图挑战它的时候,你就会反过来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怀疑,乃至心里会有短兵相接、林林种种。
刺激不需要很大,就可能让你偏航,那你说,我深挖洞、广积粮,多积累一些靠山,一些支撑案例,一些实践经验,可以解决问题么,可以解决一部分,因为毕竟稳一点了。
但是,你那渠道由条件形成,既然仰赖于条件,那么就是相对的事物,还是取决、受制于条件,外扰一旦具备更强大的比较优势,还是会破防。
比如你是过程主义者,尤其在乎做工、用料,结果有一天,去了实体店,试听了一款很潦草却很美妙的产品,你的定海神针就如同塑料金箍棒一样,早就漂在水面上了。
就比如开头提到的国庆的一波病,来的突然且猛烈,自己慌神失措,通过各种渠道,又紧急追补染了不少观念,整个就掉到戏里面去了,就像李宗吾的歌词,把自己搞丢,直到一切相对沉淀,闹剧方才结束。
你就看着自己的念头,一会按西医渠道奔驰而去,一会按中医渠道奔驰而去,一会又按非中、西医渠道奔驰而去,然后又每每回到原点,重复这个过程,闹热非凡。
如果刺激大一点,它就失去了忠贞,走向了容易的、短平快的、舆论导向的,总之就是最通常的那条渠道。
看电影,捶胸顿足,对于主角的遭遇和行为,恨铁不成钢,无可奈何也,自己也是『电影』中人,别人看你演的电影,也囧的不行,也稀疏平常。
这里面,有2个事情很有意思。
一个是弹珠球的每一个渠道,就好比发烧里面的门派和观点,其间的差异,始于开端,一开始就不一样,最初的观点、看法,乃至到后来,复杂叠加的种种,相去甚远。
就好比站队问题一样,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切都是配套好的,都是基于的延伸,阳光道和独木桥,难以调和,除非全通,方可以任意出入其间,否则都容易变成胡闹。
另一个是,如果从具体事情、感受上去有形有像的梳理,好处是容易理解,便于上手,直观具体,不足是容易让人感觉兜圈子,总觉得隔着一层,不能直戳,不够了当,同时也不容易变通,明白了这个,却又糊涂了那个;
如果从道理上去分析,好处是不容易偏颇,逻辑严谨,能够普适,不足的核心,是信心的问题,没有实践,就容易起疑,容易倒戈。
需要两者反复杂糅,才能知行合一,但是也就一点点抹除了发烧的热情。

捣鼓器材,实质上是一种信息获取,比照,是一种镜像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彼此的不同处,实际上,都是投入,投入在买镜子,产出在照镜子,全是镜子,皆是镜像,为了看的更清楚,更清楚自己而已

唉,发烧友和作者,看似一个圈里的人,实则两个世界乎,一个创造比较的资粮,一个沉溺与分别的游弋,妙哉、妙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4 11: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发烧与标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4 11: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发烧就是对不同的声音打标签,并且进行意见交换以及物质交换的过程。
这实际是一种通感,也相当于是一种翻译的过程,把感受翻译成意识,变成语言文字,同时也可以反向翻译、转化回去。
在脑子中,在思想里能够形成所谓的声音的形象,变得更加具体,可以模拟呈现。
这和文学里面的用辞,那种意境的创造,诗、词、曲、赋等内容题材,有一定的类似,只是这里琢磨的是声音。
也和画作中的颜色的表达、画幅布置、内容安排,有类似之处,只不过那是色相;
也和美食中对应配方不同,味道不同,有所相似,只是那是触受。
总体来说,就是感官与意识的交换,共用概念翻译的过程。
没有交换的发烧是失去意义的。交换可以是内交换,也可以是外交换。
内交换是自己心里的对白,外交换是与他人的分享和沟通,说白了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概念就是砖块,表述就是搭建、拼凑的技术。
归类是个很重要的东西,那个建筑是哥特式的,是罗马式的,是日式,是中式,有了归类,意见的交流,才能有一个大致的依估。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细化的衍伸,为了能够聚焦讨论的范围,能够具体讨论的对象,能够精确讨论的内容,能够提高讨论的效率。
说白了,是具象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尘埃落定的必然结果,对,非常的重要,因为它们(具象,或者说相)是我们的诉求,是所谓的成果,混沌之后的明确。
如何归类这是一个问题,它的重要性大于归在何类。
在大纲建立之前这讨论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大纲就是主义,就是意识形态,就是思想的站队,就是底层的逻辑,是根本的算法。
一切建立在大纲的基础上,就像一切沟通,建立在字、词、句的基础上一样。
看似归类会有偏颇,会排除一部分要素,讨论并不够完整。
其实恰恰相反,为了是让讨论更加完整,避免盲人摸象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归类之后的讨论,不同类别的碰撞,能够让不同类别构成的元素之间,产生各类的交互,经常是组团作战,能够让团队当中的每一份子,都能显示出更加清楚的特性,而绝不会支离破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整个探讨失去了意义。
归类,还有封装的作用,他能够把同类对象作为“产品”封装起来,存放于意识当中,形成经验,或者是与他人进行交换。
一旦与他人进行交换,这种意识的交换,相互地渗透,相入、相即,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也可以理解为你是我的一部分,我也是你的一部分。这样的话,就产生了纠缠,传递了因果,形成了缘分。
一种归类标签的模式,一旦具有更强的通用性,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就会成为工具,成为虚空当中的桥梁,让其他的人,其他的精神个体,经过这座桥梁,抵达不同的彼岸。
也就是字词句的力量,他们的意义之所在,传递精神、产生精神、开启知识、引发智慧。
暂时遗忘了有形的身体,及物质世界的概念,精神世界的运作情况,就能看的比较清楚。
互相渗入,精神与物质的互相渗入,自我与他人的互相渗入,无时无刻没有在进行着交换。
属性上的归类称之为是什么,评判上的归类称之为怎么样,原理上的归类称之为为什么,交流和讨论基本上都是在这几个大类当中来回走窜
搞思想就是这样,喜欢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东西,我在空中来回编织,反复折腾,思想停不下来,称之为搞思想。
如果对思想进行思想,就会发现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点无聊,翻来覆去,也就是这些花样,自然天天停止折腾,歇息下来,那心里就会宁静起来,也不会总是想着需要一些刺激,不论是好的、坏的,高雅的低俗的,一念放下,综上全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4 11: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拜亚911,继880,990这些主线剧情后,一个重要支线剧情的考古。
除了声音本身之外,如果从逻辑上分析,这位行业大佬,似乎早已把耳机声音的表达形式,在一个重要维度上的各种可能都尽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4 1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拜亚911这个耳机,传说中鼎鼎大名,在完成了880头版和990头版的体验之后,理论上来说,老拜亚考古工作已经完结,但是90年代初的911系列,那个传说中被烧掉的工厂的产品,在各种评论当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口碑,一直吸引着我让我放不下,正好也有缘分见上一面,了却心愿。
但是这一次见面的过程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么愉快,880和990之外的故事并没有吸引我,911可以理解为在整个拜亚的严肃认真这样审美的风格基础上,对耳机声音表达模式完整探索。
911的声音很重啊,很有分量感,很深的蚀刻,这是第一印象,耳机一上头就这个感觉,听过那么多耳机,有这个感觉,印象里还第一次。
对比头版880、990,尤其是880,911的做工,可以看出已经有一点脱离质朴的迹象,相较老前辈,十来年左右,有动心思了。
新工厂打造出的这一个新系列,911整个声音不是我以前熟悉的那种拜亚,声音的形态,走到另外一条路子,不一样了
911这个声音怎么理解呢?非常注重于声音的主干,主次分明。
能感觉到整个空间中,主旋律、主干剧情的密度极高,吸引绝大部分注意力。声场的留白不多,没有宽广空荡感,尾韵收的比较快。
听者会感觉距离发声点很近,这里不是一味的口型大,而是近场观察,一直贴着走。
911对这个声音的描绘,他没有一个氛围,没有一个场,没有一个空间,缺少一个扩散,就是紧贴着。
然后,把这个主的,这个声音最主干的,给突出出来,主干会非常明显。
周边的信息量释放、喷涌、环绕主干,也很紧凑,并不疏散。整体线条感比较明显。
声音“内容”构成的搭配上,911不是很均衡的分布,具体说来,就是听感构成上面,有一点固态的质偏多,液态的润泽和气态宽松偏少。
尤其是气态的属性,基本上没有空间发挥,都被挤占了,大部分固态+少许液态,所以感觉有点硬质,声音刻画很重。
主干声线的听感,不算湿润,刚刚好,不干燥,流畅油润,不干涩。
追求近身肉搏就是这么一个感觉。911好像有一点不是拜亚那么的路子,他有深刻的刻画,但是画幅感、意境塑造、场效应搭建,他没给你创造。
说白了,还是拜亚的那个底子,就是监听,很直接,只是说他动了点儿心思,换了个打法,从描绘,转为刻画。
这是一种动圈的极致刻画,它没有平板那种整体平面晃动发声的味道。
所以,回过头来看911,是不是有点平板耳机的分量感,那种类似的表达?
是的,也是比较干净,纯粹,清晰而有力。但是,它不是平板那个味道,有相同处,但是整个过程听下来,我没有心生一念,联想起平板来,只有事后会想,才有所关联,特在此一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4 19: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880、990、911三代都是拜亚的声底,差异则是它自己方式下,品牌特性下,三种表达方式变换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基本上尝试完了所有的可能,因为不论逻辑上,还是实践结果上,均没有另解了。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逻辑呢?
其实很简单,这三种模式,一个极左,一个极右,一个居中,如果像这么理解,你就豁然开朗,那这样的方式肯定是没有第四者的出现的可能性,因为他已经概全了
也很显而易见,990就是居中的那一个。
所以,作为他的后一辈,T1也是那个状态,再往后也不会有很大的差异了。
因为已经没有人再敢去动任何的脑筋,恢复到880或者是911的模式,那样市场是难以接受的,它属于那个时代的产物,而不是现在的市场
最早的880是整个画面感最强的,是彻底连贯的,一张膜上的各种要素均匀摊平了的,它是模拟静电的,但是,太过于松散了,声音感觉从空中,突然出现,而过于轻盈,缺少分量,是气化声的典型代表。
880M已经是强化了很多的880,怎么强化,厚度、密度、凸显重点,拉开主次,880M已经逐渐贴近990。
就是它该凝聚的地方已经凝聚,该结块的地方已经结块儿了。
举个类比的例子,相当于一滩糖水,在太阳下面晒一晒,有的地方已经干了,有的地方还是湿的,整体来看,虽然比较斑驳,但是它还是一体的,还是一张网。
虽然网上破了很多个洞,但是,一体感依旧很强,画面感完整,声音表达,整个画幅一起齐动,流畅而没有间隙,整体的进,整体的退,声音的分量感,有了进一步的强化。
880M并没有说是分一个主次,分一个你我,没有,它基本上整个音乐的空间都在变化,同步随动,完整性和流畅度、画面感都是一流的,但是,默默地,对比880及880S,有了妥协的改变,提升了适用性,强化了听感上的均衡。
990这个耳机,它的微动态、细腻度、分离度等,不如880M,但是,它的凝聚度,它的密度要高于880M。
说白了,就是画幅继续破洞,洞比较大了,所以说,有了间隔且间隔明显化了,有了彼此。
那关键点在哪?它产生了一个对象,一个对立面,就是发音点和对面。
就像你在一个山谷当中,你吼一声,它就有个回响。990的空间感由此而生,是相对880而言的,这样990的特点就是定位感很强。
所谓的定位感就必须有个空间,有个发声点,有个边界回馈,才有定位感。如果没有空间上的对象,哪有定位感?那就只有880一般的画面感,或者,911一般,的另一条路。
911一个特性,它似乎把混响取消了,他没有回音了,失去反馈了。911又变成了一个超人,那种悬在半空中向外发波的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4 21: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就我个人而言,911不那么耐听,因为它太过于连贯的诉说声音的主干,缺少空间感和“反馈”,觉得吃的太饱,不停的灌你吃东西,连贯的一直往里面塞,就没有停下来嚼一嚼的时间,容易听的筋疲力尽,有点发懵,始终高强度的信息量输入,让人应接不暇,脑袋就会短路掉,还是有合理留白的方式,我比较容易适应。
880比较质朴,它没有工巧之心,990比较时髦一点儿,塑造空间定位,后来的拜亚都是990那个模子,包括T1,工厂烧掉以后,拜亚没有再走911的路线了
因为工厂被烧掉了 所以说产品没有得以继续,这稍微有一点牵强。
虽然说物质上的材料会破坏,但是这种审美如果依旧坚持的话,还是能够找到类似的东西。
但是我没有在后续能够看到类似的东西,说明烧掉就烧掉了,正好就放弃,没有继续坚持这样的审美形态,哪怕是一点点类似
对了,最后再补一句,英国老头Graham Slee的那些器材,类似880那个风格,强调微动态,虽然说有点飘、虚,但是味道确实挺好,一旦变重了,用力过猛了,那就泯然众人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发表于 2024-10-14 23: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小玩意也不错的,要求不高时耳朵收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23: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
相对的法,无不以对方为自己
不同维度,均能、均在显示同一秉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5 16: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