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浮动的声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烧友的成长是从诚实的了解自己的系统开始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5-2-23 12: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2-23 11:03
绝对意义上的好坏只能建立在有可观评判依据的基础上,声音的好坏不存在所谓的好坏,因为太主观。

真不 ...

所以哪一个优秀的录音是因为乐器不象真的而优秀的?
所以汉斯季默希望他的hm415回放的钢琴声不像斯坦威三角琴而像雅马哈立式琴吗?
配乐是创造,录音是还原。不要偷换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5-2-23 12: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3 11:03
发烧友通常会纠结声音真不真。
音乐家和混音师合作,关注声音对不对、美不美。
混音师和工程师合作,按 ...

所以讨论器材就应该讨论还原度,讨论音乐就应该去讨论它的艺术性。
对于器材而言,当然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的结果一定会是得到一个比较局限和片面的风格,也就是比较擅长某一类作品的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5-2-23 12: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2054 发表于 2025-2-23 12:02
所以哪一个优秀的录音是因为乐器不象真的而优秀的?
所以汉斯季默希望他的hm415回放的钢琴声不像斯坦威三 ...

你一思考,我就笑了。录音是还原,那有人用电子管mic有人用晶体管mic,为什么呢,选择最还原的的不就行了?还不是因为录出来的音色不同,还要给后期混音预留充足的后期创作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5-2-23 1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2-23 12:47
你一思考,我就笑了。录音是还原,那有人用电子管mic有人用晶体管mic,为什么呢,选择最还原的的不就行了 ...

你始终喜欢偷换概念。这个帖子那么长,首先讨论的是用现场的声音去衡量你的系统。录音过程中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还原某一个真实存在或者制作人需要的场景,后者最简单的要求就是人声录音让听众有歌手站在面前的真实感,有歌手口型适当的感觉,有乐器伴奏在舞台上而不是分开录制拼凑在一起的感觉,有伴奏用的大提琴听起来要像真实乐器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5-2-23 12: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在绿檀发这个相当于屎里淘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5-2-23 13: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不知道该说什么,自己的听感才是最重要的,尽量在有限的金钱内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5-2-23 13: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2054 发表于 2025-2-23 12:54
你始终喜欢偷换概念。这个帖子那么长,首先讨论的是用现场的声音去衡量你的系统。录音过程中所有的动作。 ...

录音室唱片就没有什么歌手在舞台的感觉,你自己连基本的音乐制作概念都没有,脑补一些无知的场景来讨论。你告诉我卧室音乐还原什么现场的感觉?近场录音的时候没有任何所谓的位置信息,所有的感觉都是混音师的创作。你要乐器在左边,混音师就把右声道音量增大,左声道减小就行了。你要厅堂感,大混响,调节干湿度就行了。你所谓的这种愚蠢的还原其实就是一个虚拟的效果,根本不是在还原录制时候的感觉。那就是在还原混音师想给你的感觉。所以贴主让多去看现场有什么用?混音阶段大部分唱片不是按照live效果为标尺来进行创作的。

你连这个概念都没建立起来,你自以为是的说什么呢?为了图一个喜欢出洋相的感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5-2-23 13: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我们现在听的所有被称为不错乃至优秀的人声作品。有哪一个不追求舞台感和空间感?有哪一个人生的结像是从你背后而不是正面?有哪一个是不追求舞台层次感的?有哪一个不追求乐器形态的?难道这些都不是以真实场景为基础的吗?
卧室音乐是什么?本人不知道无法回答。
现场就是你调整的基础。现场就是你调整的标定物。你当然可以以某个现场为基础进行增删改。但这个过程一定是以现场的真实表现为基础进行的。而这个过程依赖于你现场听的多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5-2-23 13: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2-23 13:04
录音室唱片就没有什么歌手在舞台的感觉,你自己连基本的音乐制作概念都没有,脑补一些无知的场景来讨论。 ...

我们现在听的所有被称为不错乃至优秀的人声作品。有哪一个不追求舞台感和空间感?有哪一个人生的结像是从你背后而不是正面?有哪一个是不追求舞台层次感的?有哪一个不追求乐器形态的?难道这些都不是以真实场景为基础的吗?
卧室音乐是什么?本人不知道无法回答。
现场就是你调整的基础。现场就是你调整的标定物。你当然可以以某个现场为基础进行增删改。但这个过程一定是以现场的真实表现为基础进行的。而这个过程依赖于你现场听的多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5-2-23 13: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2054 于 2025-2-23 13:25 编辑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2-23 13:04
录音室唱片就没有什么歌手在舞台的感觉,你自己连基本的音乐制作概念都没有,脑补一些无知的场景来讨论。 ...

从收音混音到母带的各个环节,所有的操作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录音像真的而不是假的。录交响乐会把大提琴放在左边吗?会把木管组放在第1排吗?会让现场录音听起来是在棚子里录的吗?所有的调整就是为了让最终的作品听起来是符合真实场景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5-2-23 13: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2-23 13:04
录音室唱片就没有什么歌手在舞台的感觉,你自己连基本的音乐制作概念都没有,脑补一些无知的场景来讨论。 ...

引申出来的问题就是不用真实的声音去评价系统。那你用什么去评价你的系统?
当你系统的表现和真实乐器不一致的时候。你相信谁?相信测试参数?相信眼睛而不是耳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5-2-23 13: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浮动的声欲 发表于 2025-2-22 18:41
是的,您说的也很对。
问题是很多发烧友并没有这个条件。
真其实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前几天刚从徐汇区的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听完新年音乐会,人比较多,现场听音感受并不好,不断有人讲话发出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5-2-23 13: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黔南州
能去音乐厅现场聆听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肯定只能是听音响了,录音跟现场不一样,音响的跟现场肯定也不一样,不同的音响也不一样,这就有点众口难调了,其实只要自己感觉好听舒服就行,没必要斤斤计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5-2-23 14: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能把听音环境做合格的声学处理这一条就难倒了大部分的烧油,器材合理搭配又难倒大部分烧油,音响要玩好确实非常的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5-2-23 15: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2054 发表于 2025-2-23 13:15
我们现在听的所有被称为不错乃至优秀的人声作品。有哪一个不追求舞台感和空间感?有哪一个人生的结像是从 ...

billie eilish就是典型的卧室音乐,人声追求极致的贴脸,追求的就是在耳边唱的感觉,并且根据耳机听音环境做特殊声音优化。这些追求哪一个跟你说的一样呢?但这并不耽误专辑获得格莱美最佳流行专辑和年度最佳专辑两个大奖。
听音乐是极其主观的事,你自己那点知识水平一点评判能力都没有,跟哪评判什么系统啊,滑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5-2-23 15: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卧室音乐我不了解。主观的爱好没问题,评价的依据就是现实。耳机,不过是没条件玩音响的人的自我逃避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5-2-23 15: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2-23 15:04
billie eilish就是典型的卧室音乐,人声追求极致的贴脸,追求的就是在耳边唱的感觉,并且根据耳机听音环 ...

卧室音乐我不了解。主观的爱好没问题,评价的依据就是现实。耳机,不过是没条件玩音响的人的自我逃避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5-2-23 15: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2054 发表于 2025-2-23 12:10
所以讨论器材就应该讨论还原度,讨论音乐就应该去讨论它的艺术性。
对于器材而言,当然可以在真实的基础 ...

还原目标是什么?某相近演奏现场的某个位置的听感、混音间工作位置的听感还是主观认定的听感?
我以为是第二项,混音间工作位置的听感。如果不是这样,可能误解作者意图,也会让系统偏科。某些音乐效果特别好,有些听起来很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25-2-23 16: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25-2-23 16:43 编辑
2054 发表于 2025-2-23 12:54
你始终喜欢偷换概念。这个帖子那么长,首先讨论的是用现场的声音去衡量你的系统。录音过程中所有的动作。 ...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是很少一部分特殊群体的要求……但不是大众化的需求呀。

首先有人用现场 去衡量听感,那肯定就有人不用现场去衡量听感啊。

----------------------
要求高的艺术家,音乐天赋比较多,音乐细胞也比较大,其实不妨去搞创作,把自己的理念传递他人更有意义,玩音响有些可惜屈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5-2-23 16: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3 15:33
还原目标是什么?某相近演奏现场的某个位置的听感、混音间工作位置的听感还是主观认定的听感?
我以为是 ...

混音之后还有母带,周天澈听到的和权相宇听到的不一样。
此外,混音室听到的和录音师希望你听到的不能划等号,否则就不存在对比监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4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