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陆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你有一部卡座,就有了一部优质耳放。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07: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幻剑煌镐 发表于 2025-4-25 18:26
这个帖子收藏了,为了卡座硬朗的工业风。

欢迎交流,可以到我的微信群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07: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前面有坛友问卡座能不能在不录音的情况下工作,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现在使用耳机是这样解波的。把卡座的监听输出接到广播级编辑机松下AG-6500的监听输入,用,6500来控制音量。我现在用先锋CT-710输出到松下AG-6500。本来710的监听口声音是非常紧实的,甚至有些过度紧实了。然而接入6500之后,声音化开了。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稳如泰山。这让我想起翁同龢临别诗里的一句“老夫听惯怒涛声”。6500是宠辱不惊的,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这部广播机,在上世纪卖到二十几万一部,那时候我的薪水一个月只有一百大几。这样一部专业机,我想说真的可以给玩家带来惊喜。我无论给它CD音源,还是黑胶音源,它录制出来的效果都毫无争议的碾压原版。我用数播播放谭咏麟的SACD精选集一,露出来的音频在回放时展示出惊人的厚度与密度,这样的厚度与密度是我在任何高级音源上也不曾听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07: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这是我的第二排叠叠乐,在下面充当底座的就是先锋CT-7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07: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这里是松下AG-6500的监听口,旁边那个小小的,显得很有些袖珍视感的,就是音量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5-4-26 08: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好精致的样子,现在还能买到吗?不识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5-4-26 08: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颜值还是可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08: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frankstone 发表于 2025-4-26 08:16
好精致的样子,现在还能买到吗?不识货

我图片里展示的每一台机器,都能在二手市场找到。但要不要入这个坑,需要提前想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08: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TEAC也好,Sony也罢,都是卡座时代如雷贯耳的名字。尤其是Sony,算是这一赛道的开拓者了。在我的收藏里只有一部Sony,那就是卡座发展史上第一部三磁头卡座TC-6150S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08: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这是当年发布时Sony的宣传图片。蕴意是6150-卡座中的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08: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再发几张图片.一窥庐山面目。全分立,全机械,极致的模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5-4-26 1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陆忱 发表于 2025-4-26 07:07
我觉得您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我的话里通篇都没有说“打不过”的意思。我只是想说,它们-这些卡座,有很 ...

我也是这个意思,很多大牌功放附赠的耳放模块都很不错,反观现在有的高价机器感觉是有点割韭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12: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luke42878 发表于 2025-4-25 08:38
我还留了一台570d,给各种国产垃圾dac 去数码味儿特别合适。

570D的电动上盖深具美感,当然音质也是绝佳,绝不是徒有颜值的样子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12: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醋酸钠 发表于 2025-4-26 11:25
我也是这个意思,很多大牌功放附赠的耳放模块都很不错,反观现在有的高价机器感觉是有点割韭菜的。

那我们观点相近。其实不仅仅卡座,当年的前级或者合并机功放,基本都会有一个不错的耳机口,做为赠送。现在赠品也都单列出来,做为产品赚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5-4-26 18: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老机器没有数字转模拟模块,只有LINE IN 声音放大功能。

也许就是因为LINE IN线长度太长,制约了HIF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5-4-26 19: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多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5-4-26 19: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陆忱 发表于 2025-4-26 07:18
欢迎交流,可以到我的微信群做客。

申请加群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5-4-26 2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陆忱 发表于 2025-4-26 07:17
全功能的卡座不仅可以单独做耳放,还可以单独做前级。

大胆一点,再多试试,还有更大更多的惊喜。
何况楼主有那么多的高档卡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20: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从TEAC C-2线路输出到松下AG-6500.由6500充任前级,连接到两分体2A3后级。音响发出的声音既饱满,又安定。6500的前级素质不下于分体电源供电的总理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20: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后面几天,我将尝试用不同的音乐体裁去考量6500,看看它还能带给我多少惊喜。到现在为止,我想我在搭建数字音频方面做出的努力都被证明是无益的。我在另一个帖子里提到我打算升级解码器,提升数字音频在我的系统上的悦耳程度。在这个努力过程中我忽视了一点-我其实完全不喜欢那种过分干净的,像栩栩如生的标本一样的数码声。是的,无论听上去多么的栩栩如生,数码声都只不过是一个标本,一个镜像,而非实体本身。我的人生已经度过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旅程不应该再空耗大把时间用来试错。今后我将慢慢出清自己的数码设备,出清自己的CD收藏。其中有些碟片就是上个月购入的,然而此时此刻,我决心要把它们出清。我的音乐生活将全部留给模拟音频。这其中首先是磁带,其次是黑胶。做出这样一个决定,让我感觉到愉快,感觉到一身都是轻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5-4-26 2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陆忱 发表于 2025-4-26 20:58
后面几天,我将尝试用不同的音乐体裁去考量6500,看看它还能带给我多少惊喜。到现在为止,我想我在搭建数字 ...

面对专业性的问题与思考,楼主还是有一定距离。
如果从事的工作与这方面无直接关系,楼主这段玩家的感悟还是不错的。
工作也好,爱好也罢,设备过多也是种负担,要维护这些老机器非常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5-5 08: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