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alanhell 于 2023-7-25 21:42 编辑
其实好声音这种东西真的很主观,所以HIFI界才会这么乱,毕竟高器材的大多是工程师,而搞音乐的不会去设计电路,这就出现了各种信息差。
很多在工程师眼里好的设备,只能拿来给工作室用,听歌的人大多都不喜欢,觉得太还原,太刺耳也太没味道。而贵的HiFi设备有找各种音乐人士试音和调音,所以最后出来的各种数据其实并不好看,很多地方都有很多失真。同理,所谓的HiFi线材也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好线”(低失真,低衰减,高带宽),很多都是利用线材本身的LC滤波的特性,调过音的,所以测出来失真反而大。我以前试过大厂给录音室用的平衡线,不同厂的声音完全听不出区别。但是同样的价格去买HIFI线,出来的声音虽然不是一耳朵差别,但是每条线的调音都会稍微有点不同。
所以说,好不好听这个事情,看是看你大脑处理音源的习惯,1000个人,就有1000种偏好,并没有绝对好坏一说。虽然说素质差和素质好的设备是有客观好坏的,但是到了一定的硬件水平,之后就不是看数据,而是看调音了。说这个几万块钱的设备比那个几万块钱的设备好听,就像喜欢说唱的人说古典乐不好听一样,没有啥借鉴价值~
数据和调音大家都能拿出来讨论,但是没必要用自己的喜好来判断别人的喜好。Hifi其实是奢侈品,所以一套设备的价值完全在于客户愿意给这个声音掏多少钱。人脑是很复杂的,很多事情现在科学都没法解释。比如你用花梨木给功放造个壳,这其实对声音本身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如果它给你大脑释放了一个“暖厚”声的错觉,让你觉得所有放出来的歌都饱满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提升?听歌真的就能把环境因素全部排除掉么?那为啥低频失真极低的耳机就是没有音箱真实?把2.0的声音还原成现场,你大脑的做用比耳朵要重要的多,所以“脑放”虽然是个梗,但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