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个老卡还能聊到人生高度,大哥以前是不是专和人吵着问题吵烦了?咱们话是肯定接不下去了网络时代了,估计大家听碟都多,古典音乐这么小众的还能上来聊这个,我估摸大家听碟就算不满万张,上千总是有的。
不过听碟多没啥了不起,至少和水平没关系,当然这话我是说我自己。我前几天听莫扎特的安魂曲,细听才发现霍格伍德的版本和别人有不一样,之前没注意过。这几天研究安魂曲才发现原来不同版本的差异这么大,而以前我安魂曲只听声音的。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指挥家对艺术的理解,对比原谱很多时候是无法排出第一的,这里我算是回答一下之前的一个问题。比如说莫扎特,哪个指挥敢说自己绝对遵循原谱?莫扎特当年写曲子很多都差不多是草稿,不是经后人整理的话很多简直看不懂,后人整理的版本也很难说是不是完全遵照莫扎特的本意。再比如说为什么基本上所有指挥都没有按照贝交原谱速度?乐器变化是一方面,老贝的本意又是另一方面,比方讲贝八的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按理应该是慢节奏,但本身配器、重音上就没有小步舞曲的意思,所以很多指挥都选择快节奏。当然也有几个指挥选择顺从老贝的小步舞曲节奏,只是听碟的人如果不懂原因,会不会觉得是听上去有气无力不如别的版本有气势呢?往后的作曲家,比如瓦格纳这种人,乐谱就清晰很多了,至少可以让指挥家把精力从啃谱子更多转到乐队调教方面去。顺带说一句,我没看过也看不懂那些原谱,这些基本都是之前认识的几个指挥家朋友说的。
普通人,听就完了,谁好听听谁。专业问题得找专业的人唠嗑,自己听再多也听不懂的。我自认为自己听碟也听挺多的,但我这种没天赋也是最近才注意听出来霍格伍德的莫扎特安魂曲原来有那么多讲究。为这,我被人家专业的笑话半天…… |
|