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完颜阿骨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烧~毁~了

[复制链接]
801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跑题了,说回线材,第一个结论,发烧专业线材的接驳,都远远困难于我这个普通的线,用作前级的高度风耳放的RCA口差点就没有因为拔线而脱出,而且线粗,耳放的左右RCA口距离近,差点有彼此不能同时接入的情况。
搞这么累做啥,就不能轻巧容易上手一点,当然,你也能看出蛛丝马迹,就是这三根线,一根线世界(二手千元内),一根超时空(二手2K+),一根Vovox(二手2K+),都渴望凝聚、纯净、立体、聚集,所以接口也紧一点,声、形相关。
第二个结论,所有的这些发烧线,都朝着一个方向而去,那就是让背景更干净了,说白了他把能量进行了重新的梳理。
第三个结论,这几根线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总体来说,无论这3根当中的哪一根,相对来说它都算是比较中正的,只是说在形态上面对声音有一些变化,色彩方面是没有动摇过本来的。
第四个结论,这些发烧线,如果把音乐内容按时间做占比划分,不论在多大占比上,它比我那个朴实机线来的刺激,要更好听。
比如,在90%的时间上,是这个结果,但是,必然有一个比例的时候,它,是翻车的。
原因很简单,有个性,重新梳理能量,就有专属适配性,在一些特殊赛道,一些曲子里面特别的桥段,发烧线材就露出马脚,出现BUG,逃不掉不自然的宿命。
第五个结论,很神奇的表述要出现了,就是我用15块钱的那个线可以听到我当年的回忆。
我当年听这个碟是什么感觉?用15块钱那个线能找回这种感觉,但是用高价格的线就找不到这种感觉了。
说这种描述算不算是一种发烧性的描述,感觉好像根本就是胡言乱语,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但是也非常有道理,为什么?因为我当年听的时候也没有这些线,就是用普通,所以印象才能够对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2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说完共性,说说个性:
线世界的线,它是一个入门的线。入门的线,他肯定要给上级型号的线留一些空间,所以它处理的相对来说简单粗暴一点。他主要是凝聚,提神醒脑,具备了最初的那种素质。
超时空这个线,好就好在他虽然说安定,但是他同时饱满并且柔和。
这个饱满不是说结项大,而是他对整个你所感受的音乐的空间感,相对来说填充的比较满。
其他的两根线呢,把这些东西凝聚在一起以后,让整个空间变得很干净。
那么很干净呢,发声点的辐射范围就缩小了,也就是说,他没有让这个泛音充满到每一个角落,而是局限在一个地方,没有跑到终点,都在半程就衰减了无踪迹了,进而,让周围显得有留白的感觉。
那这样子它的线条感就会结实,比较硬,整体听感就没有那么充实了
超时空其实也没有完全的充实,只是说比我最普通的线稍微收缩了一点,但是基本上还是保持相对比较充实。
然后呢,他因为化散开来一点,没有把圈儿画的太小,没有把自己缩在非常小的地方里面,所以它就没有那么硬。那么它在充实的同时又保留了柔和,而且呢,因为他把背景相对来说变黑了一些,也就是说他把声音相对还是凝聚了一些,做了这样的一个处理,所以呢,它显得比较安定。
超时空这个线呢,档次感上面呢,它可以说占一些优势,又能有安定感,也能柔和饱满,相对流畅,不是那么楞,那么笨头笨脑。
超时空和现世界这两根线,它的这个具体的使用方向都是规定了的,只有VOVOX那根线,它是没有具体方向的。我试了一下,带有那个布的那一端要接在信号出来的那一端,这样的话,它的泛音可以稍微多一点,不会显得那么干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VOVOX这个线,他其实比现世界的线条感、素质感要更强一些,只是,它做的相对来说要耐听一点点,价位也高一点。
它是那种典型的走线条型的线,它听起来的话醒神,不容易腻味,但它确实收的过于线条化一些。
你如果想用文字把这些线都给说的很清楚,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有些很细微的地方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可感不便述,而且听的也不是很明显,大抵是感受上的一部分特征,只能够从总体这个大体上来说,这个大方向的走向是什么,耐不耐听。
三根线,如果耐听的话,那么最耐听应该是超时空,其次VOVOX,如果论审美,要有一点所谓的底蕴,要能够厚道一点,不浅薄、轻浮,那么超时空,爽利的话VOVOX
教室的最好一排座椅,留给线世界的入门,也算入了门,不同于我机线的有专门意图的,都能入此门,什么门?罗生门,在所谓定义的“原声”基础上面,生长出来新的枝芽,新的风貌,新的发烧
线要多耐听才够?不需要太久,一般人听音乐时间不会太长,只有设计的能够让人在这个范围内安生,就达到基本要求了,所以,发烧的东邪西毒,你不偏一点,没有个性,哪来的毒,毒要怎么才能服食而无害,需要考虑、适当照听感耐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4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3: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玩味法国声的“浪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5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3: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法国声,我接触到的也确实不多,以前有一个米格古董DUO解码,没有听出感觉,送走了,后面相比其他国别那么丰富的产品,法国声算是一个空缺,而今意愿进一步了解,借力云视听,推开那扇窗
法国声3个共性特征,虽然不见得覆盖所有器材,但是覆盖了大部分我所能听到的音源、放大器(包括前后级,一旦加入法国器材,声音就明显法国味化)、乃至音箱。

总体的表述就是,这个国家器材的声音,个性明显,就好比都是奶酪,但是法国声不是常见的奶酪,是青霉奶酪。

这个国家的品牌不算多,价格偏高,不像英国声那么亲民,不像美国声那么科技,不像德国声那么规正

说白了,有点“怪”,调音似乎在“型”、“色”两个方面,都有涉猎。

这也让我联想起原来有人评价过标致/雪铁龙的车难修,里面的原件设计的思路奇特,不少不规则形状的零件使用,法国,思潮别致,虽然,其他国都的器材,也都具备明显特征,但是法国声的特征,我尤为感到需要“谨慎”,尤其考验八字匹配。
下面说其3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3: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①烟嗓风格,抽去了水分、抽去了油脂;
颗粒感、沙化,偏涩,苍色系;
阳光下,卡其色的渔夫帽+渔夫背心的那种“观”感;
不求极致细腻,不标榜精准、规正、微动态、水润、凝聚、立体,这些都不明显,不是主诉;
中频段,或者说主要频响范围内,散花为颗粒,群体效应而不求个人英雄主义的“一刀切”、“齐步走”,不追求锐度、强对比、大动态……
②法国声会给人一个错觉“糊”、“软”、“柔”、“虚”。没有美国那么激光、没有德国那么绳墨、没有日本那么铿锵、没有瑞士那么精确、没有英国那么家常。
追求素质,法国声也能给你,文豪最新的AQWO CD2以近乎一倍的价格溢出,比他家AQWO CD要更清晰、锐利一些,额,标价6位数的旗舰,和自己家产品对比,效果最明显,能驱动消费,和其他品牌比照,那个素质也并不算出挑。
保障味道的同时,保守有分寸的很谨慎的往前迈了一步,这步棋下的很巧,没有让旗舰掉落素质魔咒而失去光环,但也可以说是法国秉性的惯常操作。
法国声的这个特性,我感觉上描述来,八个字。若和若离,不和不离。感觉它的思路很奇特,结项不求凝聚,粘合,立体,也不求散化,弥散,去中心,它给你来一个虽然散,但是在一个范围内,划定区间,真是神奇!
听起来,不精准、不硬、不楞、不紧,但是,也不宽松空旷、不舒展流畅、不诉开扬和延伸动态,是很有意思的中段位锁定,就好像一个神奇的气球,浮在半空中,不上不下,不是感受上的中庸,而是表达形态上的中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5: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③重色、重彩、重味。①②和合,就有了一个言语上的表述,浓情的法国声,可是,意大利声也浓情,但是,法国声,可以做到你听到的“浓”,你心里也“浓”,而不仅是通过你听到的,让你心里浓。
有的时候觉得这种声音有点“混”、混响重了一些,化不开,不够清爽,鼻音感有点重,但是,它又很别致,特别的声音,总是在勾起你的好奇,虽然,可能听不久又分离,但是,还是屡屡尝试。
以上,法国声是也,多听慎选,法兰西风情,旖旎绚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8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5: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题外,散说2点感触:
①意大利百宝仕phatos converto那个解码,摆器材架上,好久没有用,那个机器自己USB接入出声(可以理解为完整体),因为突出中频的缘故,人声浮凸、厚实饱满、密度很大、质感一流、细节充沛、声场方正、满满当当。
和同样意大利的解码鲁迪的DAC X3对比,少了一些柔、润、光泽、流畅,相对偏干燥,信息量感觉更大,更密,容易有听觉上的“饱腹感”,比鲁迪的耐听度低一点,和鲁迪一样不属于开扬、延伸的类型,木质属性浓厚。
偶然机会,用其接功放,驱动相位传真的薄皮超轻桐木音箱,那对价格三百的玩具,发出了超凡的声音。
让我很是惊讶,搭配产生的优选,带来的快乐,比机器本身好听,带来的快乐更甚,因为人总是欲求更上一层楼,有这么一个心里过程,喜感必然叠加满满,此为一说。
那么这个声音和其他搭配不同的地方,在于我换了柏林的解码,或者美国的艺雅CD机,声音用力太深,刻画太重,凝聚锋利有余而宽活不足。
再换英国Graham SleeBitzie那个小家伙,英国唯美声,或者鲁迪,声音柔化,显得张力有欠,中规中矩,普普通通,一言以蔽之,不够出彩,但是换上converto解码,八字完美匹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5: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相位传真的那个音箱,纸皮核桃的手感,本来属于剑走偏锋类型,轻~薄,低频非其擅长,没有任何脚钉垫,直接摆放在硬面上,就取其振动特性,自身变成乐器一般的腔体。
converto解码加持下,薄皮音箱的那种开扬,把converto解码的密度、细节给“抛”了出来,解码干燥的声音特性,正好和木皮箱子产生“共振”,这是其完美发挥的要诀,整个屋子里面,信息量得以自然、鲜活的充满、弥散。
声音似乎失去了凝定的主心骨,那种刻画过重情况下,声线稳定,坚固,具体不复存在,瞬态、谐振、强弱急缓的对比及音乐表现力,在这个不起眼的组合上面得以爆发。
堂音、松香味,总之,干燥一类,木质属性的声音特点的发扬,在这个组合上有了加成。
有分量的,偏湿润、光泽、顺滑、阴性的声音,搭配稳实的音箱(比如我那个德国监听),珠联璧合,表达的也非常合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0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5: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相见恨晚的一对组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1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5: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不互相牵扯,产生内耗,阻碍了特性叠加带来的加成,或可以有“放大招”的效果。
低频就好比声音的锚,稳定整个声音形态的感受和由其延伸出的妄想判别,规矩还是玩世不恭,很重要在低频的样貌,但是,上盘的描绘认真程度,也决定了低频的形象,还是千丝万缕,难分难舍。
这一个体会,说来说去,还是搭配,这个音箱,这个功放,在我这里摆了几年,期间换过喇叭线,换过喇叭单元,也没有觉得有很出彩的地方。
再说一个细节,证明这并非一时兴起的激动,当把converto解码的数字输入,换成Graham SleeBitzie的同轴输出,声音就呈现出隐约的柔化。
但是,Bitzie的同轴输出,在平时对比时候的表现,是满实线条的,也就是说,converto解码的界面,尤其特别的审美考虑。
记得有一篇评论说其缺点的时候,说一切都很好,唯独缺一点高班器材的光泽度,那么,要光泽,泽需要润,要连起来,连贯,要加水,要打磨,和木味风格就相左了。
这东西也就这样了,所有的发光发亮,都要生逢其时,存逢其位,否则,没身而已矣。
审美,终究还是一种意见,一种取舍,秉性,纵使档位不同却一脉相承,毋庸置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5: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②地图全开的选择
随着网络形态的深入,发烧渐渐走出盲狙年代,各种自媒体视频,让云视听成为触手可及,用耳朵收货的方式,但是,不止于此,随着“卷”的进一步强化,出现了一种,“地图全开”的模式。
简而言之,就是商家讲各类器材,均认真录音,陈列在网店架上,这些器材,天南地北,各类珍馐,均能一睹风采,不禁让人喜从心来。
但是,很快就迷掉了,除了个别个性迥异,或者确实表现不佳的家伙,其他争奇斗艳的一众,除了价格陡然差别外,欣赏的美感方面,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
发烧,本来就是比对、选择,但是地图全开的一霎那,选择似乎变得非常困难,罗盘顿失方向,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验,也是以往难以想象的经历,无所适从,变成了之前祈盼已久的愿望实现后的惊讶,OV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5: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地图全开,换来的确只是茫然失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12: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再窥声音的“样貌”,多次试图整明白所谓的“原理”,但还是有新的感悟,专注于构成建筑的砖块,起初的起初,或是一切的源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12: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声音形态,可以解构分层来理解,最初始是一个发声,就像一个点光源。
随着时间,这个光源不断因为音乐内容变化而变化,也就形成一条绵延的“线”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线条感。
然后,点的形态、线的样貌,以及两者综合在一起的感受,构成了完整的听觉。
那么,这个最初的点,可以联想到上学时候地理学的地壳结构,是分层次的。
哪里是岩浆、哪里是土层、哪里是地下水层,等等等等,都是分层而来,有不同的特征。
这个层次的划分,是按照组分来的,好似不同频段占比,是预设的,是固定的,是人为安排的,是比较“机械”属性向的,在电器技术基础上,可以做各种搭配组合。
这样一来,不同声音发出来的时候,经过这么一个调音效果模型,结合人的感知预设,就得到一个感受。
这里就强调感观与物理实境的结合,在融合、化合意思分别,惯性的情感思维的触发,形成所谓音质音效等感受。
结项,实际上是一种通感描述,拿视觉方面的表述,来试图说明听觉方面的感观。
现象最开初的起始,非常关键、精妙,应征着作者的审美“秉性”,是一个记录了绳墨规矩的模版、模具。
而整个画幅,就是这种模板、模具,在对持续信息量(乐曲内容)做梳理的“时间长河”里,因为重复性、反复输出,而形成的强烈、明确、坚固的惯性感受,似乎固定,就变成器材的特质。
如果没有持续输出,只有一霎那的响,这种感受就不够深刻,听感的表述就不够明确、自信、笃定。
同理,如果你非常专注,很快可以听懂,契合其特点;如果你心散乱,时不时走神了,就要多听听,多点重复刺激,加深印象,进而得到所谓的结论。
这就好比火把转起来形成的火圈,看上去是一个圈,只是因为转的快而已,但是,最初火把的形态(比如大小),对后续火圈的样子(比如圈的粗细),有决定性作用。
这个成像,随时间而变化,里面的规律,就对所谓的线条感形成了感观方面的支撑,表达为线条粗、细、实、虚、涩、滑等。
如果这个结项,里面始终有一个能量相对密集的硬核的区域,之外是发散的区域,那么硬核区域大,外部扩散少,则结项会被描述为较大,线条的描述也会相应变为感觉满实、饱满、清晰、硬朗且粗壮。
与此同时,因为外缘的弥散信息量较少,所以背景干净,不是走微动态的类型,而是走打磨、光洁、润泽,水属性一脉的类型,没有太多的松香味、空气感等。
总之,就是相辅相成,对立共存,知一得二,当做完整一个像来看,就能左右逢源,全体把握其究竟取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9-21 08: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